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集合的教案模板8篇

时间:2025-08-01 作者:Animai

明确教学目标并分解为具体任务,是确保教案方向正确的前提,​,关注学生反馈并据此优化内容,是教案持续改进的有效方法,​,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集合的教案模板8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集合的教案模板8篇

小学集合的教案篇1

教学课题

★ 数字 课时进度: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认识“数,一,两,三,四,五,只,个,小,朋,友”11个汉字。

★培养学生的听读,指读课文的习惯。

★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数字歌》。

教学重点

培养听读,指读课文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有序地观察图画,学会用完整的句子回答。

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生字卡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热身活动:手指游戏

师:小朋友们,陈老师要教大家一个小游戏,伸出你的手指头,跟着陈老师一起做。一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爬呀爬呀爬呀。两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白兔呀,跳呀跳呀跳呀。三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青蛙呀,呱呱呱。四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喵。五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老虎呀,嗷嗷。(做抓人的样子)

生跟着老师一起边说边做动作,说到“小老虎”时就全体坐下。

课文导入

师:刚才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毛毛虫,小白兔,小青蛙,小花猫还有小老虎。(投影显示课文图片)快看,这里还有更多的动物啦。

课文教学

1.描述图片上的动物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天上飞的是什么动物呀?(盖住其他动物,只留小鸟)有几只啦?

生1:是小鸟。

生2:有六只小鸟。

师:对了。小鸟用几只来说,我们可以说一只,两只,还可以说……?

生3:三只,七只。

师:小朋友们看左边,这些是什么动物啊?有多少只啊?

生4:是小羊,有三只。

师:那这下面的.是什么啊?

生:一头牛。

师:牛我们用“头”来说,可以说一头,两头,还有啦?

生5:十头牛。

师:你能看见多少只小鸡啊?一起来数数吧。(手指图片,依次数)

生6:有四只鸡。

师:正确。大家看,水里游的又是什么呀?有多少啦?自己心里先数数。陈老师请举手端正的孩子。

生7:有五只鸭。

全班齐数数量。

师:我们再来看看右边,这些又是什么动物呀?

生8:是两匹白马。

师:回答的很好。我们说两匹马,而不说两头马,两只马。大家看看,地上这些移动的小东西是什么啊?有多少条啦?

生9:有九只毛毛虫。

师:我们一起数数,一,二……。应该是九条虫,而不是九只虫。

师:孩子们,能数数看水里的鱼和虾有多少吗?一起数数吧。一,二,三……(强调量词单位“条”)

2.听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今天陈老师要教大家一首好听的儿歌《数字歌》(板书“数字歌”)

生齐读:数字歌。

师:请小朋友把书翻到第11页,请用手指到认真听陈老师朗读,。陈老师要提问的哦。3 数字 数字歌 一头牛……

有些学生跟读老师:

师:认真听老师读。陈老师提问:有几头牛?(处理生字“一”,贴生词“一个”)

“一”可以说“一头”“一个”,还有“一”什么啊?

生用“一”口头组词。

师:那么有几匹马?几只小羊?几只鸡?几只鸭?几只小鸟?几条鱼?几只虾?几条小虫?谁小哈哈?

(方法同处理“一”的方法,贴生词“两只”“三条”“四匹”“五只”“七个”“小朋友”,请学生分别口头组词。)

教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师:今天啊,有些顽皮的字宝宝要吵着出来和小朋友见面了,请你们大声喊出它们的名字。这个字宝宝是……?

生读生字,并口头组词,如:数,数,数学的数。

师:除了“小朋友”,还有什么朋友啊?

生10:老朋友。

生11:新朋友。

生12:好朋友。师:小朋友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值日生说“起立”)同学们休息。

小学集合的教案篇2

(一)从上一节课学生的质疑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你们上节课就《成长》这篇课文提出了哪些问题吗?(电脑出示这些问题)

2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成长”提出的。(出示“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这样”的成长是指怎样的成长呢?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

?此环节的安排是从学生前一节课的质疑引入,使得两节课衔接自然、紧凑,再抓住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用课文的重点句提出问题,使学生从课始就进入课文的重点,体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二)抓住重点段落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画出小男孩的表现(包括他的语言和动作)

(2)看到小男孩当时的表现,你会想些什么?

2集体交流,抓住重点句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1)“自言自语地嘀咕……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块钱。”(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渴望得到两根香肠,但他又从来不买两根。)

(2)当“我”表示要多给他一根香肠时,他用手推让说:“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如果你是他,此时你会怎样做呢?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走入文本,深入体会小男孩内心所想

(3)从小男孩的态度,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

?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

(4)齐读第六自然段,我们和作者一样,会产生很多疑问,你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语言训练:听了他的话,我琢磨: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也许————,还也许————。

?通过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男孩面对自己爱吃的香肠,却又不舍得买呢?

3体会第7-13自然段

(1)“我”看到了什么情景,使“我”恍然大悟?(“我”看到在一个大雪天,约翰的妈妈开着汽车陪他给每家每户送报纸,每月可以拿到八十元的'报酬。但他仍然花两块钱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

(2)此时,你心中又有怎样的想法呢?你明白了什么呢?

①约翰是个很有责任感的孩子,冒着大雪坚持送报纸。

②约翰家不是没有钱,是他自己这样做的,他这样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所得。

③约翰的妈妈其实很爱约翰,在大雪天陪他送报,还用这种方式鼓励他做事要坚持不懈。

……

(3)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你想对小约翰或他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4齐读第14自然段,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你觉得是这样吗?你有没有相类似的经历,结合生活实际和大家谈一谈你的看法。

(三)总结全文

1这样一个可爱的男孩,我们是不是该记住他呢?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样子,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描写约翰外貌的句子。

2你觉得约翰哪儿可爱?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约翰可爱的语句,读一读。

3如果约翰站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夸他呢?

(四)作业

1把《成长》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请他们也谈谈听后的感受,与家长进行交流。

2把描写约翰外貌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3推荐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两篇文章《乌塔》和《爸爸错了》。

小学集合的教案篇3

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分数单位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分子、分母的意义和分数单位,进一步学会读写分数。

2、通过分数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单位1和分数单位

教学准备:电脑软件、实物投影仪、正方形纸、围棋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进

1、出示分数,它们是什么数?

同学们在三年级时已初步认识了分数,那么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呢?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得多少?

(2)请两组同学量一量课桌的宽是多少厘米?

(3)请一位同学量一量数学书的长是多少厘米?

(得到的结果都不是整数)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什么是分数?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理解概念:

1、理解单位1的概念

(1)出示一块蛋糕:它可以用1来表示。

(2)出示一个正方形:它可以用1来表示吗?为什么?

(3)出示一条线段:它可以用1表示吗?为什么?

小结:一块蛋糕,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都是一个物体,都可以用1表示。

(4)出示四个苹果:这是几个苹果?可以用1表示吗?为什么?

用圆圈把四个苹果圈起:现在可以用1来表示这些苹果吗?为什么?

(5)把这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用1来表示行吗?为什么?

(6)我们全班同学可以用1表示吗?为什么?一组同学呢?

(7)你能举出一些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用1来表示的例子吗?

小结: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个1很特殊,我们给它加上引号,把它称为单位1。

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单位1的?能举出例子吗?

2、理解分数意义:

(1)把这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2)把正方形纸平均折成4份,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它的三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3)

这条线段怎么表示它的呢?这一段是几分之几?有几个这样的?

(4)把这些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只苹果?每份是整体的几分之几?把什么看成单位1?

(5)把4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还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6)把6只熊猫来平均分,有几种分法?同桌讨论一下,并告诉大家,你分的每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每份是几只熊猫?

(7)每人拿出围棋子8颗,把它平均分,你想怎么分?

请大家观察,刚才这些分数都是怎么得到的?能自己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吗?

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练习:练习十八13

3、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说说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请你回忆一下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分子

分数线

5分母

分母5表示什么意义?看到分母你就知道什么?分子3呢?

小结:在分数里表示把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分母,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叫分子。

4、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

自然数有单位,每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因此自然数的单位是几?分数也是由若干个分数单位组成的,所以分数也有分数单位,比如:是由3个组成,就是它的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是,想一想,的分数单位是几?为什么?的分数单位呢?

你能概括一下分数单位的意义吗?

小结:在分数里,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练习:

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5、学习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分数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

直线上相应的这一点应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这一点用来表示,为什么?这一点用来表示,为什么?同样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为什么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不相同?

三、看书质疑:

今天学习的是课本p84p86的内容,请把p86的做一做练习一下,看看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四、综合练习:

(一)判断:

1、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二)口答:

1、把一条2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份,把什么看作单位1?每份占全长的几分之几?

2、把12支铅笔平均分成4份,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3份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三)说出下面各题把什么看作1?各题中的分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1、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2、一袋大米,吃了它的

3、一本书30页,小华已看了总数的

(四)填空:

5个是()是()个

是3个()()个是是()个()

(五)说出下列各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六)下图中阴影部分各占全图的几分之几?(备用)

五、作业:

小学集合的教案篇4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油、洒、绿、欢、草、花”7个字。

2、能力目标: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有主动积累、运用词语的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理解春雨滋润大地、万物复苏,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

①、带着问题走进课文。通过读找出课文中的答案,使学生有兴趣走进文本,使阅读带有目的性。

②、阅读课文畅谈感想。给孩子表达独特感受的机会,引导他们发现阅读的乐趣。

2、重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相信学生,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并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老师适当提出或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方法与步骤。如:在探究学习时通过“读、想、说”理解课文的重点段,使自主学习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3、阅读成为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通过美读重点句、重点段,从对文字的体会中初步感受美;边读边想象,从感悟文字所表达的景色中引发对美的联想;通过音乐、画面的展示营造出大自然的景色,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体验美,最后,引导学生写一写想对春雨说的话,在欣赏美的基础上创造了美。

三、学习重、难点:

理解春雨本无色,但她为大地披上了五彩的衣裳,所以她好象也是五颜六色的了。

四、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学习时间:

二课时

六、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课题,理解“色彩”。

师:你们今天很可爱,他穿的红色的衣服,他戴着蓝色的帽子。衣服有各种颜色,你还知道什么有颜色?

生:自由说。

师:这儿有位朋友,它有颜色吗?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春雨有颜色吗?春雨有些什么颜色?为什么春雨会有颜色?

师:问得好。赶紧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你小声自读课文,可以根据“我会认”勾出生字。

2、分组自学生字:

师:能够自己学习这些生字吗?

3、汇报。

师:你们怎么学习的?

生:有拼音可以自己读;多读几遍就可以记住了;可以问同学;可以问老师。

师:方法都很好。

4、检查自学情况:(课件)颜色娃娃牵出一排排生字,学生练读。

5、师:选你喜欢的生字宝宝组个词。(做扩词练习,最后由颜色引出句子。)字可以组成词,词语们在一起就变成了(生:句子)齐读句子“田野里一群小鸟正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注意停顿)。让我们牵上所有生字宝宝的手回到书里,再读读课文,这一次一定会读得更好。

三、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1、把生字带到课文中再读一读,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展示:学生自愿起来逐段读通顺。

四、写字。

1、练读“我会写”中的字。(祝贺大家又认识了9个生字朋友,不过在课文里还有些字是我们已经认识的老朋友了,打个招呼,问声好。)

2、学习生字书写的笔顺。(会写吗?仔细看看。书空笔画。)

3、再观察,学习生字字型结构。(哪个字最难?怎么才能写好?老师根据学生的提示示范写。)

4、学生练习写,展评。

5、将自己不满意的字再写几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词,引入新课。

师:(谈话引入)今天心情好吗?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有没有把它留在脑子里?来,试试看。

生:首先齐读课题。

选择自己愿读的生词串练读。(自己选择学习内容)

师:(过渡)第一排的三个词是老师精心从课文里挑出来的,请大家再读一读,它们使你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词语中体验语言)

生:读词,谈感受。(谈出春雨的细和轻。)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一自然段,感受春雨的轻和细。

师:小朋友们说的是真的吗?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感受感受吧。请齐读第一自然段。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沙沙沙,沙沙沙”我听出来了,春雨真的很轻。可哪儿告诉了我们春雨很细呢?

生:找到“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加以理解。师:除了细得像线,还可以怎么说?(细如牛毛,细得落下来没有声音——春雨细无声)

师:(进一步引导)你们见过春雨吗?想一想,春雨落在脸上是什么感觉?

生:谈感觉。

师: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读第一段。(生再读)

师:(过渡)如果伸出手来接几滴,回忆回忆,会是什么颜色?

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引出问题。

师:田野里有三只小鸟,不知他们是否同意你们的看法。去问问好吗?瞧,他们来了。(出示图片,认识三只小鸟。)他们在田野里干嘛呢?

生: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

师:什么有趣的`问题?(请一个学生朗读。)他读得真好,是真的想提出问题。我们象他那样,也来读一读,好吗?(全班齐读。)

(三)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的3、4、5自然段,找找课文里写春雨都有些什么颜色。

(1)生自由读课文。

(2)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如果说“找到春雨是绿色的”是吗?从哪儿找到的,能读给大家听听吗?(将三句话读完)

(3)师:听了三只小鸟的话,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引导学生提问:春雨是怎么让草儿和花儿有颜色的?)

2、合作学习,想象探究。

师:这个问题有点难,就让我们发挥集体的力量,小组合作,到课文中去把答案找出来。有信心吗?老师给你们一点自学建议,想听吗?你可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再和小伙伴们讨论一下。

生:合作自学,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学习情况,品读美句。

师:小朋友们讨论得很认真,谁愿意告诉大家,你从课文中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汇报。

师:(帮学生补充)如:春雨落下来,小草吸收了水分,就发芽了,很绿,很好看。

春雨怕把杜鹃花弄疼了,所以轻轻地滴在杜鹃花丛中。(还用了哪些词?用课件展示出:滴、淋、洒)

你们真的很能干,能从课文里看到那么多美丽的景色,从这些会动的美境中,你找到答案了吗?春雨是怎么让花儿和草儿有颜色的?

生:春雨滋润了植物,他们就发芽开花了。

四、美读课文,感情体验。

师:孩子们把春雨中的景色说得太美了。我高兴得想给大家朗读一段课文,好吗?就把我最喜欢的绿色读给大家听。

(打出课件,师范读3自然段。引导学生明白要读好表示颜色的词)

师:你喜欢什么颜色,像老师那样美美地去读一读,比比谁把他喜欢的颜色读得最美。

生:自由美读。抽读,为同学真诚地鼓掌。

师:大家都想读,那我们就来演一演三只小鸟吧。

生:自由组合表演。

汇报交流。

7、欣赏雨景,深化情感。

(一)学习6自然段。拓展思维。

1、句式练习,拓展思维。

师:在春雨中,你看到些什么颜色?(生自由说)除了红黄绿,春雨还有别的颜色吗?

生:做句式填空练习。老师巡视指导。生汇报,师板书颜色。

师:学到这儿,你最想知道什么?(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生讨论汇报。

2、理解6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一言我一句,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这就叫做(争论)听了大家争论,猜猜春雨会怎么想?

生:说春雨的想法,并齐读6自然段。

五、写话练习,升华情感。

看春天的录像。

师:雨过天晴,春天真的来了。孩子们,春雨滋润万物,好象给大地披上了五彩的衣裳,仿佛,她自己就是五颜六色的了。如果现在有人问你:春雨是什么颜色的?我想,你一定有了自己的答案。在这美丽的春景中,你想对春雨说些什么呢?

生:写话,交流。

小学集合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平均数

1、周末,妈妈买了许多糖果,分给哥哥6颗,妹妹4颗,你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办法让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样多?是多少?

2、老师(出示两个笔筒)分别装了27枝送给23个女同学,23枝送给23男同学,学生动手分:让女同学和男同学分的一样多。

3、引入平均数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样多的5颗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数。25枝就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分的笔的平均数。

4、学生讨论:你们喜欢刚才谁的方法?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6、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

1、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请你算一算。

2、根据统计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几下?

班级三(1)三(2)三(3)三(4)

踢的次数632654668646

3、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小学集合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字。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

2、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人与动物共存的意识。

3、加深对保护动物的认识。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的意愿。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字。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的意愿。

2、使学生能自编排手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字。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的.意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你们学过哪些拍手歌?有什么特点呢?

二、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生字的读音。

2、小组内读课文:互查读音。

3、指名读课文:读音要正确。

4、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指名读、同桌读:读出节奏感。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读。

3、自由读:画出文中都写了哪些动物?

4、学生质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5、教师重点指导:“天空雁群会写字”它写了一个什么字?

6、同桌的一边拍手一边读儿歌。

四、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编写拍手歌,并在班上表演。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分析、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投影:指名读词语。接力认读生字。

2、出示投影:指名读句子,读准字音。

二、识字写字。

1、出示各种动物图片:学生说出动物的名称。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找朋友认读生字。

3、指名读生字、说词语、出示卡片:巩固汉字。

4、写字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物、鸡、猫。

5、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教师辅导,集体讲评。

三、布置作业。

小学集合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在音乐实践中,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姿势,能在《放牛歌》的间奏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学重点: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

教学难点:加入打击乐伴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

2、 复习上节课内容。

3、 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 导言:

2、 表演《牧童》

(1) 完整地聆听音乐录音。

(2) 提示各种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 随着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3、 编创与活动——双响筒的`认识

4、 表演《放牛歌》

(1) 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2) 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 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时间奏部分,有锣鼓镲伴奏。

5、 编创与活动——认识三角铁

6、 编创与活动——锣鼓镲的创编

三、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小学集合的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粮食与人民生活、国家建设有密切关系,用处很大。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3.懂得要爱惜粮食。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几位好朋友,想不想见见他们?

2.欢迎他们和大家见面。我们请这几位朋友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们吃的白米饭是由我做成的。 麦子: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麦子,白白的馒头是用我做成的。 玉米:我是胖胖的玉米,小朋友们一定都喜欢我吧!

3.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三位朋友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粮食。

板书:粮食

二、粮食来之不易

1. 粮食今天有许多许多心里话想对同学们说,你们想听吗? 让我们先请水稻来说一说吧!

(1)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出示实物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

你们看,农民们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插秧的。(农民阿姨双脚整天泡在冷水中,弯着腰,时间长了,真是腰酸背痛。) 禾苗在农民伯伯的精心护养下,渐渐长高了,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加茁壮,农民伯伯要做什么?(锄草、施肥、喷洒农药、引水浇灌)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辛勤劳动,庄稼成熟了、农民还要做些什么?(农民们要把稻子割下来,捆成捆儿,运到地头,再经过脱粒,碾去稻壳等许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们现在吃的大米。)

师:好,我们谢谢水稻先生的精彩表演,下面请小麦女士来说一下吧!

(2)同学们,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吗?(据学生所答出示馒头、面包、包子、油条、面条、饺子等食品的图片。)

小麦女士:好,大家说得太好了。下面我要带大家去看一看面包是怎么来的?

小麦女士:这么多的好吃的都是粮食做成的,粮食与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大家一定要切记:“粮食来得不易,千万不要浪费。” 师:让我们感谢小麦女士的精彩演说。玉米小姐也想来说一说。

(3) 我还有许多别名叫棒子、苞米、苞谷。我过去一直被视为穷人的粮食,在粮食生产还不能满足所有人的生存需要时,你浪费它,就等于你残忍地把应该给予饥饿的粮食糟蹋掉,而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饿死!这么一想,你难道不感到震惊与惭愧吗?你难道还忍心把咬了一口的馒头当泥巴扔,把扒拉一口的饭当脏水泼吗?

小结:为了种出一粒粒的粮食,农民们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不怕劳累,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们所学的古诗《悯农》讲的那样,谁会背诵请举手。

三、怎样爱惜粮食

(1)请你对辛勤种田的农民伯伯、农民阿姨讲一讲你是怎样对待粮食的。

(2)粮食听到同学们说要爱惜他们,非常高兴,还有话对同学们说,我们来听一听。

讲解:我国人口很多,但耕地面积很少,粮食不充裕。我们国家一些地区有时会遭受自然界的灾害。

比如说:水灾、旱灾、地震、虫灾等,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时,灾

区人民最需要的是什么?如果缺少粮食,没有粮食会怎样?

(3) 师问:如果我们都来把粮食当成宝,节约每一粒米,会怎样呢?跟老师一起算一算。

如果我们每位同学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365粒米)

如果我们全班45位同学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约16425粒米)

如果我们全国12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粮食?

小结:爱惜粮食要从自己做起,要做到不撒、不剩、不扔。

2.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小儿歌。

粒粒粮食要爱惜,粮食与我最亲密, 来得实在不容易,缺少粮食出问题, 积少成多了不起。

3.为了让全世界的人民都来爱惜粮食,规定每年的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同学们,让我们每个小公民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惜每一粒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