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都是大家对自己行为和决策的一次反思,帮助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将个人的感悟做好深刻分析之后,我们就能将心得体会写得更加出色,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西藏史的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西藏史的心得体会篇1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审时度势、把握全局,全面总结了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工作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做好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十个必须,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工作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战略举措,为治藏稳藏兴藏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要把学深悟透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重要政治任务,深刻理解把握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使之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长期坚持、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定不移维护核心、凝聚人心、服务中心,努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屋脊落地生根,推动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论述、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在祖国边疆开花结果。
一、坚定维护核心,确保各项工作的正确方向。我们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把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明确的政治准则和根本的政治要求,把党的领导贯穿西藏工作全过程,讲政治、顾大局,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的号令和指挥。
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wz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把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有机融入党的组织生活,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关心下,西藏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等实践成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运用和体现到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
二、坚持凝聚人心,汇聚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我们要深刻认识凝聚人心对实现西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极端重要性,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
西藏史的心得体会篇2
中国西藏网讯 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指出,“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崇高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优势。缺氧不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你们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这个事情必须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干下去。一方面支援了西藏,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方面锻炼了干部、成长了队伍。援藏应该是你们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之一。”
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广大援藏干部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砥砺前行,奋力书写援藏工作新篇章。
一位北京援藏干部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援藏是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今后,我要珍惜机会,赓续一代代援藏前辈的光荣传统,继续把援藏精神传承下去,用心用情用力筑起京藏连心桥。”
“作为一名援藏干部,我感觉特别光荣、特别骄傲,下一步,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切实为西藏人民作贡献。”北京援藏指挥部党委委员、拉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禹春辉说。
“作为援藏干部,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拉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扎实落实好北京援藏‘十四五’规划的各项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切实推动北京援藏工作再上新水平。”北京援藏指挥部规划管理部部长,拉萨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宇翀说。(中国西藏网 综合/赵耀)
西藏史的心得体会篇3
日前在网上读了《徒步进藏》一书,作者是凡凡,一位20几岁的女青年。老实说,书,我是经常读,但真正读完全本的不多,总是由于种种原因,半途而废。《徒步进藏》却让我爱不释手,读完感受颇深。
在人们的印象中,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在蜜罐中长大,享受型居多,吃不了苦。而凡凡却专门自讨苦吃,决定徒步进藏。路上的艰辛苦难可想而知,但凡凡毫不畏惧,执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挑战自己的能力、磨炼自己的毅志。一个在北京城里长大的女孩子,有此雄心壮志,不能不让人折服。从该书得知,向她这样的年轻人为数还不算少,在进藏途中屡屡出现,原来,只身或结伴进藏已是一种有志青年的时尚。我赞赏这些年轻人,有志气,有勇气,有毅力和能力,从中我看到了祖国的未来,顿感信心百倍,这些年轻人一定能担当重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强大!
凡凡的父母也实属不简单。现在作父母的,对儿女娇生惯养者居多,“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宁可自己受罪,也不让儿女吃苦。而凡凡的父母不是这样的,女儿要徒步进藏,他们没有干预,更没有阻止,而是给于支持和鼓励。女儿临行前也没有千叮咛万嘱咐,女儿在进藏途中,时有电话联系,也只是简单地询问一下情况,他们理解女儿的志向,支持女儿的决策,也相信女儿的能力,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母!
凡凡在临行前对途中的种种困难当然会有充足的思想准备。但准备是在困难还没有降临之前的行为,当真枪实弹的面对时,就不是那么简单,要吃苦、忍痛、受罪。有不少人在事前信心百倍,但困难和挫折到来时就畏缩、退却、放弃,最后败下阵来;凡凡没有这样,在征途中遇到困难时,她咬紧牙关,坚定信念,勇往直前。风吹日晒、电闪雷鸣、暴雨袭击、高原缺氧,她都勇敢地去面对;饥饿、劳累、伤痛她坚强地忍受;她还战胜了寂寞、孤独还有恐怖。她在所有困难面前始终不忘初心,目标坚定,一步步地走!向前!向前!终于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从成都出发,徒步1000多公里,胜利抵达拉萨!多么了不起的姑娘!我分享她的喜悦!也敬佩她的壮举!当代的年轻人,了不起!未来的希望就在他们身上!
从书中得知,进藏者不乏其人,其中不包括那些乘飞机坐火车的驴友,而是指那些通过自己的交通方式或只身一人或结伴而行的进藏者,这些人进藏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观光旅游,而是要经受途中过程的磨炼,享受亲历亲为的过程和成就。至于交通方式,也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自驾的,有骑友(骑摩托),有徒步的。令我感到新奇的是竟有选择搭车前往的,一段段的搭,到了一地再找车搭往下一地,这倒是比徒步省力气,但也不是那么容易,也有一定的难处。我真的很佩服这些人,也不知这个办法他们是怎么想出来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一出门就会提高警惕,似乎坑蒙拐骗偷比比皆是,于是尽量不和生人打交道,担心深受其害。看了《徒步进藏》得知,事实并非如此。凡凡刚一上路就遇到了一位同行者,两人结伴而行。后来在途中又遇到一位徒步进藏者,于是三人合伙,相互照应,有商有量,为了共同的目标,同舟共济;在途中经常有驾车者、骑友擦肩而过,相互之间都会相互鼓励,有的还会把自带的饮料、食品主动奉献给急需之人;驾车者和骑友在前面遇到艰难险阻会及时微信给后面的徒步者,提醒做好思想准备和必要的防护,真可谓三人行则必有我友。在进藏的路上好人居多,正能量是主导,身临其境的人,虽然历尽艰辛,但心中却常常感到暖意,这当然也是动力,给他们加油、鼓劲,更加信心百倍,挺近!挺近!
西藏史的心得体会篇4
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给各族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关怀。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西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表达了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支持、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关怀。
习近平指出,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习近平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边境地区建设,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在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在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自治区政府主席齐扎拉陪同下,先后来到林芝、拉萨等地,深入农村、城市公园、铁路枢纽、宗教场所、文化街区等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
21日上午11时许,习近平乘坐飞机抵达林芝米林机场。西藏各族干部群众手举花束、载歌载舞,热烈欢迎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并向总书记献上哈达、切玛、青稞酒,表达对总书记的衷心祝福。
随后,习近平乘车来到尼洋河大桥,远眺水波荡漾、草木葱茏的雅尼湿地,听取雅鲁藏布江及尼洋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情况。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重要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统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当天下午,习近平来到林芝市城市规划馆,了解林芝城市建设历程及发展规划。习近平表示,生活在高原上的各族群众,长期以来同大自然相互依存,形成了同高原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要突出地域特点,引导激发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合理确定城市人口规模,科学配套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加强森林防火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西藏史的心得体会篇5
8月28日至29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入分析可当前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式,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笔者在学习会议精神之余,不由想起王国维大师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从成就事业的角度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的三种境界。笔者认为,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在“立、守、得”三大境界中践行“老西藏精神”。
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一境界中立大志、做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要立志做大事,而不要立志做大官。”我们从小到大,也立过不少志,有的实现了,有的遗忘了,而作为党员干部的我们应该立什么志、成什么人?这些值得我们思考,而“老西藏精神”无疑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在基层,生活条件的艰苦、工作的枯燥琐碎时常会让我们陷入崩溃当中,若心中没有为民情怀之志,很难坚持下去,西藏干部更是如此,没有一点爱民之心是无法做到扎根西藏的。立志不仅仅是一种理想信念,更是一种心理暗示,它会在我们想要放弃的时候及时将我们拉起,它会在我们不知所措迷茫之际指引我们正确的方向,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在立大志中践行好“老西藏精神”,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诠释共产党人的忠诚与担当。
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境界中守初心、担使命。西藏高寒缺氧、气候恶劣,众所周知,可每天依然能看到很多身影奔赴西藏、支援西藏,相比恶劣的环境,似乎家国情怀更能让他们为之动容。有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时代先锋、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有“我来西藏,就有可能挽救更多生命”的80后女医生周南,有“援藏20余天,提供法律服务87人次”的援藏律师程东,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谱写了英雄赞歌,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没有松柏恒,难得雪中青。”正是有无数个这样的平民英雄的出现才使得西藏的发展越来越好,而我们在这些“榜样”的影响下继续坚守在这里,依然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着,用实践践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三境界中得民意、获民赞。作为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我们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曾让他体会到,“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而我们在西藏这一片热土上,要比旁人多一份“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之心,要比别人多一颗“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吃苦之心,要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信仰,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对党忠诚,对人民忠心,以得民意、获民赞作为自己的动力之源,做“老西藏精神”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