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实施前,教师需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评估标准,教师在写教案时,应考虑不同方法的结合,增强学习效果,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画妈妈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画妈妈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袋鼠的形态、习性特征。
2.能想象画出有关袋鼠妈妈口袋的趣事。
3.在创作和欣赏中体验学习美术的愉悦。
教学重点:
学习袋鼠的形态特征并引导想象。
教学难点:
能抓住袋鼠的形态特征进行绘画表现。
教学过程:
激趣感知
一、导入课题了解袋鼠
1、听赏音乐。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播放袋鼠之歌)。
老师看出,你们都很喜欢喜欢这首歌,小朋友,你们从歌曲中了解到了什么呢?板书:袋鼠妈妈的口袋
2、分享讨论。
老师在上周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袋鼠的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吧!前后四人一组说说你了解的有关袋鼠的'知识。
3、代表反馈。
刚才同学们与了自己的资料,那你们都了解到袋鼠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学生反馈,老师引导归类:袋鼠的种类、运动特征、生活习性。
二、观察发现技巧暗示
1、亲近袋鼠:刚才同学们说到袋鼠的许多特点,有一个最典型的特点就是袋鼠就是不会走,一起表演一下袋鼠是怎样运动的!
2、观察分析
谁能说说袋鼠的长相有什么特征?点击袋鼠身体不同部位出现闪动色块提示学生观察。
你们知道怎样才能画出一只活泼可爱的袋鼠吗?板书:特点
4、小小训练。
老师演示:用不同模块拼出各种动态的袋鼠。
学生试一试:抓住袋鼠形体特征画一到两只不同动态的袋鼠。
三、赏析拓展引导创作
1、看一看。
刚才我们还了解到袋鼠妈妈还有个口袋,是小袋鼠的房子,有趣极了。
瞧,在袋鼠妈妈的口袋里还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呢!板书:想象
2、编一编。
你也来编一个关于袋鼠妈妈口袋的故事吧,请闭上眼睛,伴着轻的音乐,走进了想象的世界。板书:袋鼠妈妈口袋
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3.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四、说说故事欣赏
1、说一说:你画的袋鼠妈妈的口袋发生了什么事?
2、评一评:你(他)的画美在哪?
画妈妈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愿意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妈妈的明显特征。
2.尝试用语言或行为表达对妈妈的爱,学说短句“妈妈,我爱您”。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知道妈妈最明显的特征。
2.材料准备。
幼儿自备妈妈的照片一张,幼儿学习资源1第11~12页。
活动过程
1.说一说:我的妈妈。
师:今天,宝贝们都带着自己妈妈的照片来了。
师:那谁来说一说你的妈妈都有什么特征?
幼:自由回答。
师:说了这么多,那你们爱妈妈吗?你是如何表达对妈妈的爱的呢?
2.阅读幼儿学习资源,引导幼儿逐幅观察画面,感知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师:今天咱们班来了好几个小动物,他们也很爱自己的妈妈,你们想知道是谁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猪在干什么?妈妈高兴吗?(小猪送给妈妈一张画,妈妈很高兴。)
小猴送给妈妈什么呢?妈妈感觉怎么样?(小猴送给妈妈一朵花,妈妈很开心。)
小熊帮妈妈做什么?妈妈什么表情?(小熊帮妈妈提菜,妈妈在笑。)
小朋友在做什么?妈妈开心吗?(小朋友和妈妈拥抱,妈妈很开心。)
小结:他们都很喜欢自己的妈妈,还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妈妈的爱。你们喜欢自己的妈妈吗?你们能为自己的妈妈做什么呢?(引导幼儿学说“妈妈,我爱您”)
3.交流小结。
师:刚才小动物们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妈妈的爱,有的送礼物,有的帮妈妈做事情,有的抱抱妈妈。你想怎么表达对妈妈的爱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小结:请小朋友回到家后,先向妈妈说一句好听的话“妈妈,我爱您”,再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反思
在备课时,我发现全文共五个小节,分别选取了“夏夜扇凉”、“雨天送伞”等五个生活场景来表现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细细品味这几件事,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大部分应该在我们孩子的身上发生过,应该很容易引发他们的共鸣。另外,五节诗的结构相同:都是先陈述事情,最后以“妈妈的爱”作结。鉴于以上原因,我设计了仿写的环节,而且对仿写的效果也充满了期待。
然而,实际的教学效果却给我泼了一盆冷水:当我让学生说说妈妈做过的哪些事情让你感受到了她的爱?发言者聊聊。再次启发后,大部分学生依然保持了沉默!说不出来,自然也就写不好。课堂上只有个别学生完成了一个小节的仿写,不得已,课堂练习只能布置成家庭作业。
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反思,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总结了失败的原因:
先说主观原因。虽然文中的几个事例都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小事,但在教学中,我没能找到有效方法,将学生带进文本,从而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强烈共鸣,勾起学生对类似经历的回忆。学生无话可说,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说客观原因。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已经习惯了“被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被大人爱着、宠着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例如:妈妈洗衣服,爸爸辅导作业之类的事,在孩子们眼中,他们会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没什么特别的,自然就很难将这些小事与爱联系在一起了!一句话:现在的孩子缺乏的不是爱,而是感受爱的能力!
我手写我心。只有心里有了真情实感,才可能写出好的习作出来。“三八”节前夕,我布置了一篇日记:妈妈的一天。希望孩子们能走进妈妈的生活,用心感受妈妈的爱!
小百科:爱是指喜欢达到很深的程度,继而人为之付出的感情。是指人类主动给予的或自觉期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画妈妈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能按节拍唱出×× o×︳节奏中休止符后的歌词部分。
2、探索歌曲前后两部分不同的表现手法,学习为歌曲增编新词。
3、看指挥进行领唱、齐唱,注意控制与调节自己的声音,使之与同伴相协调。
活动准备:
1、结合"三八"妇女节进行爱妈妈的教育。
2、了解幼儿在家里自我服务的情况。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谈话,引出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谈谈在家里做事的情况。
师:你们在家里那些事情是自己做的,哪些事情还要妈妈替你做?
教师根据幼儿的谈话内容进行小结,表扬幼儿已经长大,不再有什么事都麻烦妈妈,是爱妈妈的好孩子。
2、教师引导幼儿学唱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
教师范唱两遍。唱完后请幼儿按照顺序说说歌词里提到了哪些事情。
教师将幼儿说的事情用歌词加以重复。
幼儿跟着教师随音乐节奏学念歌词。在念的时候,教师注意提示幼儿念出×× o×︳部分的歌词。
师:我们一起听着音乐说说歌词。
幼儿跟随教师轻声地学唱。教师提示幼儿注意倾听自己是怎样唱×× o×︳中休止符后的歌词的,并让幼儿单独练习这一部分。
师:仔细地听一听我是怎样唱"你歇会吧"和"我会做了"这两句歌词的。我们一起来练习。
幼儿完整演唱歌曲2~3遍。
3、教师引导幼儿探索歌曲前后两部分不同的表现手法。
教师启发幼儿分析这首歌曲中所表现的情感,共同讨论怎样唱这首歌。
师:你们已经长大了,自己能做自己的事,心里感到怎样?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情绪来唱这部分歌词?(自豪、欢快地)师:最后两句是说你们不愿意再麻烦妈妈,而且表示了对妈妈的爱。想一想,应该用什么唱法来唱这两句歌词?(连贯、抒情地)教师让幼儿尝试用讨论后确定的情绪来唱这首歌。先集体唱,再请几名幼儿唱,然后进行评价。
师:说说他们什么地方唱得好?我们大家一起来用好听的声音合唱这首歌,好吗?
4、教师引导幼儿学习领唱、齐唱。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怎样领唱、齐唱,共同选择集中合适的唱法。
师:你们觉得是你么地方适合领唱,什么地方适合大家一起唱?
教师指挥幼儿用选定的方法一一进行练唱。
师:下面我们把刚才大家想出的领唱、齐唱的方法都试一试。
5、教师引导幼儿为歌曲创编歌词。
教师启发幼儿想想自己还会做哪些事情。请每位幼儿说出一件事情,四位幼儿分别说出四件事情,并请他们到前面进行领唱。
师:刚才这四位小朋友说出了四件事情,唱到这部分歌词的时候,请这四位小朋友唱,其他地方请全班小朋友一起唱。
画妈妈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喜爱父母,萌发对关心、热爱父母的情感。
2、能很好的模仿和扮演父母。
3、幼儿积极的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与父母的合影照片。
2、父母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如,口红、领带等。
活动过程:
1、介绍爸爸妈妈:“照片上是谁?你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
(1)幼儿拿出与爸爸妈妈的合影,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
(2)小结:我们都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每天上班,很辛苦。
2、给爸爸妈妈送礼物:
(1)出示爸爸妈妈照片。“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我们送什么礼物给他们呢?”
(2)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礼物送给爸爸妈妈。“这些礼物中哪些是爸爸用的?”哪些是妈妈用的?
3、模仿爸爸妈妈:
幼儿自愿选择物品,扮演爸爸妈妈,模仿爸爸妈妈的一些动作和话语。
活动反思:
教师针对幼儿今天的表现,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评价,表扬和鼓励那些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的幼儿。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让他们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老师的肯定,以培养其对社会活动的兴趣。
画妈妈教案篇5
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发展和培养幼儿的事物的兴趣,获得观察力,想象力。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知道要保护小动物。
通过具体活动,让孩子们得到快乐,从而热爱学习。
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知道青蛙的成长过程,知道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能根据老师的演示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鱼缸、水、(纸做的)小鱼、小黄牛、小乌龟、荷叶、小蝌蚪、青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 孩子们,当你放学回家没见着妈妈时,你会怎样?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好不好?我要看谁听得最认真,谁最棒!
2、出示装水的鱼缸,里面有一只小蝌蚪在游来游去。老师讲述:有一只小蝌蚪,在找他的妈妈。
3、接着出示一条小鱼。老师说: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一条小鱼,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鱼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有四条腿。小蝌蚪说,哦,并急得哭了。
4、接着又出示小黄牛,边演示边说: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了小黄牛,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黄牛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在水里。小蝌蚪哭着说,噢。
5、接着又出示小乌龟,边演示边说: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一只小乌龟,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乌龟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是穿的'绿衣裳,也没有尾巴。小蝌蚪说,噢,知道了。
6、出示小青蛙,边演示边说:孩子,我在这儿呢!小蝌蚪听见有谁在叫他,一看,荷叶上坐着一只青蛙,正捉住了一只害虫,小蝌蚪急忙游过去,边叫着妈妈,边跳上荷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二、师:现在小蝌蚪已经找着他的妈妈了,谁知道小蝌蚪为什么叫青蛙是妈妈?(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
三、拓展。老师演示,请孩子复述故事。
四,延伸
师: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青蛙是有益的动物,专吃害虫,我们要保护他,不要伤害他,要保护大自然。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这节活动课,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培养幼儿语言发展的好材料。反思自己设计的这节活动课,虽然有成功的一面,但是也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