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演讲稿精选7篇

时间:2023-04-04 作者:Lonesome

演讲稿的书写是能够让我们在演讲的时候更自信的,要想演讲顺利,就要学会反复揣摩你的演讲稿,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端午佳节演讲稿精选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端午佳节演讲稿精选7篇

端午佳节演讲稿篇1

同学们,老师:

大家好!

我是木瑾瑾。马上我们迎来的就是端午节,听到这个节日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但我还是要为大家介绍介绍!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也是六月十二日,端午节也被称为端阳节,午日节等。

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吧!归纳起来,大概有几点吧:

1、纪念屈原,屈原是楚国诗人,他在这天汩罗江殉国。

2、迎接伍子胥,当时人们把伍子胥视为河神。

3、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她只有十四岁,每日每夜沿江痛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她父亲的尸体。

4、迎涛神,伍子胥含冤死后,化为涛神,后来人们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江。

在端午节我们会吃粽子,都是用艾叶包的,家人在一起吃,其乐融融,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粽子的品种很多,有蛋黄粽,有肉粽,还有蜜枣粽等。我们还会在端午节这一天划龙舟,划龙舟是为了祭祀屈原,曹娥。划龙舟不是一个人在划,而是十几个人一起划,有一个人在前面击鼓。龙舟的样子更是美轮美奂,非常精致,都是用木雕成,雕刻家们都是精雕细琢。我们还会看到街上的妇女都带着艾虎,人们认为艾虎可以驱邪,小孩子们还会戴着香囊,可以驱避毒虫。

今天就讲到这里了,端午节大家也知道了不少吧,我就不介绍喽!

端午佳节演讲稿篇2

老师和学生:

大家好。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著名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的长期积累和凝聚过程。从这些传统节日中,我们可以隐约看到古代人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今天是x月x日。再过九天,就是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了。所以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关于端午节的思考。

端午节让我想起了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看到了自己国家的灭亡,人民的流离,他想报效国家,却无法重返天庭。愤怒之下,他投汨罗江自尽。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后来这一天,人们在河上赛龙舟,怀念屈原。

也许,这个古老的传说已经无法打动21世纪的现代人。我记得一个震惊中国人民的报道!据《人民日报》报道,辽宁大学民俗学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学教授吴冰安向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来紧急信息,称据可靠消息称,一个亚洲国家即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文化遗产,该国已被列入“国家遗产”名单,并将很快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中国人过端午节已经有几千年了。如果变成了别人的“文化遗产”,你不觉得是天大的笑话吗?如果有人告诉你,过了几年,中国人要划龙舟,要吃粽子,要过端午节,需要从其他国家写这篇文章,你肯定会说:“你在国际上跟我开玩笑吧!”几千年后,中国的端午节成了别人的“文化遗产”。更何况?一场关于“保卫端午节”的辩论在民间悄然展开。有人说:“我们必须以实际行动坚决捍卫这一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有人说:“我一直对端午节情有独钟,每年都吃棕子看龙舟赛。如果端午节真的被其他国家抢了,我会觉得特别别扭。”后来经过核实,韩国宣布了自己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并不是想窃取我们的传统节日。不过韩国的声明可以说是提醒了我们,一个国家改变对本土文化的态度是多么有价值。所以也是一种激励,来捍卫我们祖先的“遗产”,实现他们的珍贵。

同学们,端午节的争议让我们对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产生了忧患意识,并引发了一些相应的行动。怎样才能把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我们的生活,永远保持新鲜的活力?要有文化的内在驱动力。内在驱动力来自哪里?教育。改善国民教育,加强个人实践。当整个国民教育得到改善时,人民就会对自己的文化资源有广泛的认识。当一个人的修养达到一定程度,民族文化的种子就会在灵魂中生根发芽。能在一个人心中扎根的文化资源,将是新鲜而永恒的。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保留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加强和洗礼。让我们带着尊重和珍惜来看待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

谢谢大家耐心倾听。请接受我端午节的祝福:端午节快乐!谢谢

端午佳节演讲稿篇3

各位同学好!

我是来自高x班的__。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忆端午浓情飘香,承中华传统文化]。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龙舟节等。其最初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的祭龙。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之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后又有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也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的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也是南北方文化杂糅的产物。

陆游诗[乙卯重五诗]有云: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其中写到了端午之两大习俗——食粽以及挂艾叶菖蒲。

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呈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明清,粽子又有了其他的寓意,比如在秀才参加科举考试前,家中都会为其打算“笔粽”,模样细而长形似毛笔,又谐音“必中”也讨了个口彩。

艾,又名艾蒿,其茎叶散发出的神奇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同时也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挂艾叶菖蒲是将艾叶于端午时悬于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有驱魔法鬼之神效。期望全家能够身体健康,平平安安的度过这一年。

而如今,纪念端午文化的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是不变的是中华民族儿女对于传统文化的崇敬。粽子的取材变得多样,也随着地域的不同而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花样,但是不变的是对于屈原的纪念。在医学技术发达的当下,也许不再需要艾叶菖蒲来为家中净化空气,吸烟滞尘,但此举依旧承载着人们对家里人平安无病的期许。赛龙舟在现如今显然不可能是为了驱散鱼群,保护屈原的身体,龙舟的样式也有所改变,但不变的是中华儿女心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快,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传统节日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我们而言,要由外而内的汲取端午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中。诗歌是文化最好的载体,诵一曲[离骚]重拾一段不该忘却的文化记忆,塑造属于中华民族的共同信仰。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责任在每一中华儿女。

谢谢大家。

端午佳节演讲稿篇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吧!在我家,奶奶总会忙着包粽子。

早几天,奶奶就会去超市买来糯米和粽叶,然后把粽叶放锅里煮一下,再捞出来用刷子刷干净,等到端午节那天就可以拿来包粽子了。

端午节那天,我和妈妈还在睡梦中,奶奶就在喊包粽子了。只见奶奶准备了好几种馅儿,有蜜枣,豆豆,猪肉,我最喜欢吃蜜枣了,妈妈则喜欢吃什么都不加的白粽子。“动手吧!”奶奶说。我和妈妈相视一笑,因为妈妈是第一次包粽子,我吗肯定不会包的了。但还是跟奶奶学学,试一试才知道会不会吗!

我和妈妈各自拿起粽叶,按奶奶所教的一步一步来。因为是初次包粽子,妈妈笑着说:“怎么搞得,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做起来手比脚还笨呢!”我听了,看了看妈妈手里那不成形的粽子,哈哈大笑起来,和我的差不多吗!要角没角,太太难看了。奶奶则鼓励我们:“第一个不行,第二个肯定会有进步的。”就这样,妈妈倒是一个包的比一个好,而我还是没学会。

不会包粽子就来煮粽子,我把奶奶包好的粽子一个个放入锅中,加了水,然后烧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一股粽子香味便飘了出来,我静静等待着我爱吃的蜜枣粽子。我过了一个难忘的端午节,真希望每年可以这么开心。

端午佳节演讲稿篇5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

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这个古老的节日,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恐怕最多的是屈原老师的故事。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的都城。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占领,心如刀割,但又不忍一直放弃自己的祖国。无奈之下,农历五月初五,他写完自己最好的钢笔《怀沙》后,纵身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写出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爱国运动。

屈原死后,楚国人民悲痛欲绝,纷纷涌向汨罗江向他致敬。人们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扔进河里。据说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咬屈博士了。后来,为了防止饭团被龙吃掉,人们想出了用印楝叶包裹米饭,并用彩色丝绸包裹的方法,这就是粽子的原型。

是什么样的精神促使这位伟大的诗人跳入汹涌的河流?是关心国家和人民,热爱祖国的心。

祖国母亲用身体为我们撑起了一片晴空,开辟了成长的沃土。今天,我们不需要放弃生命来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只需要把热爱祖国的信念融入到我们的日常行动中:努力学习,尊敬老师,遵守公德,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今天,当我们重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难道不是对祖国热爱的一种表现吗?

粽树叶香,又一个端午节来了。让我们一边品尝美味的粽子,一边重温屈原的铮铮铁骨,继承屈原的爱国精神。

谢谢大家!

端午佳节演讲稿篇6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这首诗吧?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舟。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描写了南宋诗人陆游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储药、配药方、祈祷这一年能平安无事。从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节的风俗。

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过去,我对端午节的知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读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端午节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这本书当中得知,端午节是在中国这么多的节日中,名称最多的:端午节、端阳、重五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诗人节等。端午节的来源也有很多种,有纪念屈原说、龙说、纪念伍员说等20多种。

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德清,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据说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们还会佩带着香袋,姑娘们以这五彩缤纷的香袋做饰物,既香味袅袅,又让自己变得更美丽动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来了不少小伙们留连的目光。

偶然间,我从网上看到去年,韩国打算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为他们国家的遗产,我非常惊奇,觉得这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羞辱,端午节是中国人的,怎么可以让给别的国家去申报呢!这可能跟有些人喜欢过洋人的节日有关吧!我想,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为保护宏扬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吧!

端午佳节演讲稿篇7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我们都很开心。屈原投河的故事流传至今,大家还是比较熟悉的。而我又因为内心的期待,迫不及待的去迎接端午节。

屈原投河的故事,据说是因为古代有个皇帝很喜欢屈原,他的一个大臣嫉妒他。那大臣不断向皇帝说屈原的坏话,要求他驱逐屈原。屈原伤心欲绝,于农历五月初五中午投河自尽。屈原投河的故事,自古流传,源远流长。这个故事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

端午节的前一天,也就是农历五月初四,我和妈妈一边聊天一边包饺子,已经是晚上了。亲戚朋友都在我家,大家都在享受家庭幸福。玩累了,大家决定留下来玩一晚。第二天,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一大早,大家七嘴八舌地聊起今天的行程。经过一番讨论,他们终于得出一个结论:中午去看龙舟比赛,下午去小溪玩水,晚上吃当地小吃。爸爸说:“既然已经决定了,就什么都不要说了,快去吧!”就这样,开始了一天的旅行。早上,我们开了一个小时的车。我们到达时,正好是中午12点。我们坐在湖边看龙舟比赛。我听见龙船画师在喊:“加油!加油!”非常努力。我要感谢龙舟画家给我们展示了如此精彩和美丽的龙舟比赛。接下来,是时候弄清楚溪边的风景是什么样子了。对小溪来说,它是美丽的风景和清澈的水。这里让我们身心放松,好好休息。我和表哥和斯通一起玩了“水漂的儿子”,非常有趣!为了好玩,现在是晚上。我们一起去夜市吃零食,肚子一直咕咕叫。一桌子好吃的摆在我面前,我恨不得狼吞虎咽,大家都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吃完之后我们一起去夜市逛街,一起拍照,给今天和今年的端午节留下了美好的结局。

这个端午节让我很开心。希望下次能像这个端午节一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