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的主题是我们准备演讲稿的基础和前提,为了更加自信地向听众展示自己的见解,我们可以提前准备好演讲稿,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认识自己的演讲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认识自己的演讲稿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也许是因为我是个男生吧,不爱照镜子也不奇怪。拍完毕业照,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突然看到一张陌生的脸庞,怎么也想不起他是谁,原来他就是我自己。
我相貌平平,没什么特别好看的地方,唯一觉得好看的地方便是自己的睫毛,睫毛的尾巴有点小翘,感觉挺长的,这大概是我怕唯一满意的地方了吧。我性格内向,跟熟人什么都聊,跟陌生人站半天却憋不出一句话来,了解我的人都说我实诚,呆呆的,小时候我可贼了,贼头贼脑的,脑子里装满了算计,那时候我心直口快,也分不清什么时候该说什么,什么时候不该说什么,心里有话就说出来,大概是憋在心里难受吧,讲出来比较好受一些。相对于现实,我更喜欢猜测自己的命运,比如说期末考试考完之后,我也不去想我发挥的怎么样,只是在心里默默的念叨着,语文一定要及格,数学一定要三位数,语文一定要及格,数学一定要三位数……
我也不知道我这奇怪的毛病什么时候染上的,一想到我有这个毛病的时候,就想改掉它,想改掉,心里却又不自觉的想,我肯定能戒掉这个破毛病,想到这里又醒悟过来,看样子是改不掉咯。我学什么都比较快,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优点,有一次我想参加校足球队,教练说来一个考核,考核颠球,教练演示过一遍之后,我一口气颠了十三个,有一些老球员都没我颠的多,我这个人的缺点比较多,以前别人揭了我的短处我就闹脾气,现在不会了,我应该直视自己的短处,并把它改正过来,我以前的时候特别喜欢说大话,说到做不到是我一贯的风格,后来也慢慢知道这有损我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后来也慢慢慢慢地不说了。我从小就喜欢开一些小玩笑,长大后,这些玩笑就变成了欺骗,骗同学,骗老师,甚至是骗父母长辈,现在想想,活该我现在人品差。毕竟我已经是一位高中生了,这些毛病多多少少也还会犯,不过我会努力改掉的,加油!
只有认识自己,才能体会从别人的眼中看到真正的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正确的改正自己的缺点。
认识自己的演讲稿篇2
同学们,我今天这个话题,实际上是从贝宁他刚才讲到的,关于高考开始的。我是比较早的,当时是七七级、七八级,因为这两级的时间特别近,大概一次是1977年,其实到年底了,一次是1978年夏季。那么对我来说,我当时实际上是下乡九年。1968年的7月1日,我就到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大概坐了三天三夜,昏天暗日的,就坐的火车啊汽车啊,拉到一个地方。现在想起来,那个地方连地名也没有,就是在黑龙江的边境。所以我实际上是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农村度过的。
然后1977年回来,当时还很茫然。因为我们这么大年龄,能不能让考试,其实不是很清楚。我印象1978年,大概春节前后的时候,那时候有一个亲戚,他在一个汽车公司工作,他说这样吧,你到我北京市人民汽车一厂来吧,将来能开汽车。因为我们那个年代,什么叫好工作呢?有两个事情肯定是好的,一个叫手拿方向盘,一个叫手拿听诊器,这很厉害对不对。我说那好啊,于是我就在好像春节前后,就到他那一块儿去工作了。但是到工作才知道,说你要想开汽车呀,得先当售票员,那怎么办?那就当吧。
后来当了一两个月售票员,突然意识到可以报名高考了,然后就得找材料。那时候不像现在,说你还能到街上买一本复习考题,那时候哪有这些东西呀。所以我印象就是说找几个好朋友,然后大家你有一道题,抄下来,有一个笔记本专门抄题的,每门课都有一个笔记本。因为你不知道别人怎么考你啊,于是你就找各种考题温习,参加高考的。那个时候,选拔人才的机制都没有了,谁也不知道谁有什么本事,没有办法,所以我认为,高考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人才筛选的办法。如果没有这个机制的话,那么实际上我们真的没有办法来识别人才。有了高考以后,七七级,七八级,其实因为这两级当时就隔半年,所以这两级基本上学的时候,也很密切,在一块了。我所在的人民大学是1978年复校,所以我算是很幸运,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的第一届学生。
那么我那个年代,真的是对知识非常渴求,其实大家想想,我下乡九年是十八岁去,二十七岁回对吧,这是人生多灿烂一段时间啊,所以你能理解我们到了以后对知识的渴求度。当时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书啊,那个时候看书杂乱无章,今天是《安娜·卡列尼娜》,明天突然拿一本叫《电工原理》,后天是《卓别林——不朽的流浪汉》,完全没有关系。那时候渴望知识嘛,而且那个时候书很少,所以我印象就是一本书,翻到最后的时候都得小心翼翼,再翻那本书就翻烂了。而且这本书到你手里以后,你必须一夜把它看完,因为第二个人,早上就在你那里盯着呢。所以你尽管干了一天的劳动,那简直疲乏得要命,晚上熬着夜也得把它看完。
夜里怎么看书呢?就是拖拉机上有那个煤油,把那个煤油拿来,弄一个棉花的小灯捻,然后就在那个豆大的灯捻下,看一夜书。第二天早上你看吧,两个鼻孔都是黑黑的,所以可见就是说,我们那个年代真的是对知识非常渴求。谁要是能回一趟北京,头一件事就是把书带回来。有一次,我碰到作家梁晓声,他好像跟我经历差不多。他说当年回北京头一件事,就是找书,把书带回来。他说他有一次好容易带了一提包书回来,结果没想到,刚进村,你想大家都渴望书啊,结果书就被别人抢走了。有一本书,不知道被谁抢掉了,后来始终没还他。他跟我说的时候还耿耿于怀。所以我感到,我那个年代上大学,享受在知识的海洋里,真的是享受,真的觉得太好了。这样一个时代,终于可以有一个文明的,有系统的梳理了。我们读过无数的书,但那个书杂乱无章,你没有被真的高手梳理过,这个知识的体系和知识的进程,这个事我觉得是挺重要的。
但是图书馆的书显然不够,因为刚刚复校嘛,书不够,于是就去北大图书馆去找,因为都是邻居。最后终于找到一个地方,发现书最多了,叫作北京图书馆,这个地方现在已经更名,叫作国家图书馆了。每次真的我自行车后面,高高的一摞书啊。我都不知道有多少次,我骑着自行车,也可能是刮风下雨的时候,骑着这个车就往返于人大和北图。所以可见我们那个时候,真的跟大家今天不一样了。今天我估计不是没有书的问题,是浩如烟海的书,到底怎么来看的问题。而且我觉得今天可能大家,对纸质书都没有太深的感情了。因为天天大家拿一手机,天天扫那个微信,好像纸质书不是那么重要了。但是我上大学的时候,我觉得那个书对我们来说,还是非常神圣的一件事情。
大家如果读过作家高尔基的“三部曲”,他曾经写《大学》。高尔基没上过大学,但高尔基的大学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他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经历。所以我认为我有两个大学,你想我是1968年下乡,1977年回来。我今天思考起来的话,如果我后来学的不是社会学,假设我学的是物理学,是化学,是数学,是其它学科,那九年顶多也就是一个生活阅历,也就是一种品格,意志的培养等等,它跟学问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后来我做的这门学科恰恰叫社会学,所以想起来的话,跟我关系还真是深刻。因为我们社会学有一个看家本事,就是说像一个研究生,你想写一篇社会学的硕士论文,头一件事你先去“田野工作”,你在一个村庄你都没待过一年,你在一个地方都没做过深入研究调查,你怎么敢写文章?这个东西有个英文词叫,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叫参与式观察。实际上后来我仔细想想我那九年几乎是做了九年的参与式观察。
实际上我上人大的时候,还没有社会学,我最初学国际政治。大家说那你学国际政治转社会学,这挺大的转变。一个是研究国外,一个是研究国内,这不一样啊。毕业的时候,我就仔细在思考这个问题,就是说我的优势在哪里?那么我仔细一想呢,其实我在国际上没有什么优势,我连美国都没去过,我还研究美国,欧洲也没有去过。所以我很质疑,我对于所谓国际问题的研究。而我仔细想我可能最了解的还是中国吧,所以这也是促使我很大程度上,后来做社会学研究的。我怎么知道社会学的呢?其实是上大学的时候,1979年,当时有一个国际图书展。那个时候改革开放了,大量的图书开始被引进到国内了。那么我去外文图书展,我发现有一面架子都是这个社会学,sociology。觉得这很有意思,一看艾瑞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那一想我是哪阶段啊。因为那之前没有这种学问啊,所以我逐渐意识到了,还有这样一门学科,它告诉你怎样认识你自己,怎样认识社会,我觉得很精彩。
所以我后来很自然地就觉得,人大正好有社会学,我就在社会学系当老师。社会学让一个人认识自己,这挺重要的,就你先想好了,我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个判断很重要,自己为什么要学。
我自己从1999年到清华,后来我做社会科学学院的院长,每年就要给学生讲话,所以今天我也给大家分享一个清华故事。
这故事发生在1937年,大家知道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军就攻进宛平城,清华校园被占了。这时候清华的一个教授,叫赵忠尧,物理系教授。他突然意识到有一个东西落在实验室里面了。什么东西呢?就是放射性的镭,这是他当年在剑桥大学的时候,他的导师是出于对中国人民很友好,把大概五十毫克的放射性镭放在一个铅管里,在那个实验室里面。
七月中旬的一天晚上,赵忠尧教授就匆匆忙忙来到梁思成家。因为梁思成条件比较好,他有辆小汽车,因为大家知道城里离清华也很远。赵忠尧说,恐怕咱们必须得把这个取出来,两人商量好了,夜闯清华园。然后就把一个小铅筒取出来,他就拿一个咸菜罐子,把这个藏在那个咸菜罐子里。后来一路其它东西都丢掉了,终于跑到长沙,找到清华的梅贻琦校长,讲他一路的艰辛。赵教授热泪盈眶而出,然后梅校长也热泪盈眶而出。所以我们能理解,清华是一个有理念的学校。那么我们作为老师,总是给学生提出一些希望,学生其实无论能力大小,知道自己的奋斗目标,就是一个有理念的孩子。
今天的演讲是从我们高考开始的,所以我们再回到高考上来。我当年高考的时候,1978年,我查了一下数据,我们叫高校毛入学率,它的概念就是说同龄人口中,究竟有多少人在大学里上学。我查了一下1978年,高校毛入学率只有1%,我们国家发展非常快,10%,20%,30%,高校扩招,那么大家知道本来我们国家原来预定20__年才能达到高校毛入学率40%,结果我们提前达到了,20__年我们高校毛入学率40%。所以我觉得在座的同学们是很幸运的一代,也就是说想上大学的,差不多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你们有了更多的机会,但是社会对你们提出的挑战其实也是更多了。比如说知识结构加快了,大家意识到了吗?越是专一的技术,被淘汰的速度越快。
今天结尾我也讲两句,为学和为人,为学要严,严谨求实,严肃认真,严师出高徒。为人要正,正大光明,清政廉明,正人先正己。
认识自己的演讲稿篇3
哲人说“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要擦亮眼睛去认识自我,欣赏自己,发现和重用自己。
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当听到与自己同龄人在电视节目中绘声绘色的辩论时,你是否责备过自己没有智慧的头脑呢?看到电影明星多姿的风采,又是否发觉自己长得太平庸……
那么,我告诉你:快快认识自我,欣赏自己吧!难道你没有感觉到自己或活泼或文静或潇洒的可爱性格吗?难道你没有看到自己的青春光彩……
如何去认识自我、欣赏自己呢?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经历:上学期学校组织了一次演讲比赛,几个好友极力向班主任推荐我。我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好机会,正好也趁这次机会向同学们展示我的才华,便十分高兴地参加了。我每天刻苦地练习演讲词,一遍又一遍的背着,力求完美。
终于盼到了演讲比赛的那一天,我怀着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我信心十足、精神百倍地走上台开始演讲了。“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下面我给大家讲……”一句接一句优美而流畅的话语从我口中流淌出来,在那安静的演讲台上回荡着……正当我讲得津津有味,听众们听得聚精会神,各个评委看着我直点头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我的脑海中突然一片空白,我的身体颤抖起来,思绪也跟着乱了起来,我的口齿在刹那间也含糊不清了。在评委老师的叹息声中,我低着头,难过地走下台。
我辛辛苦苦的练习,竟然没有得到回报!而当初对自己的那份信心,早已烟消云散。
我愤怒地撕掉了自己煞费苦心写出来的演讲稿,大声痛哭。这时,一双有力的大手扶在我的背上,我满脸泪痕地转过头,看见钱老师正站在我身旁微笑,我看到她那关切的目光,对我充满希望的目光。“老师,我是不是很没用?”我伤心地发问。“不,孩子,这只是一次偶然的失误。你没有错!错就错在你不会用另一种方式来欣赏自己。你已经努力地付出了,虽然没有获奖。但这努力的过程中你有了许多收获,这才是最重要的。其实你是优秀的,只要你以全新的面貌去重新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点。”老师很有道理地说着,走到我身边,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来,让我也欣赏一下你的演讲。”我拭干眼泪,突然间我又一次看到了老师那双对我充满期待充满信心的眼睛,于是,开始演讲起来,不知为何,此刻的演讲是那样的轻松。演讲完了,传来一阵响亮的掌声——老师的掌声。我再一次看到了教师那鼓励的目光。我笑了,眼泪却早已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在以后的日子时里,无论遇到多少次失败,我都会想起老师那对我充满无限期望的眼神,于是我便会用另外一种方式去欣赏自己,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长处。她说得多好,只要付出了,就算没有回报,也是成功的。
那一次,泪水洗涮了我心中的委屈,使我真正领悟到生活的内涵——怎样在生活的种.种困境中去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让我对青春生活充满了向往,更坚定了我前进的目标……
认识自己的演讲稿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认识自己》
在古希腊的圣城德尔斐神殿上刻着一句千古流传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它传达了神对人的要求,就是人应该知道自己的限度。有人问泰勒斯:什么是最困难之事,回答是:“认识你自己。”接着又问:什么是最容易之事?回答是:“给别人提建议。”这位最早的哲人显然是在讽刺世人,世上有自知之明者寥寥无几,好为人师者比比皆是。看来还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领会了箴言的真谛:“我比别人知道得多的,不过是知道自己的无知。”正是这种谦虚态度,才成就了苏格拉底的深厚哲学思想。
美国贝尔电话电报公司实验室著名科学家、“卫星通讯之父”约翰?皮尔斯也曾提出过同样的观点:意识到无知才让我们充满活力。
在美国人心目中,林肯是极有威望的总统。美国人都认为,从来没有比林肯讲话所用的字句更优美的了。可林肯的父亲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木匠,他的母亲也是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妇。那么林肯怎么会有运用文字的特别才能呢?人们通常会认为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缘故,其实不然。不少美国人都知道,林肯所受的教育是“极不完全的”,他一生中只进过不满一年的学校。那么谁是林肯的老师呢?他们是数位外出巡游的村儒学究等人,他曾每天和许多农夫、商人、律师商讨国家大事、世界风云,从他们身上学习到许多的知识和道理。林肯成功的秘诀就是:“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他的教师。”
由此可见,正是林肯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善于向每个可能弥补自己不足的平凡人学习,才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他的成功似乎是传奇的,可仔细想想,却又是在情理之中的。的确,他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是他却通过认识自己来认识世界,所以与其说他的成功存在着偶然性,不如说正是他经常地自我审视、自我探寻,才成就了这样充满着传奇色彩的一代总统。
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中,也要有这样的自知之明,只有先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才能形成自己虚心向人学习的动力,才能发掘潜能、不断取得进步,达到预定的目标,迈向成功。不自以为是、抱着开放的求知意识和谦虚好学的求知态度,我们才能多学知识,获得成功!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演讲:意识到无知,便是有知的开始。认识自己,从今天开始!
认识自己的演讲稿篇5
在古希腊巴那斯山如口处的巨石上,镌刻着这样几个大字“认识你自己”,许多古希腊的哲学家认为人类的最高智慧就是认识自己,就像一个人为了爱他人而那个人和他的真正需要一样,人必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以便理解自己生命的意义、自我的价值和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并认识怎样才能实现这些需要。
走在繁华的大街,看着人们匆匆的走来又匆匆的离去,我不禁要感慨人生的漫长与复杂,人们本来是在同一个起点,为了不同的目标,他们各奔东西。大部分的人都是在追名逐利,认为名和利就是快乐幸福。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目标,都以社会的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价值观。静下心来想一想,难道名利真是我们真心想要的吗?我们的真正目标是什么如果连最基本的东西都没弄清楚而一味沉湎于名利中,仿佛是一艘小船在大海中不断搜寻,当船上载满金钱的时候,夜幕已经降临,其他的船益远去,而自己的那块彼岸仍然很远,旺盛的精力消耗殆尽,唯一能做的就是独守着一堆无用的珍宝,梦想着彼岸的景色。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更应该认识自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摆脱浮躁的思绪,让自己独有的优越条件充分发挥。然而,还是有些青年盲目的跟风,而当曾经风行一时的东西不在流行时,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青春早已一去不复返,而自己仍然两手空空。
认真想一下,在你的生命中,最重要、最值得追寻的到底是什么?你有没有坚定的去追寻?
人应该找回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生命。人生就像一出戏,在自己生命的舞台上,我们是制片,是导演,更是主角。我们是这出戏的中心,周围的人,充其量都只是配角而已。
了解真我,能时时保持着这个真正的自己,把“心”稳住了,才能在生命的海洋里驶向那美好的彼岸。
认识自己的演讲稿篇6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在和一位智者交谈。纵观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的成功离得开书籍的帮助?读书可以开阔视野,读书可以陶冶情操,读书可以增长知识,读书可以培养才干,读书还可以使我们的童年变得更加美丽和精彩!
走进菏泽市图书馆少儿部,我仿佛进入了知识的海洋。在这里,我一天天地长大,一本本书更是成了我的好伙伴:我捧起了童话故事,看起了科幻小说,学起了百科全书,读起了世界名著。我常常静静地坐在书桌旁,时而深思,时而幻想,时而快乐,时而忧伤。在《鲁滨逊漂流记》里,我懂得了遇事要坚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里,我汲取了战胜困难的力量;《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看到了她那悲惨的童年生活;一套《中华上下五千年》展示了一部熠熠生辉的中国历史……
一本好书总是把真善美放在最高的席位,以此端正读者的人生态度;一本好书经得起时间的推敲,经得起岁月的打磨;一本好书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将使我们受益终生!我们知道,一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使我们看得更远;而一旦爱上读书,定会使你攀得更高。
花朵离不开阳光的呵护,草儿离不开雨露的滋润,做为一名小学生,我更离不开书的滋养。今天,我仍旧坚定不移地做着一件事:读书!带着我的梦想去读书,带着我的追求去读书,让我们在快乐的读书氛围中健康成长!
认识自己的演讲稿篇7
古希腊神庙上刻着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人类的永恒话题。
屈原在《天问》中对人的本源发出了追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千年之后,达尔文用进化论做出了科学有力的回应。
但是,认识你自己,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哲学问题。每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可能迷茫困惑,可能利令智昏,可能眼红耳热,忘记了自己的使命,丧失了自己的初心。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话为后人提供了一种理想的范式:不同的人生阶段,对应着不同的人生体悟,收获不同的人生境界。这是一种对自我的高度洞察,对人生目标的高度自觉。这种境界,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一般人也许达能以体会。但是我们可以把自己的人生也放在这样一个坐标系上去体认,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我是否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是否实现了年轻时的梦想?人生的下半场该如何奋斗?
认识你自己,要有谦虚的灵魂。
作为全希腊最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说过一句话:“我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牛顿在临终前说:“我好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人生是有限的,而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拥有谦虚的灵魂,在自然面前保持敬畏,对生命常怀感恩,这是一个能够认清自我的人应该做的事情。
如果前秦主帅苻坚多一分谦虚谨慎,少一分妄言要投鞭断流,而是清醒地看到淝水之战前双方的真实实力以及北方各族的暗流涌动,兴许不会一战而败、草木皆兵,南北朝的历史也就因此改写。如果能够大清帝国不再妄自尊大,看清楚自己早已不是世界的中心,停止闭关锁国,早日开启民智,兴许就不会被坚船利炮一次又一次地留下屈辱印记。
但是,历史没有那么多早知道。在纷乱的时局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坛经》中记录了一个小故事: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无论是幡在动,还是风在动,都来自于是内心对于外物的认知。要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还得时常听听自己的心跳,叩问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认识你自己,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种人生修为,一种人生境界。多一分清醒,少一分盲目;多一分克制,少一分冲动;多一分谨慎,少一分狂妄,兴许可以慢慢打开认清自己这道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