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整理观影时的情绪,提升写作能力,写观后感有助于我们反思影片内容,理解其深层次的意义,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日语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日语观后感篇1
记得在豆瓣看到一段话:在这世上,有一种作品——你五六岁看它,会激动不已;你十几岁看它,也仍然愉悦。甚至数十年过去,当你长大成人,还会反复观摩。你渐渐发现,人生的许多真义,其实就藏在那貌似简单的影像里。今天我想说的这部电影《龙猫》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不得不佩服这个天才作者--宫崎骏,他是个内心柔软的天才,因为他的作品总是能给这个残酷的世界这么多温暖。
故事一开始就是电影的主角,小梅和小月,因为母亲生病住院,跟着爸爸搬到了乡下的小村子里面居住,他们开心的跟周围邻居问好,自我介绍。虽然对于房子的“灰尘精灵”充满恐惧但是他们还是很快忘记了这种担心。
当小月去上学,小梅在院子里面玩耍的时候,她因为种种好奇跟龙猫第一次相遇了,这个毛茸茸的大龙猫显然对我们的主人公小梅有好感,小梅也不经意的在大龙猫身上睡着了。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交集。再到后来的某天,天空中下着大雨,两姐妹因为担心爸爸没有带伞,便结伴到爸爸公交下车的地方等爸爸,左等右盼,爸爸始终没有出现,可是龙猫却出现了,因为它也在等公交,小月开心的把伞给了龙猫,龙猫很是开心的跳起来,还调皮的把树叶上的雨滴全都弄下来了。龙猫为了感谢小月,就把它自己喜欢的橡果子给了小月。小月和小梅很是开心,她们还看到了龙猫乘坐的巴士,是一只很大的猫,猫的头顶有很大的发亮的东西。她们又惊讶又兴奋。
过了几天,他们收到医院的电话,原本按照计划要出院的妈妈又临时不能出院,两个孩子变得紧张起来,他们着急的寻找爸爸,想去尽快赶到妈妈身边,因为过于担心妈妈,姐姐小月没有注意到妹妹。小梅因为年纪小,又担心妈妈,她想去找妈妈就赌气自己去找妈妈,可是迷路的她却连姐姐也找不到了。小月又着急又担心,情急之下的她想到了去找大龙猫帮忙,大龙猫叫来了龙猫巴士,目的地就是小梅,终于龙猫巴士带着小月找到了小梅,接着又去了医院,他们坐在树上看到爸爸陪在妈妈身边,小梅还把玉米放在窗台,妈妈一定会顺利跟他们一家团聚的。他们一起祈祷,一起祝愿,一起开心的飞舞。
影片就这样圆满的结束了,治愈系的这部影片让我明白了,虽然已经成人的我们,但是我们依然能够在简单的事物中找到最纯真的渴望。
日语观后感篇2
宫崎骏的作品都堪称经典之作,看了他的《千与千寻的神隐》,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视觉性冲击和触觉性冲击十分大,真是一部可歌可泣,令人深思,受益匪浅的绝顶之作,深具教育好处。
千寻的离奇遭遇折射了一个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和人魔之间的恩恩怨怨,以及人世间的情感纠葛。
千寻的父母亲在喧嚣浮华的城市中灵魂被侵蚀。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话说严师出高徒,好的家长也出乖的孩子。他们把千寻调教得很有修养,但是自己却做得很不够。他们只顾自己的感受,千寻多愁善感,见花凋叶落,顿生伤感之情,见石像而起敬畏之心,他们却只顾各自欣赏美景,对她不予理会。他们在没人的店里大吃大喝,千寻作为一个懂事的小女孩,她极力劝阻父母亲,他们根本不听,潜意识里只将她看做懵懵懂懂的黄毛丫头,结果被惩罚变成肥头大耳的猪。禁不住诱惑最终会付出代价,自食其果。现实中会有无数诱惑,如果抵不住诱惑,将自陷深渊。
当父母亲变成大肥猪之后,千寻孤苦无依,幸得白龙帮忙。千寻最初对白龙心存芥蒂,之后渐渐地信任她,并与这位陌生人建立独特深厚的友谊。她学会了信赖他人,坚守友谊,知恩图报。为了拯救白龙,她铤而走险,克服重重阻难,最终和白龙携手救出了父母亲。说明了友谊的可贵。真正的朋友如虎添翼,能让事情更快更好地解决。
白龙让千寻找锅炉爷爷,目睹那种繁忙的劳动场景,千寻深受感触。生存就务必奋斗,安于享乐是猪栏的理想。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实现提升自身的价值务必努力拼搏。生活没有任何捷径可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付出,就不会有回报。虽然锅炉爷爷没有雇佣千寻,但把她推荐给了小玲。他慈祥随和,像爷爷一样关心千寻。千寻是幸运的,她出门逢贵人,她又是不幸的,遭遇那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生死悬在一线之间。
汤婆婆穷凶恶煞,起初对孱弱的千寻很是抵触,不屑一顾,在“腐烂大神”和“无脸人”事件后逐渐对这位瘦小的女孩刮目相看。潜力是证明价值的最好筹码,是赢得尊重的最佳尺度。大家都受不了那股恶臭,纷纷逃避,唯独千寻镇定自若,尽管她也受不了,但她坚持到底,赢得了大家的赏识和“腐烂大神”的垂爱。成功总是垂青于善于挑战的人。没人理会“无脸人”,千寻见他可怜,就让他进来屋子。当“无脸人”大施黄金,几乎所有的人都纷纷对他献媚,以至于有几位被他吞食了。千寻对黄金毫不动心,她当时一心救恩人白龙。之后那些黄金都变成粪土,暗喻了“金钱如粪土”。贪婪导致人性的泯灭,贪念莫起,否则害人不浅。现实中,人人往往因贪恋金钱、美女、地位……而葬送自己,得不偿失。敬人者,人恒敬;爱人者,人恒爱,因此之后千寻备受大家呵护崇敬。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最终得以完美的结局,千寻一家得救了,重返人世间,享受天伦之乐。
与其说这是一部神话巨制,不如说是现实写照,是现实的缩影,给人心灵春光般的沐浴。
日语观后感篇3
宫崎骏真是天纵奇才。我有时候突发奇想,心想,如果人类研制出第一批延长寿命的药,应该先发给老爷子。这是一种非常政治不正确的想法,但是如果没有宫崎骏,多少人将会失去了梦啊。
不知道吉卜力缺不缺打杂扫地的,我看完第一部老爷子的电影千与千寻,就想要弃暗投明,放下笔,跑去给老爷子打零工……哪怕只是扫扫地也好。这太神奇了,我始终没有办法想明白,这种奇迹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它是一个可以真正进入的世界,如此丰富,又如此完美,时时都在流动,在电影结束之后也没有消退,而是在每一个观众身上延展,并且借此获得新的生命。真的会有这样的东西吗?至少:宫崎骏的世界被创造出来的那一霎那,就拒绝了所有其他的表达方式,变得不可复制,没有办法做成漫画、小说、有声书或者别的种类。在电影之后,任何的形式都是狗尾续貂。
宫崎骏的作品其实是有迹可循的。老爷子长久钟情于一些特定事物:天空、树林、浮世绘、欧美元素,还有飞行。这些词可以说是他所有作品的核心。在千与千寻里,这些元素被运用到了极致,白天看似废弃的小镇,霓虹灯,汤屋,稀奇古怪的神明,天空、大海……与其说是换汤不换药,不如说是用这些药配置出了各种各样的药水,有或解忧或疗愈的功效。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世界,这世界既质朴又怪诞,既朋克又温柔,还有一些日本特有的轻薄而诡谲的气息。可以说这是“文质彬彬”的字面意思的最好例子;单单想到有这样一个世界,就让人感到快乐。
宫崎骏对于人类的态度很有意思。在这个世界中,现实是被拒绝的。现实最重要的构成成分,是“平庸”;然而宫崎骏完全摒弃了它,在宫崎骏次元里面,没有平庸,人们要么非常美好,要么令人憎恶,要么在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微妙的平衡。享受这个世界的人不被允许进入:宫崎骏的世界,属于孩子和老人,还有草木生灵。这是一种温和而冰凉的拒绝,像云朵那样,看上去软乎乎的,手摸进去才发现是细小的冰晶。正是因为这是完全不属于庸者的世界,我们这些平庸可恨的人才能够在其中寻找到慰藉……宫崎骏不太喜欢人类,希望地球上人类尽快灭绝,动植物疯长,他却为无数人类提供了安慰:一个永无乡。多奇妙啊。
日语观后感篇4
简单的故事,一位父亲带着两个孩子搬家,母亲住院治病,两个孩子盼着母亲回来。搬到新家后,两个孩子遇见了自我画册上的龙猫,和龙猫度过了几个愉快的时刻,最终在龙猫的帮忙下,姐姐找到了妹妹,并且确认母亲很快就要回家了。以上就是大致的故事情节,所以这部电影也仅有短短的86分钟,完全没有《千与千寻》中的那么复杂,给人一种简单的满足。
但这部电影评分很高,应当完全不像情节这么简单。宫崎骏在其中表达了太多的东西,按照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的思维,我能够从中看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动物的和谐,邻里之间的和谐,孩子对母亲的爱,姐姐对妹妹的爱,父亲对孩子的爱,还有小男孩对小女孩的那种害羞和腼腆。其中包含了太多的完美的东西,但却是用如此简单的方式反映出来,简单的让人震撼而又觉得无比真实。在那个年代拍出的这么一部电影,隔了这么多年依然能一次又一次的给人感动,并且会一向流传下去。
是不是让我们想起了小时候呢?想起了家乡那广阔的田野,想起了那淳朴的乡亲,想起了午后和小伙伴一齐去钓龙虾,想起了和外婆一齐挖猪草……这是田野,是农村留给我的记忆。那时的生活如影片中看到的那样是简单的,但却很幸福。
除了大主题以外,宫崎骏对电影的细节处理很到位,从人物的表情,穿着,甚至反光镜中都能看到最贴合实际的情景。不明白这部电影花了多少时间构思,多长时间制作,多长时间处理每一个细微之处。
其实这部电影中关于龙猫场景的并不是很多,不明白有没有人看见这个电影题目会觉得有困惑。在我看来,龙猫只是一种象征,存在于我们的内心,也许就是小时候那些最好最好的记忆。
日语观后感篇5
宫崎骏说过:“所有的成长到最后总是一次旅行”。
这部影片原名翻译过来是《千与千寻的神隐》,其中的“千”与“千寻”可以这么理解,“千寻”其实是原本的名字,而“千”是汤婆婆夺取原名后赋予她的新名字;虽然是同一个人,但你会发现,在这之间是从“千寻”到“千”,最终再到“千寻”,可以理解为从原本的自我认知到迷失自我,最终找回自我的一个过程。
影片其实从头至尾也没有把任何一个人物定义为绝对的反派,这很符合宫崎骏的风格。
宫崎骏说过:“所有的成长到最后总是一次旅行”。
在鬼气森森的街上,父母因为贪吃奉献给神明的食物,被变成了猪。千寻离开了父母的庇佑,孤身一人闯入一个陌生的世界,为了解救父母,也为了解救自己,不得不学会独自成长。但是成长的路.上当然少不了“贵人”的相助,像八爪鱼一样的锅炉爷爷、性格率真耿直的小玲姐姐、涌泉相报的无脸怪,-群可爱的小煤球、喜爱宁静生活的钱婆婆,当然,更少不了男主角白龙,这些生活在神魔鬼怪世界里的人物同样具有---颗善良的心,他们在千寻最无助的时候给了她帮忙和关怀.
千寻是幸运的,她既没有在溺爱中沉沦,也没有在绝境中沉陷,那一点点的苦难,来得刚刚好。她眼中的世界会有艰辛,但却不失温暖,她能够倚靠自己,却也没有失去对人世的谅解
面对每一个命运的打击,人都以其最高的精神娱乐着自己。从旧时少年的离家修行,到释迦牟尼的出走得道,所有成长到最后总是一次旅行。当那段饱含清冽和忧伤的旋律在耳边飘荡起来,当千寻静静地坐在长座位上,面对空空落落的车厢,站台的钟声敲响,沿途的风景映照于她的脸上,也许我说不出那许多的字,我惟有满含热泪,在心底用一种极度婉转的声音轻轻吟唱。很喜欢电影里面的一句台词:有些事情经历了,就不会忘记,只是暂时没有想起来罢了。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初心,也想起了为什么要出发。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日语观后感篇6
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宫崎骏
风是看不见的,但树叶沙沙作响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它来了。宫崎骏的手绘画面依然唯美,那一桢一桢都是那么细致,认真,在静静地诉说着一些故事,一个传奇,一段佳话。
电影的主人公,二郎,是一个正直,善良,专注,有梦想的少年。小的时候,一直梦想能当飞行员,开着飞机在蓝天翱翔,可是,他近视了。在梦里,他遇到了一个在杂志上看到的外国工程师,那是一个造飞机的大神。于是,少年立志当一个伟大的工程师,造出最好的'飞机。
有梦想,有毅力,又如此专注,二郎,就这么一步一步的向着梦想的方向前进。一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起风了,他唯有努力生存。
二郎在火车上,因为风,与美穗子相遇。
一阵风,吹走了二郎的帽子,美穗子抓住了。然而,这趟旅途,不全是那么唯美。地震发生了。美穗子同行的女伴腿折了,二郎帮助她们,也不留名。回到家的二郎,看到自己的家被大火烧了。
二郎终究是个闪闪发亮的金子,虽然他年纪轻轻,上级还是委他以重任。二郎在完成任务之余,还找到更进飞机的方法。对飞机热爱,才如此孜孜不倦。一切都是那么单纯,简简单单地专心工作,认认真真地实现梦想,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步。
二郎很努力,也很有天分,但这不意味着他就不会经历失败。飞机一次次坠毁,一次次摔成碎片,一次次的失落甚至出现在梦里。落后,想要迎头赶上就要付出更多的心血,金钱,因为时间买不回来,唯一的办法就是追上它的脚步。
其实,这何尝不是一个悲剧。本来也是被列强欺凌的日本为了变得强大,结果却变成像当初痛恨的帝国的模样。造出完美的飞机,结果却是在炼狱一样的战场上造成更多的民不聊生。复杂的人把世界弄得太复杂,太混乱,太不安。
二郎只是想造出好飞机而已,遇到心爱的人只是想要和她厮守在一起。
美穗子和二郎的感情就是那么简简单单,没有什么虐心的三角恋,没有什么狗血的失忆车祸。但你可以明了,那种爱简单,又很热烈,彼此都可以不顾一切地奔到对方身边。
这样美好的两情相悦羡煞了苍天。于是,美穗子因为绝症,离开了二郎,但因为她只想让二郎记住自己最美的样子,所以一个人默默离开。她想要好好活着,想要把病治好,和二郎一起好好活着。
这是一个安静而又悲伤的故事。但这又是一个让人怀念又热血满腔的传奇。
起风了,我们都应该努力生存。
起风了电影观后感
作为宫崎老魔号称“真正的收官之作”,起风了貌似评分不怎么高,远比不得千与千寻、天空之城等其巅峰之作。人气也不怎么滴,毕竟它算是个现实色彩的悲剧,本就不讨喜,而且又是在岛国蠢蠢欲动试图修宪的时候,讲述一个零式战机发明者的故事,实在太刺激旁人神经了。
即便我算不得爱国者,却亦不是带路党,因此看的时候心里多多少少觉得有些疙瘩,很不痛快。这大概是除萤火虫之墓外,宫崎老魔最让我不痛快的一部作品了,看完之后总觉得胸中堵了些什么。这不是我想要的宫崎骏,这部起风了我大概不会再看第二遍。
然而看完过了这两天,那种压抑于胸的东西消散之后,才得以冷静的品味。
这不是我想看到的宫崎骏,然而我喜欢这部作品。我可能不会再看第二遍,但却觉得它十分值得推荐。
就现在我的想法中,倒觉得起风了才像是宫崎老魔的巅峰之作。幽灵公主、天空之城又或龙猫等,想象力有、关怀有,却更类于超脱尘世的童话,美则美矣,却与此世红尘格格不入。
然而不论多美好的童话,于一个心智成熟的成人而言,最多能带来些唏嘘怀念,硬诌出来些“深刻”感慨,却并不真的那么动彻心扉。只有现实,残酷的丑陋的无可避免的不完美的现实,才能真的从最深处打动我。
我仍不觉得宫崎老魔在这里硬要表达怎样一个概念,他只是讲述了一个故事而已。而且是个略过残忍的故事。
我本希望看到一个灵动、正义、充满理想和勇气的'少年,一场纯净、美好、虽有挫折却最终圆满的爱情,但起风了却是讲述一个超级兵器的制造者,一场如昙花般短暂悲伤的爱。这不是我想要的。
男主只是一个在其自身环境中生存的个体,以其角度,“我们只是制造飞机”而已,他知道自己的飞机会被用于战争,会用来杀人,然而这与他又有什么切实的关联呢?他的理想简单而纯粹,却因此自私而残酷,因为他并不会为这理想之外的一切考量,“我只是制造飞机”,至于造出来被如何利用,那不在理想之内。
这才是“纯粹”一词的真实意味,它不代表正义,亦不代表无辜。
主角两人的爱情几乎没有波澜,两次都是因风而起的会面之间应有许多年了吧,但男主没有日思夜想、没有辗转反侧,爱情的开始是一次偶然的再见,甚至于在女主说出来之前,男主都没能将她认出来。不是他没有感情,只因那并非他的全部。后来的一切都在说明着这一点,男主拥有自己的道路,他不会因任何人任何事而转移动摇。
这便是“爱”之一物的真实份量,它既不轻薄,于女主而言甚至可以超越生命,但它亦不算太重,对男主来说永不可能重于理想。
我不喜欢这样的结局,我更希望看到最后飞起来的是一架载满欢乐人群的客机,而不是孤高冰冷的零式,也更希望看到两人平静安稳的共度一生,而不是男主最后的孑然一身。
但现在想想,大概正是男主的纯净理想以及这理想带来的残酷后果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好到近乎梦幻的爱情与香消玉殒的终局的反差,这些让我心里不痛快的沉重东西,才能更为凸显了那理想的纯粹可爱,那爱情的美丽永恒吧。
我已经过了看童话的年纪,虽然那单纯的美好仍旧让我感动怀念,却再也不可能触及最艰深处的心灵内核,我期望一切都能像童话的结局:“王子和公主从此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却亦知道那不过痴人呓语。
现实是不圆满的,理想有其代价,美好有其时限。而唯有承认并接受了这种不圆满,才能越发坚定于自身的道路,越发珍惜稍纵即逝的幸福。
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这世界的风永不停息,在这不完美的,与童话相比肮脏丑陋扭曲的世界中,我们唯有继续挣扎,以求取那几乎不存在的一丝纯粹与幸福。
日语观后感篇7
其实对日本动漫不太感兴趣,提起日本动漫,就是樱桃小丸子、美少女之类的,总觉得那是小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无关。但是经常在不经意的阅读中出现宫崎骏的名言,其中有一句让人百感交集,又无可奈何:“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原来这一句就是来自《千与千寻》这部作品。
宫崎骏是日本著名的拥有很大影响力的漫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主题是爱以正义战胜邪恶。去年在国内电影院播放的《龙猫》也出自其手。但《千与千寻》是我第一次真正走近宫崎骏。
“千”与“千寻”是小姑娘荻野千寻在灵异世界与人类世界的称呼,在灵异世界只被称呼“小千”,其他的名字都被剥夺,如果忘记了,就不能再回到人类世界。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千寻与父母一起在进入一个隧道后,进入了一个灵异世界,在这个世界只有不停地劳动,人才能不被变成动物,如果贪吃就会变成猪,就像千寻的爸爸妈妈,千寻是一个孩子,善良纯真,没有成人的欲望,在白龙的帮助下,成功地解救了父母,还获得了灵异世界生物的友谊与帮助。
这部电影更适宜成人,也许孩子的眼中看到的是千寻的勇敢,白龙的能力,还有各种新奇的玩偶,但成人更能理解背后的意义。
首先汤屋是有特别意义的地方,日本的温泉比较多,百姓也喜欢泡温泉,汤屋代表的是能洗净污渍的地方。汤婆婆的客人都是来自不同地方的神灵,但是由于人类,使这些神灵受到了污染,就如河神,千寻为河神洗澡,从河神体内拉出大量的生活垃圾,这是人类在河中丢弃的垃圾,油屋中只有千寻一个人是人类,由她来为河神洗澡,也是暗示着人类自己造成的后果,终究还是要人类自己承担。
其次千寻的父母偷吃的食物。影片中也没有表示这是什么食物,但千寻的父母偷吃的太多变成了猪,这里的食物代表的是一个圈套,用来证明人性是否贪婪,但是千寻还小,小孩子纯真善良的性格跟大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是无脸男很需要爱,想进入汤屋,溶入汤屋的世界,他也没有脸,而是带了一个面具,就像一个性格懦弱的人,千寻对他的好,他都记在心里,并且报答她,但无脸男就像平凡世界的人,如果进入溜须拍马的世界,就会自我膨胀,目中无人。环境影响人,就如千寻说,离开这里他才会变成好人。
最后白龙让千寻不要回头,也许白龙曾经答应汤婆婆条件,千寻的离开,让白龙牺牲了什么,也许是白龙让千寻不要再回顾过去,忘记一切,重新开始生活,就如做了一个梦而已。
?千与千寻》反映的是日本经济衰退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比如烂尾楼、透支等等,宫崎骏通过动漫刻画了人的心理,汤屋中的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同样的位置。这部电影有很多细节值得回味,也许第一遍并不能真正理解。
特别让人感动的场景是列车,从海面上出发,不知从哪儿来,不知从哪儿去,无脸男与千寻一起将往何处去。海是如此蓝,列车又是红色的,美得无法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