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培养对细节的敏感度,积累素材可以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细节和描写,使作品更加具体和生动,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5篇,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篇1
大家都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灯,猜灯谜,而我的家乡—歙县汪满田的花灯可是别有特色哟!
说这里的花灯很有特色,因为它们大都是由竹架子骨在内,糊纸于外,加以形象逼真的绘画与色彩点缀共同组成的各式各样的鱼儿。花灯为何都是纸鱼儿呢?传说由来以久,老人们说,古时火神总是来烧房子,人们损失了许多的财产,为了驱赶火神,人们就把花灯都做成鱼的形状,并带着如同真的大纸鱼绕着村子转。火神看见鱼,以为整个村子里有好多水,就不再敢来烧房子了。以后,人们就年年做鱼,戏鱼,以求平安。
每逢正月十五晚七点,花灯会便开始了。瞧!只见那天空中出现了许多烟花,有的金光闪闪,似一座金桥横空而架;有的五彩斑斓,升上天空呼啦开出各色的花朵…,各种烟花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接着,真正的主角上场了!一个个头能装下两三个小孩的巨大纸鱼游来了,它的身体里有几十枝甚至上百枝红蜡烛,把路面照得亮堂堂的。在鱼队前,一个汉子拿着一个火把引路,十几个壮汉抬着一个“巨无霸”鱼缓缓地走来。“巨无霸”鱼摇头摆尾的,似乎在向人们问好,人们欢呼着挥手表示欢迎。紧随其后又是几条大鱼儿,后头跟着一条条可爱的小纸鱼欢快地游着,不时地互相亲昵着。小纸鱼的主人可是我们孩子,花灯会上也随之增加了几分童趣。
鱼队的中间杂着敲着铜锣,打着大鼓的大人,声音震耳欲聋,使花灯会更显热闹。几个淘气的小男孩跟着他们的爸爸和爷爷,举着燃完的烟花剩下的杆儿做成的小小火把,走在鱼队的最后面,来回跑着,乐着。鱼队走到另外的地方,又该烟花炮竹上场了,“叭”,这儿的炮竹响了,“轰”那边放烟花了,真不知道该看哪儿了呢!
元宵灯会“纸鱼儿”游,灯火通明喜乐洋洋!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篇2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在许多传统节日里都有特殊的习俗,如春节,要贴对联,包压岁钱;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祭扫……
而在端午节,必然是少不了吃粽子和赛龙舟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那年端午节,我第一次去看赛龙舟了。
那天端午节伴着朝阳,随着清风,新的一天开始了。只见湛蓝的天空下,澄碧的河面上,五颜六色的龙舟整装待发,运动员们个个精神抖擞,信心满满,仿佛胜券在握。而河岸上的我们仿佛比参赛选手还要紧张,个个屏息凝望着。随着裁判员的一声令下,两条龙舟齐头并进,划龙舟的选手们都用尽全力,快速而有序地划着船浆,坐在船头的鼓、锣手也是十分卖力,敲锣打鼓声清脆而有力,掌舵手也正控制着大局,和运动员一起拼命的喊着"一、二,一、二!”大家都灌输了全身的能量,使出了吃奶的劲儿,一会儿一艘龙舟超过另一艘,不一会儿,落后的那艘又追赶了上来,这样大起大落的局势让看比赛的我们心情也如坐过山车一样,忽起忽落,我在一旁看着只能替他们干着急,多想此时跳到龙舟上拉他们一把。
突然,岸边的炮竹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鼓舞着划龙舟的选手们,让他们更加充满了斗志。刹那间,锣声、鼓声、划浆声汇集成了一首雄浑的曲子。赛龙舟终于结束了,胜利的选手们欢呼雀跃,抱在了一起,成绩不太理想的队员们也没有半点气馁,相互打气,都在准备下一次比赛。
看着人们赛龙舟时脸上开心的笑容,我不禁想到,现在的时代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进步着,人们的生活渐渐被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替代,很少有人会再去关心那些旧的习俗。所以,作为新世纪的我们,应起到带头作用,传承传统习俗,以守住民族的根。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篇3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乡靖江,人人最期待的是春节,是大年三十夜晚的守岁。
在大年三十晚上,亲戚朋友们都会来到我家。吃了饭后,大人们都把守岁要用的东西和食物……都准备好。一到九点,大人小孩们一起喝一杯,这就意味着我们就要开启一夜的守岁之旅了。庆祝完,除了很小的孩子,其他人都打着八分满的精神,男人们会在一起打牌,女人则是一起喝茶、织布、聊一聊家常……,而我们大点的孩子就聚在一起做手工或是在网上看电影,那些小孩子就在房间里做游戏,看动画片。当然,虽然每年都要守岁的,但每年都有不同的乐趣。我们大孩子在做手工时常常会出现材料不够或不会做的现象,这一次我们不仅买了充足的材料还找了一位姐姐来教我们。做累了,就看会电影,选电影时总会有不同想法,因此我们选电影就要很久。因为这个房间是我们大孩子的主场,想来这看电影的小孩子,只能何事都听我们的安排,在这里,我们就是他们的老大,他们就是我们的小弟,不管我们怎么说他们都只能照做。
到了凌晨三点多,几个人会煮些夜宵给大家吃。每一次都是普通的面条而已,可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抖音吃的不亦乐乎。孩子们吃着就会抢起来,每一次大人都会说:“孩子就是孩子,抢起来都是香的。”
一直到天亮,一个圆满的守岁才算结束。守岁,在我的脑海中,是整个春节中最热闹的,最有趣的,也是大家最喜爱的一种习俗。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篇4
我的家乡在新州,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那非春节不可啦!
春节是新年的开头,寓意新的一年到了,要说春节的来历啊!哪来头可不小呢!春节是从历年流传下来的,直到现在大约有5000年的历史呢!
我们这里的春节差不多从腊月二十四过完小年就开始了,当然那都是节前的彩排。最热闹最隆重的是年三十那天,那天才是真正的过年,那天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己,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除夕晚上必定要吃我们新州的元宝饺子。饺子寓意着招财进宝。我家饺子馅是多种多样的,有白菜馅、猪肉馅、韭菜鸡蛋馅、香菇馅等等。餐桌上,弟妹嚷嚷着:“再给我一盘,再给我一盘,我还没有吃饱!”
到了晚上外面噼里啪啦的响,家家都在放鞭炮,我们家也不例外。爷爷和爸爸从屋里拿出长长的红红的大鞭炮,边拖边摆放着。点火!爷爷和爸爸赶紧跑回屋里来,火沿着火线慢慢的延伸到鞭炮。猛然间外面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接下来就是放烟花了,一点火,烟花飞上天空,在一瞬间炸开了,有的像无数颗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朵,还有的像金色的太阳,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轰”的一声,一束烟花飞上了天空,紧接着,更多的烟花飞了出来,随着噼噼啪啪放鞭炮似的响声,烟花绽开了,不一会儿,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各种颜色的烟花纵横交错,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你瞧,圆形的、流星形的、瀑布型的、花型的……五花八门的烟花在天空争先恐后地展示着自己的“舞姿”,它们有的像上翻,好像娇媚的牵牛花;有的向下垂,好像绚丽的菊花……我还饶有兴趣的为每一组烟花取了名字,如万紫千红、繁花似锦、满天繁星、百花齐放,再加上黑天空的衬托,显得烟花像是天上的仙女,好一幅壮丽的景象!
吃饺子、放鞭炮是我印象最深的节日风俗。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篇5
一年一度的除夕佳节,在大家的期盼中如约而至。我的家乡,福鼎龙安镇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整个小镇洋溢着欢乐和喜庆。
在除夕这一天,我起得特别早,没想到爷爷奶奶起得更早,里里外外,忙忙碌碌。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着年夜饭的食材,每个人的家中都飘出了浓浓的饭菜香味。过新年就属我们小孩最开心,因为我们可以放鞭炮了,噼里啪啦,我整整半天都没有停过。爷爷让我帮他放一种红色的,点燃了会沿着火线爆炸的鞭炮。我点完拔腿就跑,只听到身后噼里啪啦的爆炸声。
妈妈带着妹妹在大门上贴春联,妹妹正准备贴上“福”字的时候,妈妈拦住了她。“这个‘福’字要倒着贴。”妈妈说,“因为这样就成了福到的谐音,福就光临我们家了。春节贴春联有喜庆,发财,吉祥之意。”妹妹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正帮着爷爷奶奶做麻糍,麻糍是我家乡的特产,也是我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麻糍听起来就给人一种幸福感,咬起来酥软可口。而麻糍的制作过程也有它的独特之处。首先,他要用饭甑把糯米蒸熟。这很考验人的手艺,因为大米要蒸的软硬适当,然后再把蒸好的米碾碎,做成一个个大麻糍备用。接下来要做出麻糍的配料,一般是用黄豆粉、红衣花生、芝麻和白砂糖和在一起。要吃的时候,把大麻糍蒸热,用筷子团成团,放进装着配料的大盘子里滚两圈就行了。
很快就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了,大家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年夜饭一边谈笑风生。在年夜饭中,鱼和鸡是必不可少的。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而鸡则象征着吉祥如意。接着,大人们纷纷拿出红包给我们小孩压岁。
晚上8:00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相声小品使人捧腹大笑。凌晨12点还未到,各家各户争先恐后的地放鞭炮庆新年。直到守岁结束,我才会意犹未尽地上床睡觉。
家乡的风俗展现出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一面,让我们一起把家乡的民族风俗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