音乐鉴赏高中音乐课教案7篇

时间:2024-03-14 作者:Cold-blooded

有效的教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准备好相关案例和实例,确保教学活动的实用性,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音乐鉴赏高中音乐课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音乐鉴赏高中音乐课教案7篇

音乐鉴赏高中音乐课教案篇1

教学内容:

1.听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目标:

1.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色。

3.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唱歌。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准备:cd

教学过程:

(一)听赏《国歌》

1.引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反映该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因此,在唱、奏国歌时一定要起立。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身体不能乱动。介绍完后,请学生起立,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赏一遍。

2.可向学生提问:在什么场合、情景下唱、奏国歌?然后播放有关唱、奏国歌的vcd、录像带或幻灯片及有关图片,再请一至两位学生补充。

3.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齐唱和铜管乐演奏的国歌,使学生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4.教师启发学生简单谈谈,用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5.播放奏国歌、升国旗的画面,让学生知道奏国歌、升国旗的联系。

(二)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国旗的形状、颜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义等国旗知识。

2.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3.教师带领学生将歌词按语言节奏朗读一遍。

4.学生跟着教师分句模唱歌曲数遍。

5.教师引导学生,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师唱“国旗国旗”,学生接唱“真美丽”

音乐鉴赏高中音乐课教案篇2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起源、唱腔、伴奏乐器、表演形式、人物行当等)。

2、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和宏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3、教学方式:演示,教师讲解、示范。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⑴听歌曲:《唱脸谱》

[师]这首歌曲是关于我们的国粹——京剧的。京剧是流行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我国的戏曲艺术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种。而我国的戏曲的艺术形式是保留最完整的。其中京剧又被誉为是我国的国粹。随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京剧艺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喜爱,甚至一些老外特地到中国拜师学艺,把我国的艺术带到他们的国家中去。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国粹了解多少呢?

⑵谈谈对京剧的认识。(学生讨论回答)

2、京剧艺术基础知识

(1)起源:京剧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但它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公班和春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

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微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

在200年的发展历程中,京剧在唱词、念白及字韵上越来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乐器,也融合了多个民族的发明,终于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

(2)角色的分类与脸谱:

“生、旦、净、丑”是什么?其实不过是角色分类。

“生”是男性正面角色。

“旦”是女性正面角色。

“净”是性格鲜明的男性配角。

“丑”是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

每种角色又有表明身份的脸谱、扮相等,只要演员一上场,你一望便知。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也是理解剧情的关键。

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者。

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者。

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

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者。

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里分别有不同的脸谱。以便学生认识,和区分)

(3)京剧的音乐

声腔:唱腔和伴奏统称声腔。以板式变化为主,又因不同行当形成生腔和旦腔。

念白:“念”指人物吟诵诗句,富有节奏韵律感,音乐性较强;“白”指人物之间的对话。分韵白和京白。

(练习对话片段男:哥哥,哥哥……女:兄弟,你哥哥出去做买卖去了,叫你等他一会儿。男:哦,等他一等。女:是。)

打击乐:通过打击乐器有节奏的`击打,掌握全场演出的节奏,人物情绪和唱腔的演唱。

京剧三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

曲牌音乐:京剧乐队中的管弦乐器,除担任唱腔的伴奏外,还演奏各种纯乐器曲牌,作为剧中的过场音乐和配合哑剧式的表演,曲牌多从昆曲中借用。

如:“京胡曲牌”“唢呐曲牌”“笛子曲牌”。

做:舞蹈化的形体动作(看喂鸡片段,让学生模仿)

打:传统武术和跌打技艺的结合(讲述盖叫天事迹)

3、京剧欣赏与学习

欣赏《铡美案》选段

剧情简介:陈世美得中状元,招为驸马后不认前妻秦香莲母子,反差韩琦于土地庙杀害。韩不忍,遂放其逃走后自刎。香莲愤之,拦轿喊冤。包拯出面,良言相劝陈世美,无果。包拯伸张正义,不顾皇亲势大,按律处陈世美以斩刑。

唱词:【西皮导板】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原板】尊一声驸马宫细听端的,可记得端午日朝贺天子,在朝房与驸马你相过了面皮,我相你眉长眉短有儿女,膀高膀低定有前妻,我劝你相认是正理,(白)驸马,祸到临头悔不及

欣赏此曲,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剧中的脸谱,人物以及音乐。

学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

4、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京剧的一些基础知识,并欣赏和学习了京剧的音乐。希望大家能了解我国优秀戏曲文化,并能够热爱这一中国的国粹。下课。

音乐鉴赏高中音乐课教案篇3

一、教育理念

音乐欣赏课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出发,结合音乐生活的时代特点,改革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以素质教育和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充分运用音乐本体语言,使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感悟音乐、理解音乐,使学生学会欣赏通俗音乐。

二、教学内容: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七单元第三十三节《流行风》。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1、聆听《思念》、《懂你》及《好汉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其题材、体裁及音乐风格。

2、在聆听、感受、体验歌曲的基础上,了解通俗音乐的基本特征,并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认识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

五、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讲解和指导,让学生唱出风格,唱出文化内涵。

六、教学方法:

采用演示法、激趣法、讨论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流行的通俗歌曲《酸酸甜甜就是我》。(张含韵演唱)

2、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用歌曲导入课题:

请学生根据课前教师播放的歌曲,回答问题:

⑴、这首歌曲曲名叫什么?(《酸酸甜甜就是我》)

⑵、是由谁演唱?(张含韵演唱)。

2、结合所学习的音乐知识,思考一下这首歌曲属于艺术歌曲、民歌还是通俗歌曲?(通俗歌曲)

3、提问:为什么喜欢通俗歌曲?

学生分析并回答。

教师提问后总结并出示课题:好听,易唱易学的歌曲和音乐,比如轻音乐、通俗歌曲、爵士乐、摇滚乐、迪斯科音乐等等。这些都可以称为通俗音乐。

(创设情景,播放与欣赏内容相关的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三、新课

1、音乐知识:

(将音乐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学生阅读课本中的音乐知识,师生共同学习。

1)、通俗音乐定义。

2)、通俗音乐的内容。

3)、通俗音乐的特点。

4)、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关系。

5)、通俗音乐和古典传统音乐的区别。

教师总结:通过对两部分音乐知识的学习,我们对通俗音乐在定义、形式、内容等特点以及它与其它音乐形式的联系区别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感受通俗音乐,在今天的欣赏课中,我们将要欣赏三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通俗歌曲。它们分别是歌曲《思念》、《懂你》和《好汉歌》。用心感受这三首歌曲所表达的不同的主题思想及它们在演唱风格上的区别。

2、欣赏音乐作品:

1)、阅读课本提示并欣赏歌曲《思念》。

①介绍作品:《思念》创作于1987年,由毛阿敏在1988年春节联欢会上首唱。 ②教师范唱:《思念》

③分析作品并提问:

a、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b、演唱风格应如何把握?

教师总结:歌曲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思念、惆怅之情;演唱风格激动、哀怨。

c、歌曲中的“蝴蝶”指的是什么呢?那么歌曲中为什么比喻成蝴蝶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歌中的蝴蝶可以是友情,也可以是爱情,总的来说,是人们心中最宝贵最珍惜的东西。用蝴蝶比喻友情的美丽和稍纵即逝。 ④师生互动:启发学生回答并演唱歌颂朋友的歌曲。

2)、欣赏歌曲《懂你》。

⑴提问:①同学们熟悉这首歌吗?(《懂你》,由歌手满文军演唱)。

②这首歌曲中的“你”指的是谁?(母亲)

⑵介绍作品:《懂你》这首歌表现了一个母亲为抚养子女含辛茹苦、甘于奉献的伟大情怀。

学生阅读课本提示,回答两个问题:

a、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b、它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了对母亲的真挚美好的情感。演唱风格深情爱恋。

⑶学生演唱。

3、欣赏《好汉歌》

⑴欣赏歌曲《好汉歌》。

①分析歌曲: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歌。演唱风格粗犷、豪放。

②歌曲旋律特点:采用了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的民间音调,具有通俗与民歌相融合的特点。体现了通俗音乐与传统音乐的联系。类似的歌曲还有《青藏高原》(西藏民歌音调)、《天堂》(蒙古民歌音调)等。

⑵学生学唱歌曲。深入体会歌曲的演唱风格。

(这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是聆听音乐,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在这一环节中,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名言、图片及多媒体技术等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深入体验音乐作品,展开联想和想像;能够运用正确的审美观、科学的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适当的审美评价。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想象进一步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艺术处理与巩固

1、同学们有喜欢的歌曲和歌手吗?

2、同学们喜欢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教师总结: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有自己喜欢的歌手,喜欢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喜欢的理由大致有两点:首先他们喜欢歌手所演唱的歌曲,其次喜欢他们的形象和才华。

3、分析与辩论:“追星现象”。请同学们针对社会上出现的这种追星现象来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出现追星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追星,是青少年追求美、崇尚美的审美情趣的体现,是青少年朝气蓬勃、活泼向上、追求个性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4、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现象?(将学生分成两组根据这一现象进行辩论:追星的对与错。

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但要把握好分寸:

1)不盲目追星。

2)不疯狂追星。

3)善于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

(归纳拓展审美升华:围绕本课内容,针对相关的热点问题对教学内容适当拓展、延伸,丰富教学内容。)

五、归纳与总结。

(在课将结束时,用总结性的语言进行总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起了学生的遐想,激发兴趣。)

在今天的音乐欣赏课中,我们了解了有关通俗音乐的相关知识,体验了通俗音乐的独特魅力,探讨了与通俗歌曲有关的现象和问题。

通俗音乐大都没有经过历史的检验,多数是未得公认的音乐创作。通俗音乐中有优美经典的作品,也有一些商业化的、格调低下的作品和表演。因此,其中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并存。只有经过不断实践的检验,才能产生更多优美、高尚、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作品。

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心去聆听、去体验、去感受音乐。

音乐鉴赏高中音乐课教案篇4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一、通过听《窗花舞》、《晚会》,唱《小拜年》、《过新年》,感受音乐所表达得过新年的热烈氛围,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积极参与编创旋律,用打击乐表现过新年的气氛、自编动作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用歌声表达得过新年的热烈氛围,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芭蕾舞剧《窗花舞》。

二、学唱歌曲《小拜年》。

教学过程:

一、聆听芭蕾舞剧《窗花舞》。

1、初听音乐前,教师可简介《白毛女》剧情。

提示:乐曲的情绪势怎样的?你感到喜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会剪窗花吗?

2、复听音乐时,自编动作表演贴窗花,跳自编得窗花舞。

二、学唱歌曲《小拜年》。

1、可借用图片简介湖南人民欢度新年的风俗。

2、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学生轻轻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

3、跟着老师的琴声,模唱歌曲。

4、跟着老师的琴声读歌词、填唱歌词。

5、听音乐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跳。

三、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管弦乐曲《晚会》。

二、歌曲表演《过新年》。

教学过程:

一、聆听管弦乐曲《晚会》。

1、初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欢乐氛围。

提示: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心情是怎样的?

2、简介作曲家贺绿汀。

3、复听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做动作。

二、编创与活动:热热闹闹过新年。

1、提示学生:怎样用打击乐器创造出过新年的热烈气氛?

2、分小组编创。

3、展示每个小组的合奏效果。

二、学唱歌曲《过新年》。

1、提示学生:你是否注意到在过新年时家家门上贴的对联?你喜欢哪一幅,抄在课本上,读给同学们听。

2、听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感受歌曲,模唱歌曲。

提示:“咚咚咚咚锵”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3、边听录音边徒手模仿打击乐器的动作。

提示:选择那些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合适?

4、歌曲熟悉后,分小组编创伴奏。大家唱歌,选一组同学为歌声伴奏。

三、小结,下课。

音乐鉴赏高中音乐课教案篇5

教学目标:在音乐实践中,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姿势,能在《放牛歌》的间奏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学重点: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

教学难点:加入打击乐伴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牧童》

(1)完整地聆听音乐录音。

(2)提示各种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随着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3、编创与活动——双响筒的认识

4、表演《放牛歌》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时间奏部分,有锣鼓镲伴奏。

5、编创与活动——认识三角铁

6、编创与活动——锣鼓镲的创编

三、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音乐鉴赏高中音乐课教案篇6

教学内容:

1、《祖国颂》

2、《你是这样的人》

3、《走进新时代》

教学目标:

(1)欣赏《祖国颂》、《你是这样的人》、《走进新时代》,联系所学作品,了解音乐的社会性既音乐的社会功能,感受音乐作品意境,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学习,体验感受合唱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史及艺术价值。

教学理念:

师生进行研究型学习,根据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学生在在课上完成合唱的起源,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及音乐风格特点、作用意义等,并以《走进新时代》、《祖国颂》、《你是这样的人》为例,认识歌声记录新中国发展的历程。教师从中给予指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学习,懂得音乐的社会性既音乐的社会功能。感受、体验、了解合唱音乐的特点。

2、通过学习、演唱,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①学生将收集的的资料,整理好,用以说明合唱艺术。

②教师需多媒体设备,课件等。

③学生进入教室按声部落座。

教学过程:

一、《祖国颂》

1、介绍合唱《祖国颂》(乔羽词,刘炽曲):(出示多媒体)

?祖国颂》是一首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气势宏伟,热情讴歌祖国大好河山的合唱作品,分为a,b,a三个乐段,教师范唱三段的主题,并简要介绍说明。演唱《祖国颂》这首歌,使我们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2、聆听全曲

3、组织学生说出聆听后的感受

4、学唱三段的主题旋律,加深体验歌曲的结构、内涵及风格特点

5、出示多媒体:“什么是合唱艺术” 、“合唱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合唱是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音乐艺术形式。

6、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各自的资料,教师参与展示、总结归纳:合唱艺术的起源、发展,每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及相关作品,以及它们的风格特点。

二、《你是这样的人》

欣赏分别由戴玉强的美声唱法和刘欢的通俗唱法演唱,请学生进行对比。

作品介绍:《你是这样的人》是电视片《百年恩来》的主题歌,是为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而作,题材为颂歌,歌曲含蓄、深沉,回味深长。

请同学说出同一首歌用不同唱法演唱效果有何不同,简单谈谈感受。

重复欣赏,戴玉强演唱的。

师点拨提示:周恩来,是一个让后人无限追忆和怀念的历史伟人,我们不能忘记他,也无法忘记那些为革命的胜利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

三、《走进新时代》。

(1)分别欣赏:独唱《走进新时代》、合唱《走进新时代》。

师:请同学们注意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独唱、合唱,产生的效果有怎样的区别。

(2)实践

教师弹奏并演唱《走进新时代》

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学唱《走进新时代》,进一步体验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师:《走进新时代》作于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前夕,歌曲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婉转动听的音调,抒发了全国人民,在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下,满怀豪情走进新时代的情怀。

歌曲为二段体,每个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结构规整,歌曲的曲调采用民族宫调式,歌词以第一人称——我(我们)展开,倍感亲切。

第一乐段是陈述性的诉说——“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演唱中注意装饰音的效果,使曲调更具有口语的语感,自然而优美。

第二乐段是对比段,旋律在高声区,情绪更加激昂,更加高亢,歌词中先后以“东方红”、“春天的故事”唱喻我党的第一代、第二代——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继往开来,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

学唱中,教师要给予气息,咬字、吐字、强弱、情感处理等,必要的指导,把歌颂与豪迈的激情充分表达出来。

播放歌曲,全体合唱《走进新时代》,教师指挥。

四、巩固与深化

教师与学生一起,把整节课的内容,回顾,整理,总结归纳。

学生可继续用搜集的资料说明。

教师在音乐有何社会功能上进行引导、点拨,进行研讨。

音乐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研讨。

音乐是怎样为人类服务的?研讨。

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史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时期作品的历史意义。

最后针对教学重点进行提问与考核。

五、下课,布置作业。

音乐鉴赏高中音乐课教案篇7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雪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了解“雪”的形成。

2、能正确表达歌曲情绪。

3、了解顿音的唱法,并能按照顿音记号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复习欣赏乐曲《雪花飞舞》。

2、请几位学生按自己设计的动作随音乐表演。

3、导入新课。教师提问:“雪”是怎样形成的?

4、播放录音带或cd,听歌曲《雪花》的录音(也可由教师范唱)。

5、教师分句教唱。

6、在学生基本学会歌曲后,启发学生(教师示范):

①注意顿音的唱法。注意第一、三乐句第一、二小节中顿音的唱法,应唱得有跳跃感。

②注意歌曲情绪的变化。

虽然歌曲是多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但是,歌曲仍然在情绪上有一定变化:从大的方面看,前4个乐句可以为一部分,为一种情绪,后4个乐句为一部分,是另一种情绪。从小的方面看,第一、三乐句应唱得跳跃,而第二、四乐句则应抒情等。

③注意力度的变化。

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应注意歌曲强弱力度的走势及顿音记号的作用。第一乐句中第一、二小节,应唱得富有弹性,第三、四小节唱得连贯一些,力度也应由弱渐强;后四小节再由强渐弱;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相仿;第四乐句,力度从强到渐弱;第七乐句力度渐强,表达一种迫切的心情;第八乐句可唱得稍强。

7、最后,全班同学按照以上要求,完整地演唱歌曲《雪花》。

教学评价

1、学生设计歌表演动作的广泛性。

2、学生参与歌表演的投入程度和和谐程度。

3、学生听赏音乐时的专注程度。

4、学生听赏音乐的联想能力及表达能力。

5、随音乐做动作的和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