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教案的过程中,大家应注重总结和反思的环节,通过教案的书写,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有趣的圆小班美术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有趣的圆小班美术教案篇1
设计思路:
对幼儿来说,一个个泡泡又美丽又可爱,又很神秘;漂亮的泡泡有大的、有小的。能激发他幼儿的想像力和表现美的愿望。在这个活动中材料的运用上有区别其他的美术课。首先,它采用油画棒来画泡泡,然后再准备颜料来请小朋友涂刷底色。"油水分离"这一科学现象加强了游戏的趣味性,让幼儿胆大地涂抹,让幼儿充分体验在美术活动中的兴趣和成功。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习画大、小不一样的圆圈泡泡。
2、让幼儿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选择色彩涂,表现大、小不一样的圆圈泡泡。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画有小鱼的画纸。
2、人手一盒油画棒。
3、已调好红、黄、蓝三种颜料。
4、示范画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小金鱼》进场(导入)。
幼儿跟随《小金鱼》的音乐做小鱼游的动作和老师一起进教室。
师:小鱼们,今天鱼妈妈带你们到大海里去玩吧!游啊游,游啊游,摇摇尾巴,点点头,游啊游,游啊游,小鱼游的真开心呀!
师:小鱼们,游累了吧!我们来休息一会吧!(坐下来)
二、引出课题。
1、师示范画泡泡及过程顺序。
(1)师:刚才我们小鱼们玩的真开心,鱼妈妈高兴的想来吹泡泡了,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呢?(圆形的)(2)教师出示范画画泡泡。
a:拿笔的姿势。
b:师:鱼妈妈吹了这么多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泡泡,有的泡泡还会亲亲嘴,有的泡泡还会捉迷藏,真漂亮,我们来帮泡泡拍个照吧!
2、教师出示排刷和颜料。
(1)出示范画。
(2)师涂示范色小口诀,幼儿模仿。
师:小排刷,手中拿,红色水里走一走,舔舔干,走到纸上来拍照,这边刷到那一边。瞧!照片拍好了,漂亮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吹泡泡,帮泡泡拍照呀?
(3)师:那我们一起去吹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会亲嘴和好玩的泡泡!吹好了就请排刷姐姐和颜料哥哥来帮可爱的泡泡拍照。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作画时,
2、师:这个小朋友画了个大泡泡,这个小朋友还会画亲亲嘴和捉迷藏的泡泡,真棒!(给幼儿鼓励,他们画的更好)
四、相互欣赏幼儿作品,评价幼儿作品。
师:小鱼们,跟着鱼妈妈一起来看看小鱼们吹的泡泡吧!跟鱼妈妈说说自己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相互评价作品,教师给予肯定,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五、结束部分 。
师:小鱼们吹了这么多漂亮的泡泡,鱼妈妈带你们到外面去做游戏,我们一起出发吧!
反思:
上了有趣的泡泡活动中,小朋友们对自己动手试探制作泡泡水的好奇心很强,对吹泡泡活动很感兴趣。但是在活动中幼儿对加了洗条用品后水的变化,观察的过程不明显,我想如果在活动中增加一个搅拌的用具,让幼儿加入液体后先搅拌,再用吹泡泡的工具吹,这样幼儿在观察时就会更好一些。在吹泡泡时可以让幼儿到室外感受一下,可能会更增加幼儿的兴趣。
有趣的圆小班美术教案篇2
一、活动设计意图
由于中班幼儿处于形象期的形成阶段,他们开始有意识地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愿望,而且这一时期的幼儿已经有一定的美术表现能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创造力处于良好的发展阶段,幼儿不再满足已有的美术水平,希望尝试和探索更高级的表现形式。幼儿已经知道水的.多种作用,但是运用水作为工具材料来作画,还是首次。所以此次教学活动采用“吹画”即“吹墨画”这种新颖的作画方式,让幼儿体验不同的作画方式带来的乐趣,同时让幼儿在过程中学会运用水的流动性并能控制吹气力度大小作画,提高平衡协调能力,发散思维,激发创造力。
二、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吹画”艺术
2、学会吹画的方法,运用水的流动性作画,掌握用不同力度吹出不同的树的外形。
3、喜欢体验不同的美术活动,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
三、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了解水的多种作用,认识树木的外形特征。
2.工具材料准备:水、图画纸、各色颜料、调色盒和小汤匙等。
四、活动过程
1、引入活动:(1)课前带领幼儿观察水,课时教师提问,提取幼儿对水的经验,引入运用水作画的主题
(2)教师现场吹作一幅画,让幼儿观察作画动作变化
(3)让幼儿自己总结观察到的动作细节
2、介绍吹画的方法:
(1)用小汤匙舀棕色颜料到水里,倒于图画纸的下方(2)用嘴对准墨水小心吹画
(3)转动画纸,朝不同方向吹画,才能吹出枝叶茂盛的树
(4)待树干和树枝快干时,用手指蘸其他颜料点画树叶和花朵、果实
3、幼儿操作注意事项:
(1)重难点在利用吹气力度吹出大小不一、长短不同的树干、树枝(2)在吹的过程中朝不同方向表现不同枝干的外形
4、幼儿互相欣赏,互相交流自己的吹画心得。
有趣的圆小班美术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在认识红、黄、蓝三原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用“按”和“转”的方法画点点。
2、在玩色游戏中,感受和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ppt课件《有趣的点点》。
2、装有红、黄、蓝颜料的盒子人手一个,小布团若干。
3、动物轮廓图(小猫、企鹅、小兔、小熊)。
三、活动过程:
1、 颜色初体验,初步感知红、黄、蓝三原色。
2、出示黄点点,幼儿与它打招呼。
3、请幼儿“用力按”请出红点点和蓝点点。
4、请幼儿同样用“用力按”的方法请出排好对的所有点点朋友。
(1)游戏“颜色对对碰”,巩固对红、黄、蓝三原色的.认识。
①播放短音,点点都不见了,请穿黄衣服的小朋友一起喊:“黄点点,快回来!”请出黄点点。
②请红衣服和蓝衣服的小朋友一起喊:“红点点,快回来!蓝点点,快回来!”请出红点点和蓝点点。
③所有的点点都被幼儿请出来了。
(2)游戏:“颜色变变变”,初步感知点点的大小变化。
①幼儿发现有一个大大的红点点,老师用手势表示点点是转啊转变大的。
②出示一个红点点,请幼儿和老师一起转啊转让红点点变大。
③出示一个蓝点点,请幼儿和老师一起转啊转让蓝点点变大,再转啊转,让蓝点点变得更大。
(3)颜色面对面,教师示范,感知点点的画法。
①出示没有点点的画面,教师出示教具,用布蒙起来。
②出示颜料盒与小布团。
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点点就躲在这个小布团里。看一下,老师这里有个颜料盒,出示小布团,红点点在这个红布团里,黄点点在这里,蓝点点在这里哦!
③教师示范如何画出点点。
④教师示范画出大大的点点。
(4)颜色大集合,幼儿操作,尝试点点的画法。
①交代画画的要求。
②播放背景音乐,幼儿到桌子上画画,教师巡回指导。
(5)讲评活动。
①音乐结束了,小布团和颜料宝宝也感觉累了,我们赶紧把它们送回家,
②这么多漂亮的点点,谁来说说看你最喜欢哪个?
③小动物把点点藏在自己的身上,看看,是哪个小动物?
④看看还有哪些小动物?一起来找一找。
(6)结束活动。
有趣的圆小班美术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吸管吹画,对漂亮的线条和色彩效果感兴趣。
2、用吹画装饰漂亮的手提包,爱护和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美工》
2、吸管幼儿人手一份,几种颜色水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1、教师示范吹画。
将颜色水倒入一点在美工纸上,让吸管对着颜色水向各个方向吹。换一种颜色,继续吹画。
2、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针对幼儿吹画的实际进行点评和指导。
3、幼儿制作。
使用《小朋友的书·美工》第15页“有趣的吹画”,观察漂亮的手拎包,说说手拎包上的图案是怎么来的;手拎包是怎么做成的。
观察吹画示意图,明确吹画的步骤。
幼儿作画。(幼儿吹画时可不限于吹在拎包的范围内,可大胆地在画纸上吹。吹好后揭下拎包,沿虚线折叠,一只漂亮的拎包做成了)
4、展示作品。
课后反思:
这节是美术课,课前我还是准备的比较充分。可是在上的时候,就出现难题了,吹画对于个别的幼儿是个体力活,有些幼儿吹一下,看自己的水彩还没吹出去就说自己吹不动了,这时只能自己亲自出马了。但有些幼儿很能干,他们吹出来的手提包很漂亮,他们也会去帮助别的较弱的幼儿。等最后的手提包都做好的时候,他们很开心,对自己的作品也很是满意。我也很满意。
有趣的圆小班美术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9个,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故事,分角色表演故事。
3.掌握对话的`几种不同表达形式。
4.体会鹿的聪明机灵和鳄鱼的愚蠢贪婪。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言行体会鹿的聪明和鳄鱼的愚蠢。
教学难点
朗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复述方法,提高复述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板书:鹿鳄鱼
请学生谈谈对这两种动物的认识。(随机学习“鹿”和“鳄”。)
书写指导:“鹿”字“广”字旁儿的横画稍长,竖撇要舒展大方,里面的部分写紧凑。
2.再板书:鹿和鳄鱼
用一个“和”字把鹿和鳄鱼连在一起,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吗?
3.把课题补充完整:一只鹿和一千条鳄鱼
你从“一只”和“一千条”这两个量词上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双方力量的悬殊。)
相应板书:(弱而少)(强而多)
二、初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记带生字的词语,在不理解的词旁做记号。
2.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
毒:上面三横长短不一,下面是“母”字。写时上小下大,“母”的中间一横要稍长有力。
难理解的词:
泛滥:指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泛”读fàn,不要读成fá。
曾孙:孙子的下一代,“曾”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曾”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zēng,不要念成céng。
伺(sì)机:文中指等待时机,寻找机会。
3.鹿和老鳄鱼有几次相遇?(以此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三、探究课文。
1.你认为可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文中的鹿和鳄鱼?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2.学生说句子,谈体会,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句:
(1)“得了吧!”机灵的鹿回答,“你不知道我的肉有毒吗?如果一条鳄鱼吃了我,就会中毒而死。不过要是把我分给一千条鳄鱼吃,那就谁也不会中毒,谁也不会被毒死了。”(弱小的鹿没有被强大凶残的鳄鱼吓倒,而是积极地想办法自救,并且精心设计好计谋的每一步,以智取胜。)
(2)“看来,这条小河根本招不来一千条鳄鱼,对吧?”鹿故意装出瞧不起的样子。(鹿抓住了鳄鱼死爱面子的弱点。)
(3)“这样吧,”鹿说,“你们一条挨一条趴在水面上,而且要安静,不然我会数错的。”(鹿表面上是数数,实际上是借机逃脱。)
(4)“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根木头居然这么像鳄鱼。如果真是根木头,它就会朝我漂过来;如果是条愚蠢的鳄鱼,就会留在原处。”(鹿说话很有技巧,富于智慧。)
(5)一条老鳄鱼游近小岛对鹿说:“我要吃掉你!”(鳄鱼的贪婪凶残。)
(6)“瞎说!不就一千条吗?有什么难的!”(鳄鱼的愚蠢,死要面子,爱逞能。)
3.掌握文中几种不同的对话表述形式。
(1)鹿的聪明和鳄鱼的愚蠢主要是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的?(对话)
(2)读一读下面三句话,体会它们有什么不同。
①一条老鳄鱼游近小岛对鹿说:“我要吃掉你!”
②“看来,这条小河根本招不来一千条鳄鱼,对吧?”鹿故意装出瞧不起的样子。
③“你数吧!”鳄鱼大叫起来,“快点!我们都饿坏了!”
(3)想一想:为什么不用同一种说话形式呢?
(4)出示练习:给下面三句话标上正确的符号。
①这不可能是真的她拼命地摇头
②爸爸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③船长拿枪瞄准儿子快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
四、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1.同桌分角色朗读,互相点评,注意揣摩人物的语气,把握人物的情感。
2.推荐代表读。(读时先说说你给同桌提了什么好的建议。)
3.评读。
五、分角色表演故事。
要求:可适当地加入自己的语言,并配以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六、复述故事。
1.方法指导:
(1)先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2)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抓住体现故事内容的关键词:如泛滥,小岛,中毒,一千条鳄鱼,数数,伺机报复,绿色木头……
(3)尽量用自己的话。
2.听课文录音。
3.复述故事,师生点评。
七、作业。
如果鹿与老鳄鱼再次相遇,它们之间还可能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鹿又会怎样以智取胜?发挥你的想象,续编故事。
板书设计:
19一只鹿和一千条鳄鱼
(弱而少) (强而多)
聪明 愚蠢
以弱胜强
以少胜多
关于鹿与鳄鱼
鹿: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四肢细长,尾巴短,一般雄兽上有角,嫩角有茸毛,含血液,是贵重的药材。
鳄鱼:爬行动物的一类,四肢短,尾巴长,全身有灰褐色的硬皮。善于游泳,性凶猛。
有趣的圆小班美术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练习用吹色的方法作画;
2. 发展对色彩的想象力。
3. 体验吹画过程中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调和好的红色颜料、墨水、吸管、图画纸(活动前分发到每个幼儿的桌上)。
活动过程:
一、引入:出示范画,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今天要交的本领呀,可神奇了!不过,在揭晓本领之前呢,老师有一幅画要给你们看看。(教师出示范画) ——小朋友们说说看,老师画的是什么呢?(幼:樱桃 、梅花、小苹果……) ——小朋友都说的对。不过啊,老师的这幅画呀是吹出来的。
二、教师示范作画。(注意作画的步骤、重点在于教小朋友用吸管的应注意的嘴型、气息、还有吸管的角度,提醒幼儿要快点吹,不然墨滴就会干掉。)
三、教师请一到两名幼儿上来试试看。应及时发现幼儿的`问题,及时纠正讲明。 可将吸管发到每个幼儿手中,跟小朋友一起练习用吸管吹。
四、幼儿操作:
1、请幼儿拿着吸管回到座位上。老师为幼儿的纸上滴几滴墨水。
2、大部分幼儿吹好时分发红颜料给幼儿。(每桌一碟)
3、指导幼儿用吸管点红颜料到墨水吹出的枝干。
五、活动结束后,请幼儿将吸管扔到垃圾桶,将作品放在桌上风干一会儿,幼儿去洗手。
活动结束:对小朋友的画作简单的点评。展示在教室里,也可以让小朋友带回家当作礼物送给妈妈。
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我存在以下问题:
1、初次体验美术活动,因此在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上存在欠缺。小班的教学活动大致在15~20分钟内,在美术活动中,合理的时间安排为:引题(2~3分钟)、教师示范(5分钟)、幼儿操作(5~8分钟)、教师点评(3~4分钟)。而我在组织这个活动时,花在引题部分的时间过多并且语言不够精炼。
2、在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欠缺较多的顾虑。比如给每个幼儿点墨水的时候,由于只是一人在点,而浪费了时间,延长了幼儿的等待。
3、在组织活动时,碰巧被吕老师看见,他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对于托小班幼儿的美术教学,教师在教授孩子新知识时,可采用先: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分析、评价——教师示范——幼儿再次操作练习,评价反馈的教学方式。我想,下一次的美术活动,我一定会试试的。
有趣的圆小班美术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1、根据图画建构故事情节,大胆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2、理解文中系列动词的使用与角色特征的关系,理解“得意”、“突然”等词语。
3、理解不要盲目模仿、给自己留有余地的寓意,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根据图画建构故事情节,大胆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2、活动难点:理解不要盲目模仿、给自己留有余地的寓意,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三、活动准备:
大书、遮挡字体的纸条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出示封面、标题,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你觉得它是一只什么样的鳄鱼?
师: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2、 阅读大书
(1)第1、2页: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前两页画面,接下来鳄鱼会做什么?为什么?
(2)第3页:老鹰为什么飞走了?鳄鱼的反应和你们猜得一样吗?
(3)第4—9页:说说都有谁来了?结果如何?动物是怎么来的?停在鳄鱼的什么地方?
(4)跳过10、11、出示12页:发生了什么事?正等着你呢!是谁说的?在对谁说?鳄鱼刚才不睁眼不说话原来是怎么回事?
(5)第10、11页:重点引导幼儿关注青蛙是怎么来的?停在哪里?鳄鱼做了什么?通过观察进行表达,之后揭示这两页的文字进行阅读,充分体会故事情节的高潮。
3、总结与分享:讨论为什么鳄鱼都不理前面的小动物,一直不睁眼、不说话,等青蛙来了它才有反应?你觉得这只沙滩上的大鳄鱼是一什么样的的鳄鱼?能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它。青蛙为什么会被吃?它应该怎么做就可以避免这种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