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角色的复杂性与发展,观后感的撰写促进我们对影片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的思考,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看纪录片的观后感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看纪录片的观后感篇1
这首《念奴娇》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和友人坐船夜游赤壁之时。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也表达了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怀古抒情,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以前对苏东坡的作品感受多的是他的感慨,今年春节,在观看了央视人文纪录片《苏东坡》后,对苏东坡的作品和他的人生有了全面的感悟和认知。纪录片从苏东坡贬谪黄州开始,讲解了他一生心路历程,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多维度,解读了他的生命感悟、精神嬗变和艺术升华的过程。再现了一个最丰富、最接近本真的苏东坡形象。
每个人生来都不是大彻大悟的,更多的都要经过"凤凰涅槃"。秉性乐天的人也是如此。古今中外,文人志士对苏东坡的评价都很高。苏轼在二十岁考取进士,欧阳修在看过他的作品后对苏轼寄予厚望,认为三十年后会取代自己。仕途平坦,意气风发的苏轼也有过少不更事,陈希虎让他写的《凌虚台记》暗含讽刺,却没成想被一字不动的刻在石碑上。面对王安石变法的节奏之快,苏轼的辞官隐退也有着文人的"清高"。但"乌台诗案"使他深切地领略了朝廷的黑暗,经历了精神的炼狱。那时的他是感性的,面对生死,再清高的人也会折腰。黄州是他的精神地标,一蓑烟雨任平生给了他喘息的机会,领悟了道家和佛家的智慧,使他的精神世界多了宗教的宁静和超脱。
解决了思想困扰的他,耕种着东面山坡田地改变着经济困境,并从此以东坡自居。深夜出城,喝酒吃肉,寺庙夜谈,发明"东坡饼",后来的"东坡肉",火烤羊脊骨,"东坡笠"足以看出他虽身处逆境、却让贫困生活多了兴趣盎然的境界。面对逆境,他将别人嘲讽转化为人性的宽容和温暖。他任由大自然变化,定风坡的雨使他将自我突破和超越。
有人说苏东坡是流行歌的先驱者,他改变了北宋"流行曲歌王"柳永的词风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对词赋予了自由洒脱的定义。他的人生是可乐的,夜游赤壁问自然,大自然的回应使他发怵。半夜敲门不应,重回江边的《临江仙》,使他的监管官以为他"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些乌龙也是他在死亡边缘获得重生后的了悟。
四十六岁他了悟,艺术之难,不是难在技巧,难在不粉饰、不卖弄,自由准确的呈现人的内心世界。《枯木怪石图》,成竹在胸成就了他绘画的成就;柔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给了他全新的价值观;对朝云写的词和墓志铭抒发了他的眷爱和感激之情;王安石的江边相迎、彻夜长谈政见,怼了一辈子,临了评价苏轼"不知更几百年才出此人物"。
也有人说苏东坡是网络语言的鼻祖,"呵呵"在他流放儋州期间写给友人的信里出现多次,"呵呵"是他不加掩饰的自得,是他心里不得志的豁达。
我敬佩苏东坡,敬佩他热爱生活,敬佩他把自视甚高的理想主义置换为温暖的人间情怀。弥留之际,面对生死,他说用心过了每一天,西方的极乐世界就存在每一天。他为官救世济民,兴修水利;为兄"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为情"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他是散文作家、新派画家、美食家、伟大的工程师、诗人……
当一个伟大的人物成为过去的时候,人们总是追寻他的踪迹,发一种遥远的幽古之思。他身处逆境超越苦难,善于思考的旷达情怀是我们当代人需要学习的生活态度。
看纪录片的观后感篇2
我向来都比较害怕各种动物和昆虫。当我得知《微观世界》讲述昆虫的时候,我的内心还是有一丝恐惧的。说实话一开始近距离看到那些昆虫的时候,我觉得有些恶心,但不知不觉,我就被书中神奇的微生物世界给吸引了。
沙子、水珠、各种植物和昆虫,我们平时用肉眼看是如此平常,但在显微镜下面,沙子竟如同水晶般闪烁,这么干净的水珠里竟然藏着这么多微生物,看得我直起鸡皮疙瘩。各种植物和昆虫在显微镜下面的结构是如此神奇。这让我想起在学生时代上的生物课。那个时候我们最喜欢就是去实验室制作昆虫标本,在显微镜下面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小时候,我们一放学做完作业,我跟伙伴们就会去山上采摘美丽的花草。夏天,会下到小溪去抓小鱼小虾。看到蚂蚁搬家,我们会盯上老半天仔细观察它们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在天地里看到小蝌蚪,把它抓回来,会好奇地观察它是如何长大变成青蛙,但往往等不到几天,小蝌蚪就一命呜呼了。现在我们长大了, 工作了,似乎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在跟网络打交道。我们错过了大自然中太多美妙的东西。《微观世界》一书拉近了我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让我在微生物世界中进行了一次奇妙的旅行。
?微观世界》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两只蜗牛。雨后,两只陌生的蜗牛偶然在途中相遇,它们用触角小心翼翼地触碰对方。啊!是同类!还是异性!一刹那,爱情的火花迸发!随着一首浪漫而激昂的音乐 响 起,两只蜗牛瞬间缠绵在一起,尽情享受爱情的美好滋味。它们虽然弱小,但对于爱情,它们丝毫不比我们人类逊色。我觉得一切语言在它们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感受到这种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唯美。
看纪录片的观后感篇3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从身边的世界到远方的家园,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历史。空中旅程从现在开始,和我们一起天际遨游!”片头一出来,大气磅礴,内心隐隐感动。
看到有人开玩笑地感谢节目组:《航拍中国》让大家看到了陕西不只是有黄土高坡,新疆不只是草原毡房。我是偶然在电视上被新疆篇的美丽街景吸引看的,觉得画面特别精致,每一帧都可以作屏保,仔细看节目名称才知道是全程航拍的。看科普《航拍中国》全部拍摄动用了16架载人直升机、57架无人机,总行程近15万公里,相当于环绕赤道4圈。祖国真是有颜又有钱!
这部纪录片很让我喜欢的是不局限拍一两个大众熟知的景点,观众跟着节目地图的节奏走,配着旁白的解说,好像真的在这个城市生活过一样。祖国一直在发展且发展很快,《航拍中国》很好地让我对其他省市更新了印象。
看纪录片的观后感篇4
“浩瀚无际的蔚蓝大海上,港珠澳大桥就像一根银线,串起三颗东方明珠,香港、珠海、澳门。”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感触很深。
海最宽广,比海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港珠澳大桥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由于施工海域地处我国乃至全球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圈,海上航道、空中航线以及生态保护、台风巨浪、海水侵蚀等诸多复杂因素,都使得它创下施工难度世界之最。
影片以大桥建设过程中最后一根沉管e30吊装过程为焦点,让后人感受到工程的浩大与艰难,也让我们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油然而生一种钦佩之情。安装过程中,e15沉管因特殊原因,两次对接失败。但工人们没有放弃,默默流泪后,重新振作起来,第三次对接,成功!“我们没有失败,只是敌人太强大。”
一代代工程师的努力,才换来如今宏伟的港珠澳大桥,有的人从30岁到40岁,有的人从50岁到60岁,这十几年中,起早贪黑攻克一个个世界难题,终会得到回报。许多夫妻默默付出在大桥上,他们灿烂的、发自内心的笑容那么真挚,无数个工作的夜晚,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不畏艰险,看到他们的睡姿,我们真应当向他们致敬,也要向这些中国工人学习,努力学习,为中国的发展和强大贡献一份力量。
文天祥的“零丁洋里叹零丁”早已成为过去,如今,浩瀚无际的伶仃洋上架起一条巨龙,伸向三地,伸向人民的心里。致敬这些工程师和工人,他们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用双手推动着社会进步。
看纪录片的观后感篇5
看了历史纪录片《圆明园》,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圆明园的建筑的确是威严,壮观的。如此宏大,优美的建筑群令我想到了法国的凡尔赛宫以及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东宫。百年前的帝王们的宫殿都是如此的.华丽,如此的奢侈,如此的令人感叹。
然而凡尔赛,东宫都还在,供各国慕名前来的游人赏玩。而这天的圆明园呢?一片废墟而已。空空的杂草地上将近一米高的野草随着微风晃动的,后面的白玉砖基无力地诉说着一世的辉煌。
我陷入了深思。帝王们修建了庞大的宫殿,目的是炫耀他们或文才或武略的不可一世。大清王朝一统中华,巩固藩属国建立了东亚不可一世的霸权,也起了圆明园。当年起楼玩乐的人们很快地不再了,而这些建筑倒是目睹了看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的一切。我不禁愕然:历史到底是在叹息,还是在偷笑王朝统治者们的妄自尊大?
我经常想象,如果我是当年劫掠圆明园的军人,我会怎样想?一个几乎不可理解的国度的最高宫殿也罢!可能我们不就应苛求那些军人去理解这古老而优美文化的好处他们只是些英国和法国的普通士兵罢了。他们当然没有吟诗作画的闲情逸使得西方列强的铁蹄能肆无忌惮地在中国领土上践踏,如入无人之境。为了不受外族的侵扰,我们的国家就应更加强大,而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此刻要好好学习,长大争取为国家做贡献。
看纪录片的观后感篇6
自然母亲赐予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教给我们技能,让我们得以生存,使我们生活越来越舒适。可是这必须以她的健康为代价,面对全球70亿孩子,她已不堪重负,人们吸取她的鲜血——石油,天然气;残杀与人类同根的动物……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难题。
曾经有这样一个实验:大蒜是生命力极强的植物,把两组生长状况良好,数量相同的大蒜苗分别养在清水和浸泡过电池的水中。一周以后,清水中的大蒜苗生长茂盛,而电池水中的大蒜苗早已枯萎。这有力地证明了废电池对生物的危害有多大呀!可仍然有大量的废旧电池被人乱扔,如果废电池长期留在土壤中,种出来的庄稼被人吃了以后,会出现言语困难,昏厥甚至死亡。所以我呼吁:请人们把你手中的废旧电池扔进垃圾桶中的专用槽吧!这不仅是为了别人,更是为了自己!
记得姥爷家往上走的山坡上曾有一个小池塘。我和姥爷赶着家里的一群小鸭子,让它们到池塘去游泳。鸭儿们一见到水,就噗通噗通跳进去,自由自在地嬉戏打闹,水面上荡起一层一层的波纹。我就在旁边的山坡上摘野花,逮蚂蚱。而今我又到姥爷家,想起那如梦的小池塘就想去游玩一番。可到了那里一看,已经没有水了,二十满眼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姥爷看到我很沮丧,跟上来说:“村里没有垃圾池,只好把这里当成垃圾池了。”可是塑料袋要过几百年才能自然分解呀!所以我呼吁:少用塑料袋,多用布袋,篮子,让白色污染远离我们!这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存啊!
我们院子里曾经有许多小麻雀,它们自由自在,还敢飞到人的身边。可现在小麻雀越来越少了。一是老爷爷、老奶奶把我们院里的草坪开成了菜地,这就切断了麻雀的部分食物来源;还有大量的汽车占据了小鸟的生存空间。看着小麻雀那瘦弱的身影,我不禁想起了《狼图腾》这本书,由于人类对草原的破坏,野狼已基本绝迹。所以我呼吁:我们与动物本是同根生,不要相煎太急啊!这不仅是善待动物,更是为了我们人类啊!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已无法改变过去,但我们能决定现在。我不能吹一口气把环境变好,但我可以向大家呼吁我内心真实的情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不止是形容我们的生母,更可以形容我们的自然母亲。只要大家都出一份力,我们的自然母亲一定会更加美丽!
看纪录片的观后感篇7
昨日晚上,班主任组织我们全班同学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系列片《大国工匠》,看后感触颇深。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高超的艺术创造着中国史上的一个个奇迹,但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对专业执着,甚至是痴迷。
大国工匠中各个岗位上的高级技工,生产的飞机、火箭、高铁、轮船是质量要求十分高的产品。如果01%的质量问题。飞机可能会坠落;高铁可能会脱轨;轮船可能会沉没。这些100%的保证质量在他们的眼里已经习从为常大国工匠观后感精选8篇大国工匠观后感精选8篇。成为小菜一碟的事情了;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经济总质量有显著提高,已跃居世界世界第二。这些都离不开他们日日夜夜加班加点,当别人休息时,他们还在一线,当别人一家人团聚时,他们只能独自一人在一线奋斗。
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在承接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东北哈汽轮机场大型机车换热器的生产中技术人员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难关,高凤林凭借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反复摸索使压了生产单位一年多的两组18台产品顺利交付。
在那里,这篇观后感也差不多落入尾声了,然而,我的真正行动才仅仅开始。此刻我要做的是,迈出艰难的一步,朝着技能竞赛的目标前进,要以满腔的热情去获取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