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好少年事迹通用6篇

时间:2024-02-08 作者:Surplus

事迹材料的编制需要充分的事实依据,事迹材料应当真实反映出人物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自强好少年事迹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

自强好少年事迹通用6篇

自强好少年事迹篇1

孙苏,男,12岁,少先队员,现就读于昌图县毛家店小学四年级一班。他是一个身有残疾、却坚持学习的孩子。

因为早产,孙苏成了脑瘫儿。他的手不能像其他小朋友活动自如,他的腿完全没办法行走,甚至连说话都很吃力。他来到学校的第一天,是妈妈抱进教室的,很多老师都认为他没有办法承受繁重的学业,认定他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放弃、会离开学校。但孙苏用他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他可以,而且可以做得很好!后来,在父母的帮助下练习走路。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能够自己独立行走一小段,这对任何一个普通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可是他却经历了许多艰难,认识他的老师、同学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老师说,他是一个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孩子;爸爸说,他是一个自强自立、意志坚强的孩子;邻居说,他是懂事乖巧、讨人喜欢的孩子;同学说,他是一个勤奋好学、活泼开朗的孩子。

每天早晨七点整,我们就可以看到瘦小的、佝偻着身子的孙苏在妈妈的搀扶下,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向教室。尽管他的左手搭在妈妈的肩上,但无力的双腿仍无法支撑他的身体,他仍会止不住的往下滑。他只能整个身体都倒向妈妈的怀抱,借助妈妈的力量,拖着自己的双腿往前一步步的挪……就这样,四年来,他从来不曾迟到。

“身残志坚”,这句话放在孙苏身上再合适不过。作为一个残疾孩子,孙苏同学清楚地知道,知识改变命运。他学习刻苦勤奋,善思好问,身上总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虽然他每天只能上半日课,下午要回家锻炼,但学习成绩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课堂上他总是认真听讲,那个最积极举手发言的准是他;课堂外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他总是及时完成,因为,老师的教导“当天的事当天完成”他牢记心中;不懂就问是他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他还时常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她。他的理想是要做一名。几年来,孙苏同学多次获得表彰。自一年级以来,每学期都荣获学校“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的称号。在成绩面前,他从不骄傲,他说,这算不了什么。孙苏同学的身上洋溢着自信、自立、自强。他能给同学们树立一个精神榜样,让大家从他身上学到坚韧不拔努力向上、自强自立的美德。

他用他的坚强,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相信他的坚强与努力会为他迎来美丽的彩虹!

自强好少年事迹篇2

自立、自强、自信、阳光、勤奋、好学,这就是她,一个留着学生发,圆圆的脸蛋上总带着灿烂笑容的女孩。她就是我校七年(3)班的学生 ——身残志坚的郑铖立同学。

提起郑铖立同学,认识她的老师、同学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老师说,她是一个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孩子;爸爸说,她是一个自强自立、意志坚强的孩子;邻居说,她是懂事乖巧、讨人喜欢的孩子;同学说,她是一个乐于助人、活泼开朗的孩子;她自己却说,我只是个普通的孩子。

郑铖立同学出生在仙游县大济镇溪车村,先天性肢体残疾(左脚缺掌),懂事时她发现自己的左脚少了一半,运动起来非常别扭。后来,在父母的帮助下练习走路。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能够自己独立行走,这对任何一个普通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可是她却经历了许多艰难,左脚缺掌处那厚厚的老茧就是无声的证明。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就读于大济中心小学,距家有近八千米的路程,由于家中抽不出人手接送,六岁的她自己乘着大济乡村路车去上学,风里来雨里去一直到小学六年毕业。慢慢地,她学会了洗衣、拖地做家务,还帮助忙碌的父母带弟弟,养成了自立自强、意志坚强的品格。每天作业完成后,她总是自己整理好书本和学习用品;第二天晨起床,总是自己动手折好被子、穿好衣服;上学从不需要大人接送,生活从不需要大人操心。提起她,父母一脸的愧疚,觉得不能给她一个健全的身体,但听到同学与老师的赞赏时又一脸的自豪。

“身残志坚”,这句话放在铖立身上再合适不过。作为一个残疾孩子,郑铖立同学清楚地知道,知识改变命运。她学习刻苦勤奋,善思好问,身上总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学习成绩在班级年段一直名列前茅。课堂上她总是认真听讲,那个最积极举手发言的准是她;课堂外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她总是及时完成, 因为,老师的教导“当天的事当天完成” 她牢记心中;不懂就问是她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学校图书阅览室是她最爱去的地方,她还时常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她。她的理想是要做一名残联老师,她想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孩子。

郑铖立同学不仅刻苦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刻苦钻研书本外的知识,在学校的各类活动中,都能看到她活跃的身影。她是学校绘画兴趣小组的主要成员,多次参加各级绘画比赛;她还是个出色的主持人,演讲朗诵极富表现力,经常主持学校的演出、比赛;她虽身残,却不自卑不屈服是远近闻名、不折不扣个运动健将,多次参加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比赛,她喜欢读书、唱歌、绘画、运动,她是一个真正全面发展的好少年。近三年来,她获得大济中心小学乒乓球比赛、五年级综合知识竞赛、大济中心小学首届古典诗词吟诵比赛、迎国庆颂祖国诗歌朗诵比赛一等奖,“辉煌六十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讲故事比赛二等奖;获得莆田市第七届艺术节小高组绘画仙游赛区一等奖,莆田市第八届艺术节小高组绘画仙游赛区二等奖;在仙游县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获女子组一等奖;参加2011年仙游县小学高年级数学竞赛获二等奖;同时她在小学阶段每一学年都是优秀学生干部或三好学生;今年9月,参加我校七年级新生入学摸底考试获得了181的高分,难能可贵的是比第二名足足多了20分。面对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她始终保持谦虚,没有丝毫骄傲,而是更加刻苦。她清楚地认识到:是学校、老师的教育给予她知识,帮助她成长,没有老师的辛勤付出,就没有自己所取得的众多成绩,因此回报学校老师是她奋斗的一个重要动力。

郑铖立同学在小学阶段一直担任班级的班长、校督导队值勤大队成员、“国旗下讲话”成员,刚踏入中学,在竞选中又当上了班长。工作中,她讲求方法,团结同学,不仅积极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而且能出谋献策,主动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完成学校少先队的赋予的各项工作,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深得老师信任,同学喜爱。

山村里飞出了金凤凰。郑铖立同学的身上洋溢着青春朝气,洋溢着自信、自立、自强。郑铖立能给同学们树立一个精神榜样,让大家从她身上学到坚韧不拔、努力向上、自强自立的美德。

自强好少年事迹篇3

我叫谌鑫,女,今年11岁,张振武小学五(3)班卫生委员,现任“一对一”功课补习组小组长。

因父母在外地打工,三年级以年我一直和父母一起在外地上学,四年级才转来张振武小学的,现在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我多么羡慕其他的同学呀,他们能长期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身边时刻充满着父爱和母爱。

刚转来这个班时,我的成绩很不好。胆子小,没有自信心,从不敢大声说话,就连上课回答问题时,也是蚊子一样的哼。为这事,老师批评过我,我自己也很苦恼。

慢慢地,我体会到了我是一个幸运儿,体会到了我们班是一个温馨和爱心的班集体。这个班的班主任和其他带课老师都有非常强的责任感,并且都充满教学激情和爱心的,是我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优其是我的班主任严老师,像慈母一般细心的教导我,鼓励我。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学习成绩赶上去。无论是哪一门课,上课认真听讲,学会大胆地积极回答问题。有不懂的问题,下课后及时问老师或同学。慢慢地,我的信心越来越十足。现在上课回答问题大胆了,也爱参加集体活动,有时还爱出点小风头。

平时,爸妈很少回家,只有姑姑偶尔来家里。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我没有放松一分一秒的时间。把在学校里没有解答完的问题集中在一起,等姑姑来了请她讲解。在家里,除了完成老师完成的作业,还买来许多课外练习题训练。另外,还征订一些对写作有帮助的书籍看。 在家里,除了学习,我也帮家里干点小活。因为爸妈不在家,所有我也养成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小衣服自己洗。也帮家里洗碗等。平时在家里,爷奶他们出去有事或出去玩时,我一人在家做作业。每星期给爸妈通一次电话,问问他们的工作情况和身体情况,让他们注意身体,安心工作,我会好好学习的,到时会给他满一份满意的答卷。

现在,我的成绩有了一点进步,我要感谢我的班集体和我的老师,是他们给了我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也感谢我的爸妈及家人,是他们给了我温暖和爱的鸟巢。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要加倍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坚强,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

自强好少年事迹篇4

小娜,女,惠州市艺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她踏实勤奋、品学兼优,是“小肩膀、大担当”的最美孝心少女。

小娜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家中有年迈多病的奶奶和患癌症的母亲。弟弟刚出生时,爸爸就不知去向。为维持生计妈妈不得不离家外出打工,当时正上小学二年级的小娜就已学会照顾患病的奶奶和年幼的弟弟。20xx年冬,妈妈被确诊为胃癌晚期。从此,照顾母亲和奶奶的重任落在了小娜的肩上。母亲住院期间,她白天上课,晚上照顾母亲、奶奶,还有家里的弟弟。学习,做家务、照顾奶奶、妈妈的饮食起居,成了小娜每天必须做的事。她勇敢地承担起赡养老人,照顾病人的义务,再怎么辛苦,也毫无怨言,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20xx年11月、20xx年6月,母亲和奶奶先后病逝。此后,小娜挤时间打工挣钱,供养自己和弟弟。她始终坚信,面对未来的路,只要信心坚定,笑对生活,残缺的家庭也会充满爱的温暖!

自强好少年事迹篇5

我叫刘帅,今年15岁,是铁佛中学初三(9)班的一名学生。我没有特别的人生际遇,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我天性至真至纯。

我生活在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家庭里,家有爸爸、妈妈、哥哥和我四人,爸爸、妈妈都是农民,靠加工面条和养猪来维持生计,由于爸爸、妈妈勤奋俭朴,所以我们家中的日子也算过得去。在我们这个小小的家庭里,爸爸妈妈爱着我、哥哥护着我,使我感受到家的温馨与快乐,我就像一个快乐的小天使,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20xx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在我们这个家庭里,彻底打破了我们家庭的宁静,妈妈被确诊为白血病。这个残酷的现实犹如晴天霹雳,使我们全家和亲友们都感到十分的意外和惊恐。一时间,我们全家人都沉浸在极度的悲痛甚至绝望之中。要治好妈妈的病就必须做骨髓移植,可是六、七十万元的医药费,对于我们这个农民家庭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上哪儿去凑这么钱。妈妈才四十几岁,她还年轻,有文化、又能干,是爸爸的贤内助,是家庭的半边天,我们这个家不能没有妈妈。那时,我才读小学五年级,哥哥读高二,家里正是用钱的时候,妈妈生病,对我们这个家庭犹如雪上加霜。那段时间,我们不知哭了多少次,流了多少泪。

为了给妈妈治病,爸爸决定卖掉房子,妈妈却坚决反对,她说:“房子是我们家的全部财产,房子卖了,我们住哪儿,要是我的病治不好,这个家以后怎么办,我不能拖累这个家,拖累孩子。我不换骨髓,就吃中西药进行保守治疗”。看到我们家的人又急又难受,妈妈还主动安慰我们,她说:“人总是要死的,我不怕死,只要你们发奋读书,将来考上大学,这就是对妈妈最好的报答。

在妈妈的一再坚持下,我们家就没有卖房子,只好通过银行贷款和四处借债给妈妈治病。这时,我与哥哥一起商量,不上学了,好节约钱救治妈妈。当我们把这个想法告诉妈妈时,她开始是感到惊讶,接着她哭了,我与哥哥也哭了,我们三个人抱在一起哭。当时那情景是多么心酸,多么难受啊!妈妈哭着说“你们怎么能那样想呢?怎么说为了我,你们连书都不读呢,你们那样做不说是给我治病,反而是给我添病”。接着她又说“你们也只有两姊妹,现在这么好的社会,这么好的政策,不好好读书学习,将来有什么用?你们只有努力读书,有了好的成绩,就是对我最大的孝顺,最大的安慰”。

这几年里,给妈妈治病,能借钱的地方都借了,家庭欠了很多的外债。为了家庭一家人的生活和还账,爸爸不得不起早贪黑,在外面打工赚钱,几个月才回一趟家。妈妈生病后身体虚弱,又不能做家务事,哥哥也考到外面读书去了。自从妈妈生病,以前被宠坏和惯坏的我一下子长大了,懂事了,我在妈妈的指导下,学会了做家务。我每天按时到学校上课,回到家里,自己做饭、洗衣服、打扫屋子、整理房间和喂猪。做这些事情,常常要花费很多时间,我经常很晚才做作业。

家务活中最难做的事就是喂猪,我家养了二十多头猪,要按时定量给猪喂饲料。喂猪虽然不难,但是打扫猪圈常常是最令我烦恼的事,由于我个子小,圈门又高,每天翻进翻出,把脚都划破了好几次,鲜血直流;况且,猪粪又脏又臭,我力气又小,有时弄得我满身都是,洗了又洗身上都有一股臭味儿,在学校都不好意思和同学们接近,生怕他们闻见后会笑话我。起初,干这么多的家务事,又苦又累,我实在受不了,边干边流泪,常常想,我的命怎么就这么苦呢?灾难为什么就这样降到我们的头上呢?但,为了妈妈的身体,为了让妈妈安心治病,为了让妈妈高兴、放心,为了这个家,我必须振作起来,我虽然才十四岁,但我已懂事了。我暗暗地鼓励自己,面对困难,决不能退缩;身处逆境,决不能灰心。我要用我柔弱的肩膀担当起家庭的重任。我想,将猪养大后,就可以卖到钱,就能给妈妈买药,我好像看到希望就在我眼前了,于是我抱着这种心态,就越干越想干,越干越开心。

除了做繁重的家务事外,我还要照料妈妈。妈妈吃的药副作用很大,吃了后会发热、发冷、呕吐、不想吃饭、睡不着觉、脱发、全身不舒服……看着妈妈痛苦的样子,我心里十分难受。我就在想,怎样才能缓解妈妈的痛苦呢,我听别人说按摩是一种好方法,于是我就去问医生,又向别人借了一本学习按摩的书,自己学,在妈妈身上实践,现在妈妈还夸我是一个按摩师,我听了特别高兴。我还鼓励妈妈,叫她不要放弃,树立信心,一起努力,战胜病魔。我就在网上搜集癌症病人康复的事例,把它讲给妈妈听,让她振作起来,

我说,你看导演娄乃鸣,她也是一个癌症病人,她是多么的乐观向上,人家生病还上电视做节目呢。人要有一点精神,只要有精神,就会有自信、就会有自强、就会有活力、就会有希望。

记得第一次给妈妈洗脚的时候,那是妈妈刚刚生病不久,我把妈妈的脚放进热水中,轻轻地给妈妈揉。我抬头看了看妈妈眼里含着泪水,脸上溢满了笑容,这是我第一次看见患病的妈妈这样甜美的笑容。后来,给妈妈洗脚就成了习惯。

虽然照顾妈妈和做家务要花费很多时间,但在学习上我从没有懈怠过。在学校,我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主动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些年来,我每天把家中的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厨房里、灶头上是锅净、碗亮、案头洁,一切都与原来一个样。亲戚和邻居都夸我人小志气大,很懂事,能给爸爸妈妈排忧解难……其实,磨难也是一种财富,在磨难中我收获了成长,懂得了感恩与孝道。

五年多过去了,现在,妈妈的病似乎好了不少,也许是妈妈的坚强和我们的坚韧感动了上帝?妈妈能活到今天,这是爱的力量,这是人间的奇迹,只要妈妈活着,再苦再累我都愿意。

每天下午放学回家,我都要陪着妈妈在田间小道上散散步,沐浴在夕阳的余辉中,我看到了妈妈脸上的笑容,妈妈的开心让我倍感兴奋,几年的磨练,让我愈加成熟,面对困境的不灰心,不气馁,让我永不放弃。

我知道,有一种力量叫耐心,有一种力量叫恒心,更有一种力量叫信心,苦难给了我挫折,但教会了我成长,在和妈妈风雨与共的日子里,我凭着我的耐心、恒心和信心,把苦难丢在身后,把快乐写进了妈妈痛苦的日子里!在以后岁月中,我还会一如继往地陪着妈妈走下去,坚强地走下去。

自强好少年事迹篇6

一个怀揣着美丽梦想,笑容灿烂的阳光女孩;一个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女孩;一个与命运抗争,从不屈服,永不言败的坚强女孩;一个勤奋好学,乐于助人,乖巧懂事的可人女孩。她就是我校九年三班——双耳失聪,二级残疾,身残志坚的宋红霏同学。

提起宋红霏同学,认识她的老师、同学、邻居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她是一个先天性神经性耳聋患者,三岁时,她才凭借助听器感受声音的存在。开始学发音时,仅仅一个字,她却要练习十几遍,甚至几十遍,甭说词语和句子了,难度可想而知。当别人的孩子沉侵在快乐的童年里,她却奋斗在学习语言的艰辛历程中,泪水和汗水交织在一起。终于,她可以和身边的人简单的交流,可以读书看报,进学前班,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她凭借着惊人的毅力,连连双百。三年级学英语,对她来说。真的是一个极强的拦路虎。清、浊辅音叫不准。音标听不清,她怎么可能读准。每上英语课,她都会带着红红的眼圈回家,令人心碎。可她依然不懈的努力,不肯轻易放弃,终于在老师和家人的陪同下,一步一步艰难的往前冲,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赶上来了,赢得了尊重和佩服,更让自己充满着自信。上初中,随着课程的深入和科目的增多,家长的心悬到了嗓子眼,暗暗的捏了一把汗,一向要强的她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可她微笑面对,比以前更勤奋,更用心了。每天都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断体会每位老实的谆谆教诲,用心、用眼、用嘴一点一滴的积累着收获,不懂就问;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地做好复习,主动和同学交流探讨。在老师和同学的陪同下,取得一个又一个进步。虽然付出比别人更多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收获却让她不断憧憬着未来。一路走来,她所经历和承受的是旁人无法想象的,可她却冲破了层层障碍,排除了重重地困难,以惊人的毅力、不屈不饶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一定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我也能做到,可能会做的更好。”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内涵。她牢记“知识改变命运”。

在日常生活中,她依然自立自强。从上学的那天起,每天完成作业后,她总是自己整理好书本和学习用品,第二天早上起床,她总是动手叠好被子,穿好衣服。刚上小学三年级,她就毅然提出自己独立上下学,可是,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怎么放得了手,但是她决不妥协。她深知父母的确很忙。她说:“放心吧,我绝对能行”。小学五年级,由于搬家,每天她都要独自乘公交车从平山到东芬去上学,风里来,雨里去,一直到小学毕业。慢慢的,她学会了自己洗衣服,帮父母做家务。把自己的房间整理的井井有条。每每想到这些,父母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

她是一个非常节俭,充满爱心的女孩,一个乐于助人的女孩。她从不和父母要零花钱,不买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不挑吃穿,不搞攀比,衣着简单朴素,大方得体。对待长辈,心怀感恩,关爱孝顺,每每到了父母的生日和重要的节日,她都会用自己攒下来的压岁钱和父母给的零钱,为父母买个生日蛋糕或者精美的小礼品,并附有小卡片,写上诚挚的祝福。父母身体不舒服,她总会端水送药,悉心照顾。对待邻里,她文明礼貌,为人和善。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她都要捐上一元、两元,虽然钱数不多,却体现了她心灵深处的那份爱。汶川大地震那年,看到电视里的场面,她主动把平时积攒的零用钱和压岁钱300多元钱,全部捐了出去,并倡议亲人为灾区捐款捐物。

宋红霏同学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向我们诠释了自立自强的真正内涵。在未来的日子里,她会面对更多更大的困难,但是在她心灵上播下的“乐观向上,自立自强”的种子,一定会更加茁壮成长。希望所有的困难都阻挡不了她前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