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详实的教案能够帮助我们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使课堂更加有条理和系统,一份全面的教案可以覆盖教学所需的各个方面,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二年级美术课教案参考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二年级美术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泥、纸盒等材料设计、制作电话机或手机,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通过欣赏相关资料启发学生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制作与众不同的电话机。
教学重、难点:
1、设计方法。
2、拓展思维。
教具学具:垫板、尺子、铅笔、剪刀、牙签、橡皮泥、纸盒、彩纸等。相关欣赏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课题
实验游戏:取自然课的纸口杯与线制成的电话,请俩生表演打电话。
揭示课题:奇妙的电话机
二、讲授新课
1、设计原则
通过图片资料简介电话的有关知识;欣赏一些电话机的设计,“这些电话机给你的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设计要新颖独特。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己设计电话机。”
2、师示范设计一款喇叭花电话机,生纠正,引导生认识到设计原则:造型新颖的同时要满足听、说、拨号的基本功能。
欣赏达利作品《虾形电话》、《唇形沙发》等,“是否符合新与用的设计原则。”
3、设计方法
分析作品:唇形沙发、彩色热水瓶、一个超现实的房间
问题:“它是一个沙发,它象什么?”(嘴唇)“人的嘴唇是这么大吗?”“它是运用了什么方法设计成沙发的。”(夸张)
“这一组彩色热水瓶圆圆的瓶盖、扁扁的瓶嘴、胖胖的瓶身,象什么?”(企鹅)它是运用什么方法设计的。(变形)
“它是怎么设计成一个房间的?”“想想设计师是怎样设计的。”(把人的脸通过夸张、重组的方法设计成一个特别的房间。)
“设计师从哪里寻找设计资料的?他们运用了哪些方法?”
讨论:“我们还可以把哪些东西变成我们的设计资料?我们还有其它方法吗?”引导学生认识到把生活中常见的人物、五官、字母、建筑及各种自然物,通过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设计电话机。
4、设计材料
问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表现。”指生答。
5、讨论交流
“我想设计什么样的电话机,它有什么特点。”
三、学生创作
四、展示作品:以打电话的游戏方式介绍自己的设计,交流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五、收拾整理:提醒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保持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六、课后拓展:收集有关电话机的资料。运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新颖的电话机。
七、板书设计
奇妙的电话机
八、教学反思:通过图片资料简介电话的有关知识;欣赏一些电话机的设计,“这些电话机给你的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设计要新颖独特。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己设计电话机。”
小学二年级美术课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道路,汽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通过想象大胆表现繁忙的交通情景。
3、引导学生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利用各种材料,通过撕、画、剪等多种手段进行作品创作。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自制交通标志教具、一张大的彩色卡纸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这是我们常州的哪里?你们熟悉吗?(怀德桥)
2、每天早晨上学时要经过这座桥的小朋友举手?
3、这里的桥上什么东西很多?(车多、人多、房子多)
4、车多、人多,让你们觉得交通是怎样的?(拥挤的、繁忙的)(揭示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早晨是坐 交通工具来学校的?(小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
2、在马路上你们还见过哪些交通工具?(卡车、双层巴士、面包车、三轮车……)
3、马路上的车辆都具有特别的声音,你们会模仿它们的驾驶动作和声音吗?(学生上台模仿:摩托车的声音、自行车的铃声等)
游戏:听一听,猜一猜(课件)
我们除了在马路上可以见到这些交通工具,还能在哪些路上见到它们?(立交桥、转盘、盘山公路、乡村的马路等)(课件)
车辆和行人在马路上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对马路上的交通标志认识多少?(投影展示后贴在黑板上的道路情景图上)
4、指导学生欣赏作品,评述对作品的看法。(表现形式:画、剪、贴……)
5、放一段科幻影片中的可以飞的汽车,开拓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作业阶段
这是我们学校五年级的大哥哥为常州设计的一座未来的立交桥,你们看,纵横交错,非常有现代气息,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上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去看一看美丽的新常州,好不好?
要求:
1、用画笔画出各种交通工具,再剪下或撕下贴在马路上。
2、尽可能多地表现各种交通工具。
3、自由地表现,可画出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交通工具。
4、画花、树、房子、人等布置在马路的两边。
(注:也可引导学生独立制作表现,突破纯平面的绘画方式,将绘画与纸工结合起来。)
四、展评阶段
摆一摆,想一想
用剪贴或画的方法制作一条交通繁忙的大马路,将自己制作的小车等交通工具剪下粘贴在马路上,并注意用花或树木装饰马路的两边,还要注意路两边的建筑物,这样看起来画面会更饱满、更美丽。(提醒学生粘贴时注意交通规则,布置出繁忙而有序的交通景象。)
说一说,评一评(自评、互评、点评结合)
五、拓展阶段
如今我们常州的马路越来越宽阔,交通也越来越繁忙,小朋友从小就要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公民。(儿歌进行交通法规教育)
人和车,靠右行
过街要走斑马线
红灯停,绿灯行
交通顺畅好心情
六、收拾整理
提醒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注意保持教室环境的整理洁。
教学目标:
1、能够为自己喜欢的儿歌配画。
2、能够根据所选的儿歌内容进行配画、画面自由大胆,色彩和谐,构图合理。
3、通过感受儿歌,给儿歌配画,了解优秀的文化传统,增进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构图,画面主体突出,色彩和谐,画面完整。
2、能够根据儿歌构思画面。
教具学具:
儿歌配画作品,画册或图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儿歌,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发展阶段:
1、出示儿歌:拔萝卜,再出示配画后的拔萝卜儿歌,欣赏比较,从中让学生了解为儿歌配画可以让儿歌更有趣,更能吸引大家,也便于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儿歌的内容。
2、欣赏儿歌图画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儿歌的趣味,认识和了解画面中色彩的搭配,画面内容的构图安排,等等。
3、小组交流讨论:自己想为哪首儿歌配画,画什么,怎样画?
4、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5、展评:
6、板书设计:
儿歌变画
三、教学反思:
本课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喜爱的儿歌画成一幅幅有趣生动的画,大胆发挥创作能力想象能力,按照儿歌的内容有目的地进行绘画,增强学生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将对文字的感受融入绘画表现中。
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10篇《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一秘最开心的事情。
小学二年级美术课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以描画小手的形式来表现树的基本特征——树干。
2、大胆涂色,培养学生作画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作品范例教师示范材料白纸水彩笔蜡笔
三、教学过程
(一)以手指游戏引出课题。
1、教师带领学生做手指游戏。(手指谣)
“让我们能干的小手来变个魔术吧!??小手小手变变,变棵树来种种。
2、出示范例欣赏。
(二)教师引导创作。
1、欣赏五彩树,教师引导说出小手与树的关系。
手掌是树干,手指是树枝。
2、教师与学生共同演示。
步骤:(描画小手)将小手放在纸上(强调不能移动)——描下手形——添画小树枝——画上五彩的叶子——给树干涂上棕色
(三)学生创作。
1、提醒学生仔细小心地描画小手,注意画笔不要太靠近小手。
2、鼓励大胆作画,将树枝、叶子画得多,涂色鲜艳,将树打扮得更茂盛、更漂亮。
3、要求将画面保持干净。
(四)欣赏作品。
让大家的五彩树都种到一起,变成一片五彩的树林。
小学二年级美术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大师作品及古琴乐曲,了解端午节与屈原的关联,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与不屈的性格。
2、让学生集体合作创作一条大龙船的制作,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时无穷的。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集体合作创作一条大龙船的制作。
教具准备:
1.有关屈原的故事或图片资料。
2.龙舟的图片资料。
3.剪刀、彩色纸等手工工具。
学具准备:
剪刀、彩色纸等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1、织纪律,检查学具。
2、听一听:
师:讲述屈原的故事(配音),使学生了解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3、读一读:
朗诵屈原的著名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加深屈原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同时也加深对端午节的深刻理解。
4、提出作业要求:
让学生集体合作创作一条大龙船的制作。
5、老师示范制作一个大龙船的部件折法。
6、放背景音乐,学生制作大龙船部件,老师巡回指导。
7、集体完成大龙船拼接。
8、教师小结:展示学生完成的大龙船作品。
1、静息。
2、听一听:
讲述屈原的故事(配音),使学生了解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3、读一读:
朗诵屈原的著名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学生认真听老师布置作业要求。
5、跟老师学习折大龙船部件。
6、学生制作大龙船部件。
7、集体完成大龙船拼接。
8、展示作品。
小学二年级美术课教案篇5
一、教 材 分 析
堆沙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之一,沙子具有造型表现的功能,且适合集体合作参与。
本课花儿遍地开通过大家一起玩沙,自由或小组堆雕有趣的事物,增加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参与体验。教学内容花儿遍地开侧重于对泥沙立体造型的浅显认知,花儿遍地开在玩中获取泥沙造型的多种方法,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课花儿遍地开学习的材料沙子易堆易雕,又好玩,工具有成套的沙滩玩具(小水桶、小铲子、小水壶等),可选择可替代的工具易准备,参与形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很符合学生的情感需要。在教师有效地组织、合作、参与下,学生既能够尽情体验到堆沙造型活动的愉快,也能在活动中提升美术学习能力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 学 目 标
*体验一起堆沙和合作进行造型活动的愉悦,培养对美术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
*了解和发现堆沙造型的不同方法,学会巧妙地利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堆沙造型游戏。
*培养初步的立体空间想像能力,体现相互配合的群体意识。
三、教 学 设 计
本课教学以参与体验为学习原则,注重在玩中学,将沙雕知识教学建构在快乐堆沙游戏的情境之中,从而把对沙雕造型知识与方法的学习转化为学生自觉学习的需要。
学习需要以参与、体验、发现为切入点,所以教学过程可考虑玩玩堆沙游戏——发现堆沙造型——选择方法尝试——沙雕造型表现——即兴述说表演等环节。
玩玩堆沙游戏可从“说说在沙地上能做些什么”入手,使学生充分、尽情地玩,寻找到能做的一件事,一般包括图画、写字、浇水、堆沙造型等等。
然后,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看一看,由此设计出堆沙造型。在这个环节中可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堆沙造型的方式和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像空间,从而引发对利用工具堆沙的思考。
选择方法尝试时,一方面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来选择方法,另一方面可给予适当的现场演示,指导能力强的学生利用塑料桶、一次性水杯、沙滩玩具的模具等进行较为复杂的堆沙造型。同时对堆沙造型的再塑造,即雕的方法,包括铲、挖、切等应作一定的指导。
沙雕造型表现时,一般可考虑分小组合作表现,有利于观赏效果和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即兴述说表演,可让学生根据小组作业和个人作业的内容,自己的经验和想像,先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后即兴述说一个故事或进行一个小表演,可丰富作业评价的形式,传递艺术评价过程中可能萌生的再创造意图。
学生相互评价应渗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于帮助找到美术学习的闪光点并加以概括。
作业要求:大家一起玩堆沙游戏,看一看,想一想,雕一雕,在沙地上塑造出有趣的事物情景。
四、教 学 建 议
*在校内或校外找到一块有一定湿度的沙地是本课教学的前提,湿度不够可适度浇水,湿的沙便于堆雕造型。
*启发学生充分利用能进行堆沙造型的一切工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传递玩得好与玩得巧的经验,注意在玩与学中启迪学生智慧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思路也可考虑进行有主题性设计意义的沙雕造型,全班同学集体制作一个大的沙雕造型。在这个思路中,精心策划和细心安排及有序组织较为关键。
*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思路,但应防止低效的教学活动,为玩而玩,导致美术教学失去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