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实施效果能够通过学生的反馈进行评估和改进,通过教案的整理,教师能够总结出有效的教学经验,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教学法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学法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的概念及不同。 2.了解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产生的原因。
3.能用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
?要点梳理】
知识点
一、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
由于引起磁通量的变化的原因不同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机理也不同,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磁场不变,导体运动引起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这种电动势称作动生电动势,另外一种是导体不动,由于磁场变化引起磁通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电动势称作感生电动势。
1.感应电场
19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在他的电磁场理论中指出,变化的磁场会在周围空间激发一种电场,我们把这种电场叫做感应电场。
静止的电荷激发的电场叫静电场,静电场的电场线是由正电荷发出,到负电荷终止,电场线不闭合,而感应电场是一种涡旋电场,电场线是封闭的,如图所示,如果空间存在闭合导体,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就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而产生感应电流,或者说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要点诠释:感应电场是产生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动势的原因,感应电场的方向也可以由楞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感应电场的方向相同。
2.感生电动势
(1)产生:磁场变化时会在空间激发电场,闭合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定向运动,产生感应电流,即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2)定义:由感生电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成为感生电动势。 (3)感生电场方向判断:右手螺旋定则。
3、感生电动势的产生
由感应电场使导体产生的电动势叫做感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在电路中的作用就是充当电源,其电路是内电路,当它和外电路连接后就会对外电路供电。
变化的磁场在闭合导体所在的空间产生电场,导体内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产生感应电流,或者说产生感应电动势。其中感应电场就相当于电源内部所谓的非静电力,对电荷产生作用。例如磁场变化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nsbcos . t
知识点
二、洛伦兹力与动生电动势
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该电动势产生的机理是什么呢?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哪些因素有关?他是如何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
1、动生电动势
(1)产生: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动生电动势 (2)大小:eblv(b的方向与v的方向垂直) (3)动生电动势大小的推导:
ab棒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垂直纸面向里,棒沿光滑导轨以速度v匀速向右滑动,已知导轨宽度为l,经过时间t由m运动导n,如图所示,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得:
eФbsblvtblv. ttt故动生电动势大小为 eblv.
2、动生电动势原因分析
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时,产生动生电动势,它是由于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而引起的。
如图甲所示,一条直导线cd在匀强磁场b中以速度v向右运动,并且导线cd与b、v的方向垂直,由于导体中的自由电子随导体一起以速度v运动,因此每个电子受到的洛伦兹力为:
f洛bev
f洛的方向竖直向下,在力f洛的作用下,自由电子沿导体向下运动,使导体下端出现过剩的负电荷,导体上端出现过剩的正电荷,结果使导体上端d的电势高于下端c的电势,出现由d指向c的静电场,此电场对电子的静电力f′的方向向上,与洛伦兹力f洛方向相反,随着导体两端正负电荷的积累,电场不断增强,当作用在自由电子上的静电力与电子受到的洛伦兹力相平衡时,dc两端产生一个稳定的电势差。如果用另外的导线把cd两端连接起来,由于d段的电势比c段的电势高,自由电子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将在导线框中沿顺时针流动,形成逆时针方向的电流,如图乙所示。
电荷的流动使cd两端积累的电荷不断减少,洛伦兹力又不断使自由电子从d端运动到c端从而在cd两端维持一个稳定的电动势。
可见运动的导体cd就是一个电源,d端是电源的正极,c端是电源的负极,自由电子受洛伦兹力的用,从d端搬运到c端,也可以看做是正电荷受洛伦兹力作用从c端搬运
到d端,这里洛伦兹力就相当于电源中的非静电力,根据电动势的定义,电动势等于单位正电荷从负极通过电源内部移动到电源的正极非静电力所做的功,作用在单位电荷上的洛伦兹力为:
ff洛/ebv.
于是动生电动势就是:
eflblv.
上式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到的结果一致。
知识点
三、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具有相对性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划分,在某些情况下只有相对意义,如本章开始的实验中,将条形磁铁插入线圈中,如果在相对于磁铁静止的参考系观察,磁铁不动,空间各点的磁场也没有发生变化,而线圈在运动,线圈中的电动势是动生的;但是,如果在相对于线圈静止的参考系内观察,则看到磁铁在运动,引起空间磁场发生变化,因而,线圈中的电动势是感生的,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把电动势看作动生的还是感生的,决定于观察者所在的参考系,然而,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通过转换参考系把一种电动势归结为另一种电动势,不管是哪一种电动势,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都成立。
知识点
四、应用——电子感应加速器
即使没有导体存在,变化的磁场以在空间激发涡旋状的感应电场,电子感应器就是应用了这个原理,电子加速器是加速电子的装置,他的主要部分如图所示,画斜线的部分为电磁铁两极,在其间隙安放一个环形真空室,电磁铁用频率为每秒数十周的强大交流电流来励磁,使两极间的磁感应强度b往返变化,从而在环形真空室内感应出很强的感应涡旋电场,用电子枪将电子注入唤醒真空室,他们在涡旋电场的作用下被加速,同时在磁场里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沿圆规道运动。
如何使电子维持在恒定半径为r的圆规道上加速,这对磁场沿径向分布有一定的要求,设电子轨道出的磁场为b,电子做圆周运动时所受的向心力为洛伦兹力,因此:
ebvr mvreb
也就是说,只要电子动量随磁感应强度成正比例增加,就可以维持电子在一定的轨道上 3
运动。
?典型例题】
类型
一、感生电动势的运算
例1.有一面积为s=100 cm2的金属环,电阻为r=0.1 Ω,环中磁场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且磁场方向垂直环面向里,在t1到t2时间内,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通过金属环的电荷量为多少?
?答案】逆时针方向 0.01 c 【解析】(1)由楞次定律,可以判断金属环中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2)由图可知: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为
bb2b
1 ① tt2t1金属环中磁通量的变化率
bb1Фbs2s
② ttt2t1环中形成的感应电流
ieФ/tФ
③ rrrt通过金属环的电荷量
qit
④ 由①②③④解得
(b2b1)s(0.20.1)102qc0.01c. r0.1
举一反三:
?变式】在下图所示的四种磁场情况中能产生恒定的感生电场的是(
)
?答案】c
例2.在空间出现如图所示的闭合电场,电场线为一簇闭合曲线,这可能是( )
a.沿ab方向磁场在迅速减弱 b. 沿ab方向磁场在迅速增强 c. 沿ab方向磁场在迅速减弱 d. 沿ab方向磁场在迅速增强
?答案】ac
?解析】根据电磁感应,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变化时,使闭合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该电流可用楞次定律来判断,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闭合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使因为闭合回路中受到了电场力的作用,而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与是否存在闭合回路没有关系,故空间磁场变化产生的电场方向,仍可用楞次定律来判断,四指环绕方向即感应电场的方向,由此可知ac正确。
?总结升华】已知感应电场方向求原磁通量的变化情况的基本思路是:
→右手螺旋定则 →楞次定感应电场的方向 感应磁场的方向 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右手螺旋定则 ←楞次定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所示,一个带正电的粒子在垂直于匀强磁场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磁感应强度均匀增大时,此粒子的动能将(
)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以上情况都可能
?答案】b
?高清课堂:电磁感应定律应用 例1】
?变式2】下列各种实验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答案】abc
-22例3.一个面积s410m、匝数n=100匝的线圈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线圈平面,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4-5-6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开始的2 s内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等于0.08 wb/s b.在开始的2 s内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量等于零 c.在开始的2 s内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等于8 v d.在第3 s末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等于零
?答案】ac 【解析】磁通量的变化率
Фbs, tt其中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以
bb=2 t/s,所即为bt图象的斜率.由图知前2 s的ttФ=2410-2wb/s=0.08 wb/s, ta选项正确.
在开始的2 s内磁感应强度b由2 t减到0,又从0向相反方向的b增加到2 t,所以这2 s内的磁通量的变化量
Фb1sb2s2bs224102wb0.16wb,
b选项错. 在开始的2 s内
enФ1000.08v8v, t4 s内的电动势, c选项正确.第3 s末的感应电动势等于2 s~ 6
enФbns10024102v8v. ttd选项错.
?总结升华】正确计算磁通量的变化量Ф,是解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1】闭合电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跟穿过这一闭合电路的下列哪个物理量成正比(
) a.磁通量
b.磁感应强度
c.磁通量的变化率
d.磁通量的变化量
?答案】c
?高清课堂:电磁感应定律应用 例2】
?变式2】水平桌面上放一闭合铝环,在铝环轴线上方有一条形磁铁,当条形磁铁沿轴线竖直向下迅速靠近铝环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铝环有收缩的趋势,对桌面的压力增大 b.铝环有扩张的趋势,对桌面的压力增大 c.铝环有收缩的趋势,对桌面的压力减小 d.铝环有扩张的趋势,对桌面的压力减小
?答案】a
?高清课堂:电磁感应定律应用 例3】
?变式3】带正电的小球在水平桌面上的圆轨道内运动,从上方俯视,沿逆时针方向如图。空间内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不计一切摩擦,当磁场均匀增强时,小球的动能将(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定
?答案】a
类型
二、动生电动势的运算
例4.如图所示,三角形金属导轨eof上放有一金属杆ab,在外力作用下,使ab保持与of垂直,以速度v匀速从o点开始右移,设导轨与金属棒均为粗细相同的同种金属制成,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路中的感应电流大小不变 b.电路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不变 c.电路中的感应电动势逐渐增大 d.电路中的感应电流逐渐减小
?答案】ac 【解析】导体棒从o开始到如图所示位置所经历时间设为t,
eof=,
则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
l=obtan, 故
e=blv=bvvttan=bv2tant,
即电路中电动势与时间成正比,c选项正确; 电路中电流强度
ebv2tant. irl/s而l等于△oab的周长,
lobaboavtvt·tan+所以
vt1=vt(1+tan), coscosibvtans11tancos恒量.
所以a正确.
?总结升华】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在变化,同时导轨与金属棒的长度也在变化。
例5.如图所示,bacd为静止于水平面上宽度为l,而长度足够长的u型金属滑轨,ac边接有电阻r,其他部分电阻不计.ef为一可在滑轨平面上滑动,质量为m的均匀导体棒.整个滑轨面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忽略所有摩擦.
(1)若用恒力f沿水平方向向右拉棒,使其平动,求导体棒的最大速度.
(2)若导体棒从开始运动到获得最大速度发生的位移为s,求这一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q.
frmf2r2【答案】(1)22 (2)fs- 44bl2bl【解析】(1)方法1:导体棒受到恒力f后的运动情况,可用如下式子表示:
ff安f/mblve/rbilf→v↑→e↑→i↑→f安↑→f合↓合→a↓
当a=0时,速度达到最大值,即
fbilb解得 blvl, rvfr. b2l2方法2:从能量角度看,当棒稳定时p,即 外=p电e2b2l2v2fv=,
rr解得
vfr. b2l2
(2)导体棒受到恒力f后的能量转化情况如下:
系统匀速运动后的动能f做功克服安培力做功电流做功
―→电能――→内能被转化的动能―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得:
fs解得 12mvq, 2mf2r2qfs. 2b4l4 【总结升华】用能量角度来思维,会使问题简化;用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来解题是学习高中物理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
例6.如图所示,小灯泡规格为“2 v,4 w”,接在光滑水平导轨上,导轨间距为0.1 m,电阻不计.金属棒ab垂直搁在导轨上,电阻为1 Ω,整个装置处于b=1 t的匀强磁场中.求:
(1)为使灯泡正常发光,ab的滑行速度为多大? (2)拉动金属棒ab的外力的功率有多大?
?答案】(1)40 m/s (2)8 w
?解析】当金属棒在导轨上滑行时,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相当于回路的电源,为小灯泡提供电压.金属棒在光滑的导轨上滑行过程中,外力克服安培力做功,能量守恒,所以外力的功率与电路上产生的电功率相等.
(1)灯泡的额定电流和电阻分别为
i=p=2 a, uu2r=1 Ω.
peblv, rrrr设金属棒的滑行速度为v,则
i感=式中r为棒的电阻. 由
i感=i, 即
blv=i. r+r得
v=i(r+r)2(1+1)=m/s=40 m/s. bl10.1(2)根据能量转换,外力的机械功率等于整个电路中的电功率,即
22p) w=8 w. 机=p电=i(rr)2(1+
1【总结升华】用好“灯泡正常发光”、“光滑水平导轨”这些条件是这类题的思路基础。
类型
三、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区别与联系
例7.如图所示,两根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每根导轨每米的电阻为导轨的端点p、q用电阻可以忽略的导线相连,两导轨间的距离l=0.20 m.有r0=0.10 Ω,随时间变化的匀强磁场垂直于桌面,已知磁感应强度b与时间t的关系为b=kt,比例系数k=0.020 t/s.
一电阻不计的金属杆可在导轨上无摩擦地滑动,在滑动过程中保持与导轨垂直.在t=0时刻,金属杆紧靠在p、q端,在外力作用下,杆以恒定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向导轨的另一端滑动,求在t=6.0 s时金属杆所受的安培力.
-3【答案】1.4410n
?解析】以a表示金属杆运动的加速度,在t时刻,金属杆与初始位置的距离
l12at. 2此时杆的速度
v=at,
这时,杆与导轨构成的回路的面积
s=ll,
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
esb+blv. t因b=kt故
bk. t回路的总电阻
r=2lr0 回路中的感应电流
ie. r作用于杆的安培力
f=bli 解得
3k2l2ft,
2r0代入数据为
f=1.4410-3n.
?总结升华】在导体棒向左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是动生电动势还是感生电动势?两种电动势是相加还是相减?这是求解电流时应注意的问题。
例8.如图所示,导体ab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将产生一个电动势,因而在电路中有电流通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导体运动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动生电动势 b.动生电动势的产生与洛伦兹力有关 c.动生电动势的产生与电场力有关
d.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产生的原因是一样的
?答案】ab 【解析】
如图所示,当导体向右运动时,其内部的自由电子因受向下的洛伦兹力作用向下运动,于是在棒的b端出现负电荷,而在棒的a端出现正电荷,所以a端电势比b端高.棒ab就相当于一个电源,正极在a端.
?总结升华】正确判断洛伦磁力的方向,认清电源部分。 类型
三、图像问题
例9.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虚线框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个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所在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虚线框对角线ab与导线框的一条边垂直,ba的延长线平分导线框.在t=0时,使导线框从图示位置开始以恒定速度沿ab方向移动,直到整个导线框离开磁场区域.以i表示导线框中感应电流的强度,取逆时针方向为正.下列表示i—t关系的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从正方形线框下边开始进入到下边完全进入过程中,线框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逐渐增大,所以感应电流也逐渐增大,a项错误.从正方形线框下边完全进入至下边刚穿出磁场边界时,切割磁感线有效长度不变,故感应电流不变,b项错.当正方形线框下边离开磁场,上边未进入磁场的过程比正方形线框上边进入磁场过程中,磁通量减少的稍慢,故这两个过程中感应电动势不相等,感应电流也不相等,d项错,故正确选项为c. 【总结升华】进入过程中哪一部分相当于电源?应该怎样进行分析研究?怎样利用线框的边长和磁场宽度的关系?是本题的关键思路。
举一反三:
?高清课堂:电磁感应定律应用 例8】
?变式】如图所示的电路可以用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干电池、开关、线圈a、滑动变阻器串联成一个电路,电流计、线圈b串联成另一个电路。线圈a、b套在同一个闭合铁芯上,且它们的匝数足够多。从开关闭合时开始计时,流经电流计的电流大小i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是( )
?答案】b
例10.如图所示,两固定的竖直光滑金属导轨足够长且电阻不计。两质量、长度均相同的导体棒c、d,置于边界水平的匀强磁场上方同一高度h处。磁场宽为3h,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先由静止释放c,c刚进入磁场即匀速运动,此时再由静止释放d,两导体棒与导轨始终保持良好接触。
用ac表示c的加速度,ekd表示d的动能,xc、xd分别表示c、d相对释放点的位移。下图中正确的是( )
?答案】b d
?解析】c导体棒落入磁场之前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恒为g,有
h12gt, 2vgt,
c棒进入磁场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时,d棒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与c棒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相同,此时c棒在磁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为
h′vtgt22h,
d棒进入磁场而c还没有传出磁场的过程,无电磁感应,两导体棒仅受到重力作用,加速度均为g,知道c棒穿出磁场,b正确。
c棒穿出磁场,d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电动势,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因此时d棒速度大于c进入磁场是切割磁感线的速度,故电动势、电流、安培力都大于c刚进入磁场时的大小,d棒减速,直到穿出磁场仅受重力,做匀加速运动,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
2v2v02gh,
可知加速过程动能与路程成正比,d正确。
?总结升华】在分析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时,解决问题时可从看坐标轴表示什么物理量;看具体的图线,它反映了物理量的状态或变化,要看图象在坐标轴上的截距,它反映的是一个物理量为零时另一物理量的状态等等。在分析这类问题时除了运用右手定则、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规律外还要注意相关集合规律的运用。
举一反三:
?高清课堂:电磁感应定律应用 例9】
?变式】如图(甲)所示,一闭合金属圆环处在垂直圆环平面的匀强磁场中。若磁感强度b随时间t按如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设图中磁感强度垂直纸面向里为正方向,环中感生电流沿顺时针方向为正方向。则环中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 ( )
?答案】c
教学法教案篇2
一、主要研究点
项目教学理念、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法。
二、项目教学设计方案的指导思想和设计理念
本项目《开办我的网上店铺》设计思路以“ 立足网络营销,实施项目教学,提升创业技能 ”
的理念为指导,以网上店铺的开设与运营作为切入点整合《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有关教学内容,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思路重构课程内容体系,通过自主开办网上店铺全方位提升学生创业技能。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教师通过案例说明问题,对实际操作进行示范指导,为学生营造学习情境、创造学习条件和激发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思考和创新,培养创业意识、竞争与合作意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协作学习方式,选择合适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选择熟悉并且感兴趣的商品,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网络营销环境,进行网上商店的策划、构建及运营,解决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交易信息安全、资金结算、物流配送、网络促销、货源渠道等实际问题,通过对模拟情境的操纵、观察和思考取得学习成果,并在与之相似的真实情境体验中促进知识的`广泛迁移,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三、项目书
1.项目名称:《开办我的网上店铺》
2.项目实施的实训条件:安装有电子商务师实验室软件、连接到internet的网络机房
3.项目实施对象分析
本项目实施对象是商贸类专业中专二年级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商务基础知识,且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有一定的探索、创新精神。部分学生有过网上购物的经验,对网上开店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电子商务理论基础,对商务师实验室软件的运用也已初步了解,因此组织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这些优势,进一步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项目实施目标:
①学生8-10人为一学习小组,在协作过程中着重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及个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教师的指导,各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③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并对任务进行分解,每个学生亲自参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形成操作技能,将抽象的理论一步步深化内化,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
④本项目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实际出发,项目设计的难度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体现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思想,让好的学生接受挑战,中等学生有所突破,靠后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⑤通过学习小组自评互评,培养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人和自己,取长补短;教师给予确切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项目完成评价书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 评价时间_______________
五、学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网上开店的前期准备工作,掌握店铺开设后的管理、发货与收款流程。
2.网店的定位与管理策略。
3.了解网上开店、商品信息发布和拍卖的有关规则。
教学法教案篇3
一、楞次定律的推广含义的应用
(1)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增反减同”.
(2)阻碍(导体的)相对运动——“来拒去留”.
(3)磁通量增加,线圈面积“缩小”,磁通量减小,线圈面积“扩张”.
(4)阻碍线圈自身电流的变化(自感现象).
1.如图所示,在载流直导线近旁固定有两平行光滑导轨a、b,导轨与直导线平行且在同一水平面内,在导轨上有两可自由滑动的导体ab和cd.当载流直导线中的电流逐渐增强时,导体ab和cd的运动情况是()
a.一起向左运动
b.一起向右运动
c.ab和cd相向运动,相互靠近
d.ab和cd相背运动,相互远离
答案:c
2.如图所示,老师做了一个物理小实验让学生观察:一轻质横杆两侧各固定一金属环,横杆可绕中心点自由转动,老师拿一条形磁铁插向其中一个小环,后又取出插向另一个小环,同学们看到的现象是()
a.磁铁插向左环,横杆发生转动
b.磁铁插向右环,横杆发生转动
c.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不发生转动d.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发生转动
答案:b
3.直导线ab放在如图所示的水平导体框架上,构成一个闭合回路.长直导线cd和框架处在同一个平面内,且cd和ab平行,当cd中通有电流时,发现ab向左滑动.关于cd中的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肯定在增大,不论电流是什么方向
b.电流肯定在减小,不论电流是什么方向
c.电流大小恒定,方向由c到d
d.电流大小恒定,方向由d到c
解析:ab向左滑动,说明通过回路的磁通量在减小,通过回路的磁感应强度在减弱,通过cd的电流在减小,与电流方向无关.
答案:b
4.如图是某电磁冲击钻的原理图,若突然发现钻头m向右运动,则可能是()
①.开关s闭合瞬间
②.开关s由闭合到断开的瞬间
③.开关s已经是闭合的,变阻器滑片p向左迅速滑动
④.开关s已经是闭合的,变阻器滑片p向右迅速滑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5.如图所示,通过水平绝缘传送带输送完全相同的铜线圈,线圈均与传送带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运动.为了检测出个别未闭合的不合格线圈,让传送带通过一固定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于传送带,线圈进入磁场前等距离排列,穿过磁场后根据线圈间的距离,就能够检测出不合格线圈,通过观察图形,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若线圈闭合,进入磁场时,线圈相对传送带向后滑动
②.若线圈不闭合,进入磁场时,线圈相对传送带向后滑动
③.从图中可以看出,第2个线圈是不合格线圈
④.从图中可以看出,第3个线圈是不合格线圈状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由电磁感应条件和楞次定律,①正确,②错误.由各线圈位置关系,③错误,④正确.
答案:
d
二、楞次定律、右手定则、左手定则、安培定则的综合应用
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右手定则、楞次定律的比较及应用
基本现象
应用的定则或定律
运动电荷、电流产生磁场
安培定则
磁场对运动电荷、电流有作用力
左手定则
电磁感应
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右手定则
闭合回路磁通量变化
楞次定律
2.
应用区别
关键是抓住因果关系:
(1)因电而生磁(i→b)→安培定则;
(2)因动而生电(v、b→i安)→右手定则;
(3)因电而受力(i、b→f安)→左手定则.
6.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条光滑轨道上有可自由移动的金属棒pq、mn,当pq在外力的作用下运动时,mn在磁场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则pq所做的运动可能是()不定项
a.向右加速运动
b.向左加速运动
c.向右减速运动
d.向左减速运动
解析:由右手定则,pq向右加速运动,穿过l1的磁通量向上且增加,由楞次定律和左手定则可判断mn向左运动,故a项错.
若pq向左加速运动,情况正好和a项相反,故b项对.
若pq向右减速运动,由右手定则,穿过l1的磁通量向上且减小,由楞次定律和左手定则可判知mn向右运动,故c项对.
若pq向左减速运动,情况恰好和c项相反,故d项错,故选b、c.
答案:bc
7.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放有平行铜导轨,它与大导线圈m相连接,要使小导线圈n获得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则放在导轨中的裸金属棒ab的运动情况是(两导线圈共面放置)()
a.向右匀速运动
b.向左匀速运动
c.向右减速运动
d.向右加速运动
解析:欲使n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垂直纸面向里,由楞次定律可知有两种情况:一是m中有顺时针方向逐渐减小的电流,使其在n中的磁场方向向里,且磁通量在减小,二是m中有逆时针方向逐渐增大的电流,使其在n中的磁场方向向外,且磁通量在增大.因此,对于前者应使ab向右减速运动,对于后者则应使ab向左加速运动.应选c.
答案:c
三、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公式e=n
与e=blv的区别与联系
e=n
e=blv
区
别
研究对象
闭合回路
回路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那部分导体
适用范围
对任何电磁感应现象普遍适用
只适用于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情况
联系
(1)e=blv可由e=n
推导出来.
e即为瞬时感应电动势.
(3)在b、l、v三者均不变时,两公式均可求Δt时间内的平均感应电动势.
8.如图中半径为r的金属圆盘在垂直于盘面的匀强磁场b中,绕o轴以角速度ω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则通过电阻r的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是(金属圆盘的电阻不计)()
a.由c到d,i=br2ω/r
b.由d到c,i=br2ω/r
c.由c到d,i=br2ω/(2r)
d.由d到c,i=br2ω/(2r)
答案:d
9.如图所示,一导线弯成半径为a的半圆形闭合回路.虚线mn右侧有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回路所在的平面.回路以速度v向右匀速进入磁场,直径cd始终与mn垂直.从d点到达边界开始到c点进入磁场为止,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感应电流方向不变
b.cd段直导线始终不受安培力
c.感应电动势最大值em=bav
d.感应电动势平均值=πbav
答案:b
10.如图所示,在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区域中有一个均匀导线制成的单匝直角三角形线框.现用外力使线框以恒定的速度v沿垂直磁场方向向右运动,运动中线框的ab边始终与磁场右边界平行.已知ab=bc=l,线框导线的总电阻为r.则线框离开磁场的过程中()
a.线框中的电动势与时间无关
b.通过线框截面的电荷量为
c.线框所受外力的最大值为
d.线框中的热功率与时间成正比
解析:三角形线框向外匀速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有效切割磁感线的长度l=vt,所以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e=blv=bv2t,故选项a错误;线框离开磁场的运动过程中,通过线圈的电荷量q=it=×Δt=,选项b正确;当线框恰好刚要完全离开磁场时,线框有效切割磁感线的长度最大,则f=bil=,选项c错误;线框的热功率为p=fv=bivt×v=,选项d错误.
答案:
b
11.如图所示,电阻不计的平行金属导轨mn和op放置在水平面内.mo间接有阻值为r=3
Ω的电阻.导轨相距d=1
m,其间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5
t.质量为m=0.1
kg,电阻为r=1
Ω的导体棒cd垂直于导轨放置,并接触良好.用平行于mn的恒力f=1
n向右拉动cd.cd受摩擦阻力f恒为0.5
n.求:
(1)cd运动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2)当cd到最大速度后,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3)当cd的速度为最大速度的一半时,cd的加速度是多少?
解析:(1)设cd棒运动速度为v,则:导体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bdv
①
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
②
则安培力为:f0=bdi
③
据题意分析,当v最大时,有:f-f0-ff=0
④
联立①②③④得:vm==8
m/s.
⑤
(2)棒cd速度最大时同理有:em=bdvm
⑥
im=
⑦
而prm=i·r
⑧
联立⑤⑥⑦得:prm==3
w.
⑨
(3)当cd速度为vm时有:e′=bdvm/2
⑩
i=
⑪
f′=bid
⑫
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f′-ff=ma
⑬
联立⑩⑪⑫⑬⑭得:a=2.5
m/s2.
⑭
答案:(1)8
m/s(2)3
w(3)2.5
m/s2
12.如图所示,两竖直放置的平行光滑导轨相距0.2
m,其电阻不计,处于水平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0.5
t,导体棒ab与cd的电阻均为0.1
Ω,质量均为0.01
kg.现用竖直向上的力拉ab棒,使之匀速向上运动,此时cd棒恰好静止,已知棒与导轨始终接触良好,导轨足够长,g取10
m/s2,则()
a.ab棒向上运动的速度为4
m/s
b.ab棒受到的拉力大小为0.4
n
c.在2
s时间内,拉力做功为0.2
j
d.在2
s时间内,ab棒上产生的焦耳热为0.4
j
解析:cd棒受到的安培力等于它的重力,
a项错误.ab棒受到向下的重力g和向下的安培力f,则ab棒受到的拉力ft=f+g
=2mg=0.2
n,b项错误.在2
s内拉力做的功,w=ftvt=0.2×2×2
j=0.8
j,c项错误.在2
s内ab棒上产生的热量
d正确.
答案:d
13.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两条相距l的平行粗糙且无限长的金属导轨ab与cd,阻值为r的电阻与导轨的a、c端相连.金属滑杆mn垂直于导轨并可在导轨上滑动,且与导轨始终接触良好.整个装置放于匀强磁场中,磁场的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滑杆与导轨电阻不计,滑杆的中点系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绳绕过固定在桌边的光滑轻滑轮后,与一质量为m的物块相连,拉滑杆的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现若从静止开始释放物块,用i表示稳定后回路中的感应电流,g表示重力加速度,设滑杆在运动中所受的摩擦阻力恒为f,则在物块下落过程中()
a.物体的最终速度为
b.物体的最终速度为
c.稳定后物体重力的功率为i2r
d.物体重力的最大功率可能大于
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从静止释放物块,它将带动金属滑杆mn一起运动,当它们稳定时最终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运动而处于平衡状态,设mn的最终速度为v,对mn列平衡方程:+f=mg,∴v=
,所以a项正确;又从能量守恒定律角度进行分析,物块的重力的功率转化为因克服安培力做功而产生的电热功率和克服摩擦力做功产生热功率,所以有:
i2r+fv=mgv,所以,v=
,所以b项错误,c项错误;物块重力的最大功率为pm=mgv=mg
,所以d错误.
答案:a
14.两根相距为l的足够长的金属直角导轨如图所示放置,它们各有一边在同一水平面内,另一边垂直于水平面.质量均为m的金属细杆ab、cd与导轨垂直接触形成闭合回路,杆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导轨电阻不计,回路总电阻为2r.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中.当ab杆在平行于水平导轨的拉力f作用下以速度v沿导轨匀速运动时,cd杆也正好以某一速度向下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ab杆所受拉力f的大小为μmg+
b.cd杆所受摩擦力为零
c.cd杆向下匀速运动的速度为
d.ab杆所受摩擦力为2μmg
解析:ab杆的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平行,只有cd杆运动切割磁感线,设cd杆向下运动的速度为v1,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i=,e=blv1
cd杆只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g和竖直向上的安培力作用(因为cd杆与导轨间没有正压力,所以摩擦力为零).由平衡条件得:mg=bli=
解得cd杆向下匀速运动的速度为
ab杆的受力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得:n=2mg,f=f=2μmg
综上所述,选项b、c、d正确.
答案:a
15.如图所示,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间的倾角为θ,导轨电阻不计,与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相连,匀强磁场垂直穿过导轨平面,磁感应强度为b.有一质量为m长为l的导体棒从ab位置获得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v的初速度向上运动,最远到达a′b′的位置,滑行的距离为s,导体棒的电阻也为r,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
a.上滑过程中导体棒受到的最大安培力为
b.上滑过程中电流做功发出的热量为mv2-mgssin
θ
c.上滑过程中导体棒克服安培力做的功为mv2
d.上滑过程中导体棒损失的机械能为mv2-mgssin
θ
解析:电路中总电阻为2r,故最大安培力的数值为.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导体棒动能减少的数值应该等于导体棒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以及克服安培力做功产生的电热和克服摩擦阻力做功产生的内能.其公式表示为:mv2=mgssin
θ+μmgscos
θ+q电热,则有:q电热=mv2-(mgssin
θ+μmgscos
θ),即为安培力做的功.导体棒损失的机械能即为安培力和摩擦力做功的和,w损失=mv2-mgssin
θ.
d正确.
答案:
d
16.如图所示,半径为a的圆环电阻不计,放置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环内有一导体棒电阻为r,可以绕环匀速转动.将电阻r,开关s连接在环和棒的o端,将电容器极板水平放置,并联在r和开关s两端,如图所示.
(1)开关s断开,极板间有一带正电q,质量为m的粒子恰好静止,试判断om的转动方向和角速度的大小.
(2)当s闭合时,该带电粒子以g的加速度向下运动,则r是r的几倍?
解析:(1)由于粒子带正电,故电容器上极板为负极,根据右手定则,om应绕o点逆时针方向转动.
粒子受力平衡:mg=q,e=ba2ω.当s断开时,u=e,解得ω=.
(2)当s闭合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q=m·g,u′=·r,解得=3.
答案:(1)om应绕o点逆时针转动(2)3
17.如图,abcd是位于竖直平面内的正方形闭合金属线框,金属线框的质量为m,电阻为r,在金属线框的下方有一匀强磁场区,mn和是匀强磁场区域的水平边界,并与线框的bc边平行,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现金属线框由距mn的某一高度从静止开始下落,下图2是金属线框由开始下落到完全穿过匀强磁场区域瞬间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图象中坐标轴上所标出的字母均为已知量,求:
(1)金属框的边长;
(2)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3)金属线框在整个下落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
(1)金属框进入磁场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1,运动时间为t2-t1,所以金属框的边长
(2)在金属框进入磁场的过程中,金属框所受安培力等于重力
(3)金属框进入磁场过程中产生热量q1,出磁场时产生热量q2
教学法教案篇4
一、教学设计
(一)课题分析本节课利用课件、演示制作过程教学环境,让学生初步掌握男西裤门襟拉链的缝制技巧,让学生亲身的感受说、做、学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和学习交流当中,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知识。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进行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形成一股主动找出困难,并最终解决困难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策略分析1.学习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后,能熟悉基本的缝纫操作,对缝制有初步的理解,对于平缝机操作有了较充分的认识,提高服装缝纫制作的基础能力。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服装制作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教师可以利用演示,视频的优势,成为知识传播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帮助下,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识、解决问题,自动学习。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认识男西裤门襟拉链缝制,学会男西裤门襟拉链缝制的方法。
(四)重点、难点男西裤门襟拉链的缝制。
(五)突破方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既要遵循教学的普遍规律,又要有个性、创造性,改革主要坚持三条原则:
一是方法创新性,二是技术示范性,三是应用多样性。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高速平缝机33台,西裤前裤片(左右)、里襟、门襟裁片、拉链2、学生准备:西裤前裤片(左右)、里襟、门襟裁片、拉链。
(七)设计思路
讲授新课
(1)首先分析传统的工艺步骤:装门襟→缉贴边→装门襟拉链→装里襟拉链→装里襟→门襟缉线→封小裆。
(2)装西裤拉链步骤图:
(3)制作要领:拉链装到小弯势处,拉链下口边道拔弯,以符合小裆弯度,拔弯部位时,要稍微带紧,使齿牙平服。
(4)示范西裤拉链安装通过教师的分类讲解,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指出要点、难点、方法,注意的地方,重点让学生认识西裤拉链的安装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形式下,较快的掌握新知识,并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习欲望。
2、设计活动,巩固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习西裤拉链安装,通过选评优秀制作这个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的兴趣,在小组内交流评选,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注意了分层教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教师总结对整体情况作出总结,对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强调指出。
二、具体教学过程
内容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获取备注
一、导入新课(2分钟)导入新课,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小结。
学生发表出贴合问题实际的答案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在活动中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提示,和交流学习的机会。
二、授课程(20分钟)任务:
(1)工艺步骤:装门襟,缉贴边→装里襟拉链,并装里襟→装门襟拉链→门襟缉线,封小裆。
(2)装西裤拉链步骤图:
(3)制作要领:
(4)示范西裤拉链安装教师提出问题:准备哪些材片(料)学生观看演示操作,并分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观察操作,掌握缝制要点。教师现场绘制、讲解进行分析学习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着重注意西裤门襟拉链的缝制。
三、实际活动,巩固练习(15分钟)
通过制作评选出好的作品。教师亲手示范操作并给学生提供操作视频,布置本节课相应的课堂活动。学生按教师布置的内容完成操作。 提供制作的视频和适当的作品样板。同学之间对比作品,评价学习情况,评出优秀作品并予以表扬。
四、教师总结(5分钟)
对课堂操作的过程予以好与不好做出评价。指出学生操作中的不足,发扬好学生优点。根据老师的总结自行检讨自己操作中的对与错回放操作的视频。通过这次练习,强调学生回头复习、加强操作练习。
教学法教案篇5
区域地理是高中必修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区域地理鲜明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重要内容之一,更是高考中的一个重点知识考察点,地位非常之重要。下面我浅谈一下区域地理教学的方法:
(1)地图法
区域,简单而言就是一个地方,既然是地方,就可以借助地理图,将学生们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通过动眼、动脑、动手,真正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挖掘学生的读图能力、画图能力、析图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综合能力。如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地理环境特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区域地图进行挂图教学,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形象直观,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又可以锻炼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达到双赢的效果。总之,借助各类地图进行地理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一是教会学生如何读图,因为读图过程是发现区域地图分布规律的过程;二是让学生学会画图,因为画图过程是进一步熟悉区域地图分布规律的过程,三是使学生学会析图,因为析图过程则意味着对区域地图的真正掌握和地理空间能力的真正形成。
(2)综合法
事物是有着联系的,在相同的一个地理区域中,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种区域各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是区域综合性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如能够采用综合教学法,找到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如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两地,从地形上看同属于地形,有着“平原丘陵”的相似之处,从气候上看,两地属于季风气候,降水较多。那么,二者的相似之处会有什么影响呢?答案是影响到农业,借助平原地形和降水较多的相似特点,这两地可发展种植业。通过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两地地形、气候两个主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与农业生产的联系进行教学,就可以让学生较为准确地理解区域内地理要素之间的综合,进而使得学生形成区域地理的综合思维能力。
(3)比较法
在区域地理教学中,不同地理区域的地域特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即使是同一区域也有不同之处。那么,在教学中,通过对比,就可以准确地掌握各地理区域的不同特点。例如,在进行中国四大地理区域教学时,我们就可以运用对比教学法,从“地理环境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两个大方面、“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农业”、“商业”、“工业”等七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借助表格进行展示,让学生能跟好地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不同点,明白在不同点基础上所形成、发展的区域经济,达成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对比教学法能令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的乐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归纳法
在区域教学中,教师针对一些较为分散和零乱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归纳法,把具有相同特点的地理区域进行分类归纳,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区域的深入理解。例如,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的学习中,就可以根据各大洲的气候类型进行分类归纳:热带型:非洲、大洋洲、南美洲;温带型:欧洲;寒带型:南极洲;复杂型:亚洲、北美洲。
总之,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中,只要注重对区域的正确定位和对区域特征的分析、加强地理知识的联系、正确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把握好区域研究的“法”,就是最好的地理方法。
教学法教案篇6
教学课题:拉丁美洲音乐之巴西音乐
教学班级:高一年级三班
教学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1、通过拉美音乐中最具有拉丁节奏及风格的代表——“桑巴”的学习,了解拉美音乐对节奏的重视,同时丰富同学们对节奏的了解和把握。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合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表演活动当中,在“玩”的过程中享受音乐表现的乐趣,陶冶情操。同时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材分析:拉丁音乐是一种以节奏为中心的流行音乐,它的节奏所具有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强弱规律,而是作为一种音乐的灵魂使其上升到主导地位。因此,在了解拉丁音乐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它的节奏。今天我们着重介绍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拉丁节奏及风格——桑巴。桑巴是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它源于巴西,是以黑人所具有的美洲节奏为基础,大量的融进欧洲旋律二产生的舞蹈音乐形式。其音乐特征是2/4拍,音符短促地滚动节奏,节奏感很强。
教学重点:1、利用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桑巴,使学生把握拉美音乐的节奏特点,教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2、在教学过程中,切实体现“学生亲身参与”的理念。
教学难点:1、通过对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桑巴的认识,分析它的音乐特点,把握拉美音乐的节奏特点。
2、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
教学媒体:多媒体,小鼓(或者其他可用于击打的物品),身体乐器
1、导入: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文根英《舞者的纯情》)
2、这段视频中的音乐是“桑巴”舞蹈中一段常常会听到的音乐,是很著名的一段“桑巴”配乐。(桑巴源于巴西,它是以黑人所具有的美洲节奏为基础,大量地溶进欧洲旋律而产生的舞蹈音乐形式。传统桑巴可分为农村桑巴和城市桑巴两种。现代欧美所流行的桑巴,于1920年左右形成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其特征就是2/4拍,音符短促地滚动节奏,可以说是拉美音乐的代表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桑巴”的典型节奏型。
2、带领同学们一起做几个简单的'节奏练习。(小鼓)
(1)(2)(3)
3、通过刚才的练习,使同学们发现有大量的切分音出现。
再通过另一段反应“桑巴”节奏的视频(九拍小鼓手演奏的桑巴节奏),归纳出该视频最突出的节奏型:切分。
从而了解到桑巴中最常见的节奏型就是切分节奏,它能很好的融入桑巴的舞步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让同学们四人一组进行节奏的创编,使它既能突出2/4的特点,有能让每个人都用不同的节奏型来敲击,重点是突出切分的节奏感,体验桑巴的节奏特点。
5、在经过了同学们的分组讨论和练习,请几组同学来表演一下他们的成果。并且请其他同学来说明一下他们的节奏特点。
6、除了切分音,同学们还能创作出什么样的节奏型?
(进行分组练习)
7、请几组同学来表演一下他们的创作成果。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对拉美音乐的节奏特点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丰富了我们对其他不同节奏型的编组与创作,使我们对节奏的把握也更加准确。拓展了我们的创作能力。 课后作业:在掌握了巴西音乐的节奏特点以后,了解阿根廷音乐的有关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