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出色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进行必要的教学总结和反思,不断提升教学质量,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班艺术教案模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艺术教案篇1
一、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本次活动我运用中国伟大的传统艺术——瓷器,作为幼儿欣赏和感受的对象。首先让幼儿对我国伟大的传统陶瓷艺术有一定的了解。其次,让幼儿欣赏各式各样的瓷器瓶子,感受这些瓶子的形态美、对称美、图案美和线条美,从而达到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的。
二、活动目标
1、知道陶瓷艺术是中国伟大的传统艺术。
2、通过欣赏和感受活动,了解瓷器瓶子的造型特点和图案美,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积极参加动手制作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瓶子,体验自由创作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欣赏材料:一个陶瓷瓶子(实物)、陶瓷瓶子图片若干;
2、制作材料:白纸若干、各种颜色的毛线若干、各种豆类装饰材料若干;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
四、活动过程
1、出示神秘袋,导入主题。
(1)教师出示装有陶瓷瓶子的黑色袋子激发幼儿兴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宝贝”,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想)
(2)教师邀请个别幼儿来摸一摸,让幼儿一边摸一边大声说出自己摸到了什么东西,并描述摸到的东西的形状。
(3)教师拿出瓶子,揭示谜底。师:刚才我们小朋友摸了之后觉得是瓶子,你们觉得呢?(瓶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什么吧!
(4)教师给幼儿介绍这是陶瓷瓶子,是我国伟大的'传统艺术,并简单讲解中国陶瓷艺术的相关知识。
2、欣赏瓶子
(1)老师和幼儿一起欣赏瓶子。(提醒幼儿从形状、图案、线条、是否对称等方面进行欣赏)
(2)师生共同交流对瓶子的感受。师:欣赏了这么漂亮的瓶子,我相信小朋友们肯定有很多想说的,我来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欣赏瓷器瓶子图片。老师出示各式各样的瓷器图片让幼儿欣赏,并且共同交流瓶子的造型美和图案美等特点。(提问:这些瓶子的左边和右边、上面和下面一样吗?瓶子上都有哪些图案,线条是什么样的?)
(4)教师总结:我们小朋友都说的很好,不仅说出了瓶子的外形美、图案美和线条美,还说出了为什么喜欢这个瓶子,老师觉得小朋友们都很棒。那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好看的瓶子呢?(想)
3、制作瓶子师:看了这么多好看的瓶子,小朋友们想自己动手制作好看的瓶子吗?(想)
(1)教师讲解制作方:首先在白纸上画出瓶子的形状,然后用剪刀剪下来,再用彩笔、毛线等材料装饰瓶子。(提醒幼儿在装饰过程中注意剪刀等材料的使用安全)
(2)幼儿自由制作、自由创作。
(3)教师巡逻,对于幼儿好的创意给以积极的鼓励和评价,对于能力欠缺的幼儿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4。展示作品、欣赏评析把幼儿制作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请少数幼儿说说自己的作品,再请部分幼儿互相评价作品,最后教师总结。
五。结束活动师:
今天小朋友们都制作了好看的瓶子,你们想不想让更多人看看你们的作品呀?(想)今天放学的时候每个小朋友都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欣赏!
中班艺术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儿歌的含义,知道老师像妈妈一样很爱小朋友。
2、能跟着老师用普通话朗诵儿歌。
3、体会妈妈和老师对小朋友的爱。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二、活动准备:
?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已有游戏经验“小孩真爱玩”。
三、活动过程:
(一)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引出儿歌
1、引导语:“为什么说妈妈好?平时在家里,妈妈为我们做什么?”
2、教师小结:妈妈帮助宝宝穿衣服,喂宝宝吃饭,给宝宝讲故事,陪宝宝玩游戏。
3、提问:在幼儿园里谁帮助宝宝穿衣服,喂宝宝吃饭,给宝宝讲故事,陪宝宝玩游戏呢?现在老师来念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叫“我的老师像妈妈。
(二)引导幼儿学习儿歌《老师像妈妈》
1、老师缓慢清晰地念出儿歌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
问:“你听到儿歌里面说了什么?”
3、引导幼儿跟读儿歌
(三)师幼共同游戏
引导语:你们喜欢老师吗?愿意亲亲(抱抱)老师吗?愿意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名字叫“小孩真爱玩”。(强调一遍游戏规则)
4、小结:以后在幼儿园有什么困难可以请老师帮忙,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我们。
(四)延伸活动:教师融入到幼儿的游戏中,与幼儿共同游戏。
中班艺术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喜欢冬天,对冬天的树的特征有自己的审美。
2、欣赏冬天的树,用剪纸的方式对树进行表现创作.
3、学会尊重别人的审美方式,理解每个人有不同的想法.
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户外活动时观察过冬天的树.
材料准备:冬天的树课件,彩色卡纸、剪刀、胶棒、夹子
重点:欣赏冬天的树,用剪纸进行表现创作.
难点:学会尊重他人的审美方式,理解每个人有不同的想法.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谜语导入:
师: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就有一只腿,小鸟喜欢它.(树)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可真聪明,咱们今天的.活动就跟树有关系。咱们一起看看我带来的树.
二、播放课间,引出问题:
教师根据图片进行提问:
请幼儿说一说,图片中树是什么样子的?
它是什么季节的树?
你怎么看出来的?
树枝像什么……树干像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树枝的形状)
冬天的树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你觉得用什么颜色能表示出这样的感觉呢?
三、剪纸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的都很好,今天咱们要把你们说的树剪出来,这次我准备了四种材料的纸,你们可以任意选择这些材料对冬天的树进行创作.请小朋友创作时,注意安全,不要拿着剪刀去粘纸。(教师对不敢剪的幼儿进行鼓励,给幼儿启发)
剪完作品的幼儿,可以把作品放到作品绳上。
四、作品欣赏
幼儿将作品夹到绳子上,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单介绍。教师可帮助幼儿组织语言,鼓励胆小的幼儿上前进行介绍。
中班艺术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够尝试运用不同的线条,图案,对称地装饰风筝。
2、体验自己动手装饰风筝的喜悦和乐趣。感受对称美。
3、进一步提高对色彩美、装饰美的感受力。
活动准备:
空白风筝幼儿人手一只,水彩笔、油画棒、风筝图片若干、ppt课件、
实物风筝1个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是什么?”(风筝)
师:“你们放过风筝么?喜欢放风筝么?我们一起来看看王老师带来的风筝和你们放过的风筝一样吗?”
二、出示实物风筝、图片风筝与幼儿一同观察,体验对称美。
1.师幼观察实物风筝,让幼儿说一说风筝上有哪些图案。
提问:“请小朋友看看风筝上有哪些图案和花纹?”(波浪线、圆形、椭圆形、、、、、、)
2.引导幼儿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提问:“请小朋友看看风筝的左边和右边的翅膀,你们发现了什么?”
(图案,大小,颜色,位置都是一样的,这样的花纹叫做对称。)
3.观察风筝王国的风筝,进一步体验对称美和图案美。
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风筝王国里还有哪些漂亮的风筝,好吗?”
“请你仔细观察,风筝上有哪些不同图案和花纹?”
1.中间有一个完整图案的风筝。(观察完整图案中的对称)
2.利用同样线条、不同颜色间隔的风筝。(观察相同图案不同颜色的对称)
3.造型、装饰各异的风筝。(感知不同,启发创作思路)
三、出示一个空白风筝,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成作品。
1.教师:“风筝王国的风筝各种各样,我们可以创作自己喜欢的风筝。”(出示空白风筝)
2.教师示范讲解,用不同线条和图案装饰风筝的翅膀。
教师:“你们看,我给风筝画好了一边的'翅膀,那谁能告诉我另外一只翅膀怎么画呢?”(引导幼儿两边翅膀的图案要对称)
四、出示空白风筝,请幼儿装饰。
1.“老师的风筝画好了,它可开心了,这下她一定能飞很高了。小朋友们,你们一起来装作自己喜欢的风筝吧。”
2.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将画好的风筝布置在活动室内,共同欣赏评议。
分析:调整过的活动设计紧紧围绕“对称”这一主旨内容,由浅入深,从不同角度让幼儿赏析、感知,进而创作。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启发引导有层次,有重难点,幼儿非常清晰地了解了“对称”及设计中的“求异”。创作工具增加了油画棒后,幼儿的作品更有立体感,呈现出多样风格。
建议:装饰图案的介绍还可以从美术专业的角度,简要介绍单个造型和连续造型的使用,粗线条与细线条的间隔处理,排列的规律设计等,提高幼儿的赏析和创作能力。
中班艺术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 了解窗花(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欣赏不同的窗花(剪纸)艺术,激发对剪纸艺术的兴趣。2、 学习用剪刀剪洞的方法制作窗花,在主动探索中掌握几种简单常见的折剪法。
3、 体验剪出作品的成功与快乐。
活动准备:窗花(课件)
收集的窗花(教师剪纸)
色纸、剪刀、浆糊、白纸
活动过程:
1、 介绍剪纸的内容。
——欣赏不同的剪纸作品有动物、植物、单色的`、套色的等等(课件)。
2、 欣赏剪纸窗花:动物的、植物的(教师剪纸作品)。
3、 和幼儿一起剪窗花:
——将色纸对折,再对折,再对角折。并在对折线上剪不同的图形,展开后开后,看看图形是怎样的。
——让幼儿自己尝试运用不同的折法剪洞,感受图形的奇妙。
4、 大家都来露一手,请小朋友来露一手自己剪纸的本领。
5、 贴贴我剪的窗花:将剪好的色纸后面贴上白纸,让大家一起来欣赏,感受窗花剪纸的美妙感觉。
6、 小结:小朋友对剪纸都有自己的看法、说法,希望大家以后多看看、学学别人的窗花剪纸,这样你的剪纸作品会更漂亮。
活动延伸:
我的发现:
1)、边读边出示我的发现。
2)、互相谈谈自己的看法。
3)、谁愿意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如:剪纸与折叠有关等)
中班艺术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学习用手指点画梅花,体验点画的快乐。
2、培养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梅花,范画,颜料,白纸。
教学过程:
1、小朋友最喜欢花了,因为每一朵花都是那么漂亮,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美丽的梅花。(出示梅花图)小朋友,看看梅花什么样子的?(红色的,五个花瓣,树枝是弯弯曲曲的,枝上还有没有完全开放的花骨朵。)
2、老师想把这美丽的梅花保存下来,可我不想画,那可怎么办呢?老师啊,用手指点画了一幅梅花图。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点画图,幼儿说一说老师是怎么做的?)小朋友们是不是也想做啊?(幼儿:“是。”)那我们今天一起做一幅美丽的梅花图!
3、看好老师是怎么做的(教师示范做一朵梅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吧!
4、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成果展示。
中班艺术教案篇7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设计意图: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到处都生机勃勃。歌唱活动《春天》是中班教材上的音乐作品。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内容浅显易懂,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不仅能丰富幼儿的词汇,还能调动幼儿的感性经验。结构较工整,易于幼儿创编。
本次活动,我将重点放在用歌声、肢体动作、表情等引导幼儿欣赏、感受旋律的优美。在环节设计中,我改变以往先记忆歌词内容再学唱歌曲的模式,让幼儿从欣赏、感受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哼唱歌曲。在引导幼儿由弱到强唱“啦”这个难点上,我用动作提示法引导幼儿用歌声由轻到响表现歌唱春天时越来越高兴的心情。通过图片提示,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后面的创编作铺垫。幼儿根据歌曲图谱演唱,然后相互交换操作图片替换前两句歌词的方式进行创编,增强了趣味性,也让幼儿进一步体会这首乐曲的意境美。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旋律,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演唱。
2.感受三拍子音乐的节奏,萌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3.会用自己理解的内容创编歌词,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背景图一张,植物图片(迎春花、梨花、紫荆花、梅花、柳树、小草)动物图片(蜜蜂、蝴蝶、燕子、小鱼、小鸡、蝌蚪)若干,音乐磁带。
2.学具:春天歌曲的图片每人一张,其中每张上前两张图片(梅花、蜜蜂、迎春花、蝌蚪、小草、蝴蝶)可以自由替换。
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
师:美丽的春天悄悄来了,春天的天气怎样?花儿有什么变化?草、树有什么变化?哪些小动物飞来了?是啊,春天多美好,我们一起用歌声来歌唱这美好的春天。(析:开放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而且直接、有效地导人了课题。)
2.学唱歌曲
(1)感受乐曲
教师坐下来清唱示范(投入、身体摇晃、看小朋友)。
师: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是温柔优美的还是欢快热烈的?
(小朋友不能回答)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
(小朋友能回答)这样优美的歌曲我该怎么样唱呢?我再来试一试。
第二遍范唱(邀请钢琴伴奏,注意眼神、表情)。
师:现在你感觉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引导说出温柔、优美、舒缓、轻轻等)
第三遍范唱:这样优美的歌曲中到底唱了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听。
(析:教师配合歌曲的性质,通过自己的眼神、表情、动作营造意境来范唱,幼儿就容易联想到用温柔、优美、舒缓、轻轻等表现歌曲性质的词语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2)理解歌词
师:你听到什么了?还听到什么了?(回黑板、出示背景、先解释再贴图、伴随动作)
啦:这就是在歌唱美好的春天啊。(唱)
小燕子:对,温暖的春天来到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唱)
柳树:杨柳树发芽了,在春风的吹拂下随着春风飘呀飘。(唱)
太阳:春天的太阳照在身上给人感觉怎样?是呀,春天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真舒服啊!春天的阳光多温暖啊!
多美好:什么多美好啊?祖国的春天多美好啊!
(没人举手:我们再来听一听,除了这些还有什么?)
第四遍范唱
师:小朋友听的真仔细,看美丽的春天来到了。
第五遍范唱(指着图唱)。
(析:教师及时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反馈,能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含义,体会春天美好的景象。教师根据幼儿反应而调整的五次范唱给幼儿充分感受、欣赏的机会,为下一步学唱作了铺垫。)
(3)学唱歌曲,学习歌曲的表现方法(脱离黑板图片,加入动作)。
第一遍学唱:你们愿意来唱唱美丽的春天吗?让我们一起来歌唱这美好的春天吧。
第二遍学唱:我们刚才说过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是轻柔的还是快速的?对优美的歌曲就要用优美的声音来演唱,让我们一起用轻轻的、温柔的、优美的声音来演唱吧。
分析重难点:看到这么美好的春天你的心情怎样?怎样用歌声来表现越来越开心的心情呢?请你仔细听一听(唱啦)是的我们应该从轻轻的唱到越来越响亮,我们一起来试试。
完整演唱。
师:小朋友唱的真好,让我们一起用优美的声音完整的演唱。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唱一唱?女孩优先,愿意上来唱的小朋友找一个空地方(拍手表扬:你们真大胆真勇敢,把歌曲柔柔的、优美的意境唱出来了)
哪些男孩也愿意到前面来唱一唱呢?(拍手表扬:你们还会加人优美的动作,唱的也很连贯)(析:通过前面的`欣赏、感受,有些幼儿已经迫不及待要跟唱了。该部分是整个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啦”就是在歌唱美好的春天,此时教师通过动作提示分析乐曲中由强到弱的变化,幼儿就知道歌唱时声音应该由低到高,注意演唱的方式。)
3.创编歌词
(1)教师示范: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除了青青的杨柳,哪些花儿也有变化了呢?××的花开放了?春天还有哪些小动物也飞来了?这就是我们创编的一首新歌《春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指图)
(2)幼儿创编:春天除了有美丽的××,小小的××,还有许多变化呢,我们都可以把他们唱到歌里去。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小图片,这是什么?(唱:红红的梅花开放了,小小的蝴蝶飞来了)我们一起来把我们创编的歌曲唱一唱(指图唱完)。请小朋友相互交换前两句歌词的小图片一起商量创编,唱一唱。
(析:该部分是对幼儿的一个挑战。幼儿尝试根据歌曲设计的操作图唱一唱,然后相互交换小图片,创编前两句歌词,不但可以迁移新的经验,还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再创造的愿望。教师这样的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降低创编难度,幼儿可以把握,也增加了演唱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