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情观后感7篇

时间:2024-02-04 作者:Trick

我们在写观后感的过程中,需要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看电影是丰富我们业余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看完之后记得写观后感记录自己的收获,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沂蒙情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沂蒙情观后感7篇

沂蒙情观后感篇1

沂蒙总附有一股神秘的力量牵引着人们缅怀那段铮铮岁月,青山秀水背景下硝烟弥漫,时光飞逝,却无法忘记那一个群体,一种信仰,一种感动着无数中国人的“沂蒙精神”。

作为一名生在、长在沂蒙大地上的儿女,我观看了山东省唯一一部向建国60周年献礼影片《沂蒙六姐妹》。在影片中,沂蒙山区的妇女们用她们柔弱的肩膀挑起了重担,为孟良崮战役的全面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们必将彪炳史册,在建国六十年之际,我秉着向她们学习的精神,希望能把这种为理想坚持不懈,敢于奉献的理想发扬光大。

每一个热血儿女在看过这部影片后,都深有体会:战争年代给人造成的创伤,让我们的心一阵阵酸痛,所以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编剧把很多真实的故事搬上荧屏,把沂蒙女性爱党爱军、淳朴无私的精神演绎的淋漓尽致,让我们无比的感动。这是一次完美的视听盛宴,这是一次心灵的震撼,这是一次鲜活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在观看影片时,泪水情不自禁地一次次打湿双眼,悄然滑落。我的泪为那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捐躯和无私付出、默默奉献的英雄们而流,为我们沂蒙山区的拥军支前的妇女们而流,为那些有名的没名的千千万万个沂蒙六姐妹而流。在这种激励下,我们应该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不断开创临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新局面 。

观看该影片后,我联想到我所在的这座红色大学——临沂大学。我的大学一直秉持着以红色育人的理念。把弘扬沂蒙精神作为办学理念。积极投身于红色教育事业中去。沂蒙六姐妹无私奉献,不断拼搏的精神在我的校园里处处彰显。我已作为一名临沂大学的学生而感到骄傲。

观看影片后,我觉得,片中所塑造的沂蒙六姐妹,已不单是指蒙阴烟庄的六姐妹了。而是将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涌现出来的千千万万个女英雄的事迹融入到影片中,真实再现了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红嫂的光辉形象,该形象将永远铭刻在光荣的革命历史丰碑上,亿万中华儿女将世世代代引以为傲。

作为一名临沂人,我们对红色历史文化的耳濡目染。任时光飞逝,我们永远也忘不了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第一人明德英;忘不了掩护首长和战士、办地下托儿所、保护党的绝密文件的“沂蒙母亲”王换于;忘不了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忘不了站在冰冷的河水中肩扛门板搭成人桥的李桂芳等32名沂蒙女性;忘不了两次从死亡线上挽救山东纵队司令部侦察员郭伍士的红嫂祖秀莲;忘不了动员四儿一女参军的王步荣大娘,其先进事迹被编成歌曲刊登在1945年的《大众日报》上,被鲁中人民广泛传唱;忘不了积极参加抗日文艺宣传,在全村动员参军的大会上,发出了“谁第一个报名,我就嫁给谁!”这一峥峥誓言的年轻漂亮的识字班班长梁怀玉;

忘不了舍弃骨肉、出生入死、精心养育革命后代的女党员尹德美……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在沂蒙大地上的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深深地为她们自豪和骄傲。

迟浩田上将曾深情地说:“孟良崮战役取得了巨大胜利,这和沂蒙人民的倾力支援是分不开的。我在沂蒙山区五次负伤,是沂蒙红嫂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今天,我们没必要从影片的选题、制作以及场景、拍摄效果、灯光、音乐、台词、演员的演技等方面去评价该片,那是文艺评论家和影评家们的事。正如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形象一样,我心目中也有一个沂蒙六姐妹形象。下面,我就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视角谈一下观后感。

在网上,舆论说一上映就好评如潮,社会各界给予了高度评价。有人说,那是一种久违的感到;有人说,那是一场爱国主义的盛宴;有人说,那种渗透在她们血液中的沂蒙精神将激励我们奋勇前进。毋庸讳言,沂蒙六姐妹的英雄事迹,是我们沂蒙山区在革命战争年代拥军支前的一个缩影和写照,是我们临沂人民的骄傲,是我们年轻一代的精神食粮,是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我们应高举沂蒙精神的伟大旗帜,再创沂蒙大地的丰功伟业。

62年前那炮火连天的孟良崮战役的相关细节我们不曾知晓,但沂蒙六姐妹的支前模范英雄事迹我们却非常清楚。素有红色大学之称的临沂大学,一直以打造红色品牌为向导。作为临沂大学的一名学生,我认为透过该片,对我们来说要读懂和做到的是:

一是大学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到学生中宣传红色知识,多带头组织一些红色活动,再现那种军民齐心的鱼水深情场景,开创新时期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新局面。

二是学校领导大力提倡毕业学生以及在校学员积极从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着力提升临沂软实力。该片的成功拍摄和公映,是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又一次尝试,标志着我市文化事业达到一个新水平。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从提升临沂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出发,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行科学规划。积极学习红色知识,不断构建覆盖城乡、功能齐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传播体系。从而推动不断加强对沂蒙历史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及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开发,抓紧制定并尽快实施民间艺术保护规划。

沂蒙情观后感篇2

?沂蒙六姐妹》影片以为孟良崮战争支前、完成补给任务为主线,以一对从未谋面的新人结婚为辅线,矛盾找得看似小却很巧,整片的铺垫就此展开.从影视工作者的角度看,此片颇费心思,影片刻画之细腻,镜头运用之娴熟,堪称唯美,异常是对六姐妹的刻画细如发丝,把六姐妹的情感性格完全地展现出来,六姐妹的心理世界就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在你面前徐徐展开,令你在震撼之余发出无限感慨.

我想这部影片之所以能让你掉泪,能让观众黯然神伤,就是主人公内心深处的这种力量让观众产生共鸣,让你为她们的欢乐而感到欣慰,也为她们的悲痛而心如刀绞.

她们并没有一身戎装,那瘦小的身躯是多么的坚强,那看似柔弱的肩膀却撑起一座通往胜利的桥梁.无论怎样绝望的境况在她们的内心深处永远都有期望,那是一种震撼欣慰的力量,所以她们能够很坚强.她们的爱也能够使她们的亲人更坚定、更勇敢.

影片的高潮是她们用身体、用臂膀,在齐肩的河水中,在敌机的轰炸中,坚定地支撑着门板为战士搭起了通向战场的坦途,或许这一去便永别阴阳,或许这一扇薄板就了断今生最终的姻缘,而那急行的脚步是在肩头上落下今生唯一的印记.没有人在这样的急行中犹豫,也没有人在这样的决绝前退缩,她们就用这种如此令人感动的坚强的方式送走了挚爱.战后她们的母亲失去了儿子,她们当妻子的失去了丈夫,当妹妹的失去了哥哥.她们期盼亲人归来,却等来了噩耗.可应对噩耗,她们仍就选择了担当与坚强,因为那个时候她们是一个家庭的脊梁,她们用瘦弱的身躯撑起一个小家,同时也用青春和幸福去奠基一个民族兴盛的期望.

看到那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想你也和我们大家一样,感到原先坚强会如此残忍,需要付出这样大的代价.

看到最终,我再也无法控制我的泪水,只能让它尽情地在我脸颊上流淌.她们的笑是那么的美丽,而她们的泪依旧凝结了我们今日幸福的宝藏.

当我走出电影院,我的内心许久不能平静,我们的先辈为我们付出得太多,他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去理解、去感悟.

我们要学习她们那无私奉献、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立足自我的实际,扎扎实实工作.进一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勤勉敬业的奉献意识、恪尽职守的职责意识、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扎扎实实、尽职尽责地完成好每一项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

沂蒙情观后感篇3

单位组织看了影片《沂蒙山六姐妹》,经过影片我们回顾了那段历史,也让我们为她们那种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地伟大精神所感动.

巍巍沂蒙山,清清沂河水,养育了一群淳朴坚韧、热情乐观、重情重义的沂蒙人.他们在战争中几乎倾尽所有,送儿子上战场为亲人的安危揪着心还要忍受失去亲人的悲痛,为支援前线而筹集粮草哪怕自我饿着肚子穿着破旧的鞋.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当忘记他们的最无私的奉献和极其巨大的牺牲,还有无数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人不能忘本,自我的祖先的本和自我的国家的本,如此才能明白新中国的建立是那么的来之不易,今日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那么的值得珍惜,如此才能更好地爱我们的国家和同胞,更好地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新娘月芬与自我的丈夫始终未见一面,只因那个人的身份是自我的丈夫,于是想他念他牵挂他,为他的安危担忧为了他的牺牲悲痛为了他终身未嫁孤独此生,再看我们现代人,恋爱是自由的婚姻是自主的,可是我们却常常在日日厮守中学会了计较学会了挑剔变得倦怠甚至于分道扬镳,不再感觉日日的平安与相见是种幸福.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人们不惧贫穷与生活的艰辛,家人的平安与团聚就是最大的期盼,而今物质生活已极大丰裕的人们却常为了房产或者谁赡养老人的问题等等争得撇开手足情父子情甚至头破血流法庭相见.还有人忘了当年的前辈们是如何带领百姓冒着敌人的炮火从农村包围城市,忘了老百姓是如何为了新政权的建立而付出所有,他们只想着自我的名和利,却从不把为老百姓谋福利放在心里.

陈毅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而我们有幸活在新时代的人同样不应当忘记他们.

沂蒙情观后感篇4

电影《沂蒙六姐妹》是公司观看的,它是沂蒙山区在革命战争年代拥军支前的一个缩影和写照。观后,我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如果说过去看过的许多电影、电视剧都曾让我感动,那么看完《沂蒙六姐妹》,我的心酸楚不已。山东沂蒙革命老区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中国革命解放事业作出的无私而巨大的贡献,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关于沂蒙山的故事,自上小学那时起,许多我就相当的熟悉了。数次去沂蒙,都曾找寻过她的足迹。这天,当视线透过电影再次嵌入这片红色土地时,那些泪水和硝烟大写的岁月尽管走过了60多个春秋,可是,你仍能呼吸着它的气息,抚摩着它的脉搏,那种博大、那种厚重、那种凄怆总是一次次使我的眸子发酸。沂蒙人民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是血、粮食、煎饼、布鞋、和千万个战士。电影演到一半,一旁的同事突然说了一声:这就是六姐妹。其实,似乎所有人都忘记了,这样残酷的战争,妇孺都深陷其中,所有拥军的女性都是六姐妹,她们传递着六姐妹的精神,传递着沂蒙的精神。这种精神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虽然战争已经遥远,对六姐妹的故事记忆也是慢慢变淡,而现实社会,耳闻目睹的仅有对金钱和欲望的追求。我们需要这种精神来洗礼我们早已麻木和迷茫的信念。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生活是艺术的本源,优秀的艺术作品无不源于深厚的生活积淀。电影的原型是真实的,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了中国女性的坚韧、活泼、勇敢、和深厚的感情。塑造了一群生活在战争年代,最贫困、最落后、最底层的山区群众形象,编剧及导演在刻画这些形象时,避免了以往一些影片惯用的空洞的说教及公式化、概念化的东西,只是撷取了她们生活中的一些境界。整部作品以艺术真实还原历史真实,以艺术化的表达方式,让人们在艺术的享受中真切感受到伟大的沂蒙精神的本源和内涵,它独辟蹊径,透过细小而彰显伟大,透过画面和细节展示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突破了传统的创作手法和观念,因而兼具了强大的思想价值和审美功能。电影还是不错的,能体现出一些东西,个性有几个情节,能触及到我们的心灵深处,六姐妹中有四位老人如今仍健在。

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悠扬的《沂蒙山小调》在这部电影中,导演独具匠心的将二胡的演奏贯穿于其中,使其厚重深沉,到达了一种特殊的效果。当月芬明白自我未曾谋面的丈夫在战场上牺牲,她回到家后才清楚在自我的家中,这已是第三位献身于疆场上的烈士,在雪白的挽联中,在众多乡亲的跪拜中,低沉的二胡声奏起,悲凉凄楚,我的泪水忍不住,又一次夺眶而出。

沂蒙情观后感篇5

2021年12月3日午时,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在中心领导的带领下团体观看了影片《沂蒙六姐妹》,看完后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影片以孟良崮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广大劳动人民为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而做出的不屑努力.在这片追求自由民主的沂蒙大地上,她们无私的奉献着,默默的承担着.她们的故事催人泪下,她们的精神让人振奋.

影片刚开始,当看到月芬与替代丈夫的公鸡拜堂时,让我们觉得她是那么的令人怜惜.自从嫁入这家门的那天起,能够看上丈夫一眼就成了她的一个心愿,一种期盼.而这个心愿,她期盼了一生,终究没有实现.这个从未谋面而以传统拜堂方式结亲的小夫妻是62年前发生的真人真事,这名美丽的小媳妇隐忍悲痛继续支前且终生没有再婚.

月芬的大嫂春英同样是位伟大的女人,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她用自我的肩膀撑起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她用笑容去应对着一切辛劳.然而命运就是那么的残酷,战争让她参军的丈夫无法归来,当把烈士证捧在手心的时候,这个坚强的女人哭的心都碎了,沉重的打击把她击倒在地,生活就是那么的不公平,可是她还要撑起这个家,坚强的她把眼泪咽下去,一个人来承受无比的痛苦,只在无人的夜里悲痛地哭着.是战争让她失去了亲人,可是她却始终如一地支持着这场革命,因为她明白,仅有革命胜利了,所有的人才不会再遭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最让人敬佩的是月芬与春英的婆婆,一位伟大的妻子,一个伟大的母亲!整部影片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她的名字,可是她那种无言的伟大,无时无刻地贯穿于整部影片.作为一个妻子,她在背后支持自我的丈夫参军,而丈夫牺牲后,她没有后悔,又将两个儿子送入部队,当一家只剩下几个女人的时候,她依旧用自我勤劳的双手为战士纳草鞋、烙煎饼,把自我家里本来就不多的粮食也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解放军.她默默无声地支持着革命,用所拥有的一切去支持,这种无言的伟大是成千上万沂蒙百姓支持革命的缩影.正是因为无数人用这种无言的爱做后盾,我们才过上了今日这和平宁静的新生活!

电影的另一个高潮是沂蒙姐妹和无数红嫂组成的担架队,在桥梁被炸毁而部队急需强渡时,红嫂搬来了自家门板,手拉着手用肩膀抗着门板组成人桥,再现了那场战争中的真实故事.

电影虽然结束了,可是它所诉说的沂蒙精神没有结束,因为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将要把这种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沂蒙情观后感篇6

歌剧《沂蒙山》以大青山突围、渊子崖保卫战为题材,讲述了海棠、林生、夏荷等在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的纠缠中牺牲小我,军民一心,团结抗战的故事,不但生动展现了沂蒙山区群众参军参战,拥军支前的感人事迹,还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八百里沂蒙大地党政军群“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历史风云。

革命军人夏荷牺牲前把刚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小沂蒙托付给了海棠,海棠的儿子小山子也出生了,海棠对小沂蒙视为已出,宁愿饿着自己的儿子小山子,也要用自己的奶水喂饱小沂蒙,把更多的沂蒙母亲的爱给了革命后代小沂蒙。回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山是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十万英烈血洒疆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沂蒙人民用生命和鲜血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不管在解放战争年代还是当下乃至未来,广大人民群众始终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前进发展的坚强靠山。这也是沂蒙精神历久弥新、久盛不衰、永葆活力的真谛所在。尊重群众、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这既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员干部的社会责任和感情寄托。在和平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的机会少了,但为群众服务的机会却不少。我们应立于本职,以求实的态度,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扎扎实实地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更好地让发展成果更多的惠及人民群众,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海棠的丈夫林生新婚不久就离开了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报名参加了革命,在危难时刻,海棠的舅舅孙九龙为了掩护伤员们挺身而出,带领着沂蒙山的汉子们换上军装,慷慨赴死。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幸福,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自进驻沂蒙山区开始就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于人民,才与人民群众一道缔造了唇齿相依的党群关系和鱼水情深的军民关系。沂蒙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也正是在于人民对党的绝对信任与忠诚,在于人民对党中央方针路线的全面贯彻。

沂蒙精神随时代脉搏一起跳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能焕发勃勃生机,凝心聚力,成风化人。从革命时期的积极参军支前,到建设时期战天斗地改变恶劣生存条件的厉家寨,再到改革开放时期实现整体脱贫的九间棚,到如今高速发展的“大美新临沂”,沂蒙精神的表现形式在跟随着时代进程不断进化,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精神内核一直没变。

沂蒙精神积淀下来的迎难而上、永不服输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精神、那么一种拼搏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巨大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我们要充分汲取沂蒙精神的精髓,党群一心、干群一心、凝聚改革创新的动力,使沂蒙精神在新时代下不断开出新的硕果,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和革命老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好好珍惜,让沂蒙精神永远发扬光大,不忘历史,牢记使命。

沂蒙情观后感篇7

她们爱党爱军,对党充满着无限的热爱,视人民子弟兵做亲人。为了革命,她们用乳汁救伤员,她们舍生掩护首长。只要部队提出要求,她们没有二话,发动广大老乡筹备打仗所需要的麻绳、军鞋、煎饼、鸡蛋等物资,应有尽有。在桥梁被炸毁而部队急需强渡河时,她们搬来自家门板,手拉着手用肩膀抗着门板组成人桥。在她们因为需要换肩而要求部队暂停的时候,“桥”上的战士发现“桥墩”是由妇女们组成的,谁也不愿从上。跑过时,她们却说:快!时间就是生命。这一切充分体现了沂蒙人民对党的忠诚,与解放军的鱼水情谊。

她们无私奉献,为了支援前线,她们可以抛弃自己的一切,甚至把四儿一女送往激战正酣、枪林弹雨的部队。为了支援前线,妇救会长兰花带领村里仅有的妇女和老人两、三天内摊五千斤煎饼,收五千斤马草和二百双军鞋。她们几天几夜不合眼,不停的摊着煎饼,看到发的粮食不够了,就把家里仅剩的一点粮食都拿了出来。十几岁的小姑娘挽起裤腿搓麻绳,腿都磨破了,脸上却是挂着笑容。她们都是英雄,做了她们所能做到的一切,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她们将自己对幸福的追求与民族解放结合起来,把对亲人的思念变成了战斗的动力,沂蒙人民那种特有的质朴在她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她们勤劳善良,为了战争的胜利,她们强忍悲痛,不怕困难,军队的需要就是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追求就是战争的胜利。新郎打仗不在家,新娘月芬毅然和抱着大公鸡的嫂子拜了堂;在丈夫随部队路过家门口,而她又恰好借粮回了娘家,小两口又失之交臂;直至战后收到丈夫的烈士传书,为忠诚于丈夫最后终生再没有结婚。大嫂接到丈夫南山在战场牺牲的噩耗,首先想到的是怕婆婆因爹爹已是烈士经受不了打击,和心疼弟妹对前方新郎的无限挂记,自己强压凄苦,克制失落的情感。这一些是常人难以理解的,而在她们却是无怨无悔,中国传统女性美丽善良的一面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她们是平凡而伟大的女性,不平凡而英雄的姐妹。在她们身上有许多许多我们学习的东西。经过战争的考验,她们从亲身经历中看到了党的英明伟大,形成了坚定的爱党爱军的政治觉悟。并将这种发自内心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军参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从小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确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终生的奋斗目标。从《沂蒙六姐妹》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只有我们党是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走向富裕,国家日益富强。要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她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她们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她们坚守道义,耿直忠贞,一旦认清了前进的道路,就义无返顾地走下去。在今天,我们不论在任何时候要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挺身而出,满腔热情地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宁愿牺牲小家,也要顾全大家,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像她们那样一切为了他人着想,一切服从于事业的需要,把一切私心杂念抛到脑后。凡是对党不利的话不说,凡是对党有利的事多做,凡是党要求做到的坚决做到,在实践当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增强自己的党性,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