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幼儿园活动教案5篇

时间:2024-04-09 作者:Kris

一份充实的教案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一份完善的教案能够确保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美术幼儿园活动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美术幼儿园活动教案5篇

美术幼儿园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小章鱼的结构,学会分泥、揉球、小刀切块、点小洞洞等制作方法。

2、在创作活动中,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橡皮泥、泥工操作台、工具小刀和小球棒2、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介绍小章鱼,激发幼儿兴趣。

二、播放视频,幼儿根据微视频一起动手学习制作小章鱼。(章鱼有圆圆的脑袋,脑袋上面有两只眼睛、一个嘴巴、脑袋下面还有许多触手)

三、与幼儿一起回忆最简单的小章鱼的制作方法。

1、分泥——先分成两块大小相同的泥,其中一块揉成球,另一块搓成条。

2、切块——把搓成条的泡泡泥用塑料小刀切八块,并揉成一样大小的球做小章鱼的触手。

3、小球拼在一起成圈,把大球放到上面。

4、最后一个小球压扁,用小球棒工具点出小洞洞,做成小章鱼的嘴巴,用水彩笔把小章鱼的眼睛轻轻地画出来。

5、装扮章鱼——大胆想象、创作。

美术幼儿园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用玩具汽车作画的方式,享受与同伴共同创作的乐趣。

2、观察不同车轮留下的不同纹路,感受操作中颜色的变化。

活动准备:玩具汽车若干辆、图画纸若干张、装满各色颜料的盘子(盘子中放有海棉以控制颜料用量)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玩具汽车怎样跳舞?”

1、幼儿围成一圈坐好——今天有好多玩具到咱班来聚会,看他们跳起舞来了。(展示玩具汽车)小朋友跳舞用什么跳?那这些玩具车跳舞用什么?请你们玩一下这些汽车,试试怎样让他们用轮子跳舞。(幼儿自由玩汽车)

2、请幼儿演示开汽车的不同方式——你是怎样让玩具车跳舞的?

二、示范作画——“把玩具车跳舞的路线画下来。”

1、“这里有一些盘子,里面装着颜料,都有什么颜色?”“我们用这些颜料把玩具车跳舞的路线画下来吧。

2、请一名幼儿用另一辆玩具车的轮子蘸另一种颜色,在纸上滚动,引导幼儿观察两种车轮画出的不同效果。

3、在请几名幼儿轮流蘸不同颜色的玩具车,一起欣赏画出的效果。

三、幼儿操作——“你也来试一试。”(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车,分组与同伴合作,在铅画纸上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适当指点)

四、欣赏作品——“瞧,我画的多棒!”(将铅画纸贴在活动室的墙上,教师用彩纸剪成汽车状进行装饰,共同欣赏)

美术幼儿园活动教案篇3

活动意图:

湖州是太湖边上有名的“鱼米之乡”,让幼儿能够了解家乡人们是怎样生活的?渔民伯伯是如何捕鱼的?新鲜的鱼儿是从何而来的?而且,平时在学校期间,我发现幼儿也很喜欢饲养一些小鱼等水生动物,我根据幼儿的兴趣,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横线、竖线交叉形成的.效果,能大胆编制自己喜欢的网,注意线与线之间的疏密;

2、 能绘画出几种基本的网状图形;

活动准备:

自制图片 宣纸 毛笔 颜料

活动过程:

一、 教师做小鱼游动作,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配乐)

二、 出示图画

1、 师:(1)从前有个捕鱼人,他非常厉害,他捕了好多好多的鱼。看!(出示图片)他为什么他能抓到这么多的鱼呢?(捕鱼人用网抓鱼)这些鱼能不能从网里跑出来?为什么?他的网怎么织的?怎么样的?(观察网的特点,认识横竖线交叉的编织方法)为什么能牢牢网住鱼不会跑掉呢?(注意观察网眼的疏密)

2、 师: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这张图上,有没有发现鱼是不是

都被抓到了?(一条鱼跑得出来,说明编织时注意控制网眼大小)

3、 教师补画

三、 颜色匹配

1、 师:这个捕鱼人很聪明,你们看看他是用什么颜色的线织网的?那他捕到的鱼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呢?(理解“好朋友颜色”,这样鱼不容易辨别)

2、 教师

出示蓝色鱼示范编网

四、 创编鱼网

1、 师:除了这样的编织方法编网,还可以怎么编?你还见过其他的网吗?是怎么样的?

2、 尝试让若干幼儿讲述、表现创编的鱼网

3、 幼儿操作练习编网

师:现在请你们也做一个小小捕鱼能手,去编织一张和别人不同的鱼网,看谁捕的最多最能干!出发!

五、 评价活动

1、 展示幼儿作品

师:捕鱼人都很累了,我们现在来休息一下!看看今天是不是大丰收?有没有都网住鱼呢?(观察幼儿编织的网有没有注意疏密和颜色,最主要肯定不同编织方法的网)你觉得谁的网编织的最好?

2、 戏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也大丰收了,抓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拿回去吃鱼大餐吧~!好吗?

活动延伸: 继续创编不同的网

美术幼儿园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画立体物的知识,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书包。

2、爱惜自己身边的学习用品,发扬勤俭节约的品质。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教具:媒体、展示架。

学具:彩色卡纸、黑色记号笔、剪刀等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讨论书包的不同。

1、猜谜语:“一张嘴巴大又大,两只耳朵长又长,学习文具肚里装,上学别忘带上它”。

小结:不错就是我们的书包。

2、那我们的书包是不是一样的呢?来;自.大;考吧;幼.师网;他们有什么区别呢?

小结:每个书包的形状、结构、外表(色彩、装饰)都是不一样的。

二、演示步骤加深理解。

过渡:每个书包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也设计一下自己的书包吧!

教师示范:画前面画厚度画细部。

小结:今天我们就来设计一个漂亮的书包,在设计时候就从书包的外形和图案来着手设计。

三、幼儿操作。

要求:设计绘画一个理想中的书要求:造型图案新颖。

四、书包展示教师小结。

1、创意讲评,展示作业:幼儿在自己设计的书包上写一个价钱,放在黑板上的“展示架”上,举行书包展销会。(价钱规定最高定价为100元,最低不限)

2、交流经验,学会表达:请标价最高的幼儿说一说原因。(可以从设计的造型、线条和图案来说)

教师小结:小朋友,你们设计的书包非常棒!老师希望你们在在平时的学习中也能象今天一样勇于创新,好吗?

教学反思:

飞机是孩子们生活中接触最早的手工。手工是一项艺术活动,不要小看手工,手工其实与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手工是一项有益身心的活动,还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和思维,手工不简简单单的一个玩纸活动。

美术幼儿园活动教案篇5

教材简介:

这是一个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我充分利用这次绘画活动展示了师生共同布“小蝌蚪找妈妈”的画面。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再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在幼儿作画时, 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结束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活跃气氛和缓解幼儿疲劳。

设计理念:

?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基于这点要求,我通过让幼儿在听过故事,学过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欣赏”这一过程,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另外,《纲要》还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于是,我深刻理解和贯彻《纲要》精神,尽可能的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于是,我通过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通过幼儿合作,使之学会谦让和理解,共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设计思路:

现在已经是春天了,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春天的使者也为我们带来了春的讯息, “青蛙”、“小蝌蚪”作为表现春天的“使者”,也早已被幼儿所熟悉。记得,有一天的.早上,我们班的浩浩小朋友带来了一小盘小蝌蚪,还真是让小朋友们真正大开了眼界,孩子表现得开心极了。看到孩子们那么开心,我也很开心,于是我就将这些活跃的小东西安置在自然角中,便于孩子观察。孩子们很好奇地围着小蝌蚪,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有的说:“小蝌蚪黑乎乎圆圆的真可爱”??后来有位幼儿告诉大家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可其他孩子不相信。他们很奇怪小蝌蚪没有大眼睛、绿衣裳也没有四条腿怎么会是青蛙呢?看到孩子们对小蝌蚪这么感兴趣,因此,我也特意设计了“春天的小蝌蚪”活动教案,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预设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方法。

2、发展观察力以及大胆作画能力。

3、提高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重点:

乐意参与美术活动中,体验手指点画的无穷乐趣。

难点:

学习手指点画的技巧,自由表现春天可爱的小蝌蚪的形象。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明胶片、彩色照相透明水彩和记号笔。

2、黑色水粉颜料、餐巾纸、图画纸、青蛙图案、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边用语言描述边用手指在胶片上点画。

(1) 教师:小朋友,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了。你们猜猜是谁坐在荷叶上?咦!青蛙妈妈坐在荷叶上做什么呢?青蛙妈妈正坐在荷叶上看它的宝宝小蝌蚪游泳呢!你们喜欢青蛙妈妈和小蝌蚪吗?我们今天就先来学画小蝌蚪。

(教师边用优美的话语进行描述边画,既把幼儿引入了一种情境,又在不知不觉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2) 教师:小朋友,老师刚才是用什么画出小蝌蚪的呀?(引导幼儿说出“手指”)好,老师告诉你们:用手指画出的画就叫手指画。

(很自然地引出了“手指画”的概念,让示范与语言的叙述结合起来,使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手指画”的概念。)

2、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教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课件里出现小蝌蚪往不同方向游动的画面)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往不同方向)

3、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1) 教师示范:“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幼儿先徒手在桌上练习,让幼儿在纸上作画时增加一次就成功的几率。“小朋友我们画小蝌蚪的时候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

(2) 讲解尾巴的画法。 . 请幼儿来添画尾巴。(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幼儿提供了尝试、探索的机会,满足了幼儿主体需求。)

教师用指侧画尾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出怎样画出小蝌蚪细细的尾巴。(在幼儿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画,这样更容易加深幼儿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