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准备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在教案中应融入学法指导的相关内容,,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试讲课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试讲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尝试按一定规律排序。
2、借助自身的特征来排序,进一步体验排序的规律和方法。
教学重点:尝试按一定规律排序。
教学难点:借助自身的特征来排序。
教学准备:操作背景图,教师演示材料,幼儿操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设计小熊新房子。
1、小熊造了新房子,它的屋檐下挂了很多彩灯,小朋友看看这些彩灯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2、小熊要出门了,它想铺一条漂亮的小路,小朋友看看,小熊是怎么铺的?请小朋友帮助小熊把路铺完。
3、春天来了,小熊想让自己的院子漂亮一点,它有许多小树,请小朋友帮忙种树,你们觉得应该怎么种?
二、去小熊家做客。
1、小熊家这么漂亮,我们去小熊家做客,老师请小朋友排队去,老师的要求是按一个男孩子,一个女孩子的规律,请小朋友排好队。
2、小熊家真漂亮,我们在小熊家合个影,请小朋友按一定的规律摆个造型。如:一个举手,一个叉腰;一个站着,一个蹲着等。
三、幼儿操作
去小熊家做客,我们给小熊带点礼物吧,我们给小熊做水果拼盘,小朋友排的水果拼盘要有一定的规律,老师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能干?
试讲课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计算、验证,使学生明确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利用乘法进行除法验算的道理,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算式,揭示规律
1.列三组题.
42 6= 72 8= 72 4=
7 6 = 8 9 = 18 4=
自己任选一组进行解答.
问: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
板书:
2.设疑引出课题:
师: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利用这一规律我们可以做什么?(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二、计算应用,内化新知
1. 出示例6:4417=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师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正好等于被除数呢?(小组讨论)
用等分除说明:因为4417=63,是把441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63.每份是63,7份就是637,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用包含除说明:4417=63是441里面有63个7,63个7就是763正好等于441,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2.教师反馈,小结.
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3.初步练习:
1482 6564 22326
做完后让学生汇报验算的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例7.
出示例7: 24635=
(1)小组合作,计算例7,有问题或有什么新发现可以提出.
(2)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3)问:观察、比较两种验算方法,哪一种正确?
(4)问:第二种验算方法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不等于被除数?结果不等于被除数,能说明计算正确吗?要想使结果等于被除数,应该怎样办?(小组讨论)
(5)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小组讨论)
明确:因为例7中2469里面不是正好有493个5,而是比493个5多4,所以493个5多4就是5493+4,结果就是2469,等于被除数.
(6)问: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进行验算?
(7)教师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5.提高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428 20xx 8567
三、练习与质疑
1.计算下面的除法,并且验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进行板演,集体订正.
2.根据左边的算式,直接写出右题的得数.
(1)1267=882 8827=()
(2)70569=784 7849=()
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3.游戏:鸽子送信.(出示课件鸽子送信)
四、看书质疑,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
1.用乘法检验下面各题的得数,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546=59 16637=239
2.462 5523 20173
684 1386 34119
试讲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知道在水边玩耍会发生的危险,学习有关溺水安全的知识。
引导小学生了解溺水安全内容,了解落水自救的常识,切勿亲自下水做到基本的安全防护意识。
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身边不遵守你睡安全的不良习惯现象,提高小学生对生活中的危险行有基本的辨别、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安全教育课件《防溺水》
泳池、河塘、海边游泳图片
安全教育相关视频
活动过程
教师通过谈话导入,引起小学生对本次活动主题的预知感受,通过热和流汗,找凉快的方法,小学生在举例时便带入了本次活动《防溺水》游泳、洗澡等关键词。
教师:小朋友们,昨天下午我们在课外活动的时候,小朋友们一个个都热得呼哧呼哧的,汗水直流,有的小朋友衣服头发都打湿了,夏天马上就要到了!在很热的时候我们有什么方法能马上凉快下来呢?
教师引导小学生回忆夏天解暑的相关措施方法:吃冰激凌、冷饮、西瓜、吹空调等等,教师注意引导小学生说出游泳、洗澡等词语。
教师出示教学课件《防溺水》,进入安全中心,观看小朋友解暑凉快的措施方法。
(1)刚刚小朋友的回答都非常的好,这些方法都可以让我们凉快起来,但是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欢在夏天的时候去游泳、爸爸妈妈带着他们一起冲个冷水澡,小朋友你们在夏天很热的时候喜欢游泳吗?
(2)你们会不会游泳呢?游泳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游泳的时候你会带些什么?
(3)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他游泳的时候是怎样做的,你们觉得他做的对吗?我们小朋友可不可以自己去泳池、海边、河塘游泳呢?会发生什么事情?
在夏天游泳是让自己凉快的最佳方法!很多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到泳池或者海边游泳,他们会穿着泳衣、带着泳帽、还会带上游泳圈。
带游泳圈是为了防止溺水做的安全措施!小朋友是不可以自己去泳池游泳、河边下河洗澡的,如果没有大人的陪同,很容发生溺水的危险!会被水淹死,失去生命!
教师出示安全课件,进入安全钥匙环节,教师引导小学生观看溺水安全的视频动画,引导小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引导小学生深入了解溺水安全相关知识。
(1)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她在什么地方玩耍?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两个小朋友贪玩自己跑到河边去玩,一个在河边捉小鱼、一个小朋友正在水里游泳,而身边没有大人的陪同!然而,危险就发生了,捉鱼的小朋友不小心溺水,游泳的小朋友也被水给冲走了!
(2)欢欢很想去游泳,但欢欢是怎么做的呢?你们觉得他这样对的吗?
欢欢很想游泳,但是爸爸妈妈都告诉欢欢,小孩不能一个人在水边玩耍、在水里游泳!欢欢的爸爸在周末时就带欢欢到正规的游泳池里游泳解暑,游泳池里很安全,欢欢带着游泳圈,爸爸在一边教欢欢游泳和保护欢欢,这样做很对,欢欢不会发生溺水的危险!
活动小结:教师引导小学生了解游泳还需要注意,在泳池游泳时不离开家人的视线、不在泳池场里乱跑、泳池边玩水嬉戏,池边很湿很滑,容易摔跤和掉进泳池,不注意这些安全,也会发生溺水的危险!
活动延伸
教师出示教学课件,进入拓展安全温馨提示环节,根据画面提示,引导小学生说说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教师根据活动延伸温馨提示环节:如果看到其他小朋友落水,我们该怎么办?能不能自己下水去救他们?
试讲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武王伐纣的经过、性质;西周的分封制、等级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状况;国人,共和行政,西周的灭亡,东周的建立。
通过学习武王伐纣这一战争的原因和经过,让学生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对武王伐纣原因、经过、性质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理论。同时使学生了解历史朝代的演变和更迭;通过对西周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学习,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西周奴隶制经济发展之所以迅速发展,是成千上万的奴隶的辛勤劳动所换来的。从而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正确的史观。
教学建议
知识分析
商朝最后的商纣王倒行逆施,引起人民的反对,周武王起兵伐纣,建立周朝。从此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
教法建议
难点突破:
指导学生阅读等级制度并且用图示法将其内容描绘出来,教会学生通过简单图表概括理解复杂内容的方法.
重点突破:
指导学生回答“为什么武王伐纣是正义之举”?教会学生使用对比的方法来分析问题。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通过西周建立和商朝、西周灭亡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朝代更迭并能将其放置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去考察,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揭示朝代变迁的原因。
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是重点。因为正是通过这场战争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讲清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商的灭亡和周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级制是另一个重点。因为这种制度正是西周奴隶制进一步发展在政治上的表现。而且这种制度对于后世影响很大。
分封制
分封制是本课难点。分封的原因,诸侯国的建立以及同周天子的关系相对复杂,而且学生接触较少,不易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级制
教学难点:分封制
教法设计:
因为本课相关资料较多,可让学生事先预习,以学生讨论分析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课堂教学设计:
一、武王伐纣
1、纣王的------
建议教师让学生回忆夏桀的------,使学生理解凡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违背人民意志实施------的统治者最终都会遭到人民的反对的。
2、周国的强盛
让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周国强大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周的发展、强大是周人经过艰苦奋斗,和特别是重视人才的而得来的。
3、武王伐纣
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武王伐纣的故事,同时引导学生捕捉故事中一些有效信息,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商汤灭夏桀的原因,用比较的方法,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周胜商败的原因?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①商纣王的------,使商朝统治已成为历史发展的绊脚石,失去了民心,引起人民的不断反抗和阵前倒戈。②周武王顺应民心,联合西方和南方部落,共同伐纣,解除了商纣对奴隶和平民的残暴统治,有利于历史的进步。③是否顺应民心,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战争的重要标准。)
一、西周政治、经济的发展
1、周的建立
时间、建立者(区分周文王、周武王)、都城。建议教师给学生讲解西周的并不是当时的名称,而是历史学家为了研究加以说明,为以后如西汉、东汉等名词的讲解打下基础。
2、分封制和等级制
让学生带着[周朝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了哪些人作诸侯?它们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分封制的效果如何?]等问题阅读教材并加以讨论:学生能够回答出: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奴隶主的政权。周朝对建国功臣、亲属和先世的后代等进行分封。诸侯与周天子的关系是:周天子是的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纳贡,带兵随天子作战(即听王令,纳王贡,随王征,见王面)。其效果是:西周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⑴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⑵手工业的发展
结合夏商农业和手工业状况,请同学比较并概述一下西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有什么特点。在学习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后,教师应结合教材指出西周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广大奴隶和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基础之上;是建立在对奴隶的压迫和剥削之上的。(介绍《诗经》中《硕鼠》、《伐檀》)
二、国人------和西周灭亡
1.国人------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周厉王的------并解释"国人"、"防民之口甚于防?"等名词后,可让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表演。在介绍完"共和行政"后,师生一起讨论"国人------"对西周的影响。
2.西周灭亡
让学生讲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3.东周建立
时间、建立者、都城。建议教师结合西周、东周具体名称和地理位置,再次向学生讲解西周的并不是当时的名称,而是历史学家为了研究加以说明,为以后如西汉、东汉等名词的讲解打下基础。
试讲课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树立幼儿初步的防范意识。
2、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4、考验小朋友们的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培养幼儿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排练情景表演:小红没上当。
2、录制有关轻信陌生人上当受骗的内容。如:自己在家时随便给陌生人开门,随便吃陌生人给的食物,在公共场所迷路了随便跟陌生人走等造成不良后果,选择适合幼儿看的有关打击拐卖儿童的记录片。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看情景表演“小红没上当”,教师在主要部分给以提示。
二、
1、导幼儿讨论:小红如果轻信了陌生人的话,会出现什么后果?并说一说如果自己遇到了这样情况时应采取怎样的做法。
2、观看并讲述录象内容,引导幼儿明白遇事要动动脑筋,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3、幼儿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单记录,教师将幼儿的记录进行整理、张贴、以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4、开展“有奖竟猜”游戏,可将幼儿分为男女两方,提问问题,幼儿迅速且较完整的说出想法,答对的一方可奖一朵小红花。
(1)在商店里,不小心和家人走失里,你该怎么办?
(2)在家门口玩,有不认识的人要带你去玩或去买东西吃,你该怎么办?如果有人强迫你走,你该怎么办?
(3)你一个人在家时,若有人敲门或门铃向了,你该怎么办?
(4)在幼儿园里玩,有不认识的人来接你,你跟他走吗?你该怎么办?
三、活动结束
请幼儿说说活动中的感受。
活动思:
对于孩子来说,安全教育很重要。现在家里就一个孩子,父母上班在外,经常留一个孩子在家,对于孩子在家的安全就格外重要。如不动电、不动气等。陌生人敲门等幼儿怎样处理,这是孩子要掌握的技能。在超市和父母走丢怎么办?有陌生人来接怎么办等。在活动中,幼儿知道求救老师、家长。有的幼儿还知道声喊叫。在超市里还知道广播、打电话等。幼儿都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