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数学10的分解教案7篇

时间:2024-03-23 作者:loser

一个完善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教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进度,避免过于紧凑或拖延教学进度,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蒙氏数学10的分解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蒙氏数学10的分解教案7篇

蒙氏数学10的分解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理解10的分解与组合;

2.通过数的分解,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3.大胆自信,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结果。

活动准备:

微课视频、玩具、书本、水果等等各10份

活动重难点:

理解10的分解与合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们,今天我带大家到森林里逛一逛。因为呀,今天的森林可不是一般的热闹。兔妈妈和鸡妈妈同时邀请小动物们到她家做客。

二、基本部分

1.小鸭子去做客

第一个去做客的是小鸭子们,数一数总共有几只小鸭子呢?1、2、3、4…….10,有10只小鸭子。为了兔妈妈和鸡妈妈都高兴,它们决定分开,两家都去。小朋友想一想,应该怎么分呢?有1只鸭子去了兔妈妈家,剩下的9只鸭子去了鸡妈妈家。10只鸭子分成了1只和9只。1和9合起来是10。

2.兔妈妈的款待

兔妈妈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招待小鸭子。她端来了10根胡萝卜,想让小朋友帮忙放进两个盘子里,想一想,应该怎么放呢?我们在第一个盘子里先放2根,那剩下的8根胡萝卜就放到第二个盘子里,所以10也可以分成2和8,2和8合起来是10。

3.鸡妈妈的款待

鸡妈妈同样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招待小鸭子。它端来了一盘子小青虫,让小朋友帮忙盛在小鸭子们的两个小碗里。数一数有几条小青虫?1、2、3、4……10,10条小青虫应该怎么分到两只小碗里呢?

如果我们在第一个小碗里放3条小青虫,那第二个小碗会有几条小青虫呢?(7条)所以说10也可以分成3和7,3和7合起来是10。

4.餐后娱乐

吃饱之后,小动物们都到森林里玩耍去了。兔妈妈拿来了10个小皮球,让小动物们将皮球分成两组玩耍。小朋友们快帮帮小动物,应该怎么分皮球呢?我们可以给第一组分4个皮球,第二组会有几个皮球呢?(6),所以10也可以分成4和6,4和6合起来是10。还可以怎么分呢?小朋友想一想。

三、结束部分

小动物玩的真高兴,谢谢兔妈妈和鸡妈妈的招待。今天的森林之旅结束了,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10的分解与合成的规律和秘密呢?(教师总结10的分解与合成)

四、延伸部分

家长朋友可以在家里继续辅导孩子完成以下任务:

1.从家里找出10个物体,可以是10个桔子、10本书、10个玩具…...让幼儿尝试进行10的分解和合成。看看,10还可以有哪些分法,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2.除了10的分解合成,可以用实物分一分,操作发现其他数字的分解合成,如8,7,5,等等,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蒙氏数学10的分解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8的分解组成,掌握8的7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8的7种分法。

难点:总结归纳8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三、活动准备

1、8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教学视频一个。

2、若干小矮人图片和小房子。

3、数字卡片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问答形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如:

师:小朋友们,咱们之前学过7的分解组成,我们来复习一下好不好?我来问,你来答,7可以分成3和几?孩子:你来问,我来答,7可以分成3和4。(幼儿边拍手边回答)

(二)、学习8的组成和分解。

1、故事导入。教师:在一座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位美丽的白雪公主,今天,白雪公主非常高兴,因为有小客人要到森林里作客,你们看,他们来了。

提问:

?1〉来了几位小矮人?

?2〉8位小矮人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引出课题《8的分解与组成》。

2、幼儿动手操作,把8张小矮人卡片摆一摆,记一记来思考8的.多种分法,帮助白雪公主做出不同的安排方法。

?1〉把幼儿分成2组,每3人一组。

?2〉每组请一名幼儿做记录,其余幼儿动手操作。

?3〉教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总结8的7种分法:

8 8 8 8

∧ ∧ ∧ ∧

1 7 2 6 3 5 4

7 1 6 2 5 3 4

3、引导幼儿观察8的分解式,发现总结8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1,即递增递减规律。

8

1 7

2 6

3 5

4 4

5 3

6 2

7 1

(三)、巩固练习

1、卡片填数

8 8 8

∧ ∧ ∧ ………

5()7()5()

3、8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教学视频。

(四)活动延伸

1、火车开了。游戏规则:幼儿每人一张数字卡片,找和自己卡片上数字合起来是8的小朋友手拉手一起上火车,边唱《火车开了》歌曲边出活动室。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幼儿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幼儿通过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自主尝试探索,学习并掌握了8的7种分法,幼儿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发现和总结8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不足的是在最后的游戏环节里,忙乱中忘了让幼儿自己去找“好朋友”;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较差,不愿与同伴交流,还需加强训练。

蒙氏数学10的分解教案篇3

活动意图: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结合低幼个性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8的组成与分解》,激发幼儿的思维,激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巩固8的分解与组成,为计算打基础。

2、培养幼儿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演示板、数启操作盒(雪花片)白纸、铅笔。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有序地取智慧盒入座。

二、回忆8的组成

1、碰球游戏,碰数字8

1球碰几球?

1球碰7球。

3球碰几球?

3球碰5球……

2、游戏复习8的组成。

三、学习8的分解与组成

1、出示数启演示板,利用演示板的方格,分别将两种颜色进行摆放。

2、根据不同的分法,将它们念一念。

3、在黑板上写出相应的算式,以此类推。

4、公园里有8只小兔,被大象请走了3只,剩下来还有几只小兔?

5、这道题先告诉我们什么?后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算什么?用分解怎么去分?8可以分成3和5。请个别幼儿列式:8、3、5 以此类推。

6、观察8的分解与组成示意图,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递增、递减、互补、互换的关系。

四、幼儿操作,提升经验

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尝试在白纸上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列出正确的算式。

活动反思:

幼儿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幼儿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幼儿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活动穿插游戏或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得到提高。

蒙氏数学10的分解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

2.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数的组成的互补和互换关系,发展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

3.知道6的各组分法。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水彩笔6支。

2.小石子,纸诺干。

活动过程

1.复习5的分解组成。

(1)探索数的组成的互换关系。

教师:“谁知道5可以分成几和几?在黑板上写出5的各组分法。如下图所示:

5555

∧∧?∧∧

1441?2332

教师:“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4和1.这两组分法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教师:“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这两组分法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2)用互换的方法写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3、4、5各数的一种分法。请幼儿写出另一种。

2.学习6的分解组成。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6支漂亮的水彩笔。这6支水彩笔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每人拿6粒小石子试一试,然后做记录。”

幼儿操作探索6的各种分法,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分完,做记录,找出6的各种分法。

3.讨论。

(1)教师:“你是怎么分的?怎么记录的?”“你找到了几种分法?”“6有几种分法?”

(2)游戏。

教师(出示两个神秘袋):“请一名小朋友来摸一摸,里面分别有几块糖?然后合起来看看,一共有几块糖?调换其中一个袋中糖果的数目,换别的小朋友来摸。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蒙氏数学10的分解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

(2)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互逆关系,并能运用这种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由学生自主探索解题途径,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类比等手段,寻求因式分解与因数分解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类比思想。

(2)由整式乘法的逆运算过渡到因式分解,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3)通过对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的观察与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辨证观点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因式分解的概念及提公因式法。

难点:正确找出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及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动1:复习引入

看谁算得快:用简便方法计算:

(1)7/9 x139 x6+7/9 x2= ;

(2)-2.67x132+25x2.67+7x2.67= ;

(3)992–1= 。

设计意图:

如果说学生对因式分解还相当陌生的话,相信学生对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应该相当熟悉.引入这一步的目的旨在让学生通过回顾用简便方法计算——因数分解这一特殊算法,使学生通过类比很自然地过渡到正确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上,从而为因式分解的掌握扫清障碍,本环节设计的计算992–1的值是为了降低下一环节的难度,为下一环节的理解搭一个台阶.

注意事项:学生对于(1)(2)两小题逆向利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运算的方法是很熟悉,对于第(3)小题的逆向利用平方差公式的运算则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复习七年级所学过的整式的乘法运算中的平方差公式,帮助他们顺利地逆向运用平方差公式。

活动2:导入课题

p165的探究(略);

2. 看谁想得快:993–99能被哪些数整除?你是怎么得出来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把这个式子分解成几个数的积的形式,继续强化学生对因数分解的理解,为学生类比因式分解提供必要的精神准备。

活动3:探究新知

看谁算得准:

计算下列式子:

(1)3x(x-1)= ;

(2)(a+b+c)= ;

(3)(+4)(-4)= ;

(4)(-3)2= ;

(5)a(a+1)(a-1)= ;

根据上面的算式填空:

(1)a+b+c= ;

(2)3x2-3x= ;

(3)2-16= ;

(4)a3-a= ;

(5)2-6+9= 。

在第一组的整式乘法的计算上,学生通过对第一组式子的观察得出第二组式子的结果,然后通过对这两组式子的结果的比较,使学生对因式分解有一个初步的意识,由整式乘法的逆运算逐步过渡到因式分解,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活动4:归纳、得出新知

比较以下两种运算的联系与区别:

a(a+1)(a-1)= a3-a

a3-a= a(a+1)(a-1)

在第三环节的运算中还有其它类似的例子吗?除此之外,你还能找到类似的例子吗?

蒙氏数学10的分解教案篇6

活动设计背景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6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7的分解组成,掌握7的6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7的6种分法

2、总结归纳7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大挂图一张(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7的分解式)、7个卡片、记号笔、记录纸。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图(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6的分式)、每人7个小批每个苹果卡片、铅笔、橡皮、1—6数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秋天来了,树上的平果熟了,树妈妈要把苹果送给两只小猴子。出示挂图、苹果树、7个苹果

问:树妈妈要把它送给小猴子,怎样分呢?

2、出示大挂图引出“7的分解组成”

师:把苹果分到小猴家里,一共有几各苹果(和幼儿一同点数共7只)出示“7的数字卡。

师:7个苹果怎样分,树妈妈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将7个小苹果分在两座房子里,每分一次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请幼儿分别到前面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在记录纸上记录幼儿的分法。

3、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7”的'6种分法。

4、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习有序进行“7”的分解组成

(1)教师演示给7个苹果的分法,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苹果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7”可以分成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

(2)幼儿观察“7”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7”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5、幼儿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尝试有序的进行“7”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的结果。

(三)、结束部分

游戏《找朋友》

幼儿每人挑选一个数字卡(1—6)戴上,伴随找朋友的音乐找到和自己的数字和在一起是“7”的幼儿做朋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6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本次活动以尝试分苹果,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7的分解组成,掌握7的6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苹果进行,。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分苹果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7”的6种分法,在展示幼儿分房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7”的6种分法,还有的分出的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7”,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教师并演示分苹果,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苹果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7”可以分成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引导学习有序进行“7”的分解组成,幼儿观察“7”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7”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分苹果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7”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蒙氏数学10的分解教案篇7

说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大班幼儿特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分别为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说出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并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说活动重难点

本着对《刚要》的理解和幼儿学习基础情况的分析,在充分理解活动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为:理解和掌握6的分解组成。

难点是:幼儿能够大胆地参与活动,并主动探索发现6的分合规律。

说活动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活动,我做了如下准备:

1、数学卡片1——6,每人一份。

2、熊猫图案圆片,背景色一面是红色,另一面是绿色,每人6个。

3、"撒圆片游戏"记录单。

说教法

本节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本节课我十分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掌握数学知识,在活动中得到发展。通过游戏教学使比较抽象的分合较好的融入具体实物当中,在生活中掌握数学。

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因此本节活动课我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6的分解组成。

说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幼儿好动爱玩,注意集中时间短,数学课堂需要教师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2、在前面已经学习了2、3、4、5的分解,所以幼儿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学习新知应比较轻松。

3、自由讨论法:在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幼儿时间和空间,进行和伙伴自由讨论的机会,也培养了幼儿分享自己想法和成功的乐趣。

说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许多小动物都收到了树妈妈的信、你们猜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呀?(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6"的数字卡。

师:6只熊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二)游戏:撒圆片,帮熊猫分家。

1、每名幼儿取6个圆片,引导幼儿玩撒圆片游戏。

教师请小朋友把6个圆片轻轻撒在桌子上,看看有几个是红色的,几个是绿色的,把不同的发现记在记录单上。

2、幼儿操作并记录撒圆片的不同结果。

3、将幼儿分成小组,根据记录结果进行讨论,熊猫分家一共有多少分法?以组为单位归纳总结出以数字方式表达的6的分解组合式。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记录整理。

(三)探索:观察6的分合规律为了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我采用了声音变化的方法进行结束部分,有利于幼儿巩固所学知识,在自然状态下结束本次活动。

观察左边是12345,右边是54321,左边的数越大,右边的数越小。

教师小结: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一个数一个一个的减小,另一个就会一个一个地增加,合起来总数不变。

幼儿认读:读6的分解式(6可以分成1和5、……)

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活动不是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特别是对幼儿能力、习惯的培养,活动的延伸不可缺少。因此,我采用把数字卡和圆片投放进科学活动区域,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操作的方法进行活动延伸,帮助幼儿把本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继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