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育儿心得7篇

时间:2025-08-16 作者:Surplus

心得体会不仅是个人的成长记录,更是集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次写下心得体会,都是对所学知识的再反思与深化理解,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妈妈育儿心得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妈妈育儿心得7篇

妈妈育儿心得篇1

一、言传身教,多沟通交流

在家里,作为家长,对孩子说过的话一定要算数。对孩子承诺过的东西一定要履行,要以身作则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不要误导孩子爱说谎。记得有一次,女儿要去学钢琴,我对她说:“你要认真学,放学后妈妈和你去书店买《班尼兔》套书。”后来我忘记了,她生气地说:“妈妈你说到,做不到,没有口齿!”说得我脸都红了,从那以后我对她说过的话一定要做到。因为你是孩子的榜样,潜移默化的力量很重要。平时我还会和孩子多沟通交流。比如放学的路上,逛商场的时候,随机教育,通过身边的任何事情、任何东西随时随地跟她说,引导她观察,说出她的感受。每天的睡觉前,我都会和孩子互相分享交流,让孩子跟你分享幼儿园的趣事,而她也愿意听你分享单位里难忘的事情。这样促使我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相互沟通得很好。

二、积极参与亲子活动

现在的社会,每个家长工作都挺忙,但再忙也不要忽视与孩子的亲子交流、亲子互动。平时多跟孩子一起参与活动,如打羽毛球、滑冰、去体能训练场攀爬等。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增进交流,培养性格,增长见识。每次幼儿园的活动,我都积极抽空参加,如确实不能出席要及时跟她沟通,不要让孩子到时失望。每次老师布置的小制作,我都会和孩子一起商量制作什么,选什么材料,然后一起剪剪贴帖。平时我也喜欢搞一些家庭聚会,相约一些同龄的小朋友一起参与玩游戏,大食会等,让家长与孩子都有一个放松、玩乐的机会。与孩子一起参与的过程很有乐趣,很享受,也很重要。

三、培养良好的兴趣习惯

我们的孩子马上就要升大班了,现在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良好的兴趣习惯。现在孩子能自己刷牙、洗脸、收拾书包、自己洗澡、自己独立睡小床。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得益于幼儿园老师的谆谆教诲。每天睡觉前我都会和孩子讲故事,互动。孩子讲一遍,妈妈讲一遍。让孩子的表达能力、朗诵能力得到提高。我还有意识地训练她写好自己的名字,每晚写一篇日记,让她口述,妈妈作记录。一个行为持续21天,就能成为习惯。我高兴我的女儿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庭教育是一个春风化雨的过程,要有耐心、细心,有智慧。作为新时代的父母,我们要用新时代的尺子来量量自己,学点新知识,变个新形象,当好新时代的父母!

妈妈育儿心得篇2

今天,我很荣幸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关于和孩子们相处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针对他们的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所以在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的同时,我们大人也一起随之成长,慢慢地一点点积累教育的经验。

我的孩子今年三岁多,在与她朝夕相处的一千多个日夜里,我会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教育她的方式。通过不断地摸索与尝试,我认为陪伴与尊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先说陪伴,现在的我们,作为八零后父母,工作压力都很大,在单位里忙的喘不过气,有经济的压力,有责任的压力。但是,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只有一次,错过了,等她长大了,就再也无法去弥补。其实,孩子们特别的简单和容易满足,你陪她一起搭积木的快乐远远胜过单纯把玩具买给她时的感觉。八零后的我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所以我们的童年大部分都是在家门口,与邻居小朋友们一起玩。那时,社会还没有这么乱,人贩还没有这样的猖狂,但是现在我们作为家长,肯定是不放心孩子独自在外面玩的,所以大部分时间,孩子没有小伙伴,只能和爸爸妈妈玩。我觉得陪伴不单单是你和她在一起,是你真的要用心去陪伴他,陪她一起看一本书,陪她一起用积木搭一座城堡,你要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她一起分享快乐和难过。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很成功的妈妈开着耀眼的跑车送孩子去到全托的寄宿制幼儿园,对孩子说“宝宝乖,妈妈去挣钱,以后让你去上最好的学校!”孩子淡然地说道“妈妈,以后我挣钱了,我送你去最好的敬老院!”那位妈妈瞬间愣住,语塞了。在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你缺席了,那以后他也就不需要了。在你陪伴他的过程中,自己也在成长。目前为止,我认为我对我的孩子做的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就是为他记录成长日记。我把我们在一起经历的美好时光,一起旅行时发生的趣事,还有她偶尔蹦出的童言无忌的话语都尽可能的记录下来,等到她成年的一天,送给她。现在已经写了有十五万字了。我会继续坚持写下去。

对每一个家庭来说,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的最美好的礼物。我们都特别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有些自以为的爱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害了孩子。很多时候,我们大人总用我们自以为的关心和爱护去对待孩子,其实,她和我们一样,是单独的个体,在身体上,她比我们小,但是精神上,我们是平等的。所以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孩子。不要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迫加给孩子。就像我的孩子可能适应能力比较弱,从3月份入园后,就比较难融入集体生活,每天在家哭,在园里也哭,在家只说一句话“妈妈,我明天不想去幼儿园了!”在园里,也从早到晚和张老师说一句话“老师,你给我妈妈打电话,让我妈妈来接我,我明天不来了!”在班里,也不和别的小朋友一起互动、做游戏。一天、两天,很多天过去了,她总是这样,我特别的着急和难过。甚至都有些想带她去看心理医生。我感谢张老师对她给予的太多耐心和关爱。我反思过,也许是姥姥姥爷从小对她太过宠溺,宽松、任由她性格的环境与幼儿园规律、充实的作息生活反差较大,再加上她比较慢热的与人相处方式,让她心理压力很大,难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后来,我没有强迫她去幼儿园了。我专门请了公休假,带她去北京看她经常唱起的天安门,带她去爬万里长城,带她去青岛看她一直想见的大海。一路上,她很快乐,很乐观和坚强。也长大了很多。在我的教育理念里,物质上不需要给孩子最好的。但是一定要带她阅读和旅行。给她丰硕的精神财富比起新衣和玩具要对孩子有益的多。在整个暑假里,我们会经常心平气和的同她聊天,告诉她,为什么要去幼儿园,并且会问她不愿意去的原因是什么。经常的沟通交流真的是有成效。今年九月开学入园的时候,她的表现比起上学期好了很多。她的进步我和老师们都看在眼里,虽然她现在上幼儿园还是会有不情愿,会有偶尔的哭泣,但是我相信她会越来越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在她每次哭泣的时候,我会抱着她,表示我的安慰和理解。安抚好情绪后,我会平静的问她,哭泣的原因,和她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

作为家长,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会尽量努力先去完善自己的不足,然后跟着孩子的脚步,与她一起共同成长。

妈妈育儿心得篇3

作为80后一代的父母,从小难免娇生惯养,多少有点自私和任性。记得刚生完孩子的时候,同事打电话过来开玩笑说:“我很难想象一个大孩子带着一个小孩子的景象是如何的。”是这句话促使我一定要做一个成熟的好妈妈。俗话说:“家庭教育无小事,生活无处不教育!”教育孩子就要从点滴开始,从自身出发,做孩子的榜样。以下是我这几年来教育女儿的方法:

一.以身作则,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一个口出脏话的父母,有何资格去教育孩子讲文明懂礼貌?一个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父母,有何资料格在孩子面前谈论道德与素质?一个言而无信的父母,有何资格去给孩子解释“守信和真诚”的意义?坚信这三点是我们做人的真谛,也是这个真谛带着我开始起航在我身为人母的航线上。

二.学会沟通,尊重孩子。

沟通是心灵的桥梁,是传递情感的纽带。别将孩子当孩子看,她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她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学会尊重孩子,给她一些发言的权利。我相信受人尊重的孩子更自信,受人尊重的孩子更懂事。

三.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做孩子的玩伴。

玩是孩子的天性,连老人们也常说“会玩的孩子聪明”。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对世间万物充满着好奇和探索欲望,作为父母我觉得应该鼓励孩子,支持孩子,让她去探索其中她认为的快乐。每当女儿邀请我加入她的游戏世界时,我要没有特别重要的事在手头的话,我总会欣然接受。有一次,我女儿问奶奶要几张白纸,奶奶给她找了几张彩色图画纸,女儿不高兴了,后来好不容易找到几张纯白纸,一拿到手,女儿就用剪刀喳喳喳剪的稀巴碎,奶奶见此状,发火了:“你这孩子,奶奶好不容易给你找到了白纸,你不好好画画写字,你居然把它剪成这么碎,以后你别指望我再给你找纸了。”女儿是个倔脾气的孩子,一听奶奶骂她,唰地把剪刀甩老远,不理人。

我看了,走过去问:“怎么了呀,发这么大的火啊?”女儿理直气状地说:“我要办事情,奶奶给我捣乱。”我也好奇了,就问:“你要办什么事情呀?”“我要开超市!”我一听女儿要开超市了,也假装高兴地不得了:“哇,不得了,我女儿要做老板了嘛,那妈妈等着你的超市开出来,我来扮顾客买东西,好吗?。”女儿一听早把不高兴的事抛的九霄云外了。于是就在指甲般小的纸上,用铅笔写上“13.00,15.00,21.00,35.00…”一会儿,果粒多上,乳娃娃上,牛奶上,杯子上,玩具上….标满了“价格”,还用自己的早教机当成收银台,高兴地站在那里等着“顾客们”来购物。于是我就成了她唯一的顾客,两个人玩的津津有味,整个晚上,我都喊她“王老板”,连最后睡觉时,我也说:“王老板,早点睡觉吧,明天还要早起开店做生意呢。”

四.和孩子一起学习,做孩子的同学。

天妃幼儿园以阅读为特色,整所学校都具有着浓浓的书香气氛,每次走过阅览室的走廊上时,总会提醒我,要让孩子多看书,多背诗,园长曾说过“让孩子背诗,不一定要让孩子懂其意,主要是让他学会记东西,对提高记忆力非常有帮助。”所以,我和很多家长一样,会去教孩子背些诗词,不过我或许和其他家长不一样,因为我会选择一些自己也不会背的诗词,这样我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背,不会给孩子有种妈妈像老师的感觉,让她觉得自己和妈妈是同学,我们可以平起平坐,共同进步了。

五.多点鼓励和赞赏,少些批评和责备。

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所以教育女儿,我多伴用鼓励和赞赏的方法去引导她。女儿喜欢舞蹈,我就给她报了舞蹈兴趣班,一开始她喜欢去学,可是每次上完课,舞蹈老师总会跟我说:“早早聪明,一教就会,可是没耐心,练过一次就不愿练第二次了。”这话在我和女儿面前说多了,女儿就不耐烦了,终于有一次爆发了,她不肯去,我左骗右骗她就是不肯去。老师问我原因,我也不好直说,只是说:“这孩子不爱听批评她的话,听多了她没信心。”老师一听就知道原因了,下一节课的时候,老师故意让她上前来示范,下课时当着女儿的面,夸她今天做的特别好,还得了两朵金花。这下女儿高兴的不得了,说下次我还要表现更好,争取得三朵金花。于是从星期一开始一直盼着星期天快到,要去舞蹈班了,从那开始到现在,女儿在舞蹈班的表现越来越出色。私底下我也常问老师,女儿实际的表现如何,是不是真的有你平常说的那么棒呢?老师说:“早早的进步真的快,本身就聪明,一教就会,再加上鼓励她,让她来示范,她真的做的很棒,在班级里,她的表现是数一数二的,而且不开小差了。”那边的阿婆问我:“早早妈妈,你是用什么方法将早早说服的.呀?”我笑着说:“不是我用了方法,是老师用了方法。”

六.理论知识生活化学习。

不管是认字也好,还是做数学也好,我总会尽量将这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于是有空时我就让她来个“小鬼当家”,比如今天休息要到街上去购物,我就会先在家里想好要买哪些东西,大概要花多少钱(都是些小东西),然后给女儿适当的钱,再告诉她必须要买哪几样东西,多余的钱你可以自己支配,但如果不够,你就得想办法了。每次女儿总会很高兴,练习的次数多了,他的“工作能力”也越来越强了,基本不用我帮助也能独自完成。在购物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女儿认识到一些生字,还可以体会到学数字的乐趣和实用价值,练习到了一些简单的加减法,更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技巧。

与其说孩子要感谢父母为她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还不如说是父母要感谢孩子教会了他们心灵的真善美。生活和工作不得不让自己扭转灵魂,迫改自我,而只有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候,才可以放松自己的每一根神经,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纯纯美美的世界中。所以,我很喜欢和女儿在一起,很喜欢和女儿一起去努力实现属于我们俩的生活目标,因为只有当这个时候,我们的心和心是完全吻合的,才能感受到别人很难想象的默契。别将教育孩子当成任务和责任,别将自己一成不变地当成家长、当成老师,适时改变角色;将孩子看成大人、将孩子看成朋友,你会发现,其实你们在相互教育,相互学习。当这个时候,你也会发现,原来教育孩子也是一种乐趣。

妈妈育儿心得篇4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需要爱心,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孩子们更需要爱心,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作为幼教老师,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

孩子上幼儿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他从这里开始了真正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对于刚刚脱离父母怀抱的他们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全新而又陌生的环境。他们希望得到认可、赞赏、同情、关心和爱护,希望得到老师的爱。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一颗真诚、热爱、赏识孩子的心去唤醒、去呵护。多与孩子交谈,多给孩子以爱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心来浇灌和呵护他们。哪怕只是一道温和的目光,也会让其争当 好孩子 , 乖孩子 的信念倍增。

作为幼教老师,最大的过失莫过于对孩子没有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了对孩子的爱。在幼教的日常工作中,爱心的体现无所不在。帮忙孩子系好带子、穿好衣服、盖好被子是爱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是爱心 爱心是重要的,有了爱心,我们就会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把这种博大而宽宏的爱心不断地转换成日常保教活动的耐心,责任心。从有利于孩子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强自身幼教专业素质的提高,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活动计划,让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孩子。给孩子爱心,他就会认可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亲近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喜欢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感到幼儿园如家一般温暖;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关爱别人。请不要吝惜我们的爱心,让我们在幼教岗位上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让孩子在爱的海洋里不断茁壮成长。

妈妈育儿心得篇5

孩子从小是我一手带大的,有我在的地方总会有孩子的身影,我与孩子如影随行。孩子是我的尾巴,孩子是我的伙伴,孩子也是我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我和孩子之间建立了心照不宣的默契,还有保留在我和孩子之间相互承诺保守的秘密。孩子是我的心头肉,她填满了我的心。

我几乎没放手过让她离开我的怀抱,我已经习惯了我们合二为一的整体生活。

原本打算让孩子到她姑姑家呆四五天的,可最终拗不过姑爹、姑姑的盛情接待,还是同意孩子到他们家呆一个月,计划同她表哥一同辅导数学、一同读英语、一同做暑假作业、一同玩耍、一同享受独生子女之间难得的那份亲情,我哪能剥夺孩子该拥有的属于她的另外一份亲情呢?

孩子临行前的一个晚上,我半夜三点惊醒,回想梦中我同孩子在路边走路的情景——辆三轮车飞奔而过,孩子跌倒了,我再也睡不着。正是舍不得孩子的离开,那份牵挂让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牵挂孩子超出我的视线范围之外的那份担心吧。再回头看看熟睡的孩子,脸上是一片安祥和恬静,我又担心什么呢?

临行前说好星期五去接她回来过周末。孩子走后,好像觉得心被掏空了似的,有一种莫明的失落。躺在沙发椅子上,有一种说不出的心痛,泪水悠悠地在脸颊上爬过不停。突然之间觉得是那样的空虚和无聊,突然之间又觉得什么也不想去做,又好像是一种身心的解脱、人生的解放,像什么事也不用去做,就连每天必做的为孩子烧菜烧饭也不用去做了,自己随便炒了蛋炒饭算是完成了我的中餐。下午母亲来到我这里,等到父亲来接母亲时,我有一种跟着他们走的心愿,好像要从他们身上找回我那颗失落的心。

接下来的两天一直没味口。第三天同事到我们家玩,当我特意烧好几样菜准备吃饭时,我已心力交瘁,根本吃不下饭。好不容易挨到星期五接回孩子,我的父母也在,那天味口才大开。

没有孩子的生活,好像忽略了老公的存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用两天时间昏天黑地地在网上收看被很多人公认的好电视剧、而我又不曾有时间收看的《蜗居》。当老公晚上回来时,我还在电脑前埋头苦干时,我有一种说不出口的内疚和自责。这些年来,为孩子忙这忙那,却好像没为孩子她爸好好地忙一回。

没有孩子的生活,好像失去了生活的规律。这让我想起:在同事的孩子离开他们去读大学的头一段时间里,他们应该像我一样感同深受吧。这又让我想起去年在宝塔河边长江大学三位大学生为救两个落水少年失去生命的感人事迹,他们的父母在拥有无数光环照耀的同时,他们的日子该是多么煎熬啊。这也让我想起在电视中看到的因车祸失去即将大四毕业、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的一对父母,他们突然间觉得失去了精神资助,生不如死,他们放弃自己在日本的大好前程,放弃自己的美好事业,回到祖国的怀抱,就为孩子生前说过的一句话:让中国的沙漠变成绿洲。他们倾注自己的心血,倾注自己所有的资金,甚至不惜卖掉在大上海唯一居住的房子,在沙漠上完成了儿子植树造林的心愿,他们浇灌着一棵棵树苗,就好比浇灌着永远活在他们心中儿子的心灵。他们坚信那一棵棵树苗都有一颗颗活生生的灵魂……

孩子填满了所有父母的心,也填满了我的心。

今天又是星期五,接孩子回来过周末,好好让孩子填补填补我那颗空荡荡的心。

妈妈育儿心得篇6

光荫如梭,在这不经意的日子里,婷婷从曾经只会咿咿呀呀的小宝宝变成了如今的“小大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也不在是你眼中曾经的那个宝宝了,她有时也会抓住大人的缺提出意见,或是在心里质疑大人的心里了。

面对这个“小大人”我们要知道,孩子是大人的“复印件”,所以我们平常也要注意什么样的教育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做父母的可能都喜欢给孩子设计一个雄心壮志的计划,一但教育偏离了设计的轨道,就会认为孩子“笨”、“没有出息”,等一系列影响家庭气氛等不开心的问题也会急驰而来。首先我们做父母的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把自己父母曾经给自己设计的未曾完成"宏伟蓝图"拿过来让孩子来替你去完成。曾经犯错改了就不是问题,相同的错误重演就是问题了。少年的时光是金色的、自由的、和快乐的,我们要做的只是“引导”和“鼓励”。

我们认为__只是个平凡的小女孩,我们没有给她设计任何的远大理想,我们只是希望她开开心心上学,开开心心生活,健康的成长。所以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们更多的是要帮助她找出差错的原因,而不是开口就责骂她,对于因粗心大意的小毛病偶尔提提,不是揪住不放。尊重她自己兴趣爱好的学习选择,但也要监督她对自己的选择不要随便更改或后悔,培养她自己独立决定的意识是不可以冲动和随意的。要统一家庭的教育思想和规则,由于家庭结构问题,老人都会把孩子当做“宝”来喜欢或讨孩子开心。如果祖辈和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时,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孩子对大人们的洞察力也是很强的,时间一久,在家长的意见不统一时,孩子就会利用家长的意见分歧而“投机取巧”,家庭和睦联盟,是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纪律感的最好教材。所以我们平常对孩子的教育有意见分歧时,都要采用背靠着孩子的沟通方式,而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前争执不休。

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随着孩子年龄的逐步增长,孩子开始学会独立思考,不再盲目服从;平时我们多采用沟通办法,口气婉转,放下架子,蹲下来和孩子讲话,减少居高临下的家长制批评作风。在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认真聆听她说话,让她感到父母对她的重视与尊重,这样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会被树立起来,她也会在与大人的谈话中,认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对孩子的理性思维习惯也有良好的帮助。当然大人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一些细节,这样才能比较迅速的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比如说看电视、玩电脑时间长了,我们采用“提醒制”,告诉她再过几分钟该休息了,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等等。有一种饱和原则,就是孩子们惯有的厌烦心情。虽然强烈的想拥有目的,也能够体会把事情做完的乐趣,但是因为课程繁多在内心产生阻力,无法持续主动地去做事,如果把要求的水准降低,课业的份量减少,继续培养孩子在低潮时的活力,那么他们在低潮过后,又会升起责任心,更主动地去做功课。

妈妈育儿心得篇7

大约是职业习惯,回家后总是情不自禁地打开电脑,哪怕并不需要用来写文章。给桐桐播放故事的录放机坏掉之后,开电脑更是顺理成章,因为要随时要应小家伙的要求在上面播放东西。与此同时,妈妈用电脑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更多的时间,都是在其他房间做家务、看书或者陪小家伙,偶尔只是趁往电脑上倒照片或者小家伙到卫生间去洗澡时才偷空到电脑上发个微博什么的。但几乎每天,都是睡前才把电脑关上。

没想到此举让小家伙很不感冒,这是昨天晚上妈妈才知道的。

睡觉前,小家伙对妈妈说:张老师说了,让妈妈毕业典礼时的时候参加时装模特表演。妈妈一听就乐了,跟小家伙解释说肯定是她听错了,时装表演只挑选了几个高个子的妈妈,像妈妈这样的五短身材是没法上台表演这个的。说道这里,妈妈还故意提醒睡觉经常很晚的小家伙:如果你现在老是这么晚睡觉,长大也像妈妈一样这么矮,一辈子没时装表演的机会。没想到小家伙马上来了一句:不时装表演不要紧,那我告诉张老师,妈妈只会打电脑,回家就打电脑,让你跳个电脑舞!

听到这句话,妈妈冤枉的头都大了,不知道她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印象-----明明小家伙在场的时候妈妈基本不用电脑写东西了呀,实在要写的话,都是趁她睡觉早起写的。再说,那个电脑每天都要用来给她大声播放背景音频,这么吵,妈妈想写也写不成啊!之所以如此委屈,是因为妈妈最不希望给她留一个电脑妈妈的印象,没想到却偏偏被戴了这么一个帽子,有点莫名其妙。想到这里,禁不住声音高了八度:桐桐,话不是随便说的!妈妈有没有只用电脑不管你的时候?电脑不是用来给你播放音频的么?要不咱们以后不开电脑了,你也不要听音频了!小家伙一下子变得有点不好意思,妈妈还是余怒未消,到外间去关灯了。

关灯的当儿,妈妈突然觉得自己很过分,也许孩子只是随口开个玩笑而已,干嘛这么当真呢,再说,电脑的确是睡前都是开着的状态,孩子的话也不是一点都不着边。如果孩子提个意见就反应这么激烈,以后自己万一有了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孩子还敢提?

越想越后悔,再回到卧室后,妈妈的语气也禁不住软了下来,对小家伙说:刚才妈妈想了,回家就开电脑的习惯的确不好,以后妈妈不开电脑了,你来监督妈妈好不好?说着又转向回家就玩电脑的爸爸:听见没?你也不要开了,对孩子影响不好!爸爸瓮声瓮气地答应了。妈妈又转而对桐桐强调:记住哦,以后你要做好监督工作,谁开电脑,你就管谁!桐桐见妈妈不生气了,瞬间放松下来,高兴地说:嗯,如果我睡一觉把这件事给忘记了,你要提醒我哦。

妈妈没有就此打住,反过来对桐桐说:不过,妈妈不开电脑有一个条件哦,那就是桐桐早点睡,当然妈妈也会陪你的,我希望我们的作息时间能够调整到8点上床。桐桐听了,竟然没有反对,而是很乖的说:好呀,以后我回家就先弹琴,然后洗澡,就准备睡觉!妈妈大喜,因为她的睡眠一直是妈妈纠结的问题,爸爸在这一点上也不配合,现在趁这个机会提出要求被接受,一下子让妈妈看到了希望!赶紧转身对爸爸说:听到了没?以后要八点上床,不准再玩电脑了!爸爸又答应了。

妈妈很满意这个沟通结果,又有点抱歉地对桐桐说:桐桐,今天你做的很对,妈妈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你要随时提出来,这样妈妈才能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才能改好。妈妈想做一个能听进去批评,善于改正错误的人,希望你也一样哦,你做错了什么,愿意让妈妈给你指出来吗?愿意!小家伙开心地说。又一个小小的进步,小家伙原本可是经常听不得批评的呵。

以后我们家里,谁发现对方有缺点,都可以指出来,不管大人小孩,只要说的对,就要听。你说的对,爸爸妈妈是大人,也要听你的;爸爸妈妈是大人,说的不对,你也不要听。我们只听正确的话,不看是谁说的!,妈妈接着说,这些话,是说给边上的爸爸听的。因为这家伙总是仗着自己是大人,听不得孩子的意见,还老是用听大人的话来规范孩子。桐桐非常赞同妈妈这句话,强调说:嗯,以后爸爸说的不对,我也不听的!你们做的不对,也要听我的!呵,就要这个结果。

为了落实好昨天晚上的约定,今天一早小家伙起床后妈妈又跟她合计了一番如何在把上床睡觉时间提早到八点后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比如,可以15分钟用来弹琴,15分钟用来洗澡,30-60分钟用来做喜欢做的事情等等,小家伙都有点蠢蠢欲动了,后来妈妈又跟爸爸商量着怎么把坏掉的播放机修好,这样就不用开电脑给小家伙放音频了,爸爸倒也配合。

期待新的作息时间安排和晚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