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本日记,记录下我们的点点滴滴,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古镇游记作文精选8篇,感谢您的参阅。
古镇游记作文篇1
古色古香,灯火通明的小镇把夜晚映衬得更加美丽、迷人。此时此刻,我们来到了每逢一有节日成都人都爱去扎堆儿的洛带古镇。
走过刻着“甑子场”,有着悠久历史的大牌坊,我们就进入了古镇。
一过牌坊,就能闻到空气都是诱人的香味,是什么这么香?是好吃的艾蒿馍馍。咬一口,软绵绵的咸面粉配上新鲜可口的艾蒿叶,让你沉浸在这美味中无法自拔。在往前走,你还能看见各式小吃:麻辣鲜香的烤串,酸甜可口的糖葫芦,松软无比的鸡蛋仔,当然更少不了巧夺天工的糖画……渴了吗?那路边上的养颜清热柠檬雪梨银耳汤便是你不二之选。一路走来一路看,看得你口水流得怕是大桶都接不住呢!
除了美食,镇上还有漂亮的服饰、首饰、工艺品铺。虽然有些铺子在这个时间已经关门了,但白天拥挤地人潮留下的余温并未散去……
在中间的石板路上走着,偶尔会看到一组鲜花的景物摆放,路灯柔和的光打在它们身上,为它们添上了一丝神秘而又不失体面的色彩。若是在白天,人们断然是看不到它们这清雅的一面的。
往前走,你又会看到檐角尖尖翘起的字库塔。我驻足于此,赏析这带有浓浓文化气息的景观。字库塔又称“惜字宫”、“敬字亭”“文风塔”。塔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高9.2米,六角双层,通体青灰色,气势轩昂。写有文字的纸物被认为是圣洁之物,须送至字库,“使笔墨化为云烟归之太空,庶文章传于薪火”,“倘敢不惜字纸,几乎与不敬神佛、不孝父母同科罪”。
这就是洛带古镇,我眼中的古镇!既有时间给予的沉淀,也不失现代文化的表现……
古镇游记作文篇2
五一的时候,我去游玩了恬静、优美的古镇西塘,西塘虽然破旧古老,却有着城镇里一道没有的独特的风景线。
初到西塘是在个雨后的下午,小镇还带着雨水的痕迹,却更加地惹人怜爱。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沿着贯穿小镇的河流步行,仔细端详着她的风韵。那层层叠叠,参差错落的房屋,拥挤地建在河流两边的道路上,有着一番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走在那湿漉漉的青石板地上,我的目光却投在那亭台楼阁,久久无法转开。虽然破旧古老,但给了每位游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仿佛这古镇就是珍宝,抹去了灰尘,擦出了光芒。
风吹旗展,酒家的布槽子也在风中飘扬着。走在那幽静窄小的古巷里,双手摸着两边的墙砖,一股浓浓的田园气息迎面扑来,我看见河上停着几艘小船,并和爸爸妈妈、姐姐也加入其中。坐在船中,船下的流水哗哗地流淌着,水绿得如无瑕的翡翠一般,鸭子成群结队地在水中悠闲的游着,两岸栽满了高耸入云的大树和千姿百态的花朵。两岸的美景真是美不胜收,吸引着许多游人。
夜晚,给西塘添了一份灯火的光亮,使我再一次的看见她俊美的面庞。河上,赏着夜晚的西塘,只见岸上是灯火通明,人来人往,大红灯笼高挂在每个店家前,烛光在河水中倒映着,随着水波的荡漾和闪烁,与湖中的几点星火相交辉映,好似连成了一条灿烂的星河。凝神细细谛听,晚风中隐约传来人们的交谈声、吆喝声、碗碟的碰撞声……
清晨的西塘无比寂静,连露水滴在青石板上的清脆声似乎都可听得清晰可闻。直到河边出现妇女捣衣的身影,屋里冒着浓浓炊烟,西塘才揉揉眼睛苏醒过来,梳妆打扮,又变回了最初的恬美模样。
走进西塘,我感受到了她的恬美、娇艳、古老,我不禁赞不绝口!
古镇游记作文篇3
位于四川成都东山的洛带镇是一个客家古镇,于三国时期建镇,原名甄子场,传说是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小镇旁的一口八角井而得“落带”之名,后演变为“洛带”。这就是我今天要同爸爸妈妈一起游览的洛带古镇的来历。
(一)江西会馆
坐了一个多小时的汽车,我们终于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洛带古镇。我们在江西会馆的停车场停好车,来到了最著名的景点——五凤楼广场。刚下车,我们便被卷入了热闹之中。卖气球、卖花环的吆喝声与戏台上表演节目的歌唱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喜庆的气氛。广场上人声鼎沸,其间还穿梭着独具川西特色的“鸡公车”。这种车只有一个轮子,由人推着前进。我以前从没见过这种车,便好奇地上去感受了一下,这车虽不及小汽车坐着舒适,还一颠一颠的,但也别有一番趣味。
沿着青石板铺成的街道往前走,耳畔是此起彼落的吆喝声,身旁是摩肩接踵的人群,脚下是潺潺的流水。正当我沉浸在这充满江南韵味的氛围中时,突然听到了粗犷的锣鼓声,它仿佛把我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塞北。循声望去,只见一条金色、一条玫红色的长龙正张牙舞爪、翻江倒海般行进了过来。他们舞得那样豪迈,真是力与美的结合。他们的舞动把整条街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随着舞龙的队伍,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了湖广会馆。
(二)湖广会馆
在湖广会馆里,我了解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迁徙——湖广填四川这一历史事件,也知道了客家人的来历。但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西部客家民俗博物馆。这里面的东西可多着呢:有以前客家人使用过的农具——耙和犁,有打渔用的竹篓斗笠,有织布用的纺车,还有年代久远的家谱、族谱,以及过去客家人穿着的服饰,甚至还保存有清代的学生调查表和借据。真让我大开眼界。尤其让我觉得好玩的是客家人与我们不同的说话方式。比如,“睡觉”叫“睡目”或“熏觉”,“吃饭”叫“扒饭”……这充分显示出客家人独特的民俗文化。
转眼间已到了晚上,我们便在广东会馆旁找了个名叫“东山别院”的客栈住了下来。这客栈极有味道,两层小楼,还带天井。躺在躺椅上,轻轻地摇着,悠闲地看着书,听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声,这感觉真似神仙一般。
(三)金龙长城
休息了一晚,养足了精神,第二天早晨,我们来到了距洛带古镇约三公里的“金龙长城”。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虽然此长城并非古迹,也无法与八达岭长城相媲美,但它也像一条巨龙一般蜿蜒盘亘在崇山峻岭之间,长达两公里。开始爬长城了,我一马当先冲在前面。爬了三分之一的路程,太阳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疯劲儿,将它的热量毫无保留地发泄了出来,热得我们大汗淋漓、汗流浃背,不得不坐在一个茶店里休息。我在心中暗想:长城啊长城,今后我一定会把你征服的!
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下午,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途。我不舍地向洛带古镇望了又望,那朱红的大门、镂空的窗花、烫金的对联,无不勾起我对这里美好的记忆。
洛带,你给我带来了太多快乐,我不会把你忘记的!
古镇游记作文篇4
4月7日,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我的老家——锦溪古镇游玩。
我坐在车上,望着窗外掠过的美丽风景。只见马路边的花草高低起伏,连绵不断,我们像是穿行在一片彩色的海洋中。
终于抵达锦溪了,我们在乡下吃完午饭后,便去游览锦溪古镇。我们从西门进入,首先映入我眼帘的,便是那古色古香的建筑了。古镇上的建筑,都是白墙黑瓦,在四周花草树木的映衬下,显得尤为美丽。要不是那些闪光的招牌,人们就仿佛是穿越到了古代。
我们继续往深处走,接二连三的名桥在我们眼前掠过,其中最有名的便是那普庆桥和廊桥了。普庆桥横跨在南北流向的小河上,由于年代已久,桥缝里长出了一些植物,把普庆桥衬托得生机勃勃。每逢节假日,驻足普庆桥,拍照留念的人更是络绎不绝。而廊桥,只可远观。廊桥连绵长达上百米,两面对称,宏伟瑰丽,庄重而又不失灵动之美。夏季来临,正是荷花开放之时,满湖的荷叶荷花,让人不禁想起杨万里的诗句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廊桥在这样的美景之下,更是显得无比华丽。因此,即使不能走上廊桥,人们仍会远远观望,寻找合适的视角,把廊桥的美留在相册中。
多么美的锦溪啊!我爱我的家乡——锦溪!
古镇游记作文篇5
你猜今天我去哪儿玩了?你一定不知道吧,给你一点提示,那儿是孙权的故乡!哈哈,对了,今天我去了富阳的龙门古镇。
在车里看外面的景物真美啊!田里的牛快活地吃着草,路边随处可见的毛竹看着就香,乡间的味道就是清静。
龙门古镇是因东汉名士严子陵畅游龙门山时留下“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的赞叹而得名。相传,孙权后裔在此地繁衍生息。
到了今天,古镇俨然已成了一处名胜景点,里面吃喝玩乐的还真不少!进去第一眼看见的就是满街叫卖的面筋和米酒。我们买了面筋,它就像一个个肉丸,和肉丸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外面是一层面筋皮,里面包裹着香菇笋丁肉末,味道很不错!再往里面走,最吸引人的就是龙门煎饼,就是一块正方形的薄饼,放在铁板上煎,撒上细白糖就行了,咬上去很是香脆。
吃完煎饼,我们继续前进,看见一个院子,我们走进去一看,原来这里叫做思源堂!思源堂初建于宋代,孙权二十八世治的宗祠。爸爸说,古人很注重一个人在家族中的地位,从这儿就可以看出来,祠堂中供奉着的人物都是非富即贵呢!
我们要回去时路过了一个叫孙氏宗祠的地方,里面有很多以前的劳动工具,还可以让游客体验。爸爸说以前的人没有登山鞋,只有上山袜用。我最喜欢的就是石臼,是用木杵用力砸石臼里的谷物的工具。
这次出行让我知道了孙权的故乡,让我知道了古人很看重自己的家族,还让我明白了古人怎么干农活,真是太有意义了!
古镇游记作文篇6
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游,这次的目的地是千年古镇---龙门,我们怀着激动和期盼的心情进行了难忘的古镇之旅。
进了龙门古镇就像迷宫一样,一不小心就会迷失方向。古镇的路很窄,它们是由不规则的卵石铺成的。走在上面脚会比较痛,但是这却有按摩脚底穴位的作用哦。两旁古朴的民宅,错落有致的店铺;明代的砖砌牌楼;还有塔、寺、祠堂和数十座厅堂……这些功能各异的建筑物在历经沧桑和战乱之后,至今保存完好。伴随着古樟、小桥、溪流与古街,构成了古镇独特的风景。
沿路来到砚池。砚池宛若一方大砚台,故得名。轻风拂动,池面泛起层层波纹,美不胜收!清澈见底的池面上倒映着黑白相间的古建筑物,如诗如画!池边有一座秀丽的长廊,供来来往往的人们休息,驻足。坐在长廊上,微风吹来,顿时觉得神清气爽。砚池就像一位美丽的仙子,见证着古镇的变化。
古镇地杰人灵,人才辈出。有大名鼎鼎的孙权大帝,抗日烈士孙晓梅……都叫我佩服不已。龙门小吃远近闻名,有油面筋、臭豆腐、米酒等美食,那味道有真叫一个香!保证你吃了还想再吃。
这次古镇之旅收获满满,我们不约而同的赞叹道:“龙门古镇真美啊!真是不虚此行!”柳枝飘起来了,好像在欢迎我们下次再来呢!
古镇游记作文篇7
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苏州,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千古名言足以证明苏州,是个美丽,和平的地方。
我们早早的来到学校,我和同学唧唧喳喳的讨论着,有的认为古镇没劲,有的认为古镇很美丽,值得观赏。当然,事实胜于雄辩,我们坐上了大巴车,出发了。
在度过无聊的车程和上午的生态园后,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甪直古镇。我们走进园大门,觉得很奇怪,古镇嘛,怎么会这么先进,看还有投影仪。导游解释说,这是参观区,过一会就到古镇了。导游说的没错,没过一会儿,我们便到达了古镇。我仔细端详了这里的一切,才发现这里真有古镇风味:恬静的小桥流水、弯弯曲曲的石板路、片片瓦盖的房子、甚至在个别人家里还能发现石磨,仿佛重现了几百甚至几千年前的古镇韵味。导游告诉我们说,这里还保留着几千年前的房子,有些人家甚至还没因为这里成为参观圣地而搬出去,所以这里还充斥着古镇风情。我们点了点头,继续向前走去。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冲向了保圣寺。其他我倒没多看,我进到老里面去后,发现有一棵苍天大树,这可真是苍天,看粗度,两人手拉手都抱不了这棵树。听导游说,这是千年树,上面还长了五株百年枸杞,按这里的话说,真是祖宗八代都没它老。嘴给我印象深刻的就属那石棺材了,据说那里面装着叶圣陶老先生的骨灰,我往墙上看,上面写着:望陶先生墓。这是当时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来写的,已表现出他对叶圣陶老先生的尊敬,我往下一看,陶老先生的棺材上有许多钱币,都是来参观的人扔上去的,我想,他们是想让叶圣陶老先生保佑他们写作像他一样顺利,写出传世之作吧。
今天,我去了甪直古镇,不仅感受到了有声有色古镇风情,还感受到了叶圣陶他老先生的伟大!
古镇游记作文篇8
星期六,我们小记者在昆山日报小记者总团组织下,来到美丽的江南水乡古镇——锦溪。
一进入锦溪古镇,喧闹的心灵就立马沉静了下来。这里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白墙黛瓦的古建筑。水面上架着很多形态各异的桥,有的宛如优雅的江南女子在轻歌曼舞,有的如同天真的小孩绽放纯真笑容,还有的犹如沉静的老人静静看着锦溪的变迁……其中最美的是那建于明代的十眼长桥,桥梁密布而精致,与美丽的古莲池、庄严的文星阁、婉转的回廊,一同勾勒出一幅绝美的画卷。最让人惊叹的莫过于那饱经风霜的众安桥,它上半身露出水面的样子看起来就是一座不起眼的小拱桥。然而,仔细一瞧,就会发现隐藏在水中的部分正好是另外一个半圆。原来,它竟是一座环形桥。我不得不惊叹于古人精湛的技艺。
既然来到了这座历史文化古镇,当然要参观闻名国内的民间博物馆。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国古砖瓦博物馆了。馆里陈列着汉代城砖、六朝板瓦、西晋纪年砖等。馆内还有一片瓦来自当年曹操建的铜雀台瓦当。虽然铜雀台早已经被历史的风尘淹没,但这片瓦却历经千年仍能完好保存,非常之珍贵。
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不仅观赏了美丽的江南风光、见识了各类古建筑和珍贵的文物,还领略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我为中华民族之伟大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