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赞家乡的作文优质8篇

时间:2025-06-20 作者:couple

优秀的作文能够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拓宽我们的思维边界,在写作文时,我们能够培养对环境的敏感性,增强与周围世界的连接感,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关于赞家乡的作文优质8篇,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赞家乡的作文优质8篇

关于赞家乡的作文篇1

我的家乡在西吉,那里让我引以为傲的便是家喻户晓路人皆知的火石寨。

相传火石寨是穆桂英曾经扎寨的地方,因杨军来攻寨用大火将火石寨连烧,三天三夜,寨子里的人安然无恙,但是大火将寨子里的石头,土烧成了红色,后来取名火石寨,去年我也去了一次火石寨。

一进入火石寨,首先映入眼帘便是那连绵起伏的红色的山峦,山峦上长着一颗颗矫健多姿的松树,放眼望去松树直直的树干,绿色的身躯,刺一般的.松叶,显得刚劲挺拔,风华正茂,走了许久,我们来到了天梯,放眼望去,天梯直入云霄,似乎连接着天,天气两边连着两条长长的铁链子,我们一步一步往上爬。来到了天梯的尽头,站在阳台上往下看,感觉自己似乎已经在云朵中了“啊!好奇丽的景色!”我不由得感叹。

火石寨家乡的这道优美的风景线,不愧是国家二级地质公园。

关于赞家乡的作文篇2

今年暑假,我随妈妈回家乡探亲。我的家乡坐落在镇里一个偏僻的地方。那里山不高,水不清,没有引人入胜的名胜古迹,所以,这只是一个普通而小的村庄。

然而,这次回到家乡,家乡的土,家乡的地,家乡的人,家乡的一切都变化了,短短三年时间,家乡变化了,再也不是我认识的家乡了。

一进村口,就看见那笔直而平坦的水泥路通向村中心。这条路变了,它再也不是以前那崎岖不平的小路了,这让我大吃一惊,然而,这只是刚开始而已。

随着那条“主通道”,我们来到了村中心。“哇!”我禁不住喊了一声,但眼前的情景,真的是我所意料不到的—一座座新修的瓦房,两三屋的小楼房代替了那残旧的平房,还有几处鸡鸭满地跑的养殖场,摩托车在村里满街跑。真的是一派繁荣而兴旺的景象。我们走着走着,便走进了陈大叔的养鸡场,他看见我们来了,便笑着说:“喔!我们的城里人来了,还记得我吗?”我也笑着说:“陈大叔吗!怎么会不记得呢?您以前不是嫌养鸡吗?怎么现在养了这么多鸡呀!”“唉,以前你大叔不干活,可是现在不行了,地少人多,不干专业户福不起来,我就边学边干,办起了养鸡场,这一干,还真尝到甜头了。”离开养鸡场后,妈妈还告诉我,陈大叔早已成了“万元户”了。我心想:这有名的闲汉都变了,家乡怎么变呢?

然后,我开始独自走在变了的家乡。离开养鸡场不远,便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叫我,我闻声而去,这原来就是以前的好朋友小华。他与我们打完招呼后,便拉着我的手,说要让我参观他那“变”了的家。我记得他家以前是村里色贫困户,他父亲死得早,母亲拖着他与他的哥哥艰难地过日子。这次,我来到她家一看,新修的瓦房,花园试的小院子里,并排着两辆新自行车。小华非常高兴地说:“这两辆自行车是我与我哥哥的。”我也高兴地说:“小华,以前你多么盼望骑上自行车啊!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是啊!以前我们家穷,现在我们家既干农活,又干副业,有了钱。”小华说着领我进屋,随手打开录音机放起流行音乐来。

关于赞家乡的作文篇3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每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风俗习惯。

腊月二十四必须扫房子,其用意就是把一切穷运晦气都扫出家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把家里给打扫干净,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到处都干干净净的,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春节拜年时,长辈是先要把压岁钱给晚辈准备好,据说压岁钱可以躲过一切恶运,孩子拿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用彩绳穿编成龙形状,置于床方角,另一种是最常见的,用红纸包裹起来,分给孩子们,压岁钱可以给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还有在除夕夜那天,大人趁孩子睡着时,偷偷的把红包放在枕头底下。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妖魔鬼怪和年兽伤害到孩子时,孩子们可以用这些钱化凶为吉。说到压岁钱让我想起了一首古诗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除了压岁钱,还有贴春联的习俗。春联也叫对联,还有一种俗称叫“对子”,它以简洁工整对偶精巧的文字,人们用最吉祥、最优美的词语祝愿新的一年有个美好的生活。每逢春节,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家家都要张贴对联,有红纸黑字,还有红纸金字的,还论是哪天哪一种都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息。为了渲染节日的气氛人们还有亲手剪的窗花,贴在窗户上,也很美丽。窗花也是剪纸的一种,也是我国非文化遗产之一。

除夕的夜幕渐渐地降临了,夜空被烟花所笼罩。烟花在空中频频炸响,呈现出千姿百媚景观,大地如同白昼。鞭炮声也是络绎不绝,你方燃罢,我方登场。整个除夕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烟花鞭炮成了除夕夜的主旋律。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子夜钟声敲响了,全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着团圆的饺子,话着祝福的话语。此时,鞭炮声渐响渐止,接下来是一声声“过年好!”、“新年快乐!”问候在家乡的上空荡漾,在神州大地传递。

关于赞家乡的作文篇4

最美的还是家乡日子在一天天的变化着,改变了许多人的脸蛋,改变了大海的海云线,改变了天空的天气,却始终改变不了的是家乡的美丽。

在外面打工的叔叔阿姨们,当他们长时间在外地工作,一定会思念家人,想到家人就一定会想到家乡那个陪着自己长大的家乡,最美丽的家乡,回到自己的家乡,又感觉到温暖,安全舒适等等感受就扑面而来,就连空气都是清香的,那么让人入迷,看着山上盛开的花朵,草地上生机勃勃的嫩草以及家人们的欢声笑语,拿一张椅子轻轻的放在地面上,再轻轻的坐上去,静静的聆听鸟儿的对话,阳光的抚摸,清新的空气,自己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乡的怀抱吧。

家乡也是人们长大的地方,不仅是人长大了,家乡附近的一草一木都长大了,就连小时候一起玩过很可爱的小狗也变成大狗了,尽管还是那么惹人喜爱,但是毕竟他们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但是有句诗句,说得好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以这句话也献给每一个在外打工的叔叔阿姨们,无论在外面多辛苦,家里永远对你们敞开怀抱。

家乡是最美丽的,是每一个人在外拼搏的人,心中最神圣的是让人心中充满热血和温暖的,尽管他受到时间的推磨变得更加的老旧,但是在我们心中他永远都是最美丽的,因为他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根在这里,永远不会忘记。就算以后到了大城市工作,拿到啦,更丰厚的工资,最后我们还是需要回到家乡发展,我相信每个中国人都有这样的心,因为就像是祖国遇到了麻烦,谁能够抛下他不管呢。

关于赞家乡的作文篇5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都有自己的特色、特点。当然,我的家乡--湛江也不例外。

除夕的早上,我们都要大扫除。大扫除的寓意是把晦气,霉运都扫走。这一天当然也要贴对联啦!我们要把旧的对联撕下来,换上新的',迎接新的一年。家家户户的对联都各有特色。到了晚上,我们都要穿上新衣服吃团圆饭,吃团圆饭的时候,鸡、米粉与山薯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每家每户从凌晨开始放鞭炮,一家烧完另一家又接着烧,就这样陆陆续续一直到天亮。

大年初一这一天在湛江叫做开年日,也是我们最忙的一天了!村里所有的人都要去庙里祈祷。我们排成的队伍跟一条长龙似的。除了祈祷,我们大家还要吃开年糕。开年糕黏乎乎的,好吃极了!

初四到初十,这六天是小孩们最喜欢的了。因为这六天大人们都要带上自己的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去亲戚家拜年,亲戚给孩子们封红包,孩子当然高兴啦,所以孩子们最喜欢这六天了。

大年十五是元宵节,也我们湛江春节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可热闹了!大部分村庄与乡镇要举办舞狮、游神等民间活动,舞狮会游荡每条村,我们要准备钓红包给舞狮“吃”。当然也少不了放鞭炮啦!

我喜欢我家乡的春节,真希望下个新年快点到来!

关于赞家乡的作文篇6

外公的家在陶吴,是南京市南边的一个乡镇,属于江宁区,紧邻禄口国际机场,今天我们要回去和外公外婆一起团聚,真好奇那边现在是什么样了呢?

我们一家驾车行驶在乡村的道路上,旁边不远处一座座山映入眼帘,我从昏昏欲睡中缓过神来,静静的欣赏着车窗外的美景。小河边倒映着野菊花美丽的身姿,其他花儿们也不甘落后,竞相开放,仿佛在说:“我最美,我最美”;柳树爷爷正努力的挺直腰身,向秋姑姑挥手;果园里散发着迷人的香气,石榴妈妈挺着大肚子,咧开嘴笑了,露出满满的子儿;樱桃像着一对对顽皮的双胞胎,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农民伯伯收获了新鲜的蔬菜和瓜果,有小青菜,大白菜和南瓜,柿子等等。

家乡的秋天太美了,碧蓝的天空中朵朵白云,煞是美丽。空气中弥漫着香气,我伸了个懒腰。啊!是多么的轻松和暇意。城市虽然繁华,但是没有纯绿色的蔬菜,空气中到处是汽车的尾气,更没有绿油油的青草和红艳艳的花朵。我们应该珍惜现在所有的一切,把我们的城市建设的更加美丽。

当我还沉醉在秋色之中不能自拔,不知不觉已经到外公家了,见到外公外婆,我太开心了,我喜欢秋天,更加喜欢这里的秋天。

关于赞家乡的作文篇7

老家在长江边,属丘陵地区,既没有北方的粗犷冷峻,也没南方的柔婉别致。如果一定要入画,恐怕会令丹青大师们为难。但老家是用来想的,不是用来看的。

老家有老屋,多依着小山岭,筑于背风向阳处。土砖墙,连脊的灰瓦在天地交接间错落着乡村世代绵延的人情。家家门前的路,无论宽窄都蜿蜒在彼此温热的眼神中,走进来是一串串熟悉的乳名,走出去是多少年不忘的乡音。不翻族谱,也不考证年代,老家的泥土路上和灰瓦下的门里门外,永远晃动着上了年岁女人的身影,她们似乎不到五十岁就带着慈祥一块儿老了,而后一直老在你从懵懂童年到双鬓飞雪的漫长岁月中。我童年的记忆里就满是这样一位祖母的音容,除此而外,可能就是那不挑贫富年年来认领旧巢的紫燕。

燕儿每年到底是什么时候来,我已经不太记得了,总之整个夏天里都有。燕儿来之前,老屋墙上的燕巢是空的。我曾望着那小半个泥球问祖母,为什么不把它弄掉?祖母说不能,燕儿还要来,燕儿是认得家门的;今年它带了小燕儿走,明年小燕儿就是大燕儿了,回来再带小燕儿。

那大燕儿呢,我问。

祖母怔怔地看着我。

祖母没有答案,我也常看着飞来飞去或者歇在檐下的燕儿发呆。

老屋靠燕巢的那面墙,竖放着一架木梯,这是农家常物。有时燕儿也站在梯档上歇歇脚,更多的时候是我顺着木梯爬上去,看看燕巢里有什么。其实在燕儿下蛋之前,燕巢里是没有什么的,几缕松软的茅草铺在巢底,就是燕儿的窝了。巢是泥筑的,大部分是陈年旧垒,每年燕儿来后又啄些新泥在上面敷上几层,湿湿地留着燕儿的吻印。

一天天看着燕儿飞进飞出,新燕出巢,练飞。有一天午饭的时候,一只燕儿落在饭桌上,祖母怜爱地捧起燕儿,放在一只手掌心,另一只手在燕儿的背上抚摸了良久。小燕儿在祖母的掌心转动着脑袋,直到祖母那只手微微一扬,才振翅飞去。我问祖母,燕儿怎么了?祖母笑着说,她累了。

燕儿真的认得家门?老燕儿哪里去了?这疑问扰了我童年的那一个夏天。白天大人们要出门干活,丢下我没完没了地想这些。就着一张凉床,我时起时坐地看着燕巢,回巢的燕儿也趴在巢沿看我,我们似乎都想说些什么。记得祖母还说过,燕儿是益虫(老家人喜欢把小生命都叫作虫),通人性,要是哪家人家不好,做人不善,燕儿是不会进这家的门的。我不想被燕儿嫌弃。在小燕儿还不会飞的时候,看着大燕儿很辛苦地衔食哺幼,有一次我抓了一撮米饭,爬上梯子放进燕巢里。但燕儿不吃,还把米饭一粒粒啄出来洒到地上。祖母知道后差点笑岔了气,摸着我的头说:“傻小子,燕儿不吃你的.米饭,她吃虫子!”

就这么没头没尾地想着,不经意墙上挂着的一件东西让我动开了心思。那是一只红绒线结的网眼小袋。老家有个习俗,端午节给每个孩子要结一只这样的小袋,把鸡蛋煮熟后染红了装在袋里,先玩后吃。这习俗有什么讲究我不知道,现在蛋早就吃了,绒线袋被我随意冷落在墙角。看着袋底下垂着的红绒络子

,我顿时跳下凉床,冲过去用牙咬下一截来。接着我关上了大门。此时梁上正栖了一只燕儿,我拿了一只长竹杆,不停地靠近她搅动,让她一刻也不停地飞。也不知过了多久,我被灰尘和汗水染得像只泥猴儿的时候,燕儿也累了,她落到了饭桌上。我兴奋地丢下竹杆,跑过去一把抓住。没等我这兴奋达到极致,疲惫的燕儿突然在我手指上啄了一口,痛的感觉让我手一松,燕儿又飞了。累极了的我坐在地上喘着,站在巢沿的燕儿胸脯也一起一伏,我们彼此对视着。片刻之后,有些气急败坏的我抓起长杆又奔她冲去,可这下燕儿没碰着,却把燕巢捣了个粉碎。

祖母收拾着像被抢劫过的屋子,我被罚跪在墙沿。我哭了,但没有哭出声,只是泪水在脸上漫过。我知道我的哭并不是为这一跪,我不想捣碎了燕巢的。一连几天,我看着空荡荡的墙壁就有了想哭的念头,祖母不断地安慰我,说还会来的。可我看祖母的眼睛,总觉得也有几分伤戚。祖母削了一块竹片,钉在燕巢原来的地方,这是老家招燕儿安家的一种方法。然而这一个残夏,燕儿终究是没有来。

那是我在老家度过的最后一个夏天,随后就到城里父母身边念书。许多年过去了,回老家渐然稀疏,城里是断然没有燕儿的,那些精灵可爱的燕儿们,永远凝固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只是那只燕儿的一啄,让我一生也难以释怀。她不明白,我只不过是想在她的腿上扎截红绒,从此天涯海角,她能认识我,我也能认识她。

关于赞家乡的作文篇8

“软、糯、顺、滑,丝丝入扣,回味无穷,寓意深远……”没错,说的就是我们龙游的风味——发糕,这一过年必备点心。

龙游发糕是圆形的,大小不一,看起来像一个个大圆盘。它有一股独特的清香,尝一口你会不自觉地赞叹道;“啊!真是甜而不腻,糯而不粘。”最具特色的,当然是它在制作过程加入糯米酒发酵,吃着比用发酵粉发酵的面食更松软,一口有一口的味道,一口有一口的香味。

关于这个加糯米酒的工序还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女子,年年做发糕给人们吃。有一年她在制作过程中一不小心倒入了糯米酒,于是她就将错就错,发糕做出来后不但闻起来没有酒气,而且淳香了不少,吃起来也更加有味道了。后来它成了众人皆知的美食。就这样人们做发糕就会有放糯米酒的习惯。

要说起来发糕的起源,那么可要从明代说起,据《龙游县志》记载:龙游发糕的制作始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制作工艺独特,配料考究,成品色泽洁白如玉,孔细似针,因“发糕”为“福高”之谐意,所以有吉祥涵意,即为逢年过节必备名点,又是馈赠亲友之佳品。

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龙游发糕形成独特的制作技艺和习俗文化,是龙游人民过节等喜庆的场合必备的食品,是民间任何酒席的首道点心。随着龙游人民把发糕赠给亲友们,亲友又把发糕分享给其他人,这便让龙游发糕这一美食,传到了大江南北,成为了广大人们都爱吃的一道甜点。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想吃了呢?心动不如行动,快来龙游尝尝发糕吧!

过年吃发糕,便是我的家乡——龙游的一种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