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必须进行充分的材料准备, 为了让作文更具吸引力,我们可以加入生动的例子和细节,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秋传统文化作文推荐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秋传统文化作文篇1
今天是我参加“国培计划”(20xx)置换脱产研修培训学习的第五天,也是中秋节假期的最后一天,由于明天就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中秋节了,所以走在师专的校园里,所有的一切都弥漫着过节的气息。
学校门口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让我们这些在师专学习的国培学员们也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自己家中的亲人。餐厅旁边的小摊上,开始零售的盒装月饼,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中秋过节的气息;教室里,年轻的男男女女在精心布置着,准备晚上的中秋节联欢会;校门口,一些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提着自己的大包小包,准备上车,驶向自己梦寐以求的温暖的小家。
来到教室,也许是由于明天要过节的缘故吧,学员们的脸上露出一丝喜悦的神色,互相交谈着回家给孩子和家人带一份什么样的礼物,在他们的课桌旁,放着早已经收拾好的行李,只等着放学的铃声一响,就归心似箭般地回到已经离别了一周的家中,正在这时候,大家的手机上收到了班主任韩老师发来的短信,在祝福我们双节快乐的同时,告诉我们由于路远的学员要回家过节,下午的课程安排取消,这个喜讯让我们这些成人也欢呼雀跃了好一阵子。
终于熬到放学了,我们顾不上吃中午饭,就提着行李向公交站牌走去,此时此刻,中秋节回家团圆的信念就成了我们的精神食粮。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王维的那两句著名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也许是我们中国人的共性吧!
最后,祝愿全体学员和老师旅途愉快!合家团圆!和家人过一个欢乐祥和的中秋节!
中秋传统文化作文篇2
中秋之夜是个美好、祥和的夜晚。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品尝月饼和瓜果,享受天伦之乐。“每逢佳节备思亲”,谁都希望在中秋佳节能够得以全家团聚,这是人之常情,但又总不能家家如愿。我爸爸是位电视新闻工作者,因为忙于工作,就有好几个中秋节都不能和我们一起度过。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晚上,我和妈妈回奶奶家过节。吃完团圆饭,我就和弟弟一起上天台赏月。
月亮害羞地盖着层层面纱,过了很久,才轻轻地掀起它的面纱,渐渐地露出它的那张能发光的脸蛋。我仔细地抬头望月,心里对遥远的月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弟弟看着这一轮高空中的明月,侧过脸俏皮地问:“姐姐,这是白银盘吗?”我听了这句话觉得好气又好笑,他一定是想起了我教他的古诗《古郎月行》,故意在卖弄呢。于是,我们冲着月亮大声朗诵起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我俩边聊边津津有味地吃月饼,有五仁的、莲蓉的、叉烧的……我最喜欢的还是双黄的,咬一口,甜甜的,味道好极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夜已深了,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回家了。不知明年的中秋节会是怎样的呢?
中秋传统文化作文篇3
今天是中秋节,一大早妈妈就带着我去菜市场买菜。妈呀!平时冷冷清清的菜市场今天竟然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抢着买大鱼大肉,好像不要钱似的。没过多大会儿肉摊子上空空如也。买菜的阿姨叔叔们两只手拎着满满当当的菜,心满意足地回家开始烧菜。
买完菜后,我们像火箭一样回到了家。
晚上,又大又圆的月亮升了起来,这时月亮像一个白玉盘,淡淡的银色围绕金光闪闪的月亮,此时此刻月亮是多么引人注目啊!月亮从金光闪闪变成了柔和的淡黄色,仿佛仙女下凡。云朵还给月亮带来一丝丝神秘莫测的感觉。
我可没有心情看月亮,我正在大吃特吃呢!桌子上摆满我妈的杰作、红烧牛排、水煮鱼、乌鸡煲、清蒸江蟹等等还有很多凉拌菜。月饼是必不可少的,有五仁的,蛋黄的,还有牛肉和水果酱的。水果也很丰富都是我选的,巨峰葡萄、火龙果、石榴还有柚子等等。我的外婆、舅舅、舅妈和我的小姨全家都过来和我们庆中秋。
吃完了团圆饭,大家都开始忙了。大人们开始忙着洗锅碗瓢盆,打扫战场。我们小孩开始玩猴子抢球。第一轮我表弟当猴子,第二轮我不是猴子,第三轮我姐又不是猴子,这三轮弟弟都是猴子,我们拿弟弟当猴耍,哈哈哈!今年的中秋真好玩。
中秋传统文化作文篇4
昨天,我和钟怡在张颖君家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中秋节。张颖君妈妈把桌子放到了阳台边上,桌上放着许多零食:主食月饼、饮料、番茄干。我们一抬头,就能看见月亮,我们一低头就可以吃零食啦!月亮似乎是那么平静,月亮圆圆的,大大的,像一面大大的镜子,照得地上一片雪白。正如李白所写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不禁感慨万分。咦!月亮中间有个影子,那是不是传说中的嫦娥呢?她是不是手抱玉兔,在天宫里无忧无虑地生活呢?正当我在沉思时,传来张颖君的声音:“赵家勤,吃东西啦。”打破了我的沉思。我们边吃边聊。钟怡说:“我从嫦娥奔月想到了玉兔,从玉兔想到了青草,从青草想到了树木,从树木想到了小鸟,从小鸟想到了天空,从天空……”
我情不自禁地想:这次中秋节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传说这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相传,七仙女在回天宫时,给董永留下了一个儿子。一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董永的儿子被村里的小伙伴排挤,都说他是个没有娘亲的孩子。董永的儿子很是伤心,便号啕大哭。哭声惊动了天神吴刚,他悄悄地把登云鞋给了董永的儿子。董永的儿子穿上登云鞋,飞到天宫。
七仙女再次看到自己的儿子,很是高兴!她亲手按照元月的样子给儿子做了一个仙饼。后来,董永的儿子当上了官,非常想念当年吃的仙饼,便号召百姓们都仿做仙饼。由于仙饼的形状像圆月,所以人们把仙饼称作“月饼”。
直到今天,人们都吃月饼,以此表示自己心中对团圆的向往与美好的憧憬!
中秋传统文化作文篇5
上个星期天是中秋节,在中秋节大家应该都知道中秋节应该吃月饼、赏月、放花灯。大家都说十五的月儿圆又圆,今日我便来赏一赏。
早上,心情好清爽吃两个月饼喝一杯牛奶就是两个字,美味!大家知道吗?其实月饼也分很多种类的。比如广式月饼他普片是那种金黄色的上面还印有一些花纹、写一些字等。另一种是苏式月饼外表比较单一大多都是呈白色的它像千层面一样,一层连接着一层皮,一直到里面就是陷。里面的馅也是非常丰富的,有五仁馅,桂花陷,豆沙馅,蛋黄馅……还有水果馅。
每个陷放到嘴巴里边都有不同的感觉。上午我和妈妈到超市里边挑选月饼为下次国庆节回婆婆家给婆婆。来到超市我看到好多种类,有冰皮的、水果的、豆沙的,那些种类比我吃的个数还要多。我真想每个都尝一尝。回到家我便迫不及待的打开一个尝。嗯!真美味!中午,我们一家人坐在桌子面前吃月饼,我们把一块月饼用小刀分成三块没人那一块。我们轻轻的拿起,用嘴巴细细的品味,慢慢地咀嚼再将它咽进肚子里。真希望时间永远停留在现在。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吃着白米饭,喝着汤,吃着菜,围坐在一起谈论风生。今天我快速的吃完饭跑到院子里坐在大车上面望着天空静静发呆。左看看,右看看可连月亮的影子都没有看到,我想大概是太早月亮还没有出来我抱着希望的心情坐在那里仰望着天空。爸爸妈妈也吃完饭了,他们也走了出来望着天空,发现没有月亮,仿佛也像我一样抱着盼望、期望的心情望着天空。这时我仿佛看到了爸爸妈妈返老还童,嘴边还来念叨着:“这月亮咋还们出来呢?””咋还们出来呢?”呵呵!我可真幸福!我依旧坐在车上头望天空,望啊望!
望啊望------唉!真没劲!实在太无聊了。我和老爸商量去诸葛亮广场玩,老爸同意了。我们来到了诸葛亮广场,在跳舞的地方我们坐在楼梯那里,看着旁边认真学舞蹈的小孩、跳舞的大妈、滑冰的小孩再望望天空一切变了那么和谐,仿佛一切早已定好。
今天虽然没看到明月,但我却仿佛看到了父母他们小时候的模样,仿佛还看到了他们具有童真的心。
中秋传统文化作文篇6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传统文化作文篇7
月,世世代代,一如既往的挂在夜空中,如此耀眼,如此迷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月啊明月,你为何会如此,如此不知疲倦的,往往复复的升起和落下?是为了感慨人世见的悲欢离合,还是为了祭奠已逝的灵魂,还是向在黑暗中孤苦的人带去一丝丝光亮?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啊明月,千百年来,你总是世人所咏赞的对象,你似乎注定成为孤独寂寞人的精神依靠,是落寞无助人的听诉者,仿佛人们已将世上所有的情感已寄你于一身。难道,你那阴情圆缺的变化,就是对人间人情冷暖,世事沧桑的感慨?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啊明月,千千万万的人此时都饱含着离别之苦,只有抬头仰望天上的你,享受着月光浴,才能感受到自己牵挂的人与自己心心相印,不离不弃。是你,让寂寞的心不再无依无靠,让愁苦的思绪不再四处漂泊。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是啊,今晚是中秋啊!我早已盼望已久的月,此时如一轮金莹的玉盘,将人间大地笼罩在一片浅浅的金色光辉之中,月让所有的事物都像注入了情感一般,一切的事物都仿佛向月低声诉说自己无尽的心事。
此时,我的新似乎早已被月的美所震慑,我屏住呼吸,感受着月的纯美,温柔和静谧。就这样,静静地,让明月清风带走我无尽的思绪,缓缓飘升,最后消失不见。我无声了,我那绵延不断的情愫也被牢牢地定格住,时间也仿佛在此时停滞下来,不再流逝。
望着铰接的明月,让人不禁会联想到月饼。“明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意。”〈〈西湖游览志〉〉曾这样说道。东坡也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来赞誉月饼。嚼着月饼,更会让人感受到月亮的情怀,心中的亲切之感也会油然而生,让人的心也会感到一丝丝的甜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和我一样对月有着特殊感情的朋友能永远的幸福美满,像亘古不变的月一样,永远散发出金色的光辉,去走黑暗,即便是再微弱。