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的目的也包括为了记录和留存一个人或团体在特定时期的历史和贡献,在书写事迹材料时我们要尽可能地让人们感受到其中的震撼力量,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救援先进事迹材料5篇,供大家参考。
救援先进事迹材料篇1
总之,当前消防部队改革之期,面临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新情况、新问题复杂的特殊时期,客观形势需要一流的班子,带出一流的队伍,创造一流的业绩,需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战斗堡垒和核心领导作用。
救援先进事迹材料篇2
在绰源林业局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身着红色的扑火服装,有火一般的工作热情,哪里有需要,哪里有困难,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这支队伍就是绰源林业局防火办专业森林消防队。 防火办专业森林消防队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管理,是一支能打硬仗、能吃苦、能奉献的战斗团队。现有专业森林消防队员近60人,工作时间最长的已有20多年,年龄大的已经40多岁,小的才23岁。扑火队员们在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计较作息时间,默默付出着,无论是扑火作战还是完成日常工作任务,都体现出极高的素质,打赢一场又一场硬战,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今年,防火办专业森林消防队新配备了24台斯蒂尔灭火机、5辆勇士运兵车、4辆运兵大巴,一旦发生火情,就可以更迅速的抵达火场投入到扑火战斗,确保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每年在春秋防火期期间,为锻炼扑火队员的体能和扑火战术,不断提高扑火队伍的整体素质,防火办专业森林消防队都会高标准、严要求地制定详细的学习训练计划,定期开展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队员们的业务和政治文化水平,还规定每个扑火队员都要了解灭火机具使用方法和原理。为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战中,他们结合训练基地和实战演练,进行技术练兵和体能练兵,学习三机配合、四机配合、分兵合围等灭火战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扑火队伍整体实战能力。
2017年,毕拉河发生“502”特大森林火灾,防火办专业森林消防队接到上级命令连夜组织队伍出发,第二天清晨到达毕拉河北大河林场。队伍到达火场后未作片刻休整就通过飞机空投到达火场,立刻投入到与火魔的战斗中。经过一天的奋战,终于把负责的火线扑灭。清理火场时,这支队伍严格要求,保证火烧迹地三十米内无烟、无火、无气。坚守火场第三天时,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但这支队伍没有掉以轻心,仍然坚守在火场,直到最后接到上级下达的撤回命令才进行撤离,圆满完成了援外扑火任务。这支队伍以出色的作战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得到了管理局前线指挥部的肯定。
除了在扑火作战能力上表现突出,在日常工作任务中防火办专业森林消防队也表现的非常出色。林业局每一项工作任务,扑火队员们都参与其中,为绰源林业局生态保护建设及民生建设做出了贡献。2017年国庆节小长假期间,扑火队员们全部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一边承担秋季森林防火重任,一边在局址东侧新建的休闲广场进行绿化工作,队员们严把质量关,路过散步的老百姓们无不称赞。在冬季街道清雪任务中,扑火队员们早早就到达清雪责任区,人行道、车辆下、摊位旁,队员们不留死角把积雪全部清理得干干净净,天气再寒冷、大风再凛冽,都消磨不掉队员们的热情。
由于近年来防火办专业森林消防队表现突出,先后获得了林管局颁发的“青年文明号”、“优秀青年志愿者集体”和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救援先进事迹材料篇3
自2013年成立以来,救援站连续4年在全市二级站小型站组中斩获第一名,连续7年取得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7次获得全省、市先进中队,5次荣获总、支队先进基层党支部等多项荣誉。
初心不改,一路蜕变,在西客站消防救援党支部的带领下,全体队员用热血与情怀,勾勒出青春的轮廓,锻造出西客站消防救援站的灵魂与血性。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西客站消防救援站用日复一日的坚持,吹响制胜的号角。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是汗水上折射出的耀眼光芒。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看似简单的训练模式,却因为坚持而熠熠生辉。“餐前一提问,饭前一卷腹,练前一长跑”,西客站消防救援站365天训练从未中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正是因为这份超出常人的毅力与决心,炼就了西客站消防救援站非凡的战斗力。
救援先进事迹材料篇4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鲁史政府专职消防队于2021年4月份建立,从建队以来,在县应急管理局、县消防救援大队以及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体队员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坚持以“五最”:即用最快速度赶赴现场、用最快速度救人、用最快速度消灭火灾、用最快速度抢救物资设备、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为目标,闻险而动、闻警出动,多次圆满完成以灭火和抢险救援为中心的各类急、难、险重任务,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赞同和认可。
一、因地制宜,高标准组建专职队伍
鲁史古镇是云南西部茶马古道第一镇,有文物保护单位14处,其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一般文物2处,有保存完好的古旧院落386处,2012年12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中国传统村落”;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评为“aaa”国家级旅游景区。古镇周边传统民居传承“石头房”建筑风貌,有塘房石头寨、金马街子、金鸡先锋自然村等“青石板、红墙、白腰带”式连片传统村落建筑群。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执勤灭火和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势在必行,鲁史古镇政府专职消防队按照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应急值守的要求,招录5名业务素质强的专职队员,担负起执勤灭火和应急抢险救援的重大责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消防队伍由此应运而生。
二、明确责任,合理化建立网格防区
鲁史古镇的消防工作,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把消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镇成立由书记、镇长任双组长,分管综治工作和安全生产的领导为双副组长,其他班子领导、公安,应急、村规、文旅、水务、市场监督和鲁史村等有关单位为成员的消防安全工作领导组,实施“665211”工作模式,即:领导组下设6个工作专班,划定6个责任防区,组建6人组成的政府专职消防队、20人的义务消防队、30人的民兵应急队、60人的群众自救队、15人的文艺宣传队5支队伍;每年2次应急演练;每天排查1次隐患;统一1个指挥体系。政府专职消防队由镇应急办主任担任队长,负责统筹5支队伍,落实了办公住房和办公用品,配置了消防车、灭火服、机动泵等消防装备器材的基础上,用群众“看得见、容易懂、记得住”的形式,悬挂公示栏、发放明白卡、签订承诺书,专人负责,专班推进。严格落实领导包片、队伍下沉机制,动中备勤,动态布警,广泛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在古镇范围内全力构筑6个责任网格、每个网格有2名责任领导挂片负责,配套有消防员、义务消防队、民兵应急救援队人员、群众自救队员等12人组成的战斗小组,配套有消防栓、消防扳手、水带、水枪等消防装备、形成“网格化”的消防防控体系,工作责任明确,真正构筑了“栅栏型、铁桶式”防控模式,一旦发生火警,迅速出动,真正做到打得早、打得小、灭得了。
三、科学实训,实战化打造“消防铁军”
担负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了这支队伍必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了练就精湛的消防业务技能和良好的体质,应对各种高难度火灾和突发情况,在日常执勤训练中,深入开展体能、队列、《条令条例》、消防器材使用等应用性训练和灭火实战演练。特别针对辖区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强化日常监管巡查。
自鲁史古镇专职消防队成立一年以来,处理火情17次,为群众抗旱送水25次,保护和抢救群众财产近百万元。每到节假日,由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联合组成一支巡逻队伍,在古镇辖区内进行执勤巡逻工作,为人民群众点亮“平安灯”、做好群众“守夜人”。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好辖区内重点文物安全,让老百姓过上一个又一个平安、祥和、愉快的节日!
救援先进事迹材料篇5
宣城开发区公安消防大队现有官兵48人,执勤车6部,担负着全区169.47平方公里内的灭火和抢险救援重任。2014年以来,在开发区管委会的亲切关怀下,在市消防支队、开发区公安分局领导下,大队全体官兵不懈努力,加强队伍的全面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连续两年大队被评为市直单位“青年文明号”,被市消防支队评为2014年度“先进大队”,1名同志荣获宣城市五四青年奖章,1名同志被市团委评为“优秀共青团员”,1名同志被省消防总队评为“优秀共青团员”,1名同志被市消防支队评为“优秀共青团干部”。大队陈红涛副大队长被省公安厅评为“十大爱民模范”并记二等功1次。三名官兵因在“7.5”抗洪抢险中表现突出,分别荣立“三等功”一次,大队也受到宣城市政府表彰一次。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全面打牢创建基础
大队党委是一个廉洁奉公、不谋权利、开拓进取、团结战斗的集体。领导班子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改革,作风正派,在战士中有较高的威信。大队着力加强党委作用,健全组织生活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对大队重大事情从不搞个人说的算,采取集体表决形式,实行真正的民主集中制。
开发区消防大队始终把“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摆在年度工作的重要位置,大队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吴尽教导员为组长的“创建青年文明号领导小组”。同时,中队团支部、武警委员会在“青年文明号”创建中积极开展“学雷锋、立足本职”、“争做四有军人”、和“争当训练标兵”、“争创先进中队、争当优秀士兵”等一系列活动。
二、积极推进思想文化建设,筑牢创建根基
思想文化建设是开发区消防大队经常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大队先后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消防官兵职业道德”等教育活动,通过读书、演讲、学雷锋等一系列灵活多样的活动,大大增强了官兵的主人翁思想。大队领导急战士之所急,为改善官兵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相继建成了“军人俱乐部”、“体育训练室”、“电子阅览室”,订阅报刊杂志30余种,配置图书8000余册,达到了场地设施配套,体育娱乐器材齐全,满足了官兵的阅读、娱乐的需要。
每年“元旦”、“春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节日大队都要举行乒乓球、台球、棋类和演讲、智力竞赛等文体活动,丰富官兵文化生活。同时,大队领导想战士之所想,让每个战士“入伍即入学,退伍即毕业”,针对兴趣爱好,先后选派人员参加电脑培训、驾驶员培训、厨师培训等,保证每名战士入伍期间都能学到一技之长,退伍后能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建设。
三、积极行动起来,全面开展创建活动
大队积极参加“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多次参加市、区组织的抢险救灾、冲刷路面、植树浇花、清理垃圾等活动。2014年,我们积极加强和驻地单位以及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和节假日的娱乐活动,多次开展各种联谊活动。“五一”期间,走访共建单位,广泛征求他们对部队建设的意见,探讨促进发展的良策。“八一”召开警民座谈会,中秋和国庆期间多次开展联欢晚会、播放优秀电影,与附近群众共同观看。开展消防进厂区、消防进社区,安全系百姓,对辖区单位和群众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启发他们关心消防、参与消防的自觉性。
大队全体官兵始终发扬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有效地保障了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多次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真正铸起了宣城消防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