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读后感作文7篇

时间:2024-05-24 作者:Indulgence

读后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书籍中情感和情节的魅力,写一篇精彩的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红色经典读后感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红色经典读后感作文7篇

红色经典读后感作文篇1

我拿起这篇,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原来啊,长征中,红军战士们的生活很苦。你看,;进入草地后,饥饿成了每个红军战士的致命敌人。大家带的干粮很快就吃完了。方圆几百里的草地,一片荒凉,到处是沼泽和泥潭,没有人烟,根本就没有补充粮食的地方。大家就只好挖野菜吃…

皮带、皮鞋、枪带、马鞍都成了救命的食粮;,当我看到这里时,很惊奇地问妈妈;难道这些东西也能吃吗?天哪!怎么吃呀?

依依,红军战士过草地很苦的。当人饿极了的时候,就什么都想吃,什么也能吃下去……正是红军战士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啊!妈妈语重心长地说。

这时候,我惭愧极了:想想我平时最爱吃大排,吃时,常常肥一点的肉就不要吃。有些蔬菜不合我口味,也常常找借口不吃。妈妈批评我说说挑食不好,我也不当回事儿。看来,以后我一定要多吃蔬菜少吃肉,也要告诉其他小朋友不能挑食才好。

当我看到骡子被人偷偷地割掉了屁股上的一块肉时,我心痛极了。想起平时我自己要是手上不小心有个小口子时马上找创可贴贴好,还疼得受不了呢。唉,可怜的骡子,不知它有多疼呢!

这是只忍辱负重的大青骡子。一到冲锋打仗时,它便换了一个样子:瞪眼竖耳,尾巴一撅就往阵地里冲。在突袭、突围中,它具有战马特有的机警和敏捷,听得懂主人的语言和哨音,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真是黄克诚不会说话的忠实的朋友。当黄克诚知道许多战士因为饥饿偷杀战马时,虽然他多少不舍,但还是用手轻轻地抚摸骡子的头然后转过身对大家说:把它宰了吧!

这只可怜的大青骡子又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救了许多红军战士的性命。

故事已经看完了,但我还久久不能从故事里走出来。

红色经典读后感作文篇2

红色经典——杨靖宇烈士读后感

在我读过的抗日英雄故事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杨靖宇的故事。

杨靖宇出生于1905年,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位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抗日作战中,他与魏拯民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他自己率领警卫队旅战于蒙江一带,最后自己独身一人与敌人周旋了五个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壮烈牺牲。牺牲前,日军对他说:“杨靖宇,你已经无路可逃了,如果你现在投降,皇军可能还会保你一命。你现在要是选择抵抗,只会对自己不利。”杨靖宇什么也没说,继续顽强地给日军一发又一发子弹,在他眼前,敌人的尸体倒了一大片,但是杨靖宇自己也负伤了,身上满是枪伤弹痕。最后日军集中火力点,杨靖宇缓缓地倒下了。

杨靖宇倒下后,残忍的日军不能理解杨靖宇为什么要跟他们拼命到底,便将杨靖宇的头割下,剖开他的肚子,发现他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全是一些树皮,枯草和棉絮。为了纪念他,1941年东北民族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读到这里,我感动地流下了眼泪,杨靖宇独身一人与敌人搏斗那么长时间,他明明知道自己硬坚持下去没有用的,可是为什么还要坚持呢?因为他有着这样的信念——赶走凶残的日本人,让中国人得到解放。让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为了人民,为了国家杨靖宇愿意牺牲自己。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像杨靖宇那样爱国的革命前辈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建设祖国,让祖国繁荣富强。

杨靖宇,我心目中最伟大,最英勇无畏的抗日英雄人物。

红色经典读后感作文篇3

?保卫延安》是一部描写解放战争的英雄史诗。该部长篇小说围绕西北战场我军正规部队与千倍于我军的敌人的浴血奋战,以我军主力纵队的一个连所参加的青化砭、蟠龙站、榆林、沙家店等战役为主线,将、胡宗南等敌我高级将领的决策,基层连队的战斗与生活,根据地人民与游击队的斗争概括出来,描写了周大勇连长、团政委李诚、团参谋长卫、战士孙全厚等一大批英雄人物的形象,展示了根据地军民誓死保卫延安的英雄气概。读《保卫延安》,英雄们勇于承担重任的精神、献身革命事业精神、情系群众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英雄形象似乎在告诉我:要弘扬光荣传统,立足本职岗位,献身庄严而神圣的专用通信事业。

作为省专用通信局的一名运营维护人员,和周围同志一起承担着保障专用通信畅通、服务党政军机关的重任,使命光荣,职责重大,我亦应学习英雄们的光辉精神,进一步弘扬光荣传统。具体来讲,需要做到“三个增强”:

一要增强责任意识。1947年2月,胡宗南部率领40万精锐部队扑向陕甘宁边区,边区仅有几万人的部队以运动战方式英勇反击,?shy;开了保卫延安的序幕。在敌我实力悬殊的形势下,以为首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在陕北坚持斗争,以大无畏的革命勇气承担起拯救民族的重任;主动请缨,带领两万多人转战陕北,以少胜多,取得一个个战役的胜利;每每遇战役,每每遇到“硬仗”,周大勇和他们战友们总是主动请求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贩贩每个人岗位不同,但都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联想到自己所服务的党政专用通信网是名副其实的指挥线、生命线、胜利线,是一天不能停,一刻不能断的政治线,作为这个光荣团队的一员,我深感使命光荣,职责重大;联想到自己的岗位,负责党政专用通信系统的维护维修和运行管理,是保障省委省政府与中央、全国党政军机关信息畅通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政令通达、服务大局具有重要意义。我想,今后亦应以英雄们为榜样,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对待本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技术能力,积极克服专用通信系统运行管理中难题,确保系统健康、高效运行;同时,履行好保密责任、岗位责任,严格遵守各项法规制度,完成好上级交付的各项任务。

二要增强奉献意识。在极其严峻的斗争形势下,战争生活也异常艰苦,政治干部李诚废寝忘食,开展卓有成效思想教育和后勤保障工作,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集饲养员、炊事员于一身的战士孙金厚厉行节约,想尽千方百计筹集粮食,改善战地生活,把满腔热情奉献给连队的战友们;在后有追兵、前有堵截的危难时刻,西北野战军官兵仍然坚持给群众挑水、打扫卫生等,冒着生命危险帮助群众转移到山里,把无疆大爱奉献了群众。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广大指战员不怕流血牺牲,奋不顾身,每一次战斗都有无数英雄战士壮烈牺牲,“一片土地一片血”,排长王老虎为掩护战友突围,倒在血泊之中,孙金后壮烈牺牲,没有献身精神就没有保卫延安的胜利;没有奉献精神就不会有专用通讯事业的发展。当今的和平年代,仍然需要献身精神。我想,今后自己应当一切以工作需要为导向,该加班的情况自觉加班,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工作上不挑肥拣瘦,不拈轻怕重,不斤斤计较,平时少点休息娱乐,多做点工作,多学习点知识,用多一份的付出换取多一分的收获。同时要服从指挥,贯彻指令,在最好日常工作维护维修的同时,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完成好上级交付的应急任务和临时性任务,力争为服务专用通讯工作大局贡献一份绵薄之力;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周围同事排忧解难,服务同事的工作、生活学习,营造互帮互助、团结向上的氛围,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工作格局。

红色经典读后感作文篇4

暑假,我认真阅读了一本有关我们永安的红色故事读本——《风展红旗如画》,真切的感受自己家乡的人民英勇抗战的故事。《风展红旗如画》中有为永安播撒革命火种的许瑞芳、有笑对生死的“乞丐牯”、还有小小年纪就能宣传革命精神的八个“红小鬼”等等。里面的故事令人回味,让人感动。

如今,我们正无忧无虑的享受着革命先烈用热血换来的幸福生活,当我们享受着这美好时光的同时,更不能忘记这些革命烈士。如果没有他们,何来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有时候我常常在想革命英雄们为什么有这样的勇气和坚持呢?现在我知道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信念,心中有信仰,知道只有坚持革命,才会有美好的幸福生活!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怎样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呢?我想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好好学习,奋发图强,这样我们的祖国才会变的更加繁荣富强。只有祖国强大了,才不会被人欺负,弱国无外交。如今的中国正是腾飞的长龙,高铁,航天,通信等等均领先世界其他国家;如今的中国在发展的同时,还不忘帮扶和支持落后国家;如今的.中国,在这次的全球性新冠疫情中体现了我们的大国担当。

合上书本,这些鲜活的人物和红色故事顿时涌入我的脑中,相信这红旗漫卷,锵锵热血,中华民族从苦难中百死后生的壮丽史诗也将成为记忆铭刻在历史的长河!

让我们从中吸取力量毅然前行!

让艳丽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吧!

红色经典读后感作文篇5

今天,老师让我们阅读了《红色之旅》这本书,它讲述的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故事。

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学校开展了“八访见八行,争做校园八颗星”活动。其中“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两条醒目的标语,不禁让我想起了在我国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并为祖国做出伟大贡献的一个个人民战士的身影。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女战士,她的名字叫赵一曼。

赵一曼是一位著名的女英烈。“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党派到东北去工作,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三军二团政委。一次战斗中,赵一曼被俘。敌人用钢针刺她的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烫她的皮肤,她没有动摇;敌人用掺着辣椒水的汽油往她嘴和鼻子里灌,她没有畏惧;敌人把她拉到她曾战斗过的地方“游街示众”,她没有屈服。

就这样,年仅31岁的赵一曼为祖国和人民献出了她年轻宝贵的生命。在开赴刑场的火车上,她给远离自己的儿子写下了遗书:“……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诿过而牺牲的……”

同学们,直到现在,祖国各地还传诵着许多英雄的名字和他们英勇牺牲的光荣事迹,邓铁梅、杨靖宇、朱瑞、董存瑞、杨子荣……这些英雄的名字闪耀着反抗外国侵略、保卫神圣家园的伟大民族精神,以及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雄伟气概!让我们努力学习,奋勇拼搏,长大后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红色经典读后感作文篇6

16岁的哈斯木伏在骆驼背上,打着冷颤说:“努尔古丽,你穿得太少,会冻坏的,你也回去吧,我帮们看守驼群。”努尔古丽不同意,说:“我不能走。不能让驼群出事,我在骆驼在,不然,怎么见乡亲门!”这是《少年队的骄傲――努尔古丽》中一片段。读罢此文,泪水不知不觉地从脸颊滑落下来,一股暖流如滔滔江水,以它那势不可当的力量涌上心头,心中便荡起了一阵温暖的涟漪。

“我在骆驼在!”小小的努尔古丽刚劲的说着这句话,在寒风的凛冽、气温的无情、冰雪的残酷中,努尔古丽那小小的身体中喷发着一种无私、坚强的气息,“我努尔古丽不可以让一只骆驼死去,哪怕用我的生命去换这些骆驼的生命!”此时的努尔古丽完全可以丢下这些驼群,一个人先去逃命,就算换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应该会这样做,可是,努尔古丽却没有,她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驼群,她带领骆驼群前进,保护着每一只骆驼,当她看到骆驼一只也没少的时候,她欣慰的笑了笑,便永远闭上了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读到这,我哭了,脑子中只有努尔古丽那无私奉献、坚强不屈的身影,与那句坚定地话语――“我在骆驼在!”

努尔古丽用她的生命写了一首不朽的诗歌,一幅万年的画卷。努尔古丽的故事就如无尽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就如清风拂过心田,就如春雨滋润心灵。在不知不觉间,真、善、美已悄然亲吻了我的灵魂。

没错,就如书中说的一样,努尔古丽就是天山的雪莲,就是永不凋谢的英雄花!

红色经典读后感作文篇7

?刘胡兰传》读后感

1947年3月,年仅15岁的刘胡兰英勇就义,但她的精神,永世长存。“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足以显示她的英勇与伟大。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出生于山西省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长期的清贫与劳累,使她和妹妹过早体会到人生的不幸与苦难,小小年纪便面对黑暗的旧社会就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1937年——1941年,刘胡兰在抗日战争时期,经常接触到共产党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革命教育。1942年,刘胡兰当上了儿童团团长,在这个残酷的斗争环境里,塑造了刘胡兰胆大、机警的个性,磨炼了她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意志。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刘胡兰担任了村妇救会秘书,热情宣传党的政策。1946年刘胡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恶劣的局势下刘胡兰自愿留下来和民兵坚持斗争,直至1947年被捕。

面对敌人残暴威胁,刘胡兰临危不惧地说:“怕死就不当共产党!”敌人气急败坏当场用铡刀将她铡死。虽然刘胡兰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那一天,但她的勇敢、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永远留在我心中。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我们能过上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有像刘胡兰一样千千万万个先烈,抛头颅、撒热血换来的。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今后我要像刘胡兰一样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好好学习,积极向上,成为国家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