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教案推荐8篇

时间:2024-05-24 作者:pUssy

教案应当提供丰富的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多样性和实用性,我们写教案一定要依据实际的教案进度和内容,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三年级下教案推荐8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三年级下教案推荐8篇

小学三年级下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情报的过程。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受伯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母子三人语言、深情、活动等所表现出的沉着、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1周年,60多年前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请看屏幕,(播放二战战事录像)

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谁来汇报一下你掌握的资料。(生说)

师总结:(出示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1945年期间,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与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规模空前的战争。战争初期,法西斯力量处于暂时有利地位,德军占领了西、北欧广大地区,法国战败,英国退守本土,日军占领了中国广大的领土。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参战国家大约有60个。二战中有5000多万人死亡;中国抗日战争中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最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取得了胜利。

师:现在就让时间倒流,回到那6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样与法西斯战斗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感人故事——《生死攸关的烛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

二、整体感知

1.让我们走进课文,关注伯瑞德夫人一家的命运。

学生自由读3~7小节,看看故事情节发生了几次令人紧张的变化?

(组织学生交流,把握三处:(1)当德军把蜡烛点燃;(2)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3)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

2.文章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三、研析情节

1.在这些危机关头,伯瑞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呢?

自学课文,要求: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体会当时的那种紧张气氛。

2.组织学生交流。

交流伯瑞德夫人的表现。

●语言: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瑞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哪些字词。(学生各自试读,然后交流。)

师点评:虽然同学们的朗读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学生讨论,师小结。)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再做轻轻吹的动作。

重点提示:为什么要轻轻吹?

●心理活动:

师: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能把当时的心理活动以你自己的口吻表达出来吗?。

指导读出合适的语气,读出人物情感。

小结: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危机暂时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被中尉重新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板书: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真令人担心哪!危机有没有过去呢?

交流杰克的表现。

●语言:(“天真冷。”)指导朗读。平淡的语气,但让人觉得很有这个必要。

●动作:慢慢站、端、(“疾步”还是“不急不慢”)走去、从容(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这么从容的?为什么能这么从容?提示母亲的教育影响。)

再读有关句子。

师:同学们,杰克能有这么镇定自若的神情、动作、语言,你们能知道他站起来前,心里想了些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过渡:

(1)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课文是怎样描写这种紧张的情节的呢?指导朗读

(2)在半截蜡烛即将熄灭之际,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只有10岁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来。她是怎么做的?

(提示:可以抓住“娇声”、“司令官先生”、“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这些词语和句子去想一想,你就会找到答案了。)(恭维的话很多人都会感到很受用,又是这么一个可爱礼貌的小姑娘提出合情合理的一点不过份的小要求,让人实在无法拒绝,从而巧妙地化解了危机)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

师: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照下面的句式展开讨论: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伯瑞德夫人……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女儿杰奎琳……

小结: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一家三口的勇敢机智,这种勇敢来自这一家人对祖国深深的爱,让我们记住在二战中像伯瑞德夫人一家一样的英雄们。

5.设疑讨论:二战结束了,法国人民赶走了德国法西斯,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如果你是法国总统,你将接见伯瑞德一家,为他们颁发勋章,你将发给谁?你将对他们说些什么?

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在他们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紧张激烈的战斗。你有哪些心里话想对他们说?

四、总结全文,加深认识

课文依靠生动的描写,让我们仿佛也身处其境,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的'热爱,与法西斯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的机智与勇敢取得了胜利。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在和平年代本应该过着幸福安宁的日子;像杰克和杰奎琳这样的年纪,原应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什么让他们失去了这并不过分的权利呢?(战争,法西斯的侵略。)

小结: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xx周年之际,让我们发出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远离战争,拥抱和平!

五、拓展延伸、续编故事

课文到此结束了,你能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课下自由组合,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看哪一组表演得。将评选编剧、导演和演员。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反思

?生死攸关的烛光》是“危急时刻”一单元中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母子三人为了保护隐藏在半截蜡烛中的秘密情报,在危急关头和三名德国军官巧妙周旋,化险为夷的故事。表现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勇敢机智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故事一波三折,颇有戏剧性,为了让学生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我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通过抓人物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词体会伯瑙德夫人母子三人遇事机智、勇敢与镇定自若。

1、在理解伯瑙德夫人的机智与镇定时,让学生找描写伯瑙德夫人语言和动作的词语,抓“急忙”“轻轻”等词体会,并让学生自己吹蜡烛和轻轻吹蜡烛的动作,通过自己两次吹蜡烛的对比体会伯瑙德夫人的机智与镇定。

2、体会儿子雅克和女儿杰奎琳的机智时,同样让学生自己找描写兄妹俩语言的句子和体现两兄妹机智、镇定的词,雅克“慢慢地站“从容地”“默默地”,杰奎琳“娇声”说等词,让学生感受兄妹在这危机时刻所表现出来的镇定、遇事从容不迫的品质,突破重点。

3、另外抓住文中的重点词“不堪设想”,找到描写情况危急的句子时,相机理解“不堪设想”,并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情报被发现会有发生什么后果,学生通过想象发散思维,提出不仅会影响到伯瑙德夫人母子三人的生命,更会影响到更多参加革命的革命者,甚至是影响到祖国的生存,这样既加深学生对情况危急的理解,又能加深对母子三人在危急情况下表现出来的镇定与机智的理解,更能加强学生对人物的佩服之情,对人物遇事机智、镇定的品质的学习便会油然而生。

二、注重朗读的训练

在体会情况危急和母子三人机智、镇定时,学生找到相关的词句,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注意读的形式多样化:如指名读、赛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感受危机与伯瑙德夫人母子的机智。特别是在读人物的语言时让学生先探讨在当时的情况下,人物会以什么样的语气说这句话,学生心里有了底再练习读、指导读,学生更能够读出感情。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降,在这方面做的不够。如在学习“为了保护半截蜡烛中的绝密情报,母子三人各采取了什么方法”这个问题时,可以给够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通过质疑、解疑、再读课文,说说你最欣赏谁?欣赏他什么?等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学习,不预设答案,学生中富有个性的见解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在“互动”中不断地形成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小学三年级下教案篇2

课题 unit 4 we love animals (第一课时)

作者及工作单位 林翠芳 贵港市覃塘区石卡镇大庆小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s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1、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叙述已经接触了i have a book………的句型,为本课的学习作了铺垫。本课要求学会运用句子锻炼说的能力;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是以第一人称为中心而展开的,例i have a duck;本节内容让学生认识了动物在英语的说法,也引导了学生应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感情,激发和增进了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2、本节核心内容能让学生学会自我表达心中的想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3、学了这一课,学生会更注意自己身边的事物,会更喜欢动物,也会觉得原来英语就在自己的身边,学英语就更有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英语的学习有着好奇心和学习热情,经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储备了相应的知识,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们对小动物兴趣浓厚,加上活泼生动的动物玩具,更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有效的创设有效活动进行教学。 但是有些学生并不是认真学,只是跟随大家一起说说而已,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多些创设英语语境,以及利用玩游戏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有必要时,老师也参与其中,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消除胆怯情绪,大胆开口说英语。还有多些鼓励,少些责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听懂会说并了解句子“i ook!i have a ……”

2、能听懂会说一下单词:monkey , rabbit,panda,cat,dog并运用句型 ‘i have a …’进行演说。show me....这一指令,做出相应动作。

技能目标:1、能掌握所学的动物单词,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2、培养学生交际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对小动物的爱心。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表达i have a …(我有……)。常见动物单词:monkey , rabbit,duck,panda,cat,dog

教学难点:学生能将这六个有关动物的词汇运用到简单的英语句子中表达。

教学过程

小学三年级下教案篇3

教学内容:

面积与面积单位(《现代小学数学》第六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面、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会用面积单位度量较规则的平面的面积大小.

2.培养学生学会合作、探索的精神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面积的含义及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认识面、面积.

1.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谁知道我们国家国土的面积有多大?

(960万平方公里)

对,你们说,我们国家国土的面积大不大呢?那什么叫面积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个内容.

板书:面积

2.认识物体表面.

同学们,我们学习时用的桌子、书本、黑板,我们看到的树叶、玻璃、门等等都可以叫做什么?(物体)

出示:(一本数学书)这也是一个物体,看一看老师摸的是什么?(数学书的封面、表面)

许多物体都有它的表面.例如:黑边的表面,桌子的表面等等.谁还能举例说明哪些是物体的表面?请同学动手摸一摸.

3.物体表面的大小.

(1)让学生比一比黑板面、数学书的表面,说一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黑板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黑板的面积大)数学书的表面比较小还可以怎么说?

(2)举例:桌子的表面和练习本表面哪个大,哪个小?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3)谁能说一说什么是课桌的面积?

4.平面图形.

在过去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图形?

这样的图形我们都可以叫做平面图形.

5.平面图形的大小.

谁大谁小?说明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

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

6.什么叫做面积?谁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

二、通过实践操作,认识面积单位.

1.比较面积大小,引入面积单位.

结论:长方形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小.

想一想:怎样进行比较?有哪些方法?(同组的`同学合作进行)

让学生说自己的比较方法及结果.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运用投影片显示比较过程.

①重合

②剪下各自多余的部分

③移动再重合

④显示长方形比正方形多出的部分面积

方法二:介绍数方格的方法.

长方形有10个方格,正方形有9个方格

比较面积的大小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是不是方格数相同面积就一定相等呢?

出示:

让学生看上面的两个正方形,虽然都是9个小方格但面积大小不一样.

比较面积大小光数方格还不够,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定,这就是我们要学的面积单位.(同时板书)

1.认识平方厘米.

(1)让学生拿出手中的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认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写作1cm2.

(2)说一说1平方厘米有多大?举例说明.

(3)让学生有“平方厘米”作单位,量一量自己橡皮有多大?

2.认识平方分米.

(1)让学生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认识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写作1dm2.

(2)说一说:1平方分米有多大?举例说明.

(3)让学生用“平方分米”作单位,量一量自己的文具盒有多大?

3.认识平方米.

出示1平方米大的白纸,请一位学生量一量它的边长.

认识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写作1m2.

三、巩固练习.

1.填写不同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

(2)一本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00( ).

(3)一张北京晚报的面积大约有20( ).

2.判断题.

(1)小明身高165平方厘米. ( )

(2)教室的地面面积大约48平方分米. ( )

(3)教室的门高2平方米. ( )

(4)一块手帕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分米. ( )

3.练一练

四、作业:(略)

五、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面积这一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对面积单位也有了了解,教学效果比较好,学生对新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个别学生判断题做得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课下自己进一步理解和思考.

六、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运用“抓关键词法”,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情境,练习说话,体会男孩送报的艰辛与诚实。

3、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4、通过第六自然段的朗读指导,使学生懂得只有诚实的劳动,才会有真情的回报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学文使学生懂得:付出了诚实的劳动,必定会得到真情的回报。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圣诞节的资料;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对对子)

天对地,室对… 假义对(真情) 付出对 (回报)

二、整体感知课文

在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并运用以下几个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加点的字是教材要求认识的)

肺病 挣钱 沉甸甸 前夕 崭新

(课文讲述了爸爸在得了肺病后,“我”为帮家里挣钱,每天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为订户们送报。因为“我”诚实劳动,在圣诞节前夕,订户们送“我”一辆崭新的自行车的故事。)

三、体验真情,学习语言,指导朗读

1、默读课文,思考

订户们为什么要送“我”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一是因为“我”家境贫寒,急需一辆自行车;二是“我”诚实努力的劳动得到了订户的认可。)

“我”是怎样诚实劳动的呢?这是课文的一个空白的,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下雨天,我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

下雪天,我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

生病时,我依旧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

2、在学生感受”我”的诚实劳动后,再指导学生学习

第六自然段,抓住 “凑”字,感受大家对“我”的真情回报。

“这是给你的圣诞礼物,”基尔恩先生把我拉到车前说,“我们大家凑钱买的。信封里是圣诞卡,还有一个星期的报费。”我目瞪口呆,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位太太叫大伙静一点,然后对我说:“你是我们遇到过的的送报人。”

3、指导朗读这一段。

四、小结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使学生对全文的感悟得到深化、升华。

小学三年级下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能正确求出百分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常用百分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求百分率的用处和必要性,感受百分率源于生活,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常见的百分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导入

1、课件出示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

(2)图中空白部分占阴影部分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

2、百分数的意义

我们班有36%的学生参加了美术兴趣小组。

世界总人口中大约有50%的人口年龄低于25岁。

一瓶农夫果园饮料中果汁含量大约是10%。

我们班学生的近视率是45%。

3、小刚做了10道题,错了2道

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求a是b的百分之几和求a是b的几分之几方法是相同的,都是:a÷b

4、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尝试计算,得出结论。

5、谈话,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百分率还有很多,如发芽率、及格率、出米率等,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百分率,探究它的计算方法(板书:百分率的计算)。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百分率,探究计算方法

(1)出示例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

(2)学生读题,分析题意,思考达标率的含义,尝试计算。

(3)指名板演并交流思维过程,集体订正。

(4)教师小结

指导学生明确达标率是百分率的一种,它的含义即“达标人数是测试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计算方法相同,因此用“达标人数÷测试总人数”就行;因为百分率是百分数,计算结果应是百分数形式,所以完整的计算方法应是“达标率=达标人数除以测试总人数×100%”。

谈话:《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不得低于60%,通过计算、比较,说明我们班学生的体质是达到健康标准的,这也是百分率的价值所在。

2、教学例2——掌握百分率计算方法,认识百分率的价值

(1)出示例2:科学课上,五(2)班同学做的种子发芽实验结果如下:

种子名称实验种子总数发芽数发芽率

绿豆80 78

花生50 46

大蒜20 19

(2)学生读题,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讨论发芽率的含义,尝试计算各种。种子的发芽率。

(3)指名学生交流发芽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板演算式,集体订正。

(4)比较,认识发芽率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哪种。种子的发芽率要高一些?哪种要低一些呢?讲解:发芽率对于农民种田是十分重要的,他们需要根据发芽率的高低,决定种子品种和播种面积。

3、小组合作探究,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总结百分率计算公式。

(1)谈话,明确合作学习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像命中率、达标率、发芽率等这样的百分率还有很多,请小组四位同学在一起开动脑筋、积极协作,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写出它的计算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得最多。

(2)小组合作,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探究其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写出计算公式,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合作情况及结果。

(3)小组代表汇报本组收集的百分率,阐明其含义,在投影仪上展示计算方法,师生共同订正。

(4)罗列不同百分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点,总结百分率的计算公式:?率=量?除以总数量×100%

(5)举实例,加深对百分率计算公式的认识,掌握百分率计算方法。

4、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作发芽试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求发芽率。

5、探讨、交流:生活中的百分率哪些可能大于100%?哪些只会等于或小于100%?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①稻谷的出米率是85%,是指()的千克数占()的千克数的百分之八十五。

②甲数是乙数的4/5,乙数是甲数的()%。

③20÷()= 4/8 =()︰24=()%

2、选一选:

种一批树,活了100棵,死了1棵,求成活率的正确算式是()。

一根钢管截成2段,第一段长米,第二段占全长的60%,这两段钢管比较()。

布置作业

1、小组合作,整理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写在数学书第86页上。

2、完成练习二十第2、3、4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生谈收获。

师总结。

小学三年级下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

3、了解列举数字的作用。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谜语:

出示谜语:(齐读)

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出示课题。

2、有关太阳的神话、传说、故事:

太阳给人类送来了光明与温暖,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太阳的故事。

看,这就是古代人眼中的太阳──三足乌。(出示图片)

(师讲述:太阳的传说)

3、过渡语:

我们的课文就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开头的。

学生齐读,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呢?

⑴ 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人类在远古时代对太阳的认识。

⑵ 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现在人们对太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4、听课文录音,思考:

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

(板书:特点关系密切)

二、新授

1、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

太阳是个大火球。

太阳这个“大火球”有什么特点?各用一个字概括。

2、分析指导:

远:距离地球1.5亿公里。在学生回答时,出示有关的图片。

问,课文是分几步来说明太阳的.“远”的?(列数字、比较)

齐读有关的句子。

教师小结。

(出示要点)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太阳的“远”,

再用比较的方法让人形象地感到太阳的距离远。

学生齐读要点。

3、学生自学“大”和“热”:

大:130万个地球。

热:表面温度6000度,中心温度更高。

分小组自学,自学后交流,说说课文中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

4、能不能把太阳的这些特点连起来说?

刚才同学的话中运用了许多数字,用了这些数字有什么好处?

通过列举数字和比较,可以给人留下比较清晰的印象。

5、教师小结:

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有巨大的质量和引力,它与地球距离有1.5亿公里,那么遥远。

出示关联词练习:

⑴ ( )太阳离我们很远,( )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⑵ 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⑶ (虽然)太阳很大,(但是)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分析:第一句中可以什么关联词,为什么?

第二句呢?这是什么句?(指名读句子)

第三句有几层意思,谁能正确填写?

齐读练习。

太阳( )离我们这么远,( )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6、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⑴ 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子。

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交流中提出来。提出问题,解答疑问。

⑵ 学生读有关的句子,提出不能解答的问题。

⑶ 归纳,集体解答。

7、学生表演:

谁愿意来扮演太阳,回答同学们的几个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教师提问:

太阳,有人用箭射你,能射到吗?

为什么我每次看你总感到很刺眼?

书上说,埋在地层底下的煤炭与水的循环、风的形成你有关,可是我怎么也看不出来,你能告诉我吗?(观看有关的影片)

妈妈很喜欢晒被子,她说有好处,这是真的吗?

老师说,刮风下雨,也和你有关,这是什么道理?

出示关联词练习:( )没有太阳,地球上( )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

三、结束

1、练习:

我这里有一段影片,可惜它没有配音,谁愿意当一回播音员,给影片配音?

(先看一遍影片,讨论后确定解说词)

(边看影片边配音)

2、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太阳》,它介绍了太阳的几个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与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

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些有了答案,有些还没有答案。因为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还十分有限,宇宙中还有许多奥秘正等待人们去揭开。希望在将来,人们能揭开这些奥秘。

〖板书

太阳(大火球)

特点 大

动植物的生长

与地球关系密切 天气的变化

人类的生存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小学三年级下教案篇7

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小学生非常喜爱又易于开展的运动项目,经常从事篮球运动,可以使人体在灵敏、力量、柔韧、协调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通过教学,不仅促进了儿童身体动作准确性、灵活性、协调性,以及动作能力的发展;而且使学生从游戏中感受到了无限的快乐,从而对小篮球活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且自我约束能力差、精神不易集中的年龄特征,但对于相对直观、易模仿的体育课兴趣较高。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小篮球游戏活动,熟悉球性,提高控球能力,初步掌握原地运球及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术,学会在游戏中运用技术。

2、技能目标:学生主动参与运球游戏练习,在反复的练习中形成能力;发展反应速度、灵敏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自主练习中学会合作、学会评价;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4、个性发展:培养学生不怕挫折、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的精神;能在课堂内自觉、自律、自强,并不乏个性的张扬。

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将采用语言诱导法、讲解示范法、尝试探究法、分组练习法和游戏比赛法来组织教学。

学法:

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认真的听一听,仔细的看一看,动脑的想一想,大胆地试一试、练一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教学程序:

一、开始、准备部分10′

(一)首先体育委员以“快、静、齐”的标准集合成四列横队后,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提出练习要求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的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

(二)准备活动

1、教师带领学生沿篮球场跑1圈。

2、球操。师生同做自编篮球韵律操4个8拍共6节:上肢运动,腹背,体转运动,正、侧压腿,腕踝关节运动。

(设计意图:使学生的身体由相对静止状态过渡到相对运动状态,让身体各个器官及机能起到预热作用,防止运动损伤。)

二、基本部分25′教师语言引导:篮球明星姚明、nba篮球明星大家非常熟悉,但是他们精湛的技艺和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他们平时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和同伴的相互配合。引出主教材。

(设计意图:激发培养学生的篮球活动兴趣,发展学生个性。)

(一)耍球游戏:

1、教师示范几种耍球方法:双手抛接球,环绕交接球,原地两手交换推滚球。

2、学生进行耍球练习。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一起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二)原地运球游戏:

1、原地高、低运球:

先让学生在原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原地运球练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运球技术情况。教师再讲解示范高、低运球按拍球方法。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学生展示,比一比谁的运球技术水平高,看一看谁的运球技术动作优美。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2、运球看数报数:

学生原地做左、右手、高低交替结合的运球练习,看老师手势,报出数字。要求:抬头运球,用手的感觉控制球和两手都能运球。

(设计意图:通过原地高、低运球,让学生熟悉球性,提高控球能力。)

(三)行进间运球练习:

(设计意图:初步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术,发展反应速度、灵敏协调能力。)

(四)行进间直线运球接力比赛:

学生在篮球场的端线上成四路纵队,由每队排头运球绕过标志杆回来传至下一名同学,后面的学生依次进行,以用时短,失误少的小组为优胜组。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做游戏,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结束部分5′

(一)学生一臂间隔围成圆形,在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伴奏下,师生进行呼吸放松整理活动。

(设计意图:借着优美、舒缓的音乐,让学生的身心尽快恢复到安静状态。)

(二)教师用概括激励的语言综合评价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体现评价的教育与激励功能。)

(三)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在老师的指导下,送还器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善始善终的好习惯。)

场地器材:小篮球33个圆木柱4个录音机1台

本节课练习密度:约为40%—45%

小学三年级下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正确地口算几千几百减几千几百的不退位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技能。

4、培养良好的检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78-40= 46-20= 86-30= 78-40=

38-2= 26-5= 56-4= 86-34=

(1)、先口算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组3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上面两题是下面这道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过程。

二、引入

1、根据下面有联系的算式合并在一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

68-30= 53-20=

38-2= 33-1=

2、例1:口算

86-34=

想:把两位数减两位数转化成口算过程

86-30=56

56-4=

3、试一试

8600-3400=

想:869个百-349个百

=个百

=

4、小结

三、课堂练习

1、49-20-7= 76-50-3= 68-40-5=

49-27= 76-53= 68-45=

谈谈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2、速算

73-61= 86-54= 67-25= 76-23=

95-42= 38-21= 89-74= 78-42=

3、计算

4、找朋友

5、综合练习

四、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