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写作文学会了如何用幽默和比喻来丰富表达,想要写出有深度的作文,我们需要多进行思考和研究,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语文老师800字作文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老师800字作文篇1
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她既没有鲜花那样的美丽,也没有那甜言蜜语,有的只是那几句通俗易懂的话语。也正是因为老师的这就几句口头禅,让我们每个学生都特别的尊敬她,时不时的便会提起,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记得我们刚刚入学的那时,小学的个性品质还依然存在(我们都来自于各个村小),再加中学科增多了,我们都不知道该怎样听课,各个犹如呆若木鸡。渐渐我们的听课的热情与日减少了,这是老师发现了我们的状况,便鼓励我们说:“不要害怕,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答错了没有关系的吗!”渐渐的我们胆大了,放纵自己了。课堂上偶尔也会听到窃窃的私语声了,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记笔记,老师写在黑板上的重要的知识根本不知道从哪里记起,这时,老师就会用温和而又普通的话语说:“同学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呀!”学生都很听话的拿起自己的笔。
从那时起,我们的学习劲头都上来了,同学们也很喜欢她。课上的要求越来越严了,课上不许出一点的声音,我们似乎都很听话。但有些不太喜欢学习的学生,就坐不住了,课上竟然谈些与听课无关的话题。老师开始用目光暗示他们,他们看看老师后笑笑,接着该说还说,似乎是老师在和他们开玩笑。这时她边讲边往他们跟前走,用温和的语气说了句:“你别看我很温柔,只是没有人惹到我。”似乎有种让我们无法抗拒的力量。都乖乖的听老师讲课了。
从那时起,我们都开始学会听课了,但新的毛病也随之而来了。我们的语文老师用的是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这篇课文设问题把课文的内容串起来,我们的思维都很敏捷,一个问题刚一出口,我们的答案就来了,七嘴八舌的各自都说自己的看法,哪还有老师说第二个问题呀,好长时间才可以说第二个问题,一节课下来仅能完成教学的一半。老师又总结了一句通俗易懂的语言。同学们听后都知道该怎样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自那以后我们班的课堂纪律,听课状态,学习氛围都大有长进,我们的学习成绩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你知道那句话是什么吗?呵呵,是“叫话的鸟没有食吃”。
从此,这几句话就成了我们学习中时常提醒自己的“铭言”了。
其实,句句话中都寄托着老师的希望,虽说这几句话很简洁而又通俗,又那么真诚。但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刻在我们学生的心里。
语文老师800字作文篇2
凡人老了叫老王,名人老了叫王老。是的,我身边就有一位老王。
(一)曾经的痛苦
刚上初中,最不受欢迎的学科就是语文。那时觉得,语文真的好烦啊——什么是情感联系?伏笔与铺垫,傻傻分不清;线索?能吃吗?好吃吗?当然,最令我心烦意乱的,非作文不可了。一会儿想想素材;一会儿比划比划场景动作。每次写篇作文,满桌子都是我抓下来的头发。
(二)与老王的时光
老王,我的语文教师——标准的中年大叔。肚腩圆圆,鼻子大大,标配“劝学”。而老王的课与我所想,更是大相径庭。
小时候上课,老师往黑板前一杵,啪挞啪挞就开始写字,一写一黑板,抄得我手在颤抖,笔在呻吟。或是拿本练习册,对答案;只见我的眼皮上下打个不停。最后,只听得一声“砰”——我倒在了课桌上。
现在,面对一位老王,劝学一持,课上讲的天南地北。又是不龟手之药啦,又是诺贝尔的经历啦,戏称“杂学”也,可见老王的“知识渊博”。当然,讲课时,遇到我们不理解的,不贴切生活的,老王调侃之间,便已信手拈来些例子,帮助我们理解内容。于是,路过我们班,听到的是笑声阵阵,看到的是笑脸片片。瞌睡自然无法战胜我们。
(三)与老王的战斗
老王与我们的战斗,也是日日打响。不论是课上打哈欠的,传小纸条的,偷鸡摸狗的都避着那双有光的眼睛,以免招惹“劝学之祸”。
快放学了,老王给课代表留作业,“得来全不费工夫”——一个良机。
第二天,老王:“都没有预习吗?”脸上的肉抖了抖。同学应,有这项作业吗?老王看了看他,眼中闪过一丝光芒。突然,他转头看向了课代表。课代表一脸淡然地来了一句——
“哦!我怎么忘了呢?脑子真的不好使啊。”
(四)初三即将到来
离初三又近了一步,老王的嘴都要磨破了。每日一唠叨,“进入初三状态”,“考不上高中”,“我们班的人不仅长得糊弄人,学习也很应付差事”。这些话,不全听进去,大多数都随风消失了吧。可老王不同于常人,耐心很大,“摁”住我们讲个不停。他说,只要我们考上高中,他就心满意足了。
这就是同学们的老王,我的“王老”。
语文老师800字作文篇3
我的语文老师姓张,他是教过我的老师中最特别的一位。
张老师最大的特点是幽默风趣。他最擅长于让我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张老师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为“快乐学习法”。在这个学期里,我们在快乐中学习,没有烦恼。虽然课后没有什么作业,但我们收获的知识却更多了。“快乐学习法”还真有效,一学期后,我们的语文成绩大大提高了。
张老师简直可以成为一名“哲学家”了。我这么说也是有根据的,张老师常自己总结一些人生经验,把它们变成一句句精炼的话语传授给我们。
记得那次,那是张老师第一次给我们上课。张老师并没有马上教新课,而是郑重地说:“要想成为我的学生,就必须记下一句格言。”“记格言?”我们互相看了看,不解地问。“是呀,这可是‘张氏格言’,届届相传。你们这届当然也少不了。别人想要我还不给呢!”张老师说。“老师,你就快说吧,别卖关子了!”我们迫不及待地说。“听着,”张老师清了清嗓子接着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我听了后,心里默默地想着:“是呀!这句话真是说得太好了。再高的山,人都可以攀登到山顶;路再长,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走下去,总会到达终点。”
张老师不仅是一位“哲学家”,还是一位教导有方的老师。
记得有一次上课,张老师正讲课讲得入神,可有同学没有认真听课,在做小动作。张老师发现了,四周看了看说:“你们别以为我在讲课就不知道你们在做什么。别忘了,我可有‘四只眼睛’(张老师戴着眼镜),‘四只眼睛’看人,更加清楚哟!”说完,张老师又继续讲课了。这下同学们听课可认真啦!有时我想开小差,可一想到张老师的话,便认真起来。
记得还有一次,张老师正在上课,同学们也听得正入神。“呵……”突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传了出来。我们都转过头去,瞧着那个呵欠的制造者。张老师也停了下来看着他。奇怪的是张老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让他去办公室洗脸。“洗脸?”我心里充满疑惑。不一会儿,那位呵欠制造者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精神抖擞地回来了。“哦,我知道了,张老师让他去洗脸,就是要他洗掉瞌睡好认真听课呀,真高明!”从这以后,同学们上语文课总是精神饱满。
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一位幽默风趣、教导有方的好老师!
语文老师800字作文篇4
是谁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教我们丰富的知识?是谁把调皮的我们教育帮助别人的人?是谁温暖了我们的心灵?是谁把幼小的我们培育成熟、懂事的少年、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是老师!老师就像春天中的细雨,滋润着花儿,吹绿了大地,吹醒了田野的小草。瞧,我们的老师迈着沉稳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她飘逸的头发披在肩上,乌黑中带着一点金黄,美丽极了。
她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扁圆扁圆的眼镜,眼镜后面有一双像钻石一样的大眼睛,那是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常常使我们在课上不敢开小差。她还有一张讲课生动、有趣的嘴巴。她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吕老师。吕老师知识深渊,教学经验丰富,上起课来总是那么轻松、生动、有趣。我特别爱上语文课,她讲起课来总是那么风趣、引人入胜,使我们兴趣盎然。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作文,逐步懂得了一点写作的“奥秘”。吕老师从五年级就教育我们要多观察身边的事。要写真实的作文,要仔细、认真深入观察,才能写出好文章。吕老师经常批评某些同学写作文不顾事实,胡编乱造。不管文章描写得多么生动,词语多么丰富,不真实的文章是没有意义的,就不是好文章。每当写作文时,总是要细心琢磨,深入了解,遇到问题要弄明白为止,类似的错误就大大减少了。吕老师不仅是一位好老师,还是一位慈祥的“母亲”。
记得有一次,我的肚子非常疼,那时老师正津津有味地讲着课,我又不敢去打扰老师,就一直忍着不说,直到老师见我脸色苍白,就走过来,手搭在我的肩膀上,和蔼地问:“你怎么样?”我把肚子疼的事告诉老师,老师马上从袋子里拿出一瓶油,揭开我的上衣,轻轻的帮我揉着肚子,还不时地问:“还疼不疼?”我终于感受到这种从未感受过的“母爱”。
老师,您想春风,温暖着我们,您是细雨滋润这我们;您是一支蜡烛,照耀着我们一双有强又有力的翅膀,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吕老师就是这样指导我们学习,关心我们。你说,我们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能不感到高兴吗?我们对写作怎么不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语文老师800字作文篇5
我突然间想起了这首诗,不知道为什么。说起来这首诗还和我颇有点关系,10年前我曾经因为这首诗而给班主任(我的语文老师)写了一篇约5000字的作文。事情过去了10年,每次想起此事我都不知道自己当时做的是对还是错。
xxxx年是我高中毕业的一年,但我在那一年的高考中名落松山。于是我在1996年的10月份,加入了复读生的行列,这是我从1986年上小学以来开始的第一次复 读。我的家乡位于山西吕梁山的一个小县城,教学质量相对落后,每年高考后有多半的学生都会选择复读,考上大学成为以后出人投地的唯一希望。10月份是收获 的季节,但我在进入复读班后却经历了一件至少说是相当难忘的事情。由于参加复读的学生比较多,每班有60多人,如何安排座位成为一个很难办的事情。大家普 遍认为坐在前排对学习有利,无奈之下班主任按照高考分数的高低作为调配座位的标准,这也成为我后来5000多字作文的导火线。而恰巧此时班主任(也就是我 的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让根据“栽秧欲雨割欲晴,来得顺风去者怨。要使人人祷辄遂,造物须得天天变。”这首诗写一篇800字的文章,于是我就把我们 按分数高低安排座位的这件事作为这篇作文的主要谈论对象。在作文中,我用一个旁观者的口吻,以倒叙的方式为大家讲述了一个身边的故事。故事的情节我至今记 得,我以劝导我的一个朋友的方式间接地引入了“栽秧欲雨割欲晴,来得顺风去者怨。要使人人祷辄遂,造物须得天天变。”这个主题。我把我在复读中的所见所闻 说成是一个朋友的遭遇。在作文的开头,我说收到一个在远方朋友的来信,心情也随之不高兴。朋友向我讲述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我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把我的所见 所闻以朋友的口吻全部说出,同时也把大家对这种做法的不满情绪尽情发泄,并把这种做法和希特勒残害犹太人相提并论。我在故事的收尾部分用“栽秧欲雨割欲 晴,来得顺风去者怨。要使人人祷辄遂,造物须得天天变。”这首诗安慰我的朋友。让他鼓起勇气,面对现实。后来我的老师在作文的批评中写道:历史不会重演, 善良的犹太人。
我不清楚老师看到作文后会怎么想,只是觉得我并无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