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的收获,是我们对生活和工作的深度思考,通过写一份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024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议心得8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议心得篇1
今天有幸聆听了杨正伟老师的讲座,我深切的感受到他是一位有爱心,治班有方的班主任,同时为他的“五个一”构建和谐家校关系深有所感。
一、爱心是所有教育艺术的源泉。
杨老师对学生是深深爱着的,要不然他不会对班里两位同学的心理理解那么透彻。杨老师对学生的爱,换回来的也是学生对他深深的信任。构建和谐家校关系就有了基础。从杨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就是爱心。
二、别出心裁有方法。
从杨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人,无论是开学制作一份档案,还是写好一封书信,都是杨老师在工作中精心设计的好方法,他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受益无穷。作为班主任引导学生学会包容、感恩,引导家长要努力平衡子女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孩子与家长共同成长。
家校共育是源于同一颗爱孩子的心。如何正确、有效地指导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这需要班主任多研究学生、多学习理论,需要作为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内心,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家校共育素养,继续寻求家校共育的有效方法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024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议心得篇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形式下,对教育艺术、教育方法有了全新的要求,教育不仅仅是一张嘴、一支笔那么简单,而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全新教育模式去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其中,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更真实、更全面的了解孩子全天候的行为和思想动向。谁重视了家校联系工作,谁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性。家校联系平台的建立是符合当前教育需要的,是当前教育重视的。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但教育不能仅仅只靠学校,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长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相连,密不可分。
一、家校合力,才能有效的培养好孩子。
现在的小孩因为生活在网络环境中,成长环境相对复杂,孩子在家庭中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也会延续到学校中。学校老师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各项习惯和心理状态、性格特点等,就须得密切联系家长,只有老师和家长充分的沟通,共同探讨孩子教育问题,达成共识,才能全方位的帮助孩子成长。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
习惯是人的思维定势,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正如智者所言: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种习惯;有骨干教师的一句话就讲到,与其让孩子改掉坏习惯不如让孩子养成好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的是不懈的坚持。我们都知道要养成一个习惯,最少得21天,在这期间,不仅仅需要学校老师的督促,也需要家长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只有学校和家庭合力,去督促孩子将好的习惯坚持下去,我们的孩子才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可以从孩子的书写习惯、做作业的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着手,从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中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沟通消除偏差,正确看待孩子。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乖”,大多数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什么都好,受不得半点委屈。对于老师的批评有时不能正确看待。其实,老师批评孩子,是老师关注孩子,希望孩子能够变得更好的一个体现,并不是老师对孩子有什么偏见。如果我们家长、老师保持一致意见,会更有利于孩子改正缺点;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同时,要淡化成绩观,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各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
搞好家校共育就犹如建设好一个好的生态系统,学生是种子,家庭是土壤,教师是园丁,社会是环境;种子饱满,土壤肥沃,园丁辛勤,环境适宜,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2024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议心得篇3
现在“依法带娃”开始了,随着一系列法例的实施,以及家庭教育课程的开发,给万千父母指引了正确带娃的方向。家长们现在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能再用老办法。身为新一代的家长,孩子身处的世界跟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已经不同了!现在的世界日新月异,知识爆炸,孩子接受知识的渠道比我们之前的要多,孩子见识的到世界比我们更加大,所以我们真的需要一个教育孩子的新方向。
20xx年家庭教育公开课,唤醒了家长的主体责任意识,更明白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本期课程专家深入了解了相关法律规律,通过专家向我们解读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让我们见识到育人实践的深度,专家所选择的案例通俗易懂,让我们家长受益匪浅!有正确的方向就会有正确的方法,这次的家庭教育公开课让我加深了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了解与认识,也让我重新树立了新的育儿观。
2024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议心得篇4
这堂课真的是说到我的心坎上了,对于孩子的情绪表达,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的种种情况,今天终于得到了正确的解决方法,瞬间茅塞顿开!所以很多时候,作为家长的我,耐心都是不足的,感觉总是鸡飞狗跳的状态,孩子的情绪是负面的,我的情绪也被影响,然而却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去处理这个问题,但是听了老师的解答之后,我终于知道问题的关键在哪了。问题就在我这个家长身上,我没有在孩子向我表达情绪和意愿的时候,耐心的去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故事,导致孩子经常用些负面情绪去表达他们的想法,希望获得我的关注和理解。老师们说的非常好,家长不该用孩子的情绪去对待孩子,作为家长,经常被孩子气得情绪瞬间暴怒,这种情绪也影响了孩子,让孩子认为这才是正确的表达方式。我们作为家长,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学会在情绪要爆发的时候按下暂停键,给孩子和自己一个缓冲时间,把自己要冲出口的话语消化掉,换一种方式和情绪去和孩子沟通,才能获得更好的结果。我们需要尊重孩子,倾听孩子心声,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问题,关注孩子的情绪很重要,不要老是骂孩子,孩子不开心了,跟他谈谈心,做到家校结合,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最后再次感谢老师的精彩讲解,让我们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2024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议心得篇5
今天有幸聆听了杨老师的报告,着实受益匪浅。孩子的教育不仅仅在学校,在老师,家校共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制作一份个人和家庭档案、组织一次亲子活动、拍摄一张成长照片、认识一位忙人和写好一封书信,杨老师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出来的这“五个一”,既加强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和配合,促进了家校教育的合力,又避免教育孤掌难鸣,让教育更顺利的进行,促进孩子的更好的成长,同时也很好地增进了亲子关系。
我觉得在家校合作共育的过程中,还要努力搭建家校互通平台,开发多样的家校共育方式,通过会议、活动、课程、互访、管理等的实践举措,将家校的教育力量整合起来,凝聚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
2024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议心得篇6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构建家校社同频共振、协同育人机制,正是一个深入青少年教育的入口……”4月12日,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举行“20xx年全国家校社共育实践区与高质量教育生态建设”工作会议上,攸县教育局应邀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必须始终坚持优先发展。”在去年召开的攸县第xx个教师节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县委书记李鹏程明确提出,要打造湘赣边教育医疗事业样板区,把办好教育作为“为人民谋福祉”的重要工作来抓,让千家万户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近期,《株洲市委深改委20xx年工作要点》发布,攸县“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成为今年我市十大基层改革探索事项之一。将教育主题纳入基层改革探索,无疑是“建设幸福株洲”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攸县着力打造“湘赣边教育事业发展样板区”的一次积极探索,更是为老百姓谋福祉的庄严承诺。
先手棋,打通家校社共育“最后一公里”
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这意味着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而作为促进型立法,其立法宗旨不仅要让每个家庭重视家庭教育,更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
同时,“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写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和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服务站点建设”写入“双减”政策文件。
“随着学校教育软件硬件条件的不断提升,补齐家庭教育短板应是当务之急。”基于攸县决策者的共识,该县不断推动家、校、社育人模式同频共振,先后提质改造中小学校100余所,通过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25家。
“在学校建设和教育方面,尽管成绩斐然,但总觉得还有个‘堵点’。”对攸县教育局负责人而言,如何做好家庭教育,仍是心中不能放下的包袱。
攸县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在湘赣边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一批批外出务工者在事业上闯出了新天地,但长期留在老家的孩子们,却因为老一辈老旧的教育观念和缺位的父母交流,影响他们更健康地成长。
该县教育局负责人认为,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需要更加紧密的家校合作,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就是‘牵住了牛鼻子’”。
群众有需求,国家有要求,湘赣边区域要探索。该县下出先手棋,迈出了极具前瞻性的一步。
去年5月,该县教育局在全省率先成立教育系统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攸县家长学校总校),负责全县家长学校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督查考核。
一套全新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平台”,在攸县扎根。
聚民意,教育民生事业全面改善
家庭教育谁来开展?
家校联动怎么联?
基础薄弱的乡村学校,家校共育的人才从哪来?
如何确保全县一盘棋落地?
作为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育格局的一场全新变革,每个问题都是难度不小的新考题。
开弓没有回头箭。去年7月,攸县教育局领导前往四川成都、河南范县、北京三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习考察,带回了“党委政府主导、教育系统统筹、部门单位联动、专家团队引领、学校校长主抓、试点先行示范、家长全员参与、城乡全面覆盖”的答案。
紧接着,革新家校社共育认知的培训,自上而下,层层启动,一场场打造“兵强马壮”的家校社共育队伍的活动如火如荼。
“家校共育,同力育人”“中小学教育,家长不可缺席”……几乎在一夜之间,攸县的各个行政村、各个社区有关家校社共建共育的标语如春风拂面,涤荡人心。
与此同时,该县还申请设立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主导的“家校社共育与家长教育专业化建设”攸县实践区。
去年9月,新学期开学第一周,不少攸县家长已登上“家长学校云课堂”,收看由北京三宽教育科学研究院推送的家校社共育通识课程。
攸县教育局副局长贺国惠说,第一课是《化解焦虑,让每个生命灿烂绽放》,目的就是逐步唤醒家长意识、启蒙家长思想、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
除了“云课堂”汇聚国内知名的网络讲师,攸县本土讲师团也在快速建立。
“社会有需求,又能发挥余热,何乐而不为。”邓爱祥曾任攸县司法局局长,退休后一直关注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在老师们的推荐下,去年10月,他成了家庭教育讲师团中的一员。他走进学校、走访乡村,为学生和村民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结合曾经的工作为讲课对象分享案例。
通过面试、讲课、培训,全县有39人脱颖而出,成为首批讲师团成员。教育局将他们分成了6个小组,按不同学段分类进校园,为学校家庭教育指明方向。
高情怀践行为民初心,攸县教育民生事业全面改善。去年,投资5500万元的网岭镇芙蓉学校高标准建成使用。投入3400余万元提质改造78所学校,增加学位2500个,发放教育专项资助资金20xx万元,惠及学生16325人。攸县鹰翔教育基金会奖助师生126万元,惠及师生1432人。
云课堂,条条留言倾诉心声
“听了这堂课后,我认识到平时只关注孩子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宽容和理解孩子,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通过这次学习,不仅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到很好提升,孩子也可以开始更好地对自己的情绪有所了解。”
……
在东北街小学副校长皮柯沁的案头,一条条家长发自肺腑的感悟,被收集装订进了数个厚厚的笔记本。
去年9月,三宽家长学校网络“云课堂”在攸县10所试点校开讲,每周五晚7点和家长们不见不散。上学期,共收集到网络课堂家长学习心得6.9万余篇。
“一开始,有的家长还在为这样的课堂而感到厌烦,而如今,他们却把这样的课堂当成了一种生活习惯。”皮柯沁介绍,特别是当学校录制学习反馈视频时,一位家长主动要求出镜发言,一口气讲了10分钟。后来她才知道,这就是那个写了一大本学习笔记的“万字妈”。
“云课堂摆脱了空间的困扰,让很多在外务工的家长也能同步接受学习。”石羊塘中学副校长文勇钢表示,全镇中小学约有六成学生处于留守状态,通过督促学生在外务工的父母参加学习,注册学员不断增加。一些家长在学习后也写下感悟,表示会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云课堂”开讲,像点亮一盏明灯。许多人都深刻地认识到,要改变教育发展的现状,光靠学校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须发挥家长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形成共建共育的合力。
2024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议心得篇7
7月15日,我观看了家庭教育公开课——《家庭建设与父母携手育儿》,受益匪浅。
公开课中,刘慧教授和李宁老师讲到,父母要学会读懂孩子的表达,要重视孩子内心的感受,要允许孩子有情绪、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父母要对孩子进行积极的语言引导,培养孩子正向积极乐观的思维、表达和态度。
一直以来家长过多的重视孩子的学习,没有重视孩子的心里感受,总是觉得父母做的一切是为他好,孩子就应该听父母的,可平日里和孩子也会意见不一致,有时你说你的他根本听不进去,作为家长还很生气,认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不能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通过学习,我明白了,首先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与孩子平等交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触和情绪表达出来,正如两位老师说的给孩子最有价值的关心,而不是自以为是的对他好,要重视孩子的内心感受;当孩子有情绪时不能一味的打压、批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孩子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其次身教重于言传,父母首先做好自我的情绪控制,才能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父母平日里不应该总说孩子这做的不够好,那做的不对,应该以积极的语言与孩子沟通,善于发现细小的闪光点,父母的肯定有利于孩子形成正向积极的乐观态度。
非常感谢学校、老师们给家长们提供的学习平台,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科学的育儿方法和家庭教育理念,作为家长更要加强学习,与孩子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2024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议心得篇8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孩子已成为三年级的学生了,他是一个活泼好动,爱提问题,很调皮的一个小男生。说起孩子大概每个家长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
有幸学校能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通过家校合育有机会和学校老师以及家长共同交流孩子的成长教子心得,交流教育培养学生的经验和做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不可能时刻保持冷静态度,有时候也会为孩子的不懂事生气,或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担忧,每当遇到这些方面的问题都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没有更好的引导方法。
自从通过家校共育,学校老师家长共建交流平台,使我和孩子都有了很大进步,没有了和以前那样孩子一不听话就大呵小叫起来,孩子也是有一个上课老师反应说话,连进校值日的家长也给我反应上课坐不住交头接耳,这么一个严重的问题真是让我不知道如何用什么方法去改掉他那些不好的习惯,真得是让我感到有了很大的压力,通过学习优秀家长的教子心得,使我改变了对孩子的教育思路,调整正确的教育方法,对教育孩子有了更深的认识,还有通过班级积分实施以后,孩子也有了很大进步,我也是通过我们三三班老师家长互动互助以及她们的影响鼓励下,积极参与亲子日记才能坚持写了下来,这得感谢老师感谢三三班家长们,像候昭璇,辛羿诺,楚奕菲妈妈等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她们为班级付出的太多太多,老师的辛勤培育,无怨无悔的付出,让我们感动,我们有不懂的遇到困难,就说写亲子日记要求写电子版,由于文化成度有限,她们也是给了我们很大帮助,衷心的感谢她们,家校共育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一切为了孩子们。
总之,要充分发挥老师家长孩子三个积极性,合力真正把孩子培养成学校家长满意,祖国有用人才,让我们家校紧密合育,取得更好成绩!而加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