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材料作文和新材料作文8篇

时间:2024-07-08 作者:Indulgence

作文是我们日常写作中重要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写作文时,必须先明确主题,确定要表达的内容,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旧材料作文和新材料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旧材料作文和新材料作文8篇

旧材料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篇1

材料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材料不断涌现。但这些新材料大多不符合环保要求。建筑材料、特别是装饰、装修材料,气味剌鼻难闻,这些材料的放射性更是危害人们健康。我要研究新材料的念头,还来自以下两个原因:

寒假期间,我在新都奶奶家,看见一位漂亮的表姐,她因为头部受伤手术伤癒后,留下一条撤线的刀痕,lo厘长的刀疤像小小的蜈蚣虫,爬在表姐漂亮的脸蛋上,怪难看的!

又一次,我和爷爷到骨科医院去探望病人,他的腿部骨折已经癒合,但还要痛苦地再次手术,取钢板。而同病室的一个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更是悲惨,医生要手术给他换人工股骨头,五至十年后,还要再手术再换。痛苦将没完没了地伴随他。

假如我是“新材料”科学研究员,我必将研究出安全、环保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给人们一个安全、舒适的居所。假如我是“新材料”科学研究员,我必将研究出新型的医药用材料。使手术病人不再用线缝合伤口,而是用一种粘合膏,病人可以不留刀痕,保持肌肤完美。使骨折病人病癒后不再取钢板;使股骨头患者只需换一次人工股骨头。假如我是“新材料”科学研究员,我必将研究出。

但是,这些“假如”毕竟是今天的遐想,明天在召唤着我。为了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我要努力地去追求,去奋斗。

旧材料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篇2

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呈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 “四不象”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出开放性,又加强限制性,是高考作文命题值得思考的问题。

令人欣慰的是,20xx年全国高考试题的甲、乙卷,在作文命题方面又有了悄然的变化: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种材料作文,不限文体,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我们姑且把它叫做新材料(或后话题)作文,题目中所供“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余闻(20xx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可见,正确审读材料,是作文立意的关键。那么,如何审题立意呢?

一、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二、从分析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20xx年全国卷(乙卷))

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意。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三、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四、从辨明关系入手。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如: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有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不能另搞一套。上面的几中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

旧材料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篇3

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从蹒跚学步到汗洒球场,回望过去的点点滴滴,一种朦胧的情感萦绕心头。

日子是什么?是幼儿时依偎在妈妈怀中听着动人的歌谣入睡。我们伴着清脆的哭声,来到了这个陌生而又新奇的世界。之后,总是甜蜜而又无知地傻笑着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露出还未长全的乳牙,开始了幸福的生活。就这样,日子一天天向前推进,我们也慢慢长大,丝毫不知道日子的那头是什么,无忧无虑,像个快乐的精灵。那段无知的日子,留下的是一段简简单单的甜蜜的记忆。

日子是什么?是小小少年奔跑在凹凸不平的球场上的身影。小小少年的心中萌发了小小的叛逆,不再老缠着妈妈,而是一有空闲就和小伙伴奔向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球场,尽情挥洒似乎永远也流不尽的汗水。那时,不会在意身上浓浓的汗味和满身的灰尘,像是脏兮兮的刚从煤矿回来的矿工。总是因为球瘾而忘记回家吃晚饭,妈妈的呼唤声一次次地划过长空,传到耳朵里,而我总是嘟囔一声,又把吃饭的事抛到了九霄云外。

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后,才想起没吃的晚饭和没写的作业,赶忙胡乱吃一口,便挑灯学习,而这时早已累得没有了精神,迷迷糊糊昏昏欲睡。作业未完成,当然会气得老师直咬牙,偶尔教鞭伺候也不新鲜。这就是小小少年无忧无虑的日子,快乐地成长,还不懂日子的那头到底是什么。在那段无忧无虑的日子里,我留下了一串串快乐的笑声。

日子是什么?是如今徜徉题海的潇洒,激扬文字的充实。不知不觉,开始了背井离乡的求学生涯。渐渐地,懂得了日子的浅浅含义,也知道了什么是柴米油盐般的生活。高中了,忙忙碌碌,奔波在两点一线之间,生活单调而又充实。渐渐地,喜欢上了这种日子,每天奋斗在题海中,汲取精神的营养。这段日子里,我留下一个个拼搏的脚印。

悠悠日子悠悠情,酸甜苦辣总是浓。

旧材料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篇4

森林有一颗宽容的心,百草丰茂,生机盎然;海洋有一颗宽容的心,鱼虾成群,波涛翻涌;天空有一颗宽容的心,白云朵朵,鸟儿高歌。

我想,人也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别人。怀揣一颗宽容的心上路,你会发现:原来,生命竟是如此美好。

高三的生活是紧张而忙碌的,所以,人际关系也难免紧张。最近,有件事一直困扰我:我和同桌开始“冷战”,事情也简单,她趁我不在时翻了我的书包,平生,我最恨别人乱翻我的东西,所以在听她解释之前,我和她大吵一架,于是就不再和她说话。上课时从不与她讨论,下课后也不和她去上厕所。就这样,我俩形同陌路。

紧张而压抑的同桌气氛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来。父亲便成了我的精神寄托。回到家,我便把事情的原因全部向父亲诉说,原本以为他会安慰我并且指责同桌,他却留下一句“明天我带你出去玩”,就走了。

原来父亲嘴里的游玩地点是海边。要以前看到海,我一定会惊呼并脱下楔子奔在沙滩上。可是今天,心情如此沉重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怎么,不高兴吗?你不是一直想看海吗?”父亲突然问我。“啊!呃!可是……”我一直说不出话来。父亲若有所思的望着大海说:“你说大海为什么会如此的广阔,看不到边际?”父亲突然问我。我低下头,嘟咙一句“不知道”。

“大海有一颗宽容的心,它包容了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细流,它接受了从天而降的雨水,所以,成就了它今天的浩瀚。”

多么有哲理的解释,为什么我却从为来想到。“你也一样,要像大海,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和同桌吵架为什么不听听她解释,为什么不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原谅她,包容她呢?“我豁然开朗,也许我真的应该这样,那么,”冷战“就会自动解除了。抬头望一眼蓝天,澄澈明亮的天空中漂着几朵白云,几只鸟儿悠闲的在飞着。是因为天空有一颗宽容的心吗?还是因为我已怀揣了一颗宽容的心?

回到学校,不等听同桌的解释就用一颗宽容的心原谅了她。于是我和她又重归于好。在高考的路上共同奋斗。

怀揣一颗宽容的心上路,你会发现,路旁的景色是那么的美好,空中白云朵朵,树木盎然,鸟儿欢快的歌唱……

旧材料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篇5

?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xx年高考福建卷)

还在念大学的时候,雅科布·格林与威廉·格林兄弟俩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假设:几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或许与人类发展的历史暗藏联系。为此,兄弟俩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共收集整理出86个传说,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这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联系。于是他们把厚厚的笔记往书架上一搁,又开始了其他工作。

后来,一个朋友偶然发现了这本笔记,立刻联系了柏林一家出版社,把这些故事结集出版。这本故事集至今已经再版两万多次,印刷量超过一个亿,曾被四十多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这本故事集就是世界各国儿童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分析]①格林兄弟俩,曾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最终作品“世界各国儿童耳熟能详”——立意:付出,本来就是一种收获;②格林兄弟的作品是在朋友的推荐下才得以流传至今——立意:让优点尽现芬芳(选材:田忌与孙膑、成龙与孙楠等);③格林兄弟在《童话》未面世前,没有把心思全寄托一件事上——立意:让人生多点精彩(选材:黄兴、香港阿福等)。

?例2】有一位邮差,长年奔波在乡村的道路上,日复一日地将忧伤悲喜送到村民的家中。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十分荒凉,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这位邮差已经在这条路上奔波了近二十年,一想到自己还要在这条无花无树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他的心情就低落到了极点。

有一天当他经过一个花店时,心里一动,走进去买了一把野花的种子,从第二天开始,他把这些种子撒在了自己每天都要来往的路上。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不断地撒下种子,没多久,荒凉的道路两旁,竟开起了许多美丽的小花;一年四季,季季繁花。

对材料深意的把握,必须从整体上感知,不能只截取片段或词句,忽视前因后果。

这则材料以叙事为骨架,说的是邮差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心生倦怠,又因为自己的心态转变而看到希望。从整体叙事方向看,它要论及的应该是人生在面对困境、挫折和打击时,要以何种心态和方式去应对的问题。

从事件因果关系角度分析:

邮差孤独寂寞的走在荒路上近二十年,虽曾经心情低落,但他没有一味消沉,还是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改变当前境况的途径,播种野花就是一种积极的心态,结果收获的是惬意的人生,工作、生活不再单调乏味。

(1)良好的环境可以营造好的心态,创造美好(幸福、快乐)人生。

(2)播种美(快乐、希望、幸福等),收获美(快乐、希望、幸福等)。“播种”这一行为是心情(境)发生变化的转折点,正因为邮差的播种才能收获繁花。注意这里的播种与收获的事物必须是正面的能对人生起积极导向作用的。而且“播种”不能等同于付出,限定了面向群体性,在广大的范围内发挥广泛的作用。

立意误区:

1、断章取义,片面理解。

如果只从局部出发,没有看到事件的前后因果关联,只想到花的绽放需要时日的积累,那就难免偏题。叙事类命题,可以从事件的前因后果角度多加比照,得出符合通篇题旨的立意。

只看到“不断地撒下种子开出了许多美的小花”的结果,没有从分析其原因,揭示其深意入手,立意定为“积累”“量变到质变”“注重点滴”“坚持”等则不当。

2、只看表层,不求深入。

有的认为,邮差走了二十多年的辛苦路,心情是越来越差,直到后来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亲自去做,才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于是,立意为“凡事必须亲身实践,不能空想”。材料并没有反映“实践”和“空想”的问题,这样立意,偏离材料主旨。

旧材料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篇6

去黄山旅游,总会对那怪峰孤松遐想万千,等到我亲眼见识到了,不免心潮澎湃,大呼壮丽——那孤松,曲曲折折,似老者的脊背;那危峰,亦崎岖险峻,有欲倾之势。两个个体本身都算不得美,却在相融中构造出了清雅高绝的图景!

一些个体,它们本身或许有特点,略有不足,但他们未曾勾心斗角过,未曾针锋相对过,在如斯的统一中,倘若你以总体之角度观之,竟是别样和谐。走下黄山,我不禁陷于了思考。

是的,如果你是求个体的方正,那么最终所得可能仅仅只是一潭死水,茫然而无趣。君不见,明清王朝盛行的八股文吗?八股文根本不讲求相融,不讲求文章总体的韵味,它只求圣人之气,只求体制规范,每一字的方方正正,这种是偏安一隅的排他性,最终让文字失去了它原有的重量与美感,更让明清王朝裹足不前。

我想,真正的大美,绝不应该如此!它应当是支点的寻觅,是元素的交融,是单一的颠覆,更是和谐的统一。

个体的波澜不惊,甚至旁逸斜出,却是在同一后成就整体的云蒸霞蔚,别样风采。郑板桥先生曾说:“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他也正是这样诠释自己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成就了和谐的同一,成就了“板桥体”的艺术高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以前读何立伟先生的《日月盐水豆》一文,不仅为他文章中的文白兼用所叹服。文言,精巧而意赅;白话,又不失抒情之美。也许仅取一者,会令文章或大腹便便,或词肥意瘠,但两者的兼用却令整篇文章彰显了别样的韵致。

非独文学如是。荣格说:“文化最终沉淀在人格上。”我想,我们的内心中或许也要依靠无数不调和因素的融合,才能更为饱满。“我的心里又猛虎在细嗅蔷薇。”这是诗人萨松的诗句。猛虎不免生猛,蔷薇过于柔韧,倘若两者并参,方为丰满而浪漫的人性啊!就像李易安,既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女儿情态;亦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气贯长虹。她的人格,非婉约,非雄健,而是两者兼具的浪漫,是令人怀想千年。

道与万物参,万物的和谐统一,方早就世间大美。回首,我再看向那抹遒劲的孤松,再看向那面绝然的峭壁,在夕阳下它们长久地融为一体,错落有致。我释然。

旧材料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篇7

新材料作文,和以往的材料作文有所区别,提供的材料将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20xx年全国高考卷的作文题就是新材料作文题。

起源

高考后的一个新提法,这种提法主要是针对20xx年高考全国卷的甲卷和乙卷的作文题目提出来的。自1999年以来,全国卷作文题目一直都是话题作文,20xx年出了材料作文。而20xx年的作文题目又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材料作文。那时的作文限定文体,要求全面把握材料,写作时不能抛开材料,行文中必须引用材料。20xx年的作文题这些限制都没有了,所以有的人就把这样的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

优点

也能看出考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单位时间内的写作能力,属于较好的作文形式。旧材料作文特别强调审题,审题不当,全文皆输。当年扣审题特别严格,而出题人也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似乎成心和学生过不去。而新材料作文是在总结了前者和后来兴起的话题作文优劣的基础上,新近产生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审题虽有一定难度,但大多平和,不再过于严格,题意也尽可能让学生能懂,其重点在于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审题和立意的能力。

顾名思义

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是文体不限。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新材料作文可有多个立意,已经不存在最佳立意。这不是新材料作文是什么?为区别原来的给材料作文,我们将20xx年高考以来的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它提供的材料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我们更大的发挥空间。新材料作文,可以说是吸收了传统意义上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长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

命题

能够给考生提供一定的条件性与情景性,而又不会失之宽泛,在具有特定环境规定下的考生作文,才具有更大的真实性与检测性。这种情景,其材料的功能主要就是为考生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而不能信马由缰,这样考生就很难猜题押题,从而避免了话题作文过“宽”的弊端。另外,增加了考生审视材料与拟定标题的环节,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有利于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培养他们 提炼主题的能力。这种作文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审读材料至关重要!写好新材料作文,举一反三,也能写好话题作文。

审题写作

材料引述,适当得体材料引述,材料作文离不开对材料的思考、加工,甚至引述。但许多考生不懂引述材料的技巧,习惯性地在文章的开头复述材料,或者把材料当一个论据来用,或者将材料生硬地拉长,将一个概括性的材料改编为没有细节描述的冗长故事等。这样引述材料,都是不合适的。写材料作文处理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主要有三种方式:

概括引述

试题提供的材料一般有几百字,大家都将其引述在文章中,难免会令评卷老师生厌。如果能用概括的语言,形象生动的笔墨引述之,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关键语句

试题材料中能揭示主题的关键语句,往往是文章的关键点,也是巧妙引述材料的切入点。

续接材料

如果材料是叙述性的,自己构造故事的能力又强,叙接故事的方法新编故事,也不失为一种处理材料的好方法:以材料的结尾为媒介,或浮想联翩,演绎故事;或精研深思,前瞻事态未来,以精妙的构思、新奇的情节制胜。总之,材料的处理只是一种手段,只要“适用得体”就算用得好。

旧材料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篇8

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三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所谓整体性原则,即审题立意时必须从材料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所给材料的意旨。忌据材料局部“断章取义”立意作文。如xx年全国高考卷i,所给材料是一幅漫画,部分考生没有从整体上去把握漫画的寓意,仅就漫画中的“西瓜皮”去立意,谈乱扔垃圾的危害,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的立意显然与所给漫画的真正寓意不相符。

2.筛选性原则

所谓筛选性原则,即命题人所给的材料有几个不同的审题立意角度,在写作时,要对不同角度的立意进行筛选,选取自己占有材料丰富、见解新颖深刻的立意角度去写。如xx年全国高考卷i,命题人给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牧羊人和牧羊人孩子对模仿老鹰抓羊的乌鸦有不同的认识,写作该材料作文,就有三个立意角度:一是要正确认知自己,不要盲目模仿(从牧羊人对乌鸦行为的认识角度);二是要大胆追求,勇于超越自我(从牧羊人孩子对乌鸦行为的认识角度);三是既要正确认知自己,又要有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综合牧羊人和牧羊人孩子对乌鸦行为的认识)。那么,选取哪个角度去构思作文,这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哪个角度占有的材料丰富,能够将问题分析深透,或哪个角度较新颖,见解较深刻,就选取哪个角度去写作。

3.创新性原则

所谓创新性原则,即立意要有独到新颖之处,要有不同于一般考生的见解,避开“大众化”,选取新视角,开拓新思维,发表新见解。但创新不可脱离原材料,观点要能自圆其说,否则,立意就偏离题意了。

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方法

1.抓关键语句法

即抓住所给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关键语句要么是所给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要么是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要么是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要么是转折复句“但是”后面的分句。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一天,他偶然看到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盛过硝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保护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xx年高考海南、宁夏卷)

所给材料由两部分组成:前为叙事,后为评论。关键语句是两句评论的话。审题立意时就要抓住这两句评论的话,正确揣摩其含义,同意其看法就从正面立论,不同意其看法,就从反面立论,将自己的观点亮出来。

所给两句评论,角度不同,这就提醒考生写作该文可以有不同的立意角度:一是强调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二是要想有创造发明,就要重视细节,多观察多思考,处处留心,时时在意。

2.由果析因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因此,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著名外企要招聘一名资深会计,一位女大学生前去应聘,因为没有工作经历被拒绝了,可她却坚持参加笔试并且拿了第一。于是人事经理亲自复试,女孩坦言唯一的工作经验只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财务。经理失望了:“以后有消息我会打电话通知你。”女孩点点头掏出两块钱双手递给经理:“不管是否录用,请都给我打个电话。”“如果没被录用,你想知道些什么?”“请告诉我,哪些方面我没有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好改进。”“那两块钱……”女孩微笑道:“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话费。请您一定打。”经理笑了:“你把两块钱收回。我现在就通知你:你被录用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尽管没有工作经验,但是面试细节反映了她具有一个财会人员所应当具有的良好素质和人品。我们可以从“良好的素质和人品,有时比资历和经验更为重要”切入来构思作文。

女大学生应聘之所以成功,原因是:⑴ 她具有坚毅的品格。她应聘一开始便遭拒绝,但却毫不气馁一再争取。这种坚毅的品格是做好财会工作乃至一切工作的前提。⑵她具有诚信的品格。明知外企要招聘的是“资深会计”,她却能坦言自己没有工作经验,这种诚信的品格对做好财会工作尤为重要。⑶她具有直面不足的勇气和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即使没被录用,她也勇于直面不足,敢于承担责任,要求听到别人对她的批评意见。⑷她具有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女孩自掏电话费,这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更是财会工作不可或缺的。写作时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有所侧重,重点写一、二个方面,析深论透。

3.多角度立意法。

所给材料中有多个人或物,他们各自有自己的行为,从不同的人或物的角度考虑,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立意时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并力争使文章立意新颖深刻。

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萤火虫是肉食小甲虫,它的食物是蜗牛。蜗牛一旦有什么危险,就把头缩进硬壳里,很多天敌拿它无可奈何。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萤火虫如何对付它呢?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那东西细得像头发,很尖利。萤火虫捉蜗牛时,先用颚在蜗牛身上轻轻敲打,而蜗牛根本不把萤火虫放在眼里,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很舒服。萤火虫的敲打,是向它注射一种毒液。蜗牛在毫无警觉中被麻痹,直到失去知觉。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注射另一种液体,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中谈到了两种小动物:萤火虫和蜗牛。从蜗牛的角度可以立意为:贪图安逸享乐必酿成苦果;越是看似不堪一击的对手,越是不可掉以轻心。从萤火虫的角度可以立意为:某些短处,有时恰是成功的利器。

4.辨明关系法。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例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据此可立意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寓意(诗意)解读法

所给材料如果是一则寓言故事或一首诗,那么审题立意的关键便是对所给寓言故事的寓意或诗歌的诗意能否正确解读。解读寓言故事的寓意或诗歌的诗意,既要立足文本,不脱离所给材料,又要善于联想和想象,由物及人,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想情感、价值认知等,还要由表及里,透过现象去深入揭示事物的本质。同时,提倡个性化感悟,要敢于发别人所不敢发之“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