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放风筝教案6篇

时间:2025-06-24 作者:betray

通过反思教案,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教案不仅是教师的指南,也是学生学习的桥梁和纽带,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班放风筝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班放风筝教案6篇

小班放风筝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放风筝,提高手眼协调性和身体的灵活性。

2、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制的各种各样的风筝。

2、活动前丰富幼儿放风筝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调动身心

手臂左右交替摆动,幅度由小至大,速度由慢至快,两脚分开,双臂像画“8”字那样挥动,一起往前走,再往后走,左右方向转动膝盖和腰部。

二、开飞机

1、引导语:我们来开飞机了

2、准备起飞(蹲姿)——起飞(走步到跑步)——升空(快速跑)——改变飞行方向(边跑边展开弯腰)

——穿过云层(边跑边展开身体)——到达目的地,降落。

三、放风筝

引导语:刚才我们学做了小飞机,飞机能在空中飞,那么还有什么也能在空中飞?

(1)幼儿自由玩风筝

引导语:想办法让你的风筝飞起来

教师观察幼儿牵风筝的手是否上举,手握风筝线的位置。

交流分享:风筝是怎么飞起来的。幼儿边讲边示范。

(2)幼儿再次放风筝

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时间持续的长短及出汗情况,及时脱去外衣

引导语:刚才你们在放风筝时又什么新发现吗?

一起讨论谁的风筝飞得高,为什么会飞得高?

(3) 倒退走放风筝

引导语:现在,请大家想想,还有其他放风筝的方法吗?

交流分享:请1~2名幼儿表演

四、利用幼儿园的环境放风筝

五、放松活动

整理风筝

小班放风筝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小动物并且能说出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

2、能与小伙伴体验放风筝的快乐。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1、图片:小黄狗、(肉骨头)、小猫、(小鱼)、小猴(桃子)、小蜜蜂、小黄狗放肉骨头风筝、小猫放小鱼风筝、小猴放桃子风筝

2、塑料袋、毛线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动物图片,引题

1、提问:

①宝宝们看,(出示图片)谁来了?(小猫)

②小猫怎么叫的?(喵~喵~喵~)

③小猫最爱吃什么?(出示小鱼图片)

④学说:小猫最爱吃小鱼

2、听,(教师模仿小狗叫)汪汪汪

提问:

①谁在叫?(小狗)

②小狗最爱吃什么?(出示肉骨头图片)

③学说:小狗最爱吃肉骨头

3、出示(小猴图片)

提问:

①看,这是谁?(小猴子)

②小猴最爱吃什么?(出示挑子图片)

③学说:小猴最爱吃挑子

(二)根据教师的讲述引导幼儿的想象

1、今天呀,小猫、小狗、小猴一起来到我们幼儿园玩,它们还带上了自己喜欢的风筝,你们猜:

2、提问①小猫带来了什么风筝(幼儿随意说)

好,那我们来看看小猫到底带的'是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小鱼风筝呀。”

②学说:小猫放的是小鱼风筝

3、提问①小狗带来了什么风筝(幼儿随意说)

好,那我们来看看小狗到底带的是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肉骨头风筝呀。”

②学说:小狗放的是肉骨头风筝

4、提问①小猴带来了什么风筝(幼儿随意说)

好,那我们来看看小猴到底带的是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桃子风筝呀。”

②学说:小猴放的是桃子风筝

5、小蜜蜂看到小动物们玩得那么开心,它也来了。

6、提问①小蜜蜂怎么来的?(飞来的)

那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它的本领吧(师幼一起模仿)

(三)讨论

1、小动物们都放着自己喜欢的风筝,那你们想不想去放风筝呢?

2、你们想放什么风筝?

那好吧!今天老师也给小宝宝们准备了风筝,那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吧,出发喽!

(四)放风筝

幼儿每人手中各一份教师制作的塑料袋风筝,让他们体验放风筝的快乐。

小班放风筝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有朋友是快乐的。

2、学会使用待客语言:xx好、请进、请坐、再见。

活动准备

1、门铃一只;请一位外班教师配合教学。

2、事先与家长交谈过,了解幼儿家里有哪些朋友。

3、角色游戏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外班教师按门铃引发幼儿兴趣。

――门铃响了,我们应该怎么做?(问“你是谁?”)

2、外班教师回答:“我是x老师,我是x老师的朋友,x老师在吗?”

3、现在应该怎么做?(请进,x老师好)

4、外班教师进来后向老师问好,客人进来了我们又应该怎么做?(请客人老师坐,在家应请客人喝水,将好东西拿给客人吃)

5、启发幼儿说说自己家里的朋友。你们是怎么招待的?

6、请几位幼儿分别扮演客人,其他幼儿做主人。

7、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游戏。

建议

活动后可利用画面练习礼貌用语。

托班语言教案:小手小脚

活动目标:

1、在听儿歌及跟做动作的过程中,理解“搓、捏、挠、敲”的意思。

2、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进行大胆地表述。

3、对小手游戏感兴趣。

活动准备:

小手能干的照片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

2、小手的本领

刚才我们用什么做游戏了? 你觉得小手能干吗? 你的`小手有什么本领?(吃饭、玩游戏、穿衣服、穿鞋子、用剪刀)

总结:你们的小手真能干,会用勺子,会穿裤子,会穿衣服,会穿鞋子,会画画,会用剪刀,还会做游戏。等我们小朋友再长大一些,小手会做更多的事情的。

3、小手游戏

下面,我们再用小手玩个游戏。请你按我的要求去做,如果我说“小手小手拍拍”,小朋友们就要拍拍手,看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敲一敲。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搓一搓。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捏一捏。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挠一挠。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藏一藏。

3. 引出游戏“找小手”:可爱的小手全都不见了!现在我的大手要来找你们的小手,大手一摸到小手,小手就赶快放到腿上,好吗?

4. 教师悄悄地走到幼儿的身后,用手摸或握每一个幼儿的手,提醒他们尽快把手放在腿上,并请他们说说自己的小手藏在哪里了。

5. 游戏反复进行。

小班放风筝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数量为4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

2、学习排除干扰根据颜色寻找一定的路径,发展观察力。

3、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和操作习惯。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 教学挂图

2、 4的数字卡一张活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为4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

(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看图)老师:小朋友们好,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数学的世界进行探索吧!春天来了,草地上漂亮的花朵都开放了。我们来数数有几朵花?

(引导幼儿点数)老师:来,我们一起来数吧,1,2,3,4,5我们数到几了呢?对!数到5 了!广场上有5朵花!

老师:我们再来数一遍吧!

(引导幼儿再次集体点数并说出总数)老师:刚刚我们是大家一起来数的,现在哪个小朋友自己到前面来数一数呢?

(请个别幼儿到黑板前点数,注意引导幼儿要手口一致地点数)老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草地上还有什么呀?哦,有小朋友,广场上有几个小朋友呀?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哦,广场上有四个小朋友。

老师:还有什么呢?

(引导幼儿观察挂图找出风筝。)老师:有风筝!有几只风筝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原来啊广场上开了4朵花,还有4个小朋友,有4只风筝呢。一个苹果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两根香蕉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那四朵花用数字几表示呢?对啦用数字4来表示,小朋友们看一看数字4,跟它打个招呼吧。

二、引导幼儿排除干扰,根据颜色寻找拟定的路径。

1、引导幼儿学习排除干扰,根据颜色寻找一定的路径。

老师:瞧,他们在放风筝呢?不好了,他们的风筝缠绕到一起了!我们来帮帮他们找风筝吧!我们先来找一找第一个小女孩的风筝是哪一个呢?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回答。如果幼儿回答出了是猫头鹰风筝,可以继续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并帮助幼儿总结)老师:小朋友说是看到了图画上小朋友手里风筝的颜色,跟着线的颜色找到的!还有一些别的风筝也绕在了一起,请小朋友们上区域活动的时候把它们找出来好吗?

三、活动结束。

老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的数字4,请小朋友们要记住它跟它做好伙伴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喜欢的活动--放风筝贯穿始终,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目标来看:目标表述角度一致,都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材料准备看:材料准备丰富,有精神的和物质的准备,材料投放有阶梯性,体现了 "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这一理念,支持和引导幼儿操作,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有一定的'提高,且材料功能性强,有一物多玩的功能。从活动过程来看:渗透了社会、艺术等领域,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体现了"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这一理念。活动中运用实物教具操作教学有很强的真实感和可操作性,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得活动组织轻松,便于老师引导幼儿操作,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参与兴趣。

小百科: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xx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

小班放风筝教案篇5

一、设计意图:

随着春天的到来,小朋友初步了解有关春天的知识,特别是风筝,幼儿玩耍时常常接触到它,但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每次看见风筝都会非常兴奋地追着风筝看。我们正在开展《我找到的春天》主题活动,通过收集、展示风筝、了解风筝,激发幼儿参与欣赏的兴趣,能初步欣赏和感受风筝的美。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在欣赏风筝的基础上,鼓励幼儿通过大胆想象,学习用对称的方法尝试表现出不同形状的风筝,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1、在欣赏风筝的基础上,鼓励幼儿通过大胆想象,学习用对称的方法尝试表现出不同形状的风筝,体验成功的快乐。

2、培养幼儿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重难点

1、难点:在欣赏风筝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尝试画不同形状的风筝。

2、重点:能用对称的'方法表现出不同形状的风筝。

四、活动准备

1、一段音乐,幼儿绘画用品。

2、一只风筝,风筝图片。

五、说教法根据活动设计的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采用的教法有:

(1)谈话法:以谈话导入课题,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活动中通过利用教师事先准备的风筝做示范,让幼儿观察风筝的特征(两边是一样的)(3)评价展示法: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展示他们的作品,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就感,使之更乐于参与这种系列的活动。

六、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2)、春天来了蝴蝶、小鸟都在天上飞来飞去,除了他们还会有谁在天上飞? (幼儿讲述)

(3)、春天是放风筝最好的季节,今天刘老师也带来了一个风筝,你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老师手里的风筝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漂不漂亮?这些风筝都有一个特点是什么?(两边对称,教师讲解风筝)2、让幼儿在欣赏的基础上,讲述美。

欣赏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风筝图片,请小朋友们说出这些风筝美不美?美在什么地方?(幼儿讲述)教师小结:这些风筝多美呀!形状有各种各样的,而且图案和颜色都很漂亮。美丽的风筝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多快乐啊!

3、进一步让幼儿表现美,激发创作的欲望。

(1)、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变成一只美丽的风筝啊?假如让你们变成一只美丽的风筝,长着两只翅膀,你想变成一只什么风筝呢?

(2)、噢,今天老师也想变一只风筝到空中去自由自在的飞翔,多快乐呀!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变成一只漂亮的风筝去飞翔一下好吗?(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听音乐做飘得动作)4、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小朋友,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吧你们刚才变的这只美丽的风筝给画下来,让后给他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幼儿作画,教师巡回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设计出各种不同的风筝。

5、讲述作品,活动结束

(1)、展啊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

(2)、带领幼儿去放风筝。

小班放风筝教案篇6

设计思路:

中国有句古话:“鸢者长寿”。意思就是说,经常放风筝的人寿命长。制作一只绚丽多彩、新颖别致的风筝也是一种创造。当人们眺望自己的作品摇曳万里晴空时,专注、欣慰、恬静,这种精神状态强化了高级神经活动的调节功能,促进了机体组织、脏器生理功能的调整和健全。双目凝视于蓝天白云之上的飞鸢,荣辱皆忘,杂念俱无,与保健气功的'作用异曲同工。其效应符合传统医学的修身养性之道。

在风和日丽的大自然中放风筝是最好的日光浴、空气浴。跑跑停停的肢体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增强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此外,放风筝的群体性很强。筝友相聚,妙语连珠,破闷解难,精神愉快。“笑一笑,十年少”,也是鸢者长寿的重要因素。

活动目的:

1、让幼儿了解风筝的种类及结构。

2、培养幼儿放风筝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活动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类型的风筝各一个。

活动过程:

1、让幼儿猜谜语:风筝。引出活动主题。

2、教师启发提问:

①小朋友放过风筝没有?你的风筝是什么样的?

②除了自己的风筝外,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老鹰、燕子、蜻蜒、金鱼、五星等)

3、出示各类风筝让幼儿欣赏。如鸟形风筝:仙鹤;虫形风筝:蝴蝶;水族风筝:金鱼;人物风筝:孙悟空 ;器物风筝:宫灯;变形几何图形风筝:五角星等。

①教师边出示各类风筝边让幼儿观察它们的色彩、结构,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②让幼儿了解风筝的制作材料(纸、竹等)和制作方法(扎、糊、绘画),并自制一个风筝。

4、游戏“放风筝”,让幼儿体验放风筝的乐趣,锻炼跑的能力。

玩法:

幼儿成四路纵队在场地上站好,在50米跑道上进行放风筝接力赛。教师发出信号后,四队排头手拉风筝线 往前跑,跑回时将风筝线交到第二个幼儿手中,第二个幼儿拿准风筝线后接着跑,如此接力,直到每队的幼儿 都参与一遍,以先跑完的一队为胜。游戏反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