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妈妈教案参考6篇

时间:2025-06-27 作者:Surplus

为了确保教学的连贯性,教案应明确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写教案时,应考虑不同方法的结合,增强学习效果,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画妈妈教案参考6篇,感谢您的参阅。

画妈妈教案参考6篇

画妈妈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要通过正确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孝。

2、尝试运用瓶盖作画,在指定范围内压印出整串葡萄,体验特殊材料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狐狸妈妈的葡萄园》的故事图片幅。

2、大小不同的瓶盖若干,已调好的深紫色、浅紫色、深绿色、浅绿色的水粉颜料若干,抹布若干。

3、布置好的“葡萄园”背景图一张,幼儿人手一张画有葡萄叶子的a4纸。

4、舒缓的伴奏音乐mp3。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小狐狸路过的葡萄园,想起了妈妈最爱吃这甜甜的葡萄,就偷偷的摘了几串,想带回家给妈妈吃。不巧,让给发现了,xx特别严厉地训斥了小狐狸,但是听说小狐狸是为了妈妈才摘得葡萄,就原谅了它,允许小狐狸把葡萄带走了。

出示图画,讲述故事情节,让幼儿通过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感受到小狐狸对妈妈的孝心。

2、活动展??

(1)提问:小狐狸偷摘葡萄的行为对不对?既然小狐狸偷摘葡萄是不对的行为,那我们一起帮它想个办法,让小狐狸不用偷摘别人种的葡萄,也可以让妈妈吃到她最喜欢吃的葡萄吧!

引出下一环节,帮小狐狸种一个葡萄园,送给狐狸妈妈。

(2)教师示范,讲解瓶盖作画的方法。

①介绍大小不同的瓶盖,认识瓶盖,知道用瓶盖的'哪一面作画。

②介绍颜料,有深紫色、浅紫色、深绿色、浅绿色多种颜色,说明可以引出多种颜色的葡萄。

③选用几种瓶盖和颜色,示范画一串葡萄。

借助儿歌帮助幼儿掌握压印方法。

儿歌:

小瓶盖,手中拿;

按一下,拧一拧;

葡萄种在叶子下,

一个一个排好队;

上面大,下面小,

上面浅,下面深,

我的葡萄种好了。

④交代作画方法,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舒缓的伴奏音乐)。

引导幼儿在葡萄叶子下,从大到小,由深到浅的压印。

提醒幼儿在作画前挽起袖子,滴下的颜料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抹布擦干净,在换用颜色时,一定要拿干净的瓶盖重新蘸颜料。

⑤将幼儿的葡萄画展示在“葡萄园”中。

大家一起欣赏,评一评哪串葡萄最好看,狐狸妈妈会喜欢。

3、讨论

我们帮助小狐狸送给狐狸妈妈最喜欢的葡萄,那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妈妈最喜欢什么吗?

你想用什么方法送给妈妈她最喜欢的东西呢?引导幼儿说出合理正确的方式向妈妈表达孝心。

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向妈妈对她的爱,比如,用我们灵巧的双数,亲手做一份礼物送给妈妈,不一定非要通过花钱、索取等方式。

4、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我们先休息一下,然后再亲手做一份妈妈最喜欢的礼物吧!

画妈妈教案篇2

设计意图: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游戏是儿童活动的中心。”分析《小蝌蚪找妈妈》这则故事,在较长的故事篇幅中,最主要让幼儿了解的就是青蛙妈妈的外貌特点,因此,我根据故事中的情景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小蝌蚪找妈妈”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让欣赏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并学习复述故事中的对话。

2、学习安静的倾听故事,了解青蛙妈妈的外貌特征以及蝌蚪变青蛙的初浅知识。

活动准备:

1、幻灯片

2、图片:两只大眼睛;图片:嘴巴宽又大;图片:四条腿;图片:白肚子;

活动过程:

一、师幼一起扮演小蝌蚪,游进活动室。

(播放背景音乐)你们是谁呀?那我是谁呀?咦,我们的妈妈呢?姐姐带你们去池塘里找找妈妈吧。

二、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1、幻灯片(鸭妈妈的形象)

(1)我们看谁来了?我们问问看鸭妈妈看见过我们妈妈吗?(鸭妈妈,鸭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

(播放鸭妈妈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2)鸭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

(3)出示图片:两只大眼睛,嘴巴宽又大。

2、幻灯片(大金鱼的形象)

(1) 游呀游,找呀找,这是谁呀?大金鱼长得怎么样?(两只大眼睛,嘴巴宽又大)。我们问问看它是我们的妈妈吗?(大金鱼,大金鱼,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播放大金鱼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2) 大金鱼是我们的妈妈吗?它说我们的妈妈是怎么样的?(妈妈有四条腿)

(3) 出示图片:四条腿。

3、幻灯片(大乌龟的形象)

(1)游呀游,找呀找,你们看谁来了?大乌龟长了四条腿,我们问问看它是我们的妈妈吗?(大乌龟,大乌龟,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播放大乌龟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2)大乌龟是我们的妈妈吗?它说我们的妈妈是怎么样的?(妈妈肚皮是白的)

(3)出示图片:白肚子

4、幻灯片(大白鹅的形象)

(1)游呀游,找呀找,你们看谁来了?白白的大白鹅我们问问看它是我们的妈妈吗?(大白鹅,大白鹅,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播放大白鹅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快去找她吧。)

(2)大白鹅是我们的妈妈吗?它说我们的妈妈是怎么样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

(3)指出:绿衣裳。

5、幻灯片(青蛙的形象)

(1)游呀游,找呀找,我们看看青蛙长的怎么样?(她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四条腿,白白的肚皮绿衣裳。)

(2)我们问问看,它是不是我们的妈妈?(好孩子,我是你们的妈妈)

三、完整欣赏故事至唱起歌来呱呱呱……

1、噢,我们的妈妈终于找到啦!现在请小蝌蚪们回到池塘边的椅子上休息一下,听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边听边想,我们的妈妈到底长得什么样?

2、咦!你们发现了吗?我们的妈妈怎么跟我们一点也不像呢?我们来问问看,(妈妈,妈妈,我们怎么一点也不像你呢?)(播放青蛙的话:好孩子,你们会慢慢的长大,会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你们的小尾巴呢也会不见的,还会穿上绿衣裳)

四、结束部分。

1、游戏:小蝌蚪的转变:在池塘里,小蝌蚪们一天天长大,慢慢的伸出后退,伸出前腿,穿上绿衣服,呱呱呱的叫。

2、呱呱呱跳出活动室,去草地上玩。,小班语言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画妈妈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用连环画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主要情节。

2、能用物体的固有色绘画,大胆添画与情节有关的事物。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图片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以谈话导入活动。

我们已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今天,我们要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内容画下来。每一段故事画一幅画,连起来就叫连环画,就能编一个完整的故事。

2、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主要角色的特征。

请小朋友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

幼儿议论、回答后,教师讲解:这里有玩具鸭、鱼、龟、鹅和青蛙,我们仔细看一看,鸭和鹅的区别是鸭的身体扁一点,鹅的颈子长一点,头上多一个冠。鱼的嘴尖,头和身体是连在一起的,头上有腮和圆圆的眼睛,身上有鳞和鳍、乌龟身体扁扁的,四肢短短的,身后有个短短尖尖的尾巴,头能伸缩。青蛙有一对大眼睛,一张大嘴巴,头是尖尖的,和身体连在一起成一个整体,青蛙的前腿短,后腿长。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我们可以把这个故事分成六幅画。每幅画的下角画上点,表示第几幅,看的时候就知道故事的顺序了。这六幅画应该怎么画呢?第一幅:青蛙妈妈生的卵变成了许多小蝌蚪,第二幅:小蝌蚪向鸭妈妈打听它们的妈妈在哪里,第三幅:小蝌蚪认大鱼做妈妈,第四幅:小蝌蚪认乌龟做妈妈,第五幅:小蝌蚪认大白鹅做妈妈,第六幅:小蝌蚪高兴地打到了青蛙妈妈。

幼儿先观看,后在操作材料上作画,教师提醒幼儿将主要角色画在纸的中间,鼓励幼儿大胆添画,表现动物形象,大胆设计画面。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鼓励幼儿与旁边的小朋友互相欣赏和讲述画面上的故事。请部分鹹为大家讲一讲。

画妈妈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意识和方法。

4、了解课文介绍的自然知识,激发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鼓励学生收集植物的种子,调查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访问植物妈妈好吗?你认识哪些植物呢?(相机出示苍耳、蒲公英、豌豆、稻谷、

棉花等植物图片)。你认识它们的孩子吗?(出示苍耳、蒲公英、豌豆、稻谷、棉花及它们的种子对应的图片。)

2、植物妈妈的孩子长大了。想出去旅行,植物妈妈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它的孩子呢?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录音朗读课文。

3、学生模仿录音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识记生字。

1、集体拼读“树叶”、“苹果”中的生字。

2、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

四、诵读讨论课文

1、读补充阅读材料。课件出示:种子传播的`奥秘

2、交流课前观察所得。除了课文中告诉我们的,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五、指导写字。

1、观察“娃、洼”两个字,说说写时注意什么?

2、指导:两个字的右边是由两个“土”字组成,不要把一竖写到底。

板书

植物妈妈有办法

(准备) (靠)

蒲公英 降落伞 风吹

苍耳 铠甲 动物带 传播种子

豌豆 豆荚 太阳晒

(仔细观察)

(增长知识)

画妈妈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追”三个字,会写“么、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4、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让我们随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二、图文结合,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读一读,用笔画出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

2、引读。

3、是啊,小蝌蚪游得多快活啊,你能不能快活地读一读这段。指导朗读。

三、读文感悟,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于是,它们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是怎么找的?它遇到了谁?请小朋友快速地朗读第二至六自然段,找一找。

1、学生自读、汇报。

2、品读第二段

多媒体出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小蝌蚪的外形变化。

教学“迎”字,看多媒体动画,理解“迎上去”

同桌两人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读。

表演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4、自读第四、五段。说说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蝌蚪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子?

5、出示青蛙的话,用“已经”说话。

四、总结全文

1、多媒体展示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变化过程。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指导写字

六、拓展

续编课文:小青蛙捉害虫

画妈妈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有意识地注意妈妈的特征。

2、能结合自己的赣州来描述妈妈的典型特征。

活动准备:

1、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故事

1、有位小朋友名叫菲菲,一天,妈妈带她到公园里去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2、谁来帮助菲菲找妈妈?菲菲最后找到妈妈了吗?

3、看第一幅挂图,欣赏故事

(1)菲菲怎么会把妈妈弄丢的?

(2)菲菲把妈妈弄丢了,她是怎么做的?

4、看第二幅挂图,欣赏故事

警察叔叔来帮菲菲找妈妈,假山前的那个人是菲菲的妈妈吗?为什么不是呢?

5、看第三幅挂图,欣赏故事

(1)短头发的阿姨是菲菲的妈妈吗?为什么?

(2)菲菲妈妈的头发是怎么样的?

(3)对菲菲笑眯眯的阿姨是菲菲的妈妈吗?

(4)菲菲最喜欢妈妈的什么?

6、看第四幅挂图,欣赏故事

(1)菲菲的妈妈对菲菲说过什么?

(2)菲菲在哪里找到了妈妈?

二、谈话:我和我的好妈妈

菲菲的'妈妈总是背着一个包,包里总装着好吃的东西;头发长长的、香香的、软软的,还有一点卷;笑起来甜甜的,会唱好听的歌,会轻轻地和菲菲说话。你们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