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大家好教案8篇

时间:2025-05-25 作者:Iraqis

通过有效的教案设计,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讨论,教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合作,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音乐大家好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音乐大家好教案8篇

音乐大家好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欣赏乐曲,理解歌曲内容。

2、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性质,初步掌握旋律的起伏变化,能随着乐曲表演。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花灯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提问:大家来看灯,看到了哪些灯?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花灯图片。

3、学习歌曲《大家来看灯》。

①跟着音乐的节奏,念歌词。

②随着教师的琴声,一句句地学唱歌曲。

③分组演唱。

4、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

鼓励幼儿根据乐曲的旋律,大胆想象,通过各种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把这首歌唱给家长听。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欣赏,幼儿需要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的快乐,并能够快乐的学会歌唱。平时孩子们见到花灯的几率不高,所以在学习这课之前我就对孩子们布置要求,去街上看花灯,可以的话自己也可以买个花灯回家玩一玩。

音乐大家好教案篇2

活动目标:

在学会演唱的基础上,创编歌曲,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引导幼儿仔细参观花灯展,认识各种花灯,了解它们的名称,寻找自己最喜欢的灯。

活动过程:

1、回忆歌曲《大家来看灯》

2、引导幼儿回忆花灯展,讲讲自己最喜欢哪些花灯,为什么。

3、提问:大家来看灯,看到了哪些灯?

4、幼儿讨论。

5、请幼儿回答。

6、请幼儿试着把歌词中花灯名改成自己喜欢的花灯,并唱一唱。

7、小组演唱。

8、找好伙伴演唱,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活动延伸:

将自己创编的歌曲快速、连贯的唱给家人听。

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对于花灯的名称还津津乐道。于是我进行了活动延伸,让幼儿对于歌曲创编歌词。孩子们七嘴八舌、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创编出“蛤蟆灯”“花蓝灯”“蘑菇灯”“西瓜灯”……由此可见,这与幼儿课前在网络上欣赏花灯的活动准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活动前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充分。

从这件事上让我明白:组织活动不能有侥幸心理,现在,我完全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由于自己的侥幸心理。从老师角度考虑,对自身而言以后还可以调整的机会;可从孩子角度考虑,对孩子来说呢?他们已经对歌唱教学充满了疑惑,面对孩子们渴望感受美、渴望欣赏美的眼神,真的是羞愧难当,我深深的明白,今天的结局完全是由于我的准备不够充分,没有考虑到伴奏和范唱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一定会避免有类似的错误,因为我知道,我的错误会浪费整个班级孩子的时间,我的疏忽会影响他们进步的速度。

音乐大家好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用肢体语言感受活泼欢快的音乐。

2、了解集体舞头尾轮换的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旅行舞音乐、导游旗、笔。

活动过程:

一、回忆旅行经验,感受音乐的欢快

1、你去过哪里旅游?

2、请你们参加我的旅行团,和我一起去旅行?

二、欣赏旅行音乐,理解并一起游戏

1、听这音乐有什么有趣、好玩的地方。

2、幼儿听音乐,初步理解。

3、你在旅行的时候有什么高兴的`事呢?

4、看图谱,理解图谱的意思。今天,我要带你们到哪里去玩呢?

5、用手代替脚表现,熟悉音乐节奏。请幼儿听音乐看指挥在身上做动作。

6、请幼儿听音乐出发了,谁来走走看?引导幼儿音乐到哪里就做相应的动作。

7、出示导游旗,讲解规则。

8、聘请幼儿做导游带队游戏。我要聘请几个导游?

9、轮换做导游,尝试建立规则。怎样让大家都能做到导游呢?

10、幼儿听音乐组团,在库企企的时候变换导游。

三、提出新的旅行点,延伸活动内容

简单小结,幼儿听音乐往外走。

音乐大家好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模仿动物的叫声歌唱,感受一起唱歌的快乐。

2、萌发幼儿爱小动物、亲近小动物的情感。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重难点:

模仿动物的叫声歌唱

控制歌声的强弱

活动准备:

游戏场景、图片教具

活动过程:

一、听听、唱唱小动物的歌声

1、幼儿入座,用歌曲最后三句的节奏拍手欢迎客人老师。

2、用歌声请出4个动物

(1)公鸡“喔——喔——”

(2)小羊“咩——咩——”

(3)小狗“汪——汪——”

(4)小猫“喵——喵——”

3、小动物再次躲猫猫,幼儿和着钢琴声请动物出场。

二、唱唱小动物的歌

1、教师完整示范演唱歌曲,幼儿欣赏。

(1)你喜欢哪个动物的歌声?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句练习。

(2)练习:“大家一起唱歌”提示最后一句要转个弯。

2、我们来学动物唱歌

(1)和着琴声一起唱

(2)区分不同的轻重演唱

三、玩一玩躲猫猫的游戏

1、介绍场景(4个不同动物的家)

2、游戏规则:教师唱前句“公鸡公鸡”,幼儿接唱“喔—喔—”

3、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游戏。

4、更换角色再次游戏。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很适合小班幼儿年龄。

2、本次活动的目标涉及的认知及能力方面完成的很好,课程环节上具有递进性。

3、课程中教师的语言具有有效性,右耳朵常规非常的好。

4、本次活动的亮点是:在游戏中让幼儿感知节奏。

5、出现的问题是:最后环节幼儿选择乐器,教师的引导语还需完善。

音乐大家好教案篇5

活动意图:

喜爱音乐是孩子们的天性。音乐是世界的语言。为人类所共同理解,能产生共鸣。音乐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功效。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音乐能力。

活动目标:

1、用乐器进行合奏表演,体验乐趣。

2、引发对昆虫鸣叫声的兴趣。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蜜蜂、知了、螳螂等昆虫图片;音乐cd。

2、部分节奏卡片,木鱼、碰铃、串铃等乐器。

活动过程:

(一)猜猜谁会来。

1、森林里要开昆虫音乐。谁来了?

2、逐一出示昆虫图片,如蜜蜂、螳螂、知了,分别学一学它们的`叫声?

(二)昆虫唱歌。

1、你们想先看谁的表演?

2、蜜蜂是怎么唱歌的?教师范唱第一段,出示最后两小节的节奏卡片:xxxx/x---/引导幼儿拍打节奏。

3、出示螳螂,有几只?它是怎么来的?歌声是怎样的?学一学螳螂表演xxxxxx/x---/。

4、出示知了,有几只?它在什么地方?声音是怎么样的?学一学x、xx、x/xx---/

5、跟老师边唱边拍节奏。

(三)昆虫音乐会。

1、分三组,分别扮演蜜蜂、螳螂、知了,看节奏卡片拍打节奏(蜜蜂—木鱼;螳螂—碰铃;知了—串铃)。

2、教师弹奏歌曲,幼儿齐声合唱,每段最后两小节根据歌词分角色演奏相应乐器。

3、好朋友在一起表演,昆虫音乐会肯定会更精彩。

4、用两种乐器合奏。

5、尝试多声部合奏。

(四)好听的音乐会

跟着音乐cd,配上乐器将歌曲完整表演。

活动反思:

虽然有三个声部,但每一个声部都是固定的节奏,只是在最后两小节有些变化,这样的合奏并不难。教师可以用语言节奏帮助幼儿控制好自己声部的节奏。从单声部敲奏过渡到多声部合奏会给幼儿的听觉器官带来一种新的刺激。学习合奏,也是学习合作的开始,不仅动作要协调,还需学会倾听,以便能和谐地演奏。在“昆虫音乐会”的情景中可鼓励幼儿表演其他昆虫的鸣叫声,进一步激发喜爱昆虫、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音乐大家好教案篇6

教育目标:

1、初步演唱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2、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性质,初步掌握旋律的起伏变化。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儿歌导入《花灯谣》

2、提问:昨天是元宵节,你们还见过哪些花灯呢?那你最喜欢什么花灯?为什么?

3、小结:原来元宵节有青蛙灯,荷花灯,元宝灯等许多许多的花灯,有了这些花灯,把我们四周都照的美美的,小姐姐、小哥哥去看花灯了,我们也跟他们一起去看灯吧?

二、播放课件,有节奏的朗诵歌词,初步熟悉歌词内容。

1、教师看课件示范朗诵,幼儿倾听。

小哥哥、小姐姐看到了什么呢?听我来告诉大家。

2、带幼儿朗诵。

重点帮组幼儿掌握附点二分音符的节奏。

3、幼儿集体朗诵。

三、欣赏歌曲,初步理解歌词内容。

1、听老师完整演唱歌曲。

老师把哥哥姐姐看到的花灯会唱成了歌曲,歌的名字叫“大家来看灯”,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1、 提问,进一步理解歌曲内容。

提问:你在歌曲中还听到了什么?

根据幼儿的回答,再次看课件中相应的图片。

四、学唱歌曲,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性质。

1、跟着老师学唱。

2、看图谱跟着录音轻轻学唱。

3、集体演唱。

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现在请你们小眼睛看好图谱,跟着哥哥姐姐一起高兴地去看花灯。

4、根据幼儿唱的不准确的地方,进行一句一句的学唱。

5、集体演唱。

五、看图谱学唱第二段。

1、看课件,有节奏的朗诵第二段中的花灯。

老爷爷、老奶奶也来看花灯了,我们看看他们看到了什么花灯。

2、老师带幼儿有节奏完整朗诵第二段歌词。

3、看课件跟着录音一起演唱。

六、延伸活动。

今天跟着哥哥、姐姐、爷爷、奶奶一起看了花灯,高兴吗?回家问问爸爸妈妈看过什么花灯,编到歌曲里好吗?

音乐大家好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喜欢跟着音乐做动作,体验变现性韵律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2、尝试在音乐的伴奏下运动身体的不同部位,感受音乐的节奏。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初步知道自己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律动课件《小小音乐家》

活动过程:

1、体态准备。

复习律动操或是已经会跳的舞蹈进行热身。

——听,我们的律动操音乐开始了,让我们一起跳起来把。

2、听辩旋律。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听听音乐,感知音乐旋律。

3、肢体感受。

幼儿自由看节奏谱,自由模仿动作。

教师示范动作,幼儿欣赏,感知表现性律动中肢体语言与音乐的节拍、力度、旋律的完美结合。

幼儿学习基本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动作含义。

——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一个小小音乐家,看看谁会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讲诉这个音乐故事。

4、音乐游戏

教师做引领者,集体做表现性律动。

请个别幼儿做引领者,集体做表现性律动。

活动反思:

幼儿刚听到音乐就欢快的舞动起来,在老师的带领下每位幼儿都愿意尝试在伴奏下运动,当看过一遍视频后,幼儿主动说出了,我在视频里看到有弹钢琴的'动作,有的幼儿说我看到了敲小鼓的动作,有了以上的铺垫。幼儿也就能容易的学会了这个舞蹈。总体来说这节音乐课给幼儿带了活跃的气氛。

音乐大家好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在敲敲打打中了解小型乐器的多样性,感受“多与少”“静与响”“快与慢”的表达。

2、充分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型打击乐器

2、装乐器的盒子和篮子

3、地垫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寻找百宝箱1、听音乐入场我们听着音乐走进森林,一起去寻宝吧。(音乐慢,慢慢走,音乐快,小跑)2、打开百宝箱,寻找乐器我们猜猜这里会是什么?(动一动)3、布置音乐岛请你拿出乐器,它是怎么唱歌的?请你把它放在那。

二、游戏:音乐岛之旅

1、介绍游戏规则:

请你听着鼓声,鼓声响起,你可以在音乐岛之间旅行,鼓声停,请你停留在一座岛上玩玩岛上的乐器。

2、师敲鼓,幼儿游戏,指导幼儿玩乐器的方法(提醒幼儿选择不同的小岛游玩)

3、师弹奏曲子,幼儿跟随敲击乐器。

4、小结:真的像刚才有的朋友介绍的,我们的乐器有的是敲的,有的是摇的。

三、根据指挥的'指令演奏乐器

1、这里有块丝巾,我的丝巾会变长也会变短,变长的话可以怎么表示呢?变短的时候可以怎么表示?

(幼儿随着丝巾的变动玩乐器)

2、这里又有块纱巾,风来了她会飘,请你们看着纱巾的飘动玩乐器。

3、请看了我的手敲乐器。

4、请个别幼儿指挥。

四、游戏:魔法森林

1、规则:森林里长着许多大树,结出奇怪的“果实”。当风吹过,魔法森林就开始歌唱。我们每个孩子是森林里的一颗大树。老师在“树”上挂满了乐器。丝巾在森林中飘起就被认为是有风吹过,风有大有小,风一吹,“树”上的乐器就会想起。

2、幼儿控制风,角色更换。

五、整理百宝箱跟随音乐把乐器放入百宝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