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让教案更具实效性,教师需要不断进行实践反馈,每个教案都应融入适当的评估方式,以检测学习成果,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学前班智而乐数学教案推荐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学前班智而乐数学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复习大于号和小于号等于号。
2.让孩子进一步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等于号。
3.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二、活动准备
画有“〈”“〉”符号卡片两张,“=”符号一张;苹果卡片三张、桃子卡片两张;粉笔、铅笔各三支;小汽车图片四张和货车图片三张;练习题。
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弹律动,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二、教师出示“>”、“<”、“=”,引起幼儿学习的欲望。
基本部分
(一)复习大于号“>”、小于号“
1.教师边出示“>”、“
2.教师出示大于号“>”
(1)教师让孩子跟着念:大于号,开口向着大数笑。
(2)教师举例,在黑板上写出3>1,读作三大于一,跟着老师再念一遍,大于号,开口向着大数笑。
3.教师出示小于号“
(1)跟着老师念:小于号,尾巴对着小数翘。
(2)教师举例:在黑板上写出2
4、教师出示等于符号“=”
(1)教师让孩子跟着念:等于号,同样多。
(2)师生对口令,进行伸手指练习。
(二)“>”、“
1.出示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比较结果。
苹果是三个,桃子是两个,3比2大,所以3>2
桃子是两个,苹果是三个,2比3小,所以2
2.出示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比较结果。
货车是三辆,小汽车是四辆,3比4小,所以3
小汽车是四辆,货车是三辆,4比3大,所以4>3。
3.出示3支粉笔,3支铅笔进行比较。
粉笔是三支,铅笔是三支,三和三同样多,所以3=3。
结束部分
一、孩子在纸张上,填上数量并在中间填“>”、“”、“二、教师检查幼儿作业。
三、课堂加以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司机和车
3>1三大于??
2
学前班智而乐数学教案篇2
活动要求:
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出示小棒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得出结论:
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1.幼儿操作任意排2.提问(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学前班智而乐数学教案篇3
学习目的
学习将一个形体等分为两份,初步理解等份的含义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等份中的包含关系和等量关系),培养幼儿的分析、综合、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纸片等教具准备及教学用ppt课件准备。
教学过程
1、出示两个圆饼,重叠比较,让幼儿观察两个饼一样小。问幼儿:把一个饼子分给两个小朋友吃,两人要吃一样多,怎么分?
2、教师用刀将饼对半切开,问幼儿:这样分是不是两个小朋友吃的的一样多?将两块饼子重叠比较,让幼儿看清楚两块饼子完全一样小。告诉幼儿:把一个东西分成一样小的两份,也就是两份小相等,叫做二等份。
3、将分开的一块饼与另一个整饼比较(幼儿已知道两个饼是一样的),问幼儿:哪块饼?再将另一块饼与一个饼相比较,问幼儿:是哪块饼?使幼儿知道一个形或体等分成两份后,每一份都比原来的实物或形体小,原来的实物或形体比分后的'每部分。
4、将分开的两块饼拼合在一起,让幼儿观察,它们又成为一个整体,问幼儿:它和原来的饼比,哪个?哪个小?再将拼合起来的饼重叠在
另一个整饼上,使幼儿确认二等份后的两份合起来仍是原来的整体,其每一份是等份为两份中的一份、
5、教师出示一张圆形纸,问幼儿:老师把这张圆形纸分成相等的两份画装饰画,该怎么分呢?让幼儿拿一张圆形纸试着分。教师引导幼儿用对折法等分图形,提醒幼儿对折时边沿着对整齐,折叠后将折线压平展开,用剪刀按折线剪开。
6、动手操作
(1)让幼儿把分成的两份重叠比较,看是不是完全一样。
(2)将两份拼合在一起和另一个完整的圆形比较看是不是一样。
(3)将剪开的每一份分别与整体的圆形比较小。
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二等份的含义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7、让幼儿想一想,怎样把正方形纸分成相等的两份?怎样把长方形纸分成相等的两份?让幼儿操作,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分。让幼儿说说他是用什么方法分的。
8、正方形纸、长方形纸二等份后,要求幼儿用重叠法对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进行比较、分析。
学前班智而乐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安步学会记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天平盐萝卜白菜南瓜(一个)菠萝(一个)两个苹果西瓜一个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把物品放在桌上,让几位同学上来,把物品放在手里,感受一下哪种物品轻?哪种物品重?今天我们就来带领大家学习"比较轻重"。
2、新授课①把一个苹果和一个南瓜放在天平称上,南瓜一端往下沉,苹果一端往上翘。让孩子们举手说:"南瓜重,苹果轻"。
②再称南瓜和白菜教师把南瓜和白菜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侧,天平一直保持平衡。说明白菜和南瓜一样重。
③依次称出不同物品。
3、课堂练习看课本30页,根据小动物们在天平谁重?谁轻?并按从重到轻在()里填上序号。
教学小结:
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天平的状态,比较物体的轻重;观察图示,运用推理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反思:
让孩子理解几组中从重到轻交叉换位思考,部分学生难于掌握,要多实践,对比。
学前班智而乐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对对碰(复习5的分解和组成)
师:我说5、
幼:我对5
师:5可以分成1和几
幼:5可以分成1和4
师:5可以分成4和几
幼:5可以分成4和1
2、复习2、3、4、5的分法与几种,引导出6有5种分法。
3、今天这节活动课,我们一起来学习《6的分解与组成》。(出示课题,领读两遍)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动手操作积木,探索6的五种分法,并把探索的结果记录在作业纸上。
2、小朋友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3、请幼儿汇报操作结果。哪位小朋友来把你找到的6的分法告诉老师?
(请小朋友发言,并把他们的记录结果板书到黑板上,并比较)
4、引导幼儿观察6的分合式,有什么发现?(提示:两边的数字有什么变化)左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多1,这叫递增,而右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少1,这叫递减。还有两组数字位置互换了,但总数没有变。这就是数的分解组成的规律。
5、请幼儿演示6的5种分法。
6、领读6的分合式。
6可以分成1和5,1和5合起来就是6.
三、结束部分。
1、小问号的时间到了:他要检查我们小朋友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填上缺少的数字。
(2)(课件出示)填上缺少点。
2、做游戏:今天这节活动课小朋友们学习了6的分解与组合,知道了6有几种分法?(5种)我们一起再来做个游戏。
老:小朋友,告诉我,6可以分成1和几?
幼:刘老师,告诉你,6可以分成1和5.
.......
四、延伸活动。
我们班的小朋友果然很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6的分解和组成,现在老师给小朋友们每人布置一个任务,如果小朋友现在有6个桃子,老师想让小朋友分给你的爸爸妈妈吃,那应该怎么分呢?请小朋友回家后分给爸爸妈妈好不好?
学前班智而乐数学教案篇6
设计意图
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分类。
2、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不同颜色的伞图片各2张,小动物图片各一张,各种水果图片若干、小不同的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说呀!在美丽的森林里,森林动物超市开业了,营业员小熊把一堆乱乱的伞放好,可突然听见这些伞说话了,“喂喂喂,你可别把我们这么放,我们不这样住,我们要一样得住一家”。听伞们这么吵,小熊可急坏了,“呀!这,这可怎么办呀?”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小熊,好吗?
1、出示图片红、黄、蓝不同样色的伞
2、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擦亮你们的小眼睛,仔细观察下我们该把伞怎么放更合适呢?(要求幼儿分成三份,到黑板上粘贴)
3、让幼儿说出自己分类的理由。
二、森林超市开业,许多动物都来逛超市了,逛累了,小动物们就找了三间小洋房休息,小动物们都想去休息。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动物?
1、出示图片小白兔、小花猫、啄木鸟、小喜鹊、小山羊、老虎、狮子、小麻雀、小蜻蜓、象、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
2、师:只有三间房,这么多动物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小动物们满意呢?小动物们都为难了,请小朋友忙分一下。请你讲一下这样分的理由。
3、幼儿小组讨论分法。
4、找幼儿试着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小动物的颜色、活动的范围:水中的、陆地的、空中的,按身体的小,按凶猛程度或者其它特征来分。
有的小朋友说“老虎和狮子最厉害,他们分一间屋”
“小喜鹊、小麻雀、百灵鸟、啄木鸟、猫头鹰、小蜻蜓一间屋,他们都会飞”
“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一间屋,他们都会游泳”……
小朋友们替小动物分好房子,小动物们都休息了,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轻松下吧!
三、游戏分球
游戏要求:找三组幼儿进行比赛,把放在一起的球按、中、小不同分类,那组分的又快又对获胜,可以获得小红花。
四、幼儿动手操作自主分类:
1、师:小朋友们分的本领着么,来老师一个忙好吗?
让幼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各种水果、文具、球类图片让幼儿按自己所想动手分类。
2、让幼儿说出分类理由。
3、师总结:我们应该按照水果类、文具类和球类,也可以说是吃的、玩的、用的分类。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这节课的表现可真好啊!老师决定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操场做游戏,小朋友们听老师的口令,男孩站一队、女孩站一队,我们一起排着队去做游戏。
学前班智而乐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认识概念。
2、培养幼儿准确数数的能力。
3、加深10以内数添加”1“或去掉”1“的关系。
活动准备:
盘子、糖果、数字卡片
过程一、
复习读数,数数
1、全班齐读数字卡片
2、指名两人读数,读得熟练的给予鼓励
3、1个1个地数,数到20
4、2个2个地数,数到20
5、5个5个地数,数到20
6、10个10个地数,数到100
7、全班说出10以数内的单数和双数
过程二:
导入游戏(请客人吃糖)
教师:小朋友你们家里经常来客人吗?你们是怎样招待的呢?
幼儿:经常有客人来,我拿水果、倒茶招待......(幼儿尽情地说)
教师:好,看来小朋友们对客人都很热情,今天我们旧来做一个游戏,板书:《请客人吃糖》。当主人的一定要大方啊!客人也不能贪吃呀!好不好?想玩吗?幼儿:好,想玩。
教师: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游戏规则,我也给大家已经分成可几个小组,每组选一个小朋友当主人,其他的都是客人,主人根据客人需要糖的个数跟客人发糖,客人先想好要几个,不能都吃同样的糖(数字都在10以内的,发给大家的糖不能吃)。
教师:游戏开始,把装有糖的盘子发给主人,每组小客人挨着说出”我要几个“主人就按客人的要求发给他们。教师逐个巡视,幼儿:数一数是不是给自己要的糖一样多,双边活动。
教师:小客人,你们看看你的主人发的.糖对不对,如过不对就给主人说:“还少几个或多几个”补发后可以继续另选主人再做一次(略)过程三:
读教材(翻开数学教材第8页)老师:刚才这个游戏大家玩得开心吗?幼儿:开心。
老师:主人给客人发糖都非常准确,客人也很小心,大家都做得很好,现在翻开书,指导看懂图意,图上的小朋友他们要吃的糖和发给他的糖对不对,大家帮他们数一数。
幼儿:小朋友边数边回答:“小东少了一个,小强多了一个,小刚少一个。”教师:小朋友看得很仔细,那么小东还要添几个才是他们要吃的糖(1个)、小强呢(多了一个)小刚呢?(少了1个)你们都能干,有你们的帮助,他们都吃到了自己需要吃的糖,笑得多么开心啊!
幼儿:动手帮图上的小朋友添上或划掉。老师巡视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和老师做一做游戏,小朋友说要几个,老师故意多发一个或少发一个启发他对不对,还差或还还多几个。反复几次
教师:小结:好了,今天做游戏大家都很棒,数数非常准确,还知道了添一个或划掉一个和自己的一样多。过程四:
休息
全班做拍手游戏。过程五:
平均分糖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吃糖吗?想吃多少?
幼儿:想吃。我要7个,我要3个......
但是有的贪吃了,你们都是乖孩子,老师一定是公平的,每人都吃同样多(4个)好吗?
幼儿:好
教师:那么你们数一数你手里的糖和老师要你们吃的糖多呢还是少?
幼儿:根据自己的数说说,主人端着盘子多了就拿出来,少了就添上,教师逐个巡视,加已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