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教案的反思和改进,教师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 ,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案需要定期进行修订,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电路的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电路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2、能够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电路。
3、能够制作简单的红绿灯模型。
科学知识:
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
2、认识一些常见的电路符号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一起去探讨有关电路的问题。
2、体会制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电路的基本特征,能够根据自己的组装图画出较规范的电路图,在画图中逐渐认识电路的组成条件。
教学准备:
导线、电池、开关、小灯泡、透明胶带、各种电工工具。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电池,谈话: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师:电池能够提供什么?
指出:它是一种电源。
二、新授:
1 、认识简单电路元件:
(1)除了同学们自备的电池,老师还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盒子,里面有:
电池盒——上面有+ 、 -符号,表示“正极、负极”
导线——用来传输电能
小灯泡——也称为小电珠,出示简图
灯座——用于插放小灯泡
2 、连接电路:
(1)利用盒子里的工具及电池,使灯泡亮起来,你会怎样做?
(2)在白纸上,画出你的连接实物图。
(3)指名展示学生的想法。
3 、分析连接后的情况:
(1)根据学生的摆放,说明连接后的结果。
(2)说一说,电池是怎样使灯泡会亮起来的?
(3)电流是按照怎样的方向传输的?
(4)说明电流从正极出发最后回到负极。
(5)用手指沿着电流的方向“走几趟”体会一下,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板书:回路)
(6)改变电池的位置、样子(盒式、条形等),请学生标出电流方向。
4、开关的认识:
(1)灯泡亮了,能让它一直亮着吗?我们怎样控制家里的灯。
(2)给这个灯加一个开关,使它能够控制你的灯泡。
(3)领取开关,进行试验。
(4)为什么开关能够控制灯泡的?
(5)电流被断开了,是一条断路。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是一条通路。(板书:通路。)
(6)我们把这样一条流通的回路,称为闭合电路。只有形成了一条闭合电路,电流才能通过。
5 、指导画电路图:
(1)当我们要把电路情况表示出来的时候,通常采用画“电路图”的方法。
(2)认识电路元件符号,重点指导:电池的正、负极。
(3)把刚才设计时的实物图变成用元件符号表示的电路图。
6 、设计“可控制的红绿灯”的活动:
(1)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些电路元件,你能当一个小小设计师来设计电路吗?
(2)红绿灯的研究:
材料:回形针,红、绿灯,导线,图钉,小木板,电池。
(3)设计电路并画出来。
(4)用材料试着组装。
(5)汇报总结活动。
第二课时
三、拓展:
今天我们了解了简单的电路元件,并且学习了简单的电路,可别小看这条简单的电路,我们的一个个用电器就是利用它的原理做成的。
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1、如果将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会怎样?
(1)学生说说个人的想法。
(2)放入发光器,试一试。
(3)汇报试验的结果
2、我们能够让小电珠变得更亮吗?用你们手中的材料试一试,汇报一下。
四、总结:
通过对简单电路的了解,我们就能明白许多构造复杂的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电路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概念,了解数字电路的优点。
2、知道“与”门、“或”门、“非”门电路的特征、逻辑关系及表示法。
3、初步了解“与”门、“或”门、“非”门电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突出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字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巨大改变;
2、体验物理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关系。
教学难点
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的意义。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声光控感应灯、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三种门电路演示示教板、电压表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演示:一盏神奇的灯
接通电源,灯不亮;
有声,灯不亮;
挡住光线,全场安静,灯不亮;
挡住光线,拍手,灯亮。
点评:通过演示声光控感应灯,引发学生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
(2)教师简介:
身边的“数字”话题:数码产品、数字电视、dis实验、家电等。
这些电器中都包含了“智能”化逻辑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逻辑电路。
(二)进行新课
教师介绍:
a、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1)数字信号在变化中只有两个对立的状态:“有”,或者“没有”。而模拟信号变化则是连续的。
(2)调节收音机的音量,声音连续变化,声音信号是“模拟”量。
(3)图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息:
点评:引导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不同特征。
b、数字电路 逻辑电路 门电路
数学信号的0和1好比是事物的“是”与“非”,而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称数字电路,因此,数字电路就有了判别“是”与“非”的逻辑功能。下面我们将学习数字电路中最基本的逻辑电路---门电路。
1、“与”门
教师介绍:所谓“门”,就是一种开关,在一定条件下它允许信号通过,如果条件不满足,信号就被阻挡在“门”外。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2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与”逻辑关系。
思考与讨论:谈谈生活中哪些事例体现了“与”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与”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与”门电路,简称“与”门。
符号: 。
(1)“与”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与”电路的真值表
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图2.10-2的情况可以用表2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这种表格称为真值表。
投影:
(2)总结“与”逻辑关系:有两个控制条件作用会产生一个结果,当两个条件都满足时,结果才会成立,这种关系称为“与”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与”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与”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与”逻辑的真值表。
(3)演示“与”门电路实验,如图2.10-5。
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与”门电路实现“与”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或”关系及“或”电路作准备。
(4)声、光控感应灯的再讨论:
2、“或”门
锁门方式的讨论,引入“或”门:家中的门锁能用“与”的关系吗?
学生讨论:不能用“与”的关系。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6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或”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或”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或”门电路,简称“或”门。
符号: 。
(1)“或”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或”电路的真值表
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将表3制成表4。表4就是反映“或”门输入输出关系的真值表。
投影:
(2)总结“或”逻辑关系:在几个控制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结果就会发生。这种关系称为“或”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或”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或”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或”逻辑的真值表。
(3)演示“或”门电路实验,如图2.10-8。
点评: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或”门电路实现“或”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非”关系及“非”电路作准备。
3、“非”门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9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非”逻辑关系。
教师:仍然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请同学们自己探究输入与输出间的关系。说明什么是“非”逻辑。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输出状态和输入状态成相反的逻辑关系,叫做“非”逻辑。
教师指出:具有“非”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非”门电路,简称“非”门。
符号: 。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画出“非”门的真值表。如下表。
教师:介绍集成电路的优点。让学生了解几个“或”门的集成电路和几个“非”门的集成电路的外引线图。
投影:
演示“非”门电路实验,结果如图2.10-13。
(三)实例探究
投影: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例题的分析和求解,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电路的教案篇3
1、简单电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简单电路中各种构件的名称和作用。
(二)能力目标:
能够动手连接简单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三)情感目标: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有不断发现,不断探索就能掌握更多地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地基础。
二、教学重点:
(一)认识电路中的基本构件。
(二)动手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三、教学难点:
(一)动手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二)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四、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
电流实验盒、大号电池、图钉、回形针、小硬纸板、红绿小灯泡、小电机、小喇叭。
(二)学生准备:
大号电池(学生每人自带一节)、尺、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灯,电话等现代化家用电器。晚上上街到处是灯火通明,五颜六色,美丽极了。你知道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吗?
(二)新课课题:
1、简单电路
(三)思考问题:
我们家的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它用了些什么物件?
学生回答:电线、开关、灯泡。
教师说明:我们家的灯泡和其它电器都是220伏的交流电,是民用电,对人体有危险。我们不能用手触摸,会触电死亡。安全电压是36伏以下,它对人体没有危险。我们上课用的`是电池,它是直流电,电压是1.5伏,对人体没有任何危险。
(四)认识实验电路中的构件:p30
1、电源(大号电池1.5伏,凸起的一端是正极,用“十”表示,另一端是负极,用“一”表示)。2、导线(有铜芯、铝芯,外面有绝缘层)。3、开关(单联、双联)。4、小灯泡(有1.5伏、2.5伏、4.5伏等多种,一般选用2.5伏).
教师说明:电路中的常用符号、画图方法。
(五)实验操作一:p31
(1)使小灯泡亮起来。
(2)使小电机转起来。
(3)使小喇叭响起来。
教师说明:通过以上实验证明,在电路中当它的电流在循环电路中流动时小灯泡会亮起来,小电机会转起来,小喇叭会响起来。关键是要使电流能循环。
(六)实验操作二:p31
在电路中加进开关。
有了开关的好处是?
学生回答:可以控制。
(七)实验操作三:p32
十字路路口的红绿灯是怎样用开关来控制的?
教师说明:它使用的是一种自动双联开关或多联开关。这种开关可以调节它们亮灯的时间。
(八)本课小结:
简单电路是由:1、电源(电池),2、导线,3、开关,4、小灯泡(小电珠)组成的。
要使小灯泡发亮,它就必须是一个循环电路。循环电路就是有流出来的电流,通过用电器后有流回去的电流。电流在不停的循环流动小灯泡才会发亮。
注意我们家用的“电”是不能乱动和触摸的,因为它是220伏的交流电,对人体有危险,搞不好就会触电身亡。
我们要做实验只能用电池和小灯泡。
六、作业指导:p73
七、板书设计:
1、简单电路
一、认识电路中的构件 四、实验操作??
二、电路中常用符号 五、实验操作二
三、画简单电路图 六、实验操作三
电路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 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
2. 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简单电路的结构。
3. 通过简单电路模型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电路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方法。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真实的生活情景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护士是怎么知道的?”,“病房呼叫电路是如何设计的?”。接着通过教材的引导,使学生自主进行电路模型的设计、制作和评价,进一步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特征。
教学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和交流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的实例。
教具
实物投影仪
教学程序设计
学生活动
(活动1)分析病房呼叫器的电路设计
①护士是怎么知道病房中的哪个病人在求助的?
②如果只有一张病床,灯和电铃该如何连接?
③如果有两张病床,灯和电铃由该如何连接?
③开关应该如何连接到电路中?
分析:病人闭合自己床位的开关时,值班室中的电铃就响,同时该床位对应的灯泡也发光。各床位对应的灯泡应该能独立工作,并且有对应的开关,所以两灯泡应该并联且各有一个开关控制。无论哪个床位对应的灯亮,铃都会响,所以铃应该在干路。
简单电路设计的方法:
1. 根据题目的要求和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用电器的连接方式。
2. 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开关的作用,分析个电路元件的位置(在干路还是支路)
(活动2)选答器的电路设计
分析:每一盏灯代表一个可
供选择的答案,有相对
应的开关控制,所以灯
与其对应的开关应串联,
各灯之间则应并联。
(活动3)完成以下电路设计
1.将图17中所给元件组成一个电路,要求k1控制l1,k2控制l2,元件不许移动.
2.图18中的元件位置不动,组成电路,l1、l2并联,k为总开关.
3.请用如图19所示的电路元件组成一个并联电路,要求:k1控制l1,k2控制l2,k3控制l1、l2,请在实物图上连接电路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4.设计一个自动防盗报警电路.要求:晚间房门被打开,细导线ab被扯断,电铃发声自动报警,如图20所示.
5.用图21中的元件组成串联电路,元件位置不动。
6.有电池、灯泡、电铃各一个,
电键两个,要求安装一个电铃
电路,当前门或后门来客人时,
电铃都响,并能分清前门来人
还是后门来人.在虚线框内
画出电路图。
观察课本p72图
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问题
由学生分析讨论并画出电路图
总结电路设计的方法
学生课堂练习
利用实物投影及时反馈,纠正练习中的错误。
思考与作业
电路的教案篇5
教材分析
学生认识了灯泡为什么发光以后,此时会很自然地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教室和房间都能有电照明呢?本课就和学生一起来通过实验验证这个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两课的基础上已经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总结概括,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简单电路的构成,提升为复杂线路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领学生见识周围常见的线路,知道线路的组成情况,了解线路的用途。
2、能力目标:实验和观察常见的简单线路,并用图进行记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简单线路的兴趣,在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线路的理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解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老师这儿有只箱,里面装的会是什么呢?请一个同学上来摸一摸,看一看,描述一下,但不能说出它的名字以及它独有的特征。
3、教师演示并让学生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4、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二、猜想探究。
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你能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灯泡为什么发光吗?需要什么重要条件?
1、各小组先讨论一下想怎么做?
2、汇报你的实验方案?
3、要想知道你们的方案是否可行,我们要做什么?(实验)
4、使用灯泡发光需要注意什么呢?
5、你认为在做这个实验时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6、在注意安全的情况下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开始实验。
7、学生汇报得出结论
8、你观察过现在的线路吗?有什么特点?你能解释为什么这样做吗?
三、实践活动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各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是不是有好方法。
3、为了能让大家看清楚实验现象,老师给大家做了这样的教具先观察,通电后你估计会有什么现象?
4、真的和你们说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5、汇报同过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6、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7、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8、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9、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四、活动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3、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相关的现象
4、老师也找到了几张生活中有关的线路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做吗?
5、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线路?
6、通过本课学习,你什么收获吗?
五、课后作业
设计一个简单的线路,并按照线路图做一个实验
板书设计:
简单电路
电池导线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
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
学生的个性等到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主见、有思维的个体,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学习探究,通过学生之间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使探究活动深入有效;学生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学生没有把上下课的铃声作为学习的起点和终点,课后的后续探究是对本课研究内容的一个巩固和延伸。因为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皆课堂。学生在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之后,其实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接下来的制作活动势必会涉及由“猜想结果”到最后的“表达交流”,学生又进行了一次科学探究的实践。
电路的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电源内阻及其电动势概念,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2.知道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3.能判断电源断路和短路两种情况下的路端电压
二、教学重难点:
电动势概念的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复习焦耳定律,知道灯泡通电发热的原因。
问题1:手机在使用过程中,或给手机电池充电,电池为什么会发热? 提出电源内电阻概念,并给出内电路,外电路,闭合电路概念。
问题2:右图a中是一个闭合电路,在外电路中,沿电流方向,外电路电压减低,在内电路中,沿电流方向,内电路电压是升高还是降低?
问题3:如果电源是一节电压1.5v电池 ,灯泡电阻r=5Ω,电池内阻r=1Ω,灯泡两端电压是多少?
提示学生将a 图等效为b 图,进行分析。 2.引入新课:
1)提出电动势概念,路端电压概念。引导学生分析:
a)电池正负极之间,电源的内阻中也有电流,沿电流方向电势降低。
b)化学电池电动势形成原因(化学作用把正电荷从电势低处移到电势高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说明电池电动势是由电池本身决定的与外电路无关。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推导
问题4: 电路中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的电能有多少?
类比电场力移动电荷做功,引导学生得出电池化学反应在t时间移动电荷做功:w=eq=eit 问题5:电路中电能转化为什么能?是多少? 引导学生利用焦耳定律得出q= i2rt+ i2rt 由能量守恒定律:eit =i2rt+ i2rt 即e =ir+ ir=u外+u内或i=e/(r+r) 得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中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3)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讨论: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当负载(外电阻)增加时,电路中电流如何变化?路端电压如何变化? 结论:当外电阻增大时,路端电压增大;当外电阻减小时,端电压减小。 播放视频验证讨论结果。
根据上面结论思考:在闭合电路中,当外电阻等于零时,会发生什么现象?此时路端电压是多少?当电路断开时,此时路端电压是多少? 3.课堂练习:
1.关于电动势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动势越大,电源所能提供的电能就越多 b.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
c.外电路的电阻越大,路端电压就越大 d.路端电压增大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可能减小
2.太阳能电池由许多片电池板组成.某电池板开路电压是800 mv,短路电流为40 ma,若将该电池板与阻值为20 Ω的电阻器连成一闭合电路,则它的路端电压是( ) a.0.10 v b.0.20 v c.0.30 v d.0.40 v 3.如右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9 v、内阻r=3 Ω,r=15 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s断开时,uac=9 v b.当s闭合时,uac=9 v c.当s闭合时,uab=7.5 v,ubc=0 d.当s断开时,uab=0,ubc=0 4.在下图的闭合电路中,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两电表读数的变化是( ) a.变大,变大 b.变小,变大 c.变大,变小 d.变小,变小
电路的教案篇7
一、教学思路
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认识和主动探索知识的情境,始终保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效互动,根据探究教学理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探究的方法学习,让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观察、分析等逻辑思维能力,教育学生养成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模式
通过演示实验,分析电路工作原理,探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二极管电流与负载电流之间关系,再结合故障分析和展示ql型整流器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即“设置实验——创设情境——感性认识——探究分析——上升理论——指导实践”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结构特点
2.理解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工作原理及工作波形
3.掌握凌晨相桥式整流电路有关量值的计算:输出电压u0,输出电流i0,晶体整流二极管承受的反向电压。
(二)能力目标
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观察、分析等逻辑思维能力,教育学生养成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三)情感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保持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专业的兴趣。
四、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归纳实验结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
(一)整流电路中,二极管的工作状态及电路各波形的分析
(二)整流电路有关量值的计算
六、教学难点
整流电路中,二极管的工作状态及电路各波形的分析
七、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新课:
知识回顾(屏幕投影三个问题)
(一)什么是整流电路?
(二)整流电路有什么作用?
(三)整流电路如何完成整流功能?
屏幕投影半波整流电路(图1)和变压器中心抽头全波整流电路(图2) 师:请问下图所示两电路各属于什么整流电路?试分析其优缺点。
师:通过对两种电路的比较,它们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半波整流电路虽然电路简单,但电能利用效率低。而变压器中心抽头全波整流电路,虽然电能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但是对变压器、二 极管的要求较高,为了克服以上缺点,在实际电路中常采用桥式整流电路。
新课教学:
板书: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板书:
一、电路结构
师: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如图所示(屏幕投影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其中:t为变压器;d
1、d
2、d
3、d4为四个整流二极管;rl为负载电阻。
问: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与前面两种整流电路相比,在电路组成上有什么不同? 答:(1)变压器没有中心抽头 (2)采用了四只整流二极管
师:因为电路中的四只整流二极的连接如同电工中的电桥电路相似,因此,我们把这种整流电路称为桥式整流电路。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板书:
二、工作原理 屏幕投影桥式整流电路
师:我们知道,变压器副绕组上的电压是正弦波交流电压,它的极性是周期性变化的,下面我们分正、负半周两种情况,对电路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
板书:
1.正半周(假设a+,b-) 屏幕投影桥式整流电路
师:正半周时,电路中的四只二极管各处在什么工作状态呢?
答:d
1、d3两端加有正向偏置电压而导通,d
2、d4两端加有反向偏置电压截止。 屏幕投影桥式整流电路电流流经的路径,并动画演示 板书:电流路经:a﹢→d1→rl→d3→b- 板书:2.负半周(假设a-,b+) 屏幕投影桥式整流电路
师:负半周时,请同学们参照正半周分析方法,分析电路中的四只二极管又处在什么工作状态呢?
答:此时,d
2、d4两端加有正向偏置电压而导通,d
1、d3两端加有反向偏置电压截止。 板书:b+→d2→rl→d4→a-
屏幕投影:负半周时,桥式整流电路电流流经的路径,并动画演示 屏幕投影:演示正、负周时,负载rl上获得的电压波形
师:通过正、负半周的两种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电路正常工作时,不管变压器副绕组上的电压的极性如何变化,流经负载rl的电流始终自上而下,在rl上的电压是上正下负,不会因变压器副绕组上的电压极性的变化而改变,即加在负载上加的电压是直流电压。
板书:结论:电路正常工作时,不管变压器副绕组上的电压极性如何变化,流经负载rl的电流始终是“自上而下”,在rl上的电压是“上正下负”。
师:那么加在负载上的脉动电压与变压器副绕组的电压之间有什么关系?流经整流二极管的电流和负载电流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板书:
三、整流电路有关量值的计算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老师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电路板,对电路板做简单介绍后,检查电路无误后通电,并进行有关数据的测量。)
1测量变压器副绕组两端上的电压,记下测量所得的数据。 ○2测量负载rl两端的电压,记下测量所得的数据。 ○3分别测量流经二极管d
1、d2的电流,记下测量所得的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对测量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板书:
1. 负载上的平均电压:u0=0.9u2 2. 负载上的平均电流:il=rl=0.9rl 3.整流二极管上的平均电流:id=1/2i0 4. .整流二极管上承受的反向电压:vrm=√2u2 板书:
四、整流堆
师:为了提高整流电路的工作性能,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把桥式整流的四只二极封装成一个整体,如图所示(屏幕投影整流堆的实物图),向外引出四条引出脚,分别标上:﹢、﹣、∽,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屏幕投影整流堆的内疗连接图)
师:从内部结构图,我们可以知道:正负相接连∽,负负相接连正出,正正相接连负出 板书:
五、课堂练习:
(一)试分析图示桥式整流电路中的二极管d2 或d4 断开时负载电压的波形。如果d2或d4接反,后果如何?如果d2 或d4因击穿或烧坏而短路,后果又如何?
板书:
六、课后思考:
1、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并制做一个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条件:有一直流负载,需要直流电压为非作18v,直流电流为2a,若采用桥式整流电路,如何选择电源变压器和二极管? )
2、 uo是脉动的直流输出,如何变为平滑输出,趋近标准直流呢?
电路的教案篇8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闭合电路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公式:i=e/(r+r),i表示电路中电流,e表示电动势,r表示外总电阻,r表示电池内阻。
常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式有:e=i(r+r);e=u外+u内;u外=e-ir。
对闭合欧姆定律的理解
①用电压表接在电源两极间测得的电压是路端电压u外,不是内电路两端的电压u内,也不是电源电动势,所以u外
②当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因无电流通过内电路,所以u内=0,此时e=u外,即电源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的路端电压。
③式e=i(r+r)只适用于外电路为纯电阻的闭合电路。u外=e-ir和e=u外+u内适用于所有的闭合电路。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相关的定义
①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做闭合电路的内电路。
②内阻:内电路的电阻叫做电源的内阻。
③内电压:当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时,内电路两端的电压叫内电压,用u内表示。
④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闭合电路的外电路。
⑤外电压:外电路两端的电压叫外电压,也叫路端电压,用u外表示。
⑥电动势:电动势表示在不同的电源中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常用符号e(有时也可用ε)表示。
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
电动势是对电源而言的,它描述移送单位电量时非静电力做功的多少,即移送1库电量时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多少。
电压是对某一段电路而言的,它描述在这段电路中移送单位电量时电场力做功的多少,即移送1c电量时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多少。
两者是截然不同的物理量,万勿混淆,顺便指出,从能量转化观点来说,电势差、电压、电压降、电压损失等,都表示电场力移送单位电量时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只不过是几种形式不同的说法而已,习惯上在静电学中常用“电势差”的说法;在电路问题中常用“电压”的说法;在串联分压电路中,常把分压电阻上的电压叫做“电压降”;在远距离输电问题中,输电导线上的电压是没有利用价值的,常叫做“电压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